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地理教学范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各个专业的学段教育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新课标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中学地理教师必须严格遵循素质教育理念,摒弃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而能够探寻出一套高效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为此,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创新教学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综合性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对学生的逻辑思考和认识自然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会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中学地理作为一门国家环保和资源开发的重要课程,因此,在实施地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需求,加强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中学地理知识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许多都是抽象的,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老师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地理教学质量。中学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认识,必须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对地理概念进行细致的剖析,以加深对地理概念的认识,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时候,老师可以把黄河上的悬河地形作为教学实例,对黄河地区的地形和黄河地区的天气特征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从那时起,多媒体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可以更直观、更有趣的展现某些地理知识,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最终形成有效的课堂。比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部分,同学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地球表面的洋流是如何分布的,并且是如何形成的。以前,老师们在这一节课上,只能借用课本上的文字,或是在黑板上写下几条干巴巴的线。这种教学方式,会让人觉得枯燥,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个部分的知识要点展示出来,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这就是海洋环流的动态表现。以前,秘鲁的寒流,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密度流,都是老师们的讲解,再加上课本上的一些简单的图片,让学生们很难理解。而如今,我们可以利用Flash软件,来创作一篇特别的动画,来探索海洋的形成,使知识更具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减少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深化对教科书内容的深度挖掘与人地意识的培育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以教科书为依据,而以人和环境为主要内容。在传统的地理学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朗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陷入机械的状态,甚至在实际生活中碰到了一些问题,也无法将其与已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无法形成对人地的正确认识。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使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好的理解和发展。比如,在《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中,本节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自然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学习农业和工业社会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工业生产期间的工业废水,以及人类砍伐森林、开发农业用地等,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并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四、不断充实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地域的明确认识在中学地理课上,很多同学在解决区域环境问题或区域经济问题时,往往表现出解题方式的相似之处。不过,同样的问题,答案却是不同的。比如,由于地形的原因,一些地方可以建立水库,进行防洪,也可以利用南水北调。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是,学生在解题相似度上存在着差异,这是由于他们对不同地域的理解不清楚。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有更好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各个地域的特点,使学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体会到不同地域的差异,进而对地域的认识更为清楚。比如在《产业区位选择》的教学中,老师就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各个行业所需要的地理环境以录像形式呈现给学生,并由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地形来推测工业区域的具体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使同学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各个工业地区所需的环境,而且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对地区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总之,在新课改的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地理课堂进行创新,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学地理教师是创新课堂的主导和引导者,应该坚持生本教育的思想,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使其摆脱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作者:樊升宇
高职地理教学篇2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基于地理学综合性提出来的。综合思维是一种思维方法,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目标之一。笔者主要以2022年高考文综全国乙卷中的第37题为例,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高考真题呈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图7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二、关于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思考
综合思维有三方面的具体表现:一是从综合角度对地理事象中各要素间的关系进行认知,二是从时空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演变规律,三是从区域综合角度分析区域要素对区域产生的作用和人地关系问题。本题以海岸线的变化为背景,涉及海岸线位置变化方向、幅度和原因,以及陆面变化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关于综合思维,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第一,地理的空间维度,应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考虑。如上述第(1)小题,先指出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平面和陆面的垂直变化而变化。因此,第(1)小题第一问的答案是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第二,地理时间维度上,地理事象的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上述第(1)小题,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因此,以下为第(1)小题第二问的答案:冰盖消融期,海平面上升幅度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冰盖消融后,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第三,从材料本身出发,地理事象的产生和变化对应的原因应该是多重的,需要综合思考。如第(2)小题,从海陆位置上看,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材料中“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一句,可以推测消融区岩层缓慢上升;从板块位置上看,甲站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上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因此,第(2)小题的答案如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导致陆面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岩层形变缓慢恢复,使得陆面上升;甲站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导致甲站陆面抬升。2019年全国文综Ⅱ卷第9~11题考查流水堆积和风力侵蚀、堆积,2020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7题考查火山喷发和流水侵蚀,2021年全国文综甲卷第37题第(2)小题考查不同时期流水和风力的共同作用……高考题呈现出来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部分知识,通常有两到三种力量,需要综合思维能力做支撑。以事实为基础,地理事象的产生和变化对应的原因应该是多重的,需要综合思考。第四,回归生活,运用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第(3)小题,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海平面变化的原因有众所周知的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我们还要知道,地理教材中提到的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大量的水库拦水拦沙会使输送到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泥沙减少。所以,密西西比河流域内众多水利设施拦水拦沙使得河口三角洲萎缩。以上两重因素叠加,使得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因此,以下为第(3)小题的答案: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水拦沙,导致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第五,注重地理事象的变化动态和幅度,用综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如第(4)小题,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结合图中甲站海平面的下降,可知海岸线应该向南边海洋方向推进,但由于基岩海岸比较陡峭,变化幅度就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南边临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北移,但是三角洲为入海口河流堆积地貌,地势平坦,所以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因此,第(4)小题的答案如下:甲站区域位于太平洋北岸,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南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作者:童义海 单位:鹤壁市高中
