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舞蹈教育社区公共文化路径及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依托四川音乐学院舞蹈教育资源的优势,结合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通过整合资源,转变服务方式,重塑品牌等举措,为高校舞蹈教育服务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广阔地发展空间。
关键词:资源共享;公共文化;重塑
一、前言
四川音乐学院,其前身是创建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195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成为当时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六所专业音乐院校之一。作为西南地区最高艺术类学府,其音乐舞蹈专业的学子们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是基本职能之一。四川音乐学院是当地艺术人才的汇聚地,拥有丰富的高素质艺术人才。这些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服务于当地可以实现高效于社会资源共享,互补和共同发展的机遇。本课题从四川音乐学院舞蹈教育资源的优势及服务社会文化建设,构建平台的可行性策略进行研究。
二、川音舞蹈学院专业教育资源优势
舞蹈学院筹建于1998年,现有本科和硕士两个学历教育层次。目前,有教职工60余人,其中讲师及以上职称2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50余名。
(一)舞蹈学院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舞院多年来倡导以学术治学,坚持抓教学质量,培养了大批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专业舞蹈人才。舞院重视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曾获四川省政府颁发的教学成都三等奖;舞蹈学专业被确立为本科高校省级特色专业;课题《舞蹈学专业综合改革》被确立为四川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舞院重视教材建设和,力促学术成果产生,先后出版专著《舞蹈文化》《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教学法》等5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等10余篇。
(二)硕果累累,竞赛显风采近年来,舞院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大型艺术赛事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群舞《羌》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作品银奖;《震撼》获舞蹈诗同年获创作、表演银奖;《万物生》获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瓦尔俄足》获第十届全国舞蹈大赛表演二等奖;《你是一首歌》获第十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比赛作品奖。《遇见日子》、《我想有个家》获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你是我的山》为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以上成果均反映出舞蹈学院在创作,表演,教学的基本水准。
(三)舞院专业学生优势“一专多能”是舞蹈学院培养通识人才的出发点,因此,课程设置丰富而实用。目前我院分别有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三大专业。开设的课程分别有《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剧目排演》《现代舞技法》《芭蕾舞基本功》等这些主修课程必须学扎实,以此保证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表演水平。除此之外,中高段的专业学习还增设了大量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舞蹈教学法》《舞蹈艺术概论》《编舞技法》《作品赏析》等,来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毕业生们步入社会不仅能跳舞会跳舞,更能教授舞蹈或创编舞蹈作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是舞院专业学生的优势。另外,依托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平台,舞蹈学院的学生具有极强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先后在“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校地合作”“定点帮扶”“精准扶贫”“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中脱颖而出,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创作时间方面,2019年四川新作品舞蹈比赛《孩子你在哪儿》荣获最佳作品奖。该作品分别由我院李淼璇,苏睿,李迎春三位同学创编完成,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川音舞蹈学院服务社区公共文化的探索和策略
(一)顶层设计,总体把控成立舞蹈(音乐)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由学院领导担任,负责总体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以“项目制”的形式,积极参与、承接舞蹈类的社会服务项目。工作组的成立,从组织到执行工作开展更加有序,监督到合作,成果更加突出。由此看来,高校的文化优势,人才培养便有了落脚点。高校文化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二)校地协同,资源共享1.以排演新剧目为主要,浸入式提升艺术修养。首先,学校拟派学生会骨干成员植入地方街道和社区,建立指导小组排练舞蹈作品,提升居民的文化品位。其次,以公益的形式在节庆日向群众进行宣传和成果展示,对优秀的团队和节目进行品质提升,鼓励“走出去”参与省、市级的比赛。第三,定期开展交流工作。与其它地区的舞蹈团队进行交流合作,有的放矢的创编新节目,积极参与省,市舞协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丰富舞台表演经验。第四,丰富剧目库积极与社区对接,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文艺节庆活动,通过优秀节目的传承,带动该地区群众的文艺水平。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是创新,发展和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同时还负有向社会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责任,为了更好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满足社会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精神追求。