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探索

【摘要】文章阐述了工匠精神的文化起源及现实意义,论述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途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工匠精神”;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灵活安排专业的或非专业的特色课堂、精品课堂。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高职;途径

一、工匠精神的文化起源及现实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都知道这句名言,一般理解是讲一个工匠要想做好工作,一定要准备好其锋利的工具,实际上据《论语•卫灵公》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怎样修养仁德,孔子回答到:“一个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必须先把他的工具准备好磨快,使其锋利,同样住在一个国家,要想做出贡献,一定要和这个国家社会上各种贤达的人都要交成朋友,与各种贤达的人有了良好的关系,学习他们的品德,才能够得到有所贡献的机会,达到修养仁德的目的。”,这个典故实际上就是在讲“工匠精神”,孔子把工匠做工和思想品德修养两个看似无关的两件事情关联在一起,其实也在说明他们是相通的,一个人某项技术水平虽然不错,如果思想不端正、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只止步于当前状态,这不是“工匠精神”,他不可能达到所处领域的巅峰。中国的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也因为世界大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逐步放缓,从国家层面也在为国家的发展不断调整方针政策以适应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中国“世界工厂”的优势已逐步消失,一部分优秀的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舞台,但大多数的制造业却对未来的出路却十分迷茫,外资企业撤离、工厂倒闭、员工失业的消息时有耳闻,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出现和高速发展对传统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未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了“工匠精神”并写入工作报告,希望通过各行各业潜下心做企业,通过提高企业产品品质使得更多的高端“中国制造”能走出国门。对于为社会培养基础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讲,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同步,为社会培养出能力出众的优秀人才不但是对国家战略的配合落实,也是对社会、对学生的负责,更是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是高等职业教育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指导思想,也是高职院校的出路。高职院校是向社会培养和输出基础性技术人才的基地,是窗口、是桥梁,如果这个基地没有完全发挥窗口和桥梁的作用,只是闭门造车,按部就班的依照原有的模式招生和设置课程,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根本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说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将会导致各行各业在高职院校中找不到需要的人才,而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而对于某些具备一定专长的学生来讲可能也不能在其特长领域发挥作用,白白浪费几年的学习生涯。长此以往对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也极其不利,特长教师无用武之地,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仅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标,不会主动进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更不会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进行重点培养,这种普及式的教育教学最终可能会导致高职院校招不到学生,也不能为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提供精品人才而陷入被动的恶性循环中。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工匠精神”的融入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自身要发展,那么就需要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要有自身的特色和社会知名度,一方面是要得到经济社会中各行各业的认可,各行各业认为从院校中能招到符合各自需要的精品人才,而且这些人才数量有限属于稀缺资源,这些人才具备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专注精神;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要得到学生群体的普遍认可,要让学生群体认为我在这个学校学习是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负责,学校的氛围、环境、教学质量和培养手段对我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在这个学校学习我有荣誉感和优越感,未来我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也愿意为这份工作付出毕生精力。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途径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讲,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如果学校能够通过经济收入、个人荣誉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会使得教师愿意付出更多精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对自身的专业和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专注,在专业上、教学技巧上、学生能力培养上、课题研究上发挥出自身的创新能力,那么这些教师就具备了“工匠精神”,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将会主动的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打造出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着眼于发现特长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他对每一个所发现的特长学生爱不释手、精雕细琢,就如同玉雕大师发现了一块好玉细心的将其打造成一款精品“艺术品”,从而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件“艺术品”也将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各行各业抢手的对象,为社会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精神源泉,是良性发展的基石,而不是口号,融入“工匠精神”不仅仅是通过上传下达要求基层教师就可实现,它需要院校上下一心,各个层面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改革与创新把各项工作做细,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各个层面的工作当中,比如在设置专业上首先对各行各业发展趋势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分析,设置专业课程和合理的招生计划,特长学生的专项培养,企业的定向培养计划等等手段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在教师人才队伍能力方面提供进修、考察学习的机会,鼓励有特长的教师灵活安排专业的或非专业的特色课堂、精品课堂(比如职业礼仪、职场沟通、职场英语等),“工匠精神”的融入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院校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新经验、创新实践和不断完善和经验积淀的过程,就如同瑞士腕表的高品质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经久不衰正是因为优秀的腕表工匠们细致、专注、不断改进和创新完善的结果,瑞士腕表价格昂贵但市场空间巨大也证明了世人对瑞士工匠把每一款腕表都倾注了心血的认可,这也正式“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原有的粗放式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中融入“工匠精神”,把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创新作为校园文化和教学准则,高职院校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萌.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12)25-29.

[2]姜汉荣.势之所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内涵解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

[3]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职教论语,2014(22)21-23.

[5]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36-38.

作者:王丽 颜雪琴 徐海霞 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