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模式策略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兴趣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

以往,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现成知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可以。这样的角色定位势必会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对立面上,只是将学生视为接受的容器,强行填满,而不顾及学生的思考与消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并要带领学生一起来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自然就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机械接受与被动参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二)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变为资源的开发者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视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且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这样,教师只是课程的接受者与复制者,只是原封不动地将书本知识塞给学生,而根本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脱离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势必不会引起学生的参与。为此,教师要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变为地理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与设计者,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将教材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来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开发校本教学资源、生本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才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然可以换来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参与热情。

(三)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变为发展的启发者

以往,教师可以称之为学者,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是单一的管理型教师,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启发者与激励者,不仅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发,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心理健全、个性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拉近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感受到来自身体与心灵上的放松与愉悦。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更加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和三维目标的生成。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发现的基石,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知识讲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及主动探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为学生设计丰富而有效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通过递进的问题来深化学生的认知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忌盲目追求高难度,不然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相离甚远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学会设计富有一定梯度性的渐进问题。这样的问题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使学生从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入手,逐个解决问题,以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富有梯度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更能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二)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来形成分析框架

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同时也更加利于学生展开分析与思考,从而形成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框架。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洋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中外有名的航海历史来创设真实的案例情境,如标出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为什么要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标出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最终沉没点,并结合所学来说一说其惨剧发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可以达到学生对洋流这一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套完善而科学的分析框架。

(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地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自主构建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也是当前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个体往往很难满足其需求,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这样更能发挥小组成员共同的优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交流与讨论下交汇思想,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构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在组内交流将问题汇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中有问、学有所获。这样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的被动参与及机械接受,而是以主体身份所展开的积极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构建的转变,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地理思维能力。

四、总结

总之,要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我们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全体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作者:陈杰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一、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学生才能展开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实现教学的互动,这样才能在主体参与和积极探究中提升地理思维品质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机械而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来为学生打造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地理课堂,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处于最为活跃的思维状态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的黑板加粉笔的枯燥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将那些以往需要板书或是语言描述的知识点寓于图片、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资料之中。这样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可以说就是一部生动而立体的百科全书,带给学生的是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这样更能降低单一感官刺激所带来的疲劳与倦怠,更能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整个教学更加活泼而活跃。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学生能从中获取直观信息,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引导,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思维的发展建立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之上。学生只有以主体身份展开学习,才能延伸探究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引导,让学生展开有深度的探究,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思考与独立思维。

(一)教师巧妙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如在学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来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面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如果你是相关的负责人,你会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特定的问题来展开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更为重要的是,这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自主提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核心。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的精神,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自主地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在不断的生疑与释疑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思维、学会探究,掌握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三、巧用地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现行地理教材地图、图表的比重有所加大,具有实用性、简洁性与思想性,对于发展学生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高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地图采用最为简洁的抽象符号来表现形象直观的事物,能够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地图来培养学生的抽象化形象思维,如教材中的景观图、示意图、剖面图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地理事物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又利用抽象符号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如○○代表城镇,等高线代表高度的分布。这些正是对各种地理事物进行概括与抽象的结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地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抽象思维活动,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运用地图,一图多用,多图并用,图文结合,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与作图能力,在地图中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四、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教材上的知识复制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更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地理学习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设计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进而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成功地解决问题。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才能不断增强探究的意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不要让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教师,而是要鼓励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有见地的看法与见解,在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的重要契机。如对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社会协作条件”的分析中,我鼓励各小组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与相关的实例来发表个人见解。这样学生通过广泛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认识到现代工业应尽量将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这样可以形成聚集效应;但同时又要考虑到当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处于“饱和状态”,这样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资源等问题,会进一步向外扩散等等。这样让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更加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这是高中生学好地理的关键,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为学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展开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作者:刘海强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刘田庄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学习情感研究