高职地理教学篇3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地理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交互方式等方面,其手段将会有所改变,核心是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笔这从高中地理融合教学的视角切入,提出了实施“跨学科融合”教育的策略,希望能为广大高中地理课程教师带来一定的借鉴。
一、思考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
1.1互动不够,难度较高
在教学中,老师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讲述大量的知识,而在知识的输出上,只有文字和各种课程的结合,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却很难激发视觉和听觉的感官认识,而且学习的内容也很被动,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师生的交流相对较少,往往会出现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节奏,却又没有及时发问,从而造成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及时的了解,给老师带来更大的教学困难,最终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使新课标要求的高质感课堂标准难以实现。
1.2学习面窄,创新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不同学科间缺乏联系,学生只专注于某一门课程,所学的知识范围很小,还没有达到不同学科的融会贯通,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是不利的。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多由老师授课,缺少知识融合的引导,学生获得的知识途径比较单一,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发展。另外,由于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遵循教科书的内容,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拓宽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领域过于狭窄,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探析高中地理学科融合教育发展的具体对策
2.1创建情境,营造氛围
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的课堂环境,使课堂上的学科整合得以有效地进行,也保证他们更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主题和教学目的进行适当地融合设计。例如,老师可以设计学生可供学生探究的问题,让他们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就拿《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这部分内容来举例,这部分课程着重介绍了我国的人口发展特征,有些知识点是必须要注意的。在引入过程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我国人口变化特征的视频和图片,通过这种直观的导引方式,并结合我国不同时代的政治和历史发展历程来研究课程内容,提升了知识渗透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使学生更易于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思考素质,这是融合历史、政治和信息课程的表现。以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结合导入情景将学生迅速带入到学习环境中,使他们在回答问题时不断提升不同学科领域的技能,这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所在。
2.2多样探究,提升能力
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研究,对不同的学科的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从而通过多样化探究活动将这些内容进行渗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技能,教师还应从改变教学方式和模式等方面入手,在课堂上增加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索教育形式。这种教学设计能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生机,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此外,在问题的全面解析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学会利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促进高中地理教育的新发展,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2]结合《地球的演化》《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容来举例,当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地理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和把握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他们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并逐渐巩固和完善自己所学到的理论。同时,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我们国家的地貌特征,例如,可以通过绘画的方法,把中国的地貌特征,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这里教学运用了基础的美术绘画技能和基础的“控笔”技巧,让更为科学、形象的方式展现地理知识和现象。接着,同学们还可以为外国友人撰写一篇导游诗,让他们了解中国。该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情感的方式使新课地理学知识展现出来,让其更加富有趣味,并能引起大家对中国地域特征知识的渗入探究。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其他表现方式,发挥自己的教学思想,使探究活动变得更为灵活和多样化。通过以上所述的活动,可以看出,将地理知识与美术知识、语文知识相结合,使问题分析具有崭新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保证可以不断提高课堂的整体效果。
2.3多种学科,推动成长
通过对地理课程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快乐。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综合融合教学,并通过团队协作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问题中的要素变得更为丰富,从而使跨学科的结合更为高效,激发了同学们对问题的深刻反思。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促使教师对知识的进行全面了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以《旅游景观的欣赏》课程为例,在完成这部分内容教学后,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来安排不同的小组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分工合作中感知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料,从而更好地明白旅游景观的价值意义所在,并从地理学的视角来理解旅游景观和文化的关系。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提炼,对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和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和提炼的能力进行了检验。在此期间,将包含多学科的研究结果,学生能够从人文、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地描绘出旅游景观的地理位置,并可以结合信息、历史和文化内容来思考旅游景观的文化意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还可以将信息技术、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从文化视域中感受旅游景观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在这种探索活动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技能,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较好地掌握有关这部分内容的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把学科融合教学积极落实,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他们既要注重自己所讲的内容,又要从更广阔的角度出发,突破自己教学领域的局限,力求把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切合实际,更具有紧迫性地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层次发展,进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新瑞.谈高中地理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J].科学咨询,2021(39):118-119.
[2]李延骥.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J].数码设计(上),2020,9(3):203.
作者:王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