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与特征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摘要]基于当前产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特点分析了产教融合的基本概念,以此为基础根据高职教育的定位,阐述了高职推进产教融合存在的优势、不足与核心内涵,并从专业群与产业群的融合、体制机制的系统化、全维度资源共享、多领域共生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高职;产教融合;内涵;特征

一、引言

2017年10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基于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存在问题,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019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作为教育现代化六大工程之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推进产教融合既有自身的传统优势又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诸多不足,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还需要结合对产教融合进行理性分析和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实践总结,以寻求产教融合的恰当路径。

二、产业与教育的基本特点及产教融合的基本概念

(一)产业及其发展的特点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企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同一产业内的各种行业企业不尽相同,一般围绕同一或者同类产品而相互关联,形成闭环的产业链条。近年来,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在产业链中以某一企业为主导,协同上游或下游企业优化分工、降低成本、整合技术、提升质量,以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效率和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从教育视角来看待当今产业发展具有两个特性:一是人才需求的复合性,同一产业由多个行业企业组成,从人才需求角度而言同一个产业是需要若干不同专业人才甚至需要交叉专业人才;二是技术创新的多元性,从产业核心技术创新到新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应用与系统升级,均需要产业与教育进行互通互补。

(二)教育及其发展的特点

对教育的定义具有较多观点,如美国的杜威和中国的陶行知先生均把教育和生活视为等同;孔子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等,在中外教育史上,尽管对于教育链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产教融合中的教育是从经济社会需求视角看待的教育,是基于人的认知的一种培养活动,这种教育的发展方向受控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类掌握知识技能的诉求。当前我国将经济发展作为核心任务,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人才,而产业化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关系,教育与产业之间边界逐渐模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作用已逐渐成为相关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

(三)产教融合的概念

“产”和“教”是两个名词,“产”是指产业,“教”指教育;“融合”是一个动词,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心理意义上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因此,产教融合可定义为:将产业和教育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主体,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相互通融的发展目标为支撑,通过对各自固有发展模式的有机“溶解”,使二者融为一体,实现共生发展。

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优势、不足与核心内涵

(一)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优势

相对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需求优势,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在用人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需求紧密对接,从人才培养环节来看,高职教育自身定位就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二是经验优势,高职教育近年来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理念,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发展,为推进产教融合积累了经验;三是开放优势,高职教育一直秉持开放办学理念,在招生、就业、专业设置等方面具有灵活、便捷、随动的特点,对于推进产教融合而言,更容易以自身的灵活变化、适应产业需求的变化。

(二)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不足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等领域不断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内涵,逐渐形成了相对紧密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但总体而言,校企合作还处于多元化尝试与探索阶段,距离产教融合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在深度上仍以单一性的合作为主,例如在人才培养领域,尚未将工学结合育人内化为模式化和长期化的育人机制;在广度上,高职教育尚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平衡推进产教融合;在系统性和科学性上也未能通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整体推进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内涵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除人才培养外还有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两个职能,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基于自身特色,伴随行业企业在技术进步、创新发展等领域的变化探寻衔接点,实现高职教育与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教育与产业的发展特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涵:一是在人才培养领域,做到用人标准与培养标准的融合、培养过程与工作情境的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融合、招生与招工的融合、毕业与就业的融合、教师与师傅的融合、学生与学徒的融合等;二是在科研与社会服务领域,实现从零散技术服务到产业协同创新的融合、从技能培训到员工终身教育体系的融合;三是在资源共享领域,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在资金、设备、人力、智力的全面融合发展;四是创建和完善支撑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在管理保障上的融合。

四、当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主要特征

(一)专业群与产业群的融合性衔接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培养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对接产业设专业一直都是高职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定位。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和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产业体系在不断变革,逐渐从独立性的企业发展到链条性产业体系推进,从单一的产业进步到多元化产业协同,再到以核心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专业建设的定位也必须打破学科界限,对接产业链条的不断演变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专业的集群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是否达到产教融合的状态,首先要从专业建设着手进行考量,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衔接性与融合性成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基本特征。

(二)政校行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系统化构建

在此前高职教育探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阶段,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设往往围绕单一性的合作目标而构建,例如在院校顶层探索理事会董事会等议事组织,宏观统筹院校发展;在专业层面建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这些合作组织、制度、协议等往往相互之间关联性不足,未经过系统化设计,因此难以通过相互间的有效衔接真正为推进产教融合起到驱动指引和保驾护航作用。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在合作体制机制上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应包括政、校、行、企等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二是体制机制的多层设计,必须从宏观的导向到中观的平台再到微观的实施均具有有效的机构、制度和契约,实现各领域的合作机制的全覆盖;三是相关体制机制的系统化融合,从顶层到执行层的体制机制应具有科学化的设计,应首先对学校、二级院系、专业及教师等层面与产业对接的点与责权进行合理区分,明确不同层面合作机制建设的范围。高职政校行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也是产教融合程度的典型特征。

(三)人、财、物、智的全维度资源共享

政校行企在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的共享是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必然趋势。如果说专业集群与产业的对接解决的是高职产教融合的方向问题,系统化合作体制机制解决的是保障问题,那么政校行企在教育中的投入及相关投入的有机融合才是最终解决产教融合的落地问题。在人力投入上,应以校企为主体,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兼职教师聘任等方面应以高职院校需求为核心出台适应的人财引育政策;在财力和物力投入上,必须打破以政府和学校投入为主的状况,行业企业需要以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为出发,树立责任意识,制定教育投入计划,政府需要在税收、资产共享等方面落实鼓励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投入的政策;在智力投入上,应对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领域,落实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的智力融合机制,使高职院校紧跟产业技术发展的步伐并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产学研培的多领域共生发展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内涵的拓展是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的具体体现。高职教育多年来一直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人才培养作为高职校企合作的核心内涵,近年来随着高职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高职对于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逐渐加大重视,这也是高职教育从传统的校企合作发展到产教融合必然拓展的合作领域,因为产教融合的内在含义决定了产业、教育需要共生发展,而真正的共生不应该仅仅在教学这一单一职能加以体现,应基于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职能定位,结合产业在人才培育、协同创新、技能积累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产、学、研、培多领域的协同与融合,最终实现共生发展。

五、结论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集群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产教融合发展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经历了多年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发展之后,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但在各领域合作的内涵、外延、深度、广度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距离产教融合还有较大差距。高职教育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需要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进一步剖析产教融合的内在含义和主要表现,分解产教融合的核心特征,寻求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产教融合路径,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共生发展。

作者:王喜苗 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