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成果导向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果导向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成果导向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探究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对高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以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为例,基于学习成果产出的教育模式,围绕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产教结合和课程思政)以及持续改善等方面初步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实现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的长效改革,同时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水污染控制工程;成果导向;教学改革;实践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环境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理论引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学生通过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工艺原理和设计的实践,为今后实际工程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围绕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将工程认证标准中的成果导向教学引入实验课中,将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持续改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目的[5,6]。

一、教学改革背景

通过文献的调研及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际可知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当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和单一,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包括经典的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学生的实验课学习较为机械化,其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导致了现实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轨的现象[7,8]。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循规蹈矩地完成实验操作,其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基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以及工程教育认证的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有必要对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以解决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差的问题。

二、基于OBE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举措

(一)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改革

1.课程目标。成果导向依据所有学生在学习结束时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依据[5];因此,OBE是明确贯穿于教育环节的所有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的课程目标一般设置为培养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原理的理解,掌握污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技术,并熟练掌握经典水处理实验技术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水污染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针对在校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进行改革,明确毕业要求对应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经过改革明确各个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其中毕业要求6要求学生具有辨识、分析和解决生态环境综合性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课程目标的设置应通过课程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毕业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1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2.课程内容。传统实验项目的设置围绕“自由沉淀—混凝—离子交换—吸附”等内容开展[9],这很容易使学生走入机械化的困境。学生对于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主要构筑物结构、参数、运行情况非常熟悉,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为薄弱,导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课程的设置可从处理实际典型的废水开始,进行综合创新实验,比如酸性矿山废水(AcidMineDrainage,AMD)是一类高盐、高重金属、高硫酸根的极端酸性废水,可通过创新综合实验让学生分组提前查阅文献,追踪前沿的水处理材料或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以致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此外,传统的实验设置忽视了环境突发事故的控制处理,可在实验设置中加入突发的环境案例,比如如何对油污泄漏导致的流域水污染事件进行应急处理,这充分考验了学生的应急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综合处理环境事故的应急能力。基于此,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如何实施教学过程,下文将从实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与改革。

(二)创新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传统的实验课是建立在教师先讲解操作,学生再进行分批分组实验,以至于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想要在教学中提倡“动手做”“参与”“提升动机”“创新”,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来实现,而翻转课堂教学则要求充分的课前准备。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让其辅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可借助水污染控制技术仪器设备的教学软件,以及在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上自主建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前上传相关的实验要求和操作要领,再结合仪器的操作软件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思考。受制于实验时间和客观实验条件的实验项目,可以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实现提前学习,并在构建的网络课程上实现长时间的学习和记录,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教师也能及时获取学生的学情。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前查阅文献,初步解决复杂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提出实验注意事项,通过小组之间互相提问的方式纠正和改进实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教学中[10],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实现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水污染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比如过滤与反冲洗实验,可通过讲解地下水通过地底层过滤形成清洁井水的案例原理,让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可通过文献的调研进行案例教学,比如展示文献[11]中通过使用微灌用石英砂滤料进行过滤与反冲洗实验的结果,让学生明白过滤与反冲洗实验的整个过程及其改善应用。最后,可通过展示商业化的家用水龙头前置过滤器,讲解其通过类似的原理制作的滤芯,让学生环环相扣地围绕具体的例子掌握过滤和反冲洗实验实现典型化的处理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设定环境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明确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以致用的思想。

3.产教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校企合作主要集中于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践等方面[12]。韩山师范学院位于粤东潮汕地区,希望能够立足于地方优势,使实验课形成本校的特色,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实现“应用性”和“地方性”。这样既形成了专业特色,又反映了地区的业界需求。例如在进行混凝沉淀法实验时,摒弃以往实验室自配污水的做法,采用潮汕地区典型的陶瓷废水进行实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理论学习,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明确了污水产生、处理和排放的过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关于污水处理的物化技术涉及各种类型的沉砂池和沉淀池,而这些物化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因此有必要与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进行联合教学,呈现污水处理的完整的技术和全过程。传统见习参观对提升学生能力较为薄弱,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地运用理论知识,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

4.课程思政。基于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以及课程思政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承载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课程,产生协同效应,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立足于生活和企业生产中所排放废水的污染控制,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结合热点问题等方式让学生领悟水污染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培养学生获取和掌握新知识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科学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操等。在课堂上鼓励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因此,基于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专业知识讲授和实践教学过程,将德育目标融入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以絮凝沉降柱实验为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确水污染的严峻性和治理的迫切性,并通过絮凝沉降柱实现废水处理的实验,让学生认识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对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明确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工程专业学生应有的情怀。

(三)落实持续改进

教学评价一般通过在校生的评课进行,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无法真正反馈具体课程的教学细节问题。教师可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不记名的调查,了解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存在问题,从学生的层面进行达成度评价分析。此外,教学改进不应只停留于在校生对教学评价的反馈,还应该接受毕业生和校友的建议和意见。从长远目标来说,课程的改革不只是课程目标的改革,还应该是毕业生核心能力和教育目标的改革。通过调查问卷实现评价体系的完善,关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校友学生态度、知识和技术的评估。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改进,这样才能形成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不断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并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环境类专业的实践课程,具有工程背景强的特点,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对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革新,以及落实持续改进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实施既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又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能力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将有利于实现实践类课程的长效改革,同时为培养综合型和创新型的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莹莹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