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地名试题命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地名试题命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地名试题命制

摘要:结合近年来三组以地名为情境材料的高考真题,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分析该类试题在命题立意、情境创设、设问角度等方面的命题特点,总结其对地理试题命制、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等方面的启示。通过挖掘乡土地理中的真实地名案例融入实际教学,并以学术论文作为命题素材,原创了一组以“海域命名”为主题的高三地理模拟试题,落实高考引导教学及命题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名;乡土地理;地理命题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试题命制导向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命题要求,这有助于减少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等不良教育教学现象。福建省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一线教师认真研究近年来全国卷和地方高考卷的地理试题,深入研究试题中的主题选取、命题立意、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和答案编制,以精准把握高考改革方向,明确备考策略。据此,教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高考地理试题,发挥高考引导教学功能,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落实高中地理教育的总目标。对于教研人员或参与地理学科试题命制的一线教师而言,学习领悟高考试题的命题价值取向和命制技巧,也有助于提升其试题命制水平。新高考改革促进地理学科评价由传统的“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评价转变。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内隐性,测评是以学生完成任务中的表现为依据。[1]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显著特征,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地理试题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视其真实性和复杂性。近年来,地理试题亦十分关注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学术情境类的地理试题大量涌现,旨在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设置,为呈现解题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的载体,是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的平台。[2]生活化情境、联系生产实际的情境和地理学术情境都是基于真实的生活问题、社会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产生的,与地理学科化情境相对应。[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地理学科命题素材的宝库。地理高考试题中出现过以剪纸、传统民居、节气、戏剧、饮食等传统文化为情境创设的问题。地名,也屡次出现在地理高考试题中。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地名试题命制探究

(一)探究高考真题中的地名入题,评价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应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的专有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和育人价值。[4]地名类地理试题能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结合点,贴近学生生活体验。其情境往往十分亲切自然,能较好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分析、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近年来在全国卷和各地高考卷中均有涉及以地名为情境材料的试题,值得广大师生关注。1.以地之名,认知区域地理特征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于真实的区域之中,任何借助地图等学科学习工具更好地认识区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是试题对考生学科素养的较高要求。学生具备何种水平的区域认知素养,就能作出相应的何种反应。[1]例1.【2020年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试题特点:自然地理环境是聚落命名的重要依据。本组试题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创设探究情境,挖掘地名背后的地理特征,要求考生能透过地名现象看穿本质,借此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和逆向思维能力。第1题中“河”寓意“河流”,即“水文”要素;黄土高原地区的“梁”,是当地一种典型的黄土地貌;“柳”则是较为明确的与当地的植被有关。其中“木”字底的“梁”字有一定的迷惑性。此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区域地理知识储备,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有关于黄土高原“塬—梁—峁”三个发育阶段的描述。第2题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设问,甲乙两地均有以水文要素命名的地名情境,但据图可知目前乙区域中并无河流分布,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较大。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断演变之中,通过对同一地理事物在时间序列上先后的对比,或同一时间背景下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更能凸显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异性。地理试题采用对比的方式考查学生关键能力,是常见设问技巧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或实施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时空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突破教学难点。在试题中,我们也能领悟到用时空视角认知区域,树立用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2.借名之变,综合分析发展历程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各地理要素之间关联密切。地理事象处于不断的运动演变之中,发展速度或快或慢,涉及的空间尺度或大或小,时间尺度或长或短。这就要求学生能通过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视角加以认识。同时,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研究的主线,一定空间范围内人地关系的互动过程是地理探究的重点之一。例2.【2017年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4.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城市的扩展B.河流的改道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试题特点:试题从村落地名这一角度切入,展现了城市化过程对地域文化的影响。通过提供的示意图,地名中带有“沽”字的村落多位于海河沿岸,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天津市建有内环线、中环线和外环线,反映了天津市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在此过程中,旧城的拆迁改造易使这些带“沽”的旧村落再难寻觅。地名的变化,是区域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两组试题分析发现,两个区域均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动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大、老城区拆迁改造、郊区城市化等现象。对此类情境材料进行挖掘拓展,使之成为十分优秀的教学素材融入教学实践。3.据名之实,渗透人地协调观念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贯穿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线索,应渗透于试题的情景和设问之中[3]。例3.【2018年全国卷Ⅱ】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如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3.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试题特点:地理环境的演变,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该道试题通过澳门的地名,述说着其填海造陆的发展历程。澳门半岛原有沿海街道和马路,如今已距东南海岸线较远,而且还出现了“河边新街”的新地名,均说明了东南部是填海造地的主要区域。地图中数处名带“海边”的街道和马路,为考生提供了线索,来进一步判断海岸线变化方向和距离。此外,东南部整齐的街道,亦反映了新造陆地平坦开阔的地形特征。本组试题渗透了人地协调观素养,岛屿的自然环境是澳门发展的自然基础,地域上有所局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的发展谋得更广阔的空间,又不过度干扰自然环境,人地关系较为和谐。