根据群众对艺术的爱好,协同文化馆,街道,总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推进一系列“艺术课程”进社区的活动,向基层人民普及相关艺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以受众面广的舞蹈来说,各市,区,街道,社区都有“广场舞”,但业务水平长期良莠不济,舞蹈学院可利用人才优势,结合地方特色,开设《舞蹈基础》《民间舞蹈》《交谊舞》等基础课程,对基础条件较好的队伍还可以适当进行舞蹈创编等内容的教授。总之,这样的做法,拓宽了“教”与“学”的空间,既提高了群众的整体艺术素质,也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积累了与校园,课堂不一样的专业实践经历。3.建立社区音乐舞蹈培训中心根据资料显示,“2006年沈阳音乐学院创建了沈音莱茵河社区艺术培训中心。据悉,沈音计划将该类社区艺术培训中心复制到整个东北境内。”学校这样的做法,既方便群众了解艺术知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艺术熏陶的便利,也促使师生们拥有了长期的艺术实践教育基地。社区音乐舞蹈培训基地的建立,整合了资源拓展了专家,教师,学生们的艺术思维,打破了专业与非专业艺术间的壁垒。另外,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尽管目前城市社区与高校合作办学上,还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办学场地,资金来源,市场化运作等。但我们相信,只要统筹兼顾,精心计划,逐步落实,社区音乐舞蹈培训中心建立的设想是可以实现的。
(三)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根据群众参与健身活动调查报告显示:广场舞,瑜伽,有氧健身操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为首选,其中更是以“广场舞”参与人数最多排第一,说明了在我国城镇中“广场舞”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未来“以舞会友,以舞相融,文舞共建”将成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1.“以舞会友,以舞相融”,重塑社区文化新品牌。目前,成都广场舞队有2000多个,平均每天有50万人在跳广场舞。参加广场舞练习者无论是性格,职业,年龄都有差距;不同的生活习惯,交际圈,兴趣爱好也都不一样。调查显示参加跳舞的群众以结交朋友为动机的人群比例占20%,说明这样的活动平台是拓展朋友圈的重要方式。广场舞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就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一切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设立均围绕着居民的真正需求而展开。对此,高校舞蹈专业应利用自身优势,立足传承,大胆创新。首先,从居民兴趣入手,打破传统社区舞蹈限制。其次,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编排时考虑群众基础,既简单易学,又不失文化内涵的动作组合。最后形成具有符合大众取向兼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回顾全国城市广场舞优秀案例“重庆市2015年创作的《太阳出来喜洋洋》,2016《黄杨扁担》”,就分别以“土家族摆手舞”,“花灯”为元素进行素材提取及应用,成功打造区域性特色的重庆广场舞蹈文化,重拾民族文化经典唤醒人们对重庆历史文化的回顾。借鉴成功经验,作为社区文化品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一方面,挖掘,创造出符合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经典。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性教学让广大群众提高技艺,更快地融入社区舞蹈队伍中,推动社区文化品牌建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社区文化品牌塑造日益凸显,对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文舞共建,审美感受再升华。社区文化建设中,除广场舞蹈占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外,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性是建设文明社区的又一重要内容。因此,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审美感受再提高的必经路径,也是提高社区整体文化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需求,结合城乡社区的实际情况,最后制定出三种可行性方案,共同创建美好社区文化。技术类培训。结合舞院资源优势,开展智能手机,电脑,摄影,网络等方面培训活动。通过该活动的组织开展,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活便利。体育类比赛活动,组织群众积极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活动,除一些全民的运动项目外,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和教授大众所接受的健身舞蹈,强健体魄舒缓压力,应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艺术活动类,组织和开展各类艺术培训及实践活动,主要以舞蹈、形体、瑜伽、技术赏析为主。通过形式多样文化活动的开展,达到提升群众艺术审美品位的目的。文舞共建,共同参与在加强群众间凝聚力的同时,调动了高校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在不断地社会实践中,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有效的促进了学校舞蹈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综上所述,舞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以舞会友,以舞相融”有的放矢的保障了高校艺术之花,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生根结果。“文舞共建”让舞蹈专业的师生们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无论是用先进的高校资源引导社会文化发展,还是社区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感染着高校师生。两者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和谐共进将是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婷.地方高校服务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J].城市学刊,2016(3).
[2]莫溦沙.师范引领多元汇聚——重庆市以广场舞公共文化服务建构城市公共空间[J].大众文艺,2017(20).
[3]朱名燕,万荣英.高校文化进社区探析-成都大学艺术学院服务地方实践活动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
作者:黄英杰 荀志丹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