一、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地理知识很无趣

在调查学生学习情感一致性时,很多学生表示学习地理知识很没有意思,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很难提起兴趣。学生不愿意学习地理知识的原因是教师讲述的地理知识太过抽象,学生觉得记忆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没有乐趣。实际上教师可以引用多媒体软件、游戏教育软件、有趣的课外读物等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学生在看纪录片、玩游戏、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将能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风向、风力的判读及应用》这一课的知识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东风是可以借的吗?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屑一顾,他们觉得这个故事可能根本就不是史实,这可能是罗贯中瞎编的,这些学生认为赤壁之战是周瑜领导的,他那时候根本打不过曹操,说不定就是碰巧成功而已。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朱元璋应用火攻大破陈友谅战船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有史实记载的,当时朱元璋确实借助了风力烧了陈友谅的战船。教师应用这两个史料让学生思考,古人有预测风力的能力,他们应用这些技术创设了火攻的战术,那么风力是如何预测的呢?由于教师结合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学生就有兴趣去钻研这个地理问题,进而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不能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地理理论知识,而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地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学习情感才具有一致性。

二、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地理知识很困难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不愿意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觉得地理知识很复杂,从内心畏怯学习地理知识。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课中用图示法表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这个知识要点为例,这一节课的知识几乎全面综合了他们之前学过的关于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知识,它是这一章节地理知识的总结,也是整个章节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觉得要全面理解这一节课的知识很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思考地理的逻辑问题,让学生学会用逻辑图的方式梳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这个知识点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提出要研究的关键词:沉积岩、沉积物、岩浆岩、岩浆、变质岩,然后让学生尝试串联出它们的逻辑关系,等到学生全部串联结束后,再让他们尝试用文字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思维。学生学习地理的时候,感觉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法、逻辑思维法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地理知识。

三、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地理知识很无用

部分学生觉得高中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没有实际的用处,他们就不愿意自主地学习。教师可用引导学生研究课题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到地理知识能够优化人们的生活。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为例,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学习这一节课的知识有什么实际用处,教师可在教学以前给学生布置一个研究课题———玉米种植的历史。学生在研究玉米种植这个课题中可以了解到,玉米是全世界种植得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它原产于南美洲,欧洲殖民者将玉米种子带到北美洲,又将它传播到欧洲与印度,玉米作物产量高,它养活了很多人。玉米作物能被广泛地传播,是因为当时的欧洲殖民者找到了适合种植玉米的规律,像适合它种植的温度、土壤环境等,他们找到了适合玉米种植的地理环境,玉米才能被有效地种植。学生在研究这个课题时能了解到农业生产与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GPS的应用原理”“工程地质勘测的要点”等主题,学生在研究这些主题时会了解到地理知识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农业、科学等领域上,它是一门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

四、总结

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找到了学生学习情感不一致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愿意自主地学习地理知识,只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作者:商志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概括能力培养

一、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概括意识,让学生先学习结构,从大方向来把握教材的内容,然后再细分地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改变学生按着课本内容顺序死板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举个例子,在教学《农业的区位选择》这部分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按着教材的顺序,先讲对农业区域的选择,再讲各种农业类型所需要的地域类型,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因此,老师可以改变一些教学的顺序,将重点放在每一章的开篇部分,先给学生讲讲这章新内容的结构,让学生能够对新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来认知事物。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明农业区域的选择是由哪几个因素决定的,本章先为大家介绍影响农业区域选择的几大因素,然后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出几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紧接着教授学生种植业和畜牧业这两种农业方式在地域选择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进一步地概括。这样,学生能够对知识的结构一目了然,有利于进行概括和理解。通过这种先讲开篇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之前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更好地掌握每个部分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从表象到本质

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的是一些地理的表象,比如说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并且呈阶梯分布;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严重,而西南地区是土地石漠化等这些地理的表象,学生只是了解和识记这些知识,却没有深入地理解出现这些表象的原因和本质,从而使掌握的知识非常零散、不成系统,更不用说对地理知识进行概括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地理表象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教师在教学《中国的自然灾害》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我国一些常发的自然灾害,比如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旱灾等,学生在掌握了这些灾害的基本特点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灾害本身的特点进行概括,把各种灾害归纳为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这样学生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学习可以有更加清晰的思路,明白自然灾害的属类,学会从事物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某种自然灾害时能够快速地反应和分析,从而保证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制定地理图表,强化感性认知

