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教育本科导师制的作用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教育本科导师制的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教育本科导师制的作用分析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对本科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询问导师进行一对一的答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同时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方式解决;另一方面本科生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未来的定位,提前做好规划。然而本科导师制的实行,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紧缺,学生情况复杂,同时缺乏指导性文件约束及缺乏经验,造成本科生导师制较难实行,或者实行起来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如同虚设。因此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且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根据各高校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本科导师制;学生培养;专业答疑;未来规划

导师(tutor)与教师(teacher)不同,高校导师通常是指研究生导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做科学研究及撰写学术论文等。早在14世纪,牛津大学的教育家提出导师制。17世纪初,剑桥、牛津大学开始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随后伴随着美国学分制和选科制实行的逐渐成熟,哈佛等高校开始在本科培养中引入导师制。近几年,在国内本科教育中,随着对本科生教育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行本科导师制,可以更好地指导本科生的学习与生活。

一、高校导师制的实行

本科生导师制第一步是匹配导师与学生。大一时期,学生与老师互相不了解,因此在开学之际开展一次所有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见面会,通过导师的自我介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导师。之后学生定期找自己导师进行交谈,方式包括面对面交流、通过聊天软件,导师需要记录每次的谈话,分析学生是否遇到问题。随着交谈的次数,学生与导师之间逐渐相互信任。经过一年的时间,学生对大多数老师都有一个了解,同时为了大二即将而来的专业学习,学生可以对导师进行新的选择。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一)指导大一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在经过紧张的高考后,学生进入大学。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不同,高中学生以学习为主且有老师及家长的监督和管教,生活相对简单。而进入大学后,学生相对自由,而且此时期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始接触到社会,部分学生因过于放松而沉迷游戏,或者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想不通而出现心理问题。大学里虽然有班主任和辅导员,但班主任及辅导员管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不仅每天要完成复杂的学生事务性工作,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心理、学习等事情,难以对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大一新生在与导师日常交流中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面谈或者通过电话,及时跟导师寻求帮助,或者导师通过对话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导师在前期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都有较好的理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思想引导,并给予解决方法。另外导师通过自身经历,引导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与同学相处,并且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二)专业问题解答在大学二年级时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同时进入大二后,开始学习专科课程。课堂教学由于时间限制,教师要在按照教学大纲在规定的课时内教授完课程,有些问题部分学生不理解的。作为导师正好可以给学生进行解惑。同时,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导师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因材施教,辅导学生如何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可以更早地引导学生掌握在遇到科学问题时如何进行调研、做实验来进行科研,尽早地撰写论文。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给有继续读研愿望的学生打好科研基础。

(三)引导人生规划在进入大三、大四之后,很多高校的学生开始面临着读研还是就业的困扰。导师多数是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了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同时导师在科研的时候会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单位有项目合作,对本行业也有一定的了解。导师通过自身的经历,对学生讲解读研与就业的一些情况,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较为正确的选择。导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做好人生短期与长期的规划,譬如如果选择读研,要做好复习考研的准备,选好研究生的导师和科研方向;如果选择就业,如何尽快地融入企业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等。

三、本科导师制反思及建议

在高校实行大学生导师制,导师可以关注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同时对让学生明确大学要学什么、如何学、学完之后干什么,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等问题给予一定的解答,提高大学的学习效率。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提升了教育质量。然而随着高校扩招,教师资源有限,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起来困难重重。抑或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因缺乏经验和规章制度的指导和约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少,只是走形式,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信任,没有真正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本科导师制仍需不断地完善和探索。可以先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对部分班级或者部分专业进行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同时要制定规范的导师考评机制譬如导师与学生每周进行几次会谈,或者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定期开展具体的会面主题,采取会谈纪要形式的记录,保证导师和学生之间有足够的交流机会。丰富评价的方式,包括调查问卷形式或者导师与学生互相打分的形式来评价导师制取得的效果。同时制定导师选择制度,可以采用双向选择和多次选择,双向选择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愿选择导师,同时导师也有一定的权限。多次选择是指按学期或者学年进行导师选择,学生在与导师接触过程中,因为性格或者导师对学生指导的情况,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跟原来导师,或者选择其他导师。

参考文献

[1]王娜,陈晗,陈子薇.基于本科生导师制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109-110.

[2]王振忠,张爱女,樊靓.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探索[J].广东化工,2019,46(16):232-233.

[3]李小敏.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

[4]张友苏,谭海萍.论高校导师的地位和作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6):107-108.

作者:徐清海 单位: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