(二)探究乡土地名,落实地理实践力素养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当前四项学科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素养较为欠缺,也较难以通过纸笔测试进行评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布置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地理探究实践作业。地理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主阵地。几组高考真题将“地名”入题,启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多关注生产生活实际,运用身边的地理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一线地理教师可凭借熟悉乡土地理的优势,积极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积极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对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理必修2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中,涉及如浙江省兰溪市“八卦村”,江西婺源月亮湾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聚落。在进行“地名类情境试题微专题”讲评课时,笔者以所在区域乡土地理中的地名设计了两个教学补充案例,授课效果良好。案例1.笔者所属的地级市为漳州市,地处九龙江入海口,古称“月港”,是福建省古代四大商港之一,因其航道“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而得名,如今虽名称变换,但依稀可知其明清时期的风采。此外,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地图,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对地图信息的全面获取和充分解读,提升学科关键能力。案例2.笔者所在的县名为“漳浦县”,这一名称亦是很好的拓展案例。在讲评地名类试题时,笔者设置了拓展环节,介绍道:同学们,我们漳浦县唐朝时便设郡,“漳浦”二字,都带有“三点水”,其命名来源于“漳江之浦”,即我们漳浦因位于漳江(今在云霄县境内)的入海口而得名。由于距入海口近,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此堆积,因而我们能看到开阔平坦的地形、深厚肥沃的土壤,加上河流的灌溉之利,勤劳的漳浦人民让这块宝地变成了知名的“花果之乡”。类似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发现地名背后丰富的文化蕴涵。教师运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展教学,既有亲切感,又能契合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科语言深入地解说地名,在无形中培育了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怀。

(三)利用地名原创试题,融入家国情怀素养

以上分析的三组高考真题,均以陆地上的村落、道路等地名融入命题情境,呼应了新课程标准中地理2中的“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和“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域的命名也反映着先民们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5]福建省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学术文献资料,结合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要求,尝试命制了一组原创试题,呼应新课程标准中地理必修2中的“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和“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以及地理选择性必修3“3.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原创试题】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域空间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利用历史,中国先民在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的过程中,较早地对海域空间进行了命名,留下了丰富的海域地名遗产。中国海域地名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完成以下问题。1.浙江舟山岛、金塘岛、册子岛之间的横水洋,因“潮涨自南而北,潮退则自北而南,舟将横渡”得名,命名依据是A.地理方位B.海域特产C.水文特征D.海域地形2.东海、南海、渤海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其余的海域地名在宋、明、清等时代陆续出现,一直沿续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有A.更改海域名称的程序繁琐B.古代王朝均十分重视航海C.主要命名参照地物变化小D.海域命名无际应用价值低3.长江口以南的南方沿海诸省的海域地名较北方沿海诸省丰富得多,又以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海域地名数量最多,原因是南方A.沿海水深较浅B.岛礁数量较少C.近岸参照地物较少D.南方航海条件较佳参考答案:1.C2.C3.D该组试题以我国海域命名为情境材料,充分借鉴了高考题的命题特点,依次从“命名依据”“时间演替”“空间对比”三个角度设问,能较好地甄别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的水平。第1题,文字材料中“潮涨自南而北,潮退则自北而南,舟将横渡”是关于潮水涨落方向的描述,可知是以“水文特征”为海域命名依据;第2题,笔者有意设计了与历史学科相融合的问题,海域名称能保留至今并具有强大生命力,说明主要是命名参照地物,如沿岸地形、岛礁沙洲等变化较小;第3题,海域地名在海洋利用中具有定位导航的功能,南方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海域名称多,说明南方三省航海条件较好,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悠久。

三、结语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情境素材入题,值得广大教师思考探究。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对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深度开发,也是新高考综合改革下的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需领悟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体悟生活,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适应新高考的评价要求。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姚泽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基于现代测量理论的视角[J].中国考试,2018(2).

[2]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地理测量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9.

[3]段玉山,周维国.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9).

[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5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62.

[5]何沛东.中国海域地名的源流与时空特征[J].地理研究,2022(3).

作者:范渊志 单位:漳浦第一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