地理感性认知主要由地理的形象思维和地理的逻辑思维这两个部分构成,其中形象思维是指对地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具体形象进行学习和思考,而逻辑思维是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推理、判断和分析,使事物之间形成一种逻辑上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制定成图表,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从概括性的构架中记忆和理解地理知识,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教师在教学《环境污染与防治》一章时,可以让学生将这章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并且制定出一张“树形图”。学生便会将环境污染作为“树干”,将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这三大环境污染作为“树枝”,在每个树枝上又画出了环境污染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这两片“大树叶”。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哪些是属于水污染,哪些又是属于大气污染,这些污染产生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又是什么,有助于学生快速地记忆和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相同的类和不同的类,继而高效地将繁杂的地理知识进行概括,用简单的图表来反映各种复杂的关系,更好地掌握每一章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总结

为了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务必要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根据地理教材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地理的知识结构中掌握知识的分布规律,从地理的表象归纳出地理事物的本质,还要让学生制定相应的地理知识归纳图表,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来高度概括所学的知识,在无形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真正地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者:刘小利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模式探究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负责被教师教会,学生得到的只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而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科学的发展密切联系着人类活动。局限于课本知识既不利于学生建构科学的知识系统,也不利于地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学生个性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概念提出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当学生参与其中时,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个性能充分体现到学习过程中来并且能在其中展示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才华和闪光点。而且,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中的多元评价环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也能通过多元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三)现行高考体制和人才选拔机制的需要

高考机制改革使许多地区的学生卸掉了地理在升学“指挥棒”中的驱动力,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对学生建立系统的高考地理知识体系和生活地理知识体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现行的人才选拔机制则要求学生在地理素养方面具备地理知识和技能的素养、获取地理信息和探究地理问题的素养、学会生存的素养、学会学习与合作的素养等,这些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地理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开展和实践。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教学条件的限制

江苏省2009年初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有机的城市:理想的生活空间”教学设计中全程使用多媒体设备,学生在前期的资料搜集中也需要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室。蔺晓燕在对张家口市的部分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发现一、二类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比较齐全且使用率较高,而三类学校多媒体设备的配备及使用率都很低。教学设备的配置完善和新课改教学人才的配备是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中最基础的条件,若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跟不上新课改的脚步,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将会十分困难。

2.传统的成绩评价机制

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传统的成绩评价机制简单地将卷面分数作为学生选拔分类的标准。新课改以来,学校普遍将地理生活化教学引入教学活动中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成绩评价机制仍在广泛使用,这导致高中生对地理学习的定位仍处于“卷面分数才是硬道理”的认知上,致使学生对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情绪不高,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方面

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虽然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受自身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资源不足条件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地理生活化模式要求教师具备准确筛选、认真提炼、尽力升华来自现实生活中符合高中生学习心理的有用素材并能够结合时下流行的社交网络媒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活动中去的能力,而许多老师由于对教学材料的了解和选取以及生活化教学设计和实践经验的匮乏导致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方面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注重的是讲述灌输教材上的知识,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过程机械、死板、单调。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虽然在各个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体验和参与机会,但受教师课程设计水平的影响,学生的生活化教学体验经历和参与机会都比较少。以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地球公转、自转,利用学校操场让学生开展太阳高度以及辨别方向的多次教学实践活动。而现实教学设计中,自然地理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无二,多媒体的展示只局限于教师的动手动脑,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参与进来。

三、总结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地理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实施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改善生活质量,真正培养出实现“中国梦”的创新型、实干型人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支持和配合,虽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其前进的脚步依旧稳健。对着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实践的日渐完善,这种教学方式会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

作者:何玉琴 单位: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教学师生互动技巧浅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教学氛围

传统地理课堂上,教师“霸占”了整节课的时间,单方向地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严重阻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教学氛围过于严肃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绩。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和学生一起学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并且努力营造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不断交流中完善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幽默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探讨,积极鼓励学生,对于回答出错的学生,教师也不能进行批评,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举例来说,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对荒漠化出现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知不觉间就将知识传输到学生脑海中,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合理设置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在课堂中开展激烈的讨论,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在设置问题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要难易结合,并且按照先易后难、逐层递增的方法,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恰当地给予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讨论习惯。具体实施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分组,在解决问题时,每个小组的成员先在各自组内进行讨论,之后各组之间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导,得到最终的结果。以学习南北方地区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南”、“北”两组,要求学生通过查找教材以及其他资料,掌握关于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内容,之后两组再进行阐述,这样,两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三、开展辩论赛,激活地理课堂

除了问答式的互动方法之外,一些活泼有趣的互动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开展辩论赛是非常好的方式。教师在选择辩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要确保通过一场辩论赛,学生能有收获,切不可只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比如,以“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之间的冲突”为辩题,教师可设置如下辩论赛:正方认为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重于工业污染;而乙方认为工业污染影响人类生存,不能舍大保小。目前我国工业发展与由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热门话题,也是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辩论开始之前,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搜集材料的时间。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选择一方加入其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会大大提高。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辩论赛结束之后,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回归教材内容。这样,能够趁热打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会更加深刻。

四、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师生接触度

教师应该定期带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度。在课堂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更加容易培养。教师要把握课外活动的时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师生感情。我国地广物博,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让学生实地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也有很大帮助。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工业园、展览馆、科技厅等,让学生与自然和社会有更广的接触,帮助学生存储有用的信息资源。对于一些难以参观的地形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选择合适的图片、视频等来进行展示。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从多方面带领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之情。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讲解,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培养与学生的良好关系,通过分小组学习、开展辩论赛等方法,与学生打成一片,课上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课下带领学生参观交流,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作者:吴礼恭 单位:湖北孝感市综合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系统、形象且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以及解题思路,学生能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此外,还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教师的讲解。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学效率,突出重难点。二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一般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多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且学生也仅仅只注重记笔记,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而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引入思维导图,对于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将会更为明确和清晰,对于教材的基本内容用醒目的字体理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思维的一致性以及连贯性。此外,小组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分配角色与任务,能独立发现问题,并且能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三是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使学生课后复习更为方便,就现阶段而言,高中地理教学多是采用开放式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补充相关知识,对地理思维导图进行充实和完善,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能够自行检查学习成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

1.有效改善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地理知识,教师必须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对思维导图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入,在对高中地理进行实际教学活动时,要以教学进度和知识难度为依据,对预习的内容与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学生能有效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做到重点突出,增强地理教学的针对性,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如教师在对大气的热力环流这一章节进行讲解时,学生在对教材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圈出相应的关键词,如:热力环流、大气垂直运动以及冷热不均等;此外,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明白和难理解的问题,要求其能用不同颜色标出,这样有利于学生构建地理思维模式。

2.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会初步构建思维导图,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预习结果进行主动检验和比照,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扩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对重点知识采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进行记录,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知识,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学习模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对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划分,引导小组成员积极构建学习导图,并进行PPT课件的展示,从而有效落实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教师在对“农业以及工业区的形成”这一章节进行讲解时,由于其涉及知识点较多,联系性较强,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去构建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地理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般而言,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要想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基本的地理知识,有效解决各类题型,教师可以对相关的思考问题进行科学设置,使学生能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从而有效构建地理知识网络,对问题中的深层信息进行充分挖掘,以此来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准确度。如教师在讲解黄土高原的成因时,可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去翻看思维导图笔记,使学生能从地形特征、土质构成、地标植被、地理环境以及自然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寻找和总结答案,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总结

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入思维导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实效性。因此,高中地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必须积极引入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此来提升教学的现实价值,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发展。

作者:买买提·依买尔 单位:温州大学拜城县实验高中地理教研组

第八篇: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一、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地理教学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形成,但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同,使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情有较大差异。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如何实施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每一位地理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关注学生主体,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如学习“常见天气系统”这一课时,可先提出问题:“昨晚有哪一位同学看过天气预报啊?来说一说咱们本市的天气状况。”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可继续提出问题:“你能不能看懂天气预报呢?”对于这一看似简单无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回答“能看懂”,但实际上在不懂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时,学生获知天气信息是听播报员播报的,而不是从天气预报图中观察到的,因此教师可接着提问:“你是‘看’懂了,还是‘听’懂了呢?”至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教师则可以自然地导入教学内容:“要想听懂预报员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则必须知道天气系统的基本知识。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今天的新课《常见的天气系统》,学完这节课内容,就能够知道原因,并且还能够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运用地理略图,激活学生思维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知识的记忆。地图的彩色画面,相对于枯燥的黑白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时,应利用“地理略图”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通过设计地理略图给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一边画一边讲,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走,可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视听结合,头脑并用,培养思维能力。通过边讲边画,可让学生直观地体现地理事物特征,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如在讲“长江中下游”的时候,也可以语言的讲述和地图的绘制同步进行,从上游开始画,然后随着长江的绘画完成,沿岸的支流、风景名胜、特大城市、上中下游的分段、大型水利工程等都一一道出。顺便加上长江的水力资源、生态环境,整个地区的知识点可以在地图上展现出来。由此地图辅助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地理知识,有条理地形成了形象鲜明的记忆。

三、引入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被应用于教育领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通过借助于相关的图像和影像资料,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多媒体教学中,还可在教学课件中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知识,对于学生开阔视野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多媒体的播放下,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借助于图文并茂的色彩教学,保证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活力,并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有着较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入现代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学习“季风与非季风气候”这一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呈现我国气候图,实现动静结合,趣味横生。同时,也可在多媒体中插入视频、音乐、图像等,展现不同气候区的特点,实现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由有到无,变换各种形式,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及想象能力。

四、总结

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应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运用地理略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积极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周亚辉 单位: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备课思考

一、体现地理教学生活化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教材和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更应该让学生用知识去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创建一种师生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师生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针对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施教,让不同智能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

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或生活体验,设置探索地理科学知识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合作中感悟,养成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会掌握地理信息的检索、搜集、分析、应用的手段是很重要的。大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不同于别人的理解和富有个性的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四、重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正常情况下课堂教学可以按照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许多超越预设的思维与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引导学生这种良机的闪现,打破预设,促进更有价值的生成。因此,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的闪现,往往可以成为教学中新的增长点,它既是地理教师宝贵的资源,又是对地理教师智慧的考验,教师要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临时生成的资源,这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备课中努力渗透新课程理念,改生成性的备课为预成性的备课,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仲晓祥 单位:青海省互助县第二中学

第十篇: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用

1、想要学生有好的成绩,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自愿学习。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强迫其记住重点内容,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绪,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觉得压抑,甚至厌学,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想要发展新课改,让学生学好地理课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孩子的特长在地理学科充分的发挥出来。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因此想要学生学会地理学科的知识,就要让其有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在该学科上,就会使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开始自主学习,这样最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3、还要培养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研究心理。青春期的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在这一时期就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孩子发现地理课程中值得探索的地方,并且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课堂和学习的乐趣,这样学习成绩也就会随之提高了。

二、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该如何改革

1、在教育学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下的高中教育模式,因此校园也要顺应时代潮流,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学习,了解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2、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严重影响到课堂效果,因此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首先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几个有趣的小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讨论,然后总结出问题的知识点,在下一堂课开始的时候,随机寻找几个学生讲解问题的知识点,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而且另一个好处就是使学生可以了解到老师的辛苦,使学生在产生对地理课程兴趣的同时懂得遵守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效果达到最好。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产生主要是建立在对课堂上感兴趣的基础上,因此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地理学科的乐趣,让学生了解到其实地理学科的知识就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常识,在生活中学习,只要学生慢慢养成习惯,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就渗透到生活中。这样的学习才能够发挥到最大的效果。4、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对于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研究的时候可以发现地理课程中的乐趣,在探索中发现学科中的知识,慢慢去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慢慢的渗透,更不容易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有效果,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保证新课标学习和创新同步。5、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能力,三者是相互结合的,不能分割。只有对这一学科感兴趣,才能主动学习,只有懂得了如何主动学习,才能够深入的探索。因此在本学科学习期间,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学习。6、在新课改的形式下,高中的学习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学生的成绩是否优秀,课堂效率、老师引导、学生自学都有很大的主导因素,因此校园要积极培养老师的创新能力,使得老师在课堂上制造出非常有乐趣的效果,吸引学生自愿选择学习地理学科,这样最终达到的效果就非常好。并且能够在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同时,学会学习方式,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的学习其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只要学生用心学习,老师认真引导,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口语表达能力,使所学知识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接受,者才是课堂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新课改下的地理课程教育模式,既是课堂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想要发展就一定要不断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才能使高中地理课程变得更有意义。

作者:刘殊颖 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