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常态下的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常态下的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常态下的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思考

摘要:自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当下社会基础建设对于经济和人才的需求也逐渐从传统的模式中脱离出来,不再以量化经济增长为本位,也不再以书面成绩为评价人才素质高低的根本,而是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注重人才教育的全面化和素质化,以此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升级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客观现状。学校作为社会输送人才和资源的主要载体,在这种转变下也应当意识到自身作用的关键性和重要性,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思维模式,审视当下自身发展的不足和缺陷。突破书本论英雄的约束和限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主流相结合,以此来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本文以新常态为背景,重点叙述当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问题,并对其改进的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教育;产教联合;现存不足;发展建议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实用性和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经济新常态建设的大背景下,其市场需求量也有了层次化的增长和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打造高素质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

一、纵观整体,发现问题

尽管当下部分高职学校已经采用了产教联合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运用中也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体制欠缺正如上文所说,学校和企业是社会中两个不同领域的发展主体,双方分别代表了教育利益和经济利益。而产教联合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本质便在于两种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求同存异的过程。然而现阶段,产教联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并没有落到实处,也没有较为科学且合理的方法。这就导致学校和企业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和矛盾,在谋求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也仅仅是停留在比较单一且浅薄的层面上,没有进一步的挖掘和开发,而这种模式是无法满足学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的,即便是取得了短暂性的即时利益,也不能支撑学校和企业后续的建设。

(二)热情有限现阶段,高职教育所运行的产教联合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输出,企业需要提供场地,投入资金,提供相应的基本设施,并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来满足高职学校教育的需求。而高职学校在这一过程中,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分配,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更改和创新,并没有在资源输出上与企业形成平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发展性的进程,不能一蹴而就。这也就说明,企业要想看到最后的培养效果必须要将人才教育放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但长远的投资和输出对企业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并且最终的成效也不可预测。这就意味着企业在产教联合模式中的地位非常被动,普遍处于高收入低回报的状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的积极性[1]。

(三)社会指导功能不足在高职教育中进行产教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三者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眼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但是由于企业与教育属于不同的社会部门,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产教融合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割裂了三者在高职教育中的合作关系,导致产教融合中缺少相关制度的保证,没有科学合理的法制进行规划,降低了学生的专业教育水平。此外,高职教育与社会行业的指导密不可分,社会指导能够为产教融合提供先进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没有与社会指导进行充分的结合,导致产教融合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关的行业新技术与最新的行业标准,使部分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行业发展,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效果。

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根据上文中所叙述的当下产教联合模式在高职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大致将解决的方法列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强化宏观指导政府和相应的行业指导协会要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和鼓励。就政府而言,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出台更多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规,重点强调产教联合模式的运用。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为高校运用产业模式进行教育提供专项的基金,加大对这一模式在教学中的投资,在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让产教联合模式的发展能够有坚强的物质保障,在高职院校中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专业相关的设备,并且积极鼓励企业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眼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强化模式更新高职学校应当积极落实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深度分析当前社会市场竞争的基本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针和基本制度,并完善教学内容使其与产业的发展方向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创新自身的教学机制和办学模式,转变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并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做到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和先进化,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和工作标准,将企业生产内容引入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更加及时地掌握企业岗位的有关信息,并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审视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专业内容的学习。同时学校也要定期进行社会企业的实地交流,掌握最新的工作要求,从而做到教学方针和学生发展方向的及时更新,保证教学工作的先进性,促进产教融合下高职教育的快速进步。[2]

(三)强化主体合作要想全面推动企业和学校的深入联合,就必须在双方主体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寻求互利共赢的方法。企业和学校应当深入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利益建立在统一协调的平台上,开展主体对话,要有平等协调,共同进步的思维,同时在宏观上也要强化主体合作的运行机制。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允许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通过参与工程项目掌握相关的专业内容,强化自身的基础知识,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学习和提升。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与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掌握社会企业群体中最新的工作状况,了解当前环境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从而完善院校的教学内容,制定更具有前瞻性的教学制度,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

(四)强化平台建设高职学校可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的平台,要让企业也可以参与到人才的建设中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高职学校要更加强调资源和人力的输出,要制定相应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将自身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源与企业的输出达到平衡。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才可以让企业更加自觉主动,深入挖掘人才培养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3]。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在校园内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在平台内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提升相结合,通过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高职院校也要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能够在学生的平台学习过程中定时进行学习情况和设备使用状况的监督,保证学生对平台的有效使用,避免学习资源的浪费,并且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负责教师,使教师能够调整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五)强化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单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师资力量,定时组织教师培训,保证教师团队能够定期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交流,从而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正。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聘请社会企业中专业的工作人员担任教学辅导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受到专业人士的培训,从而补充日常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保障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引用产教联合模式是顺应新常态发展趋势的鲜明体现,是高职教育在新经济发展时期创新自身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职业人才市场化发展的必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便是学校和企业的互联互通,两者要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对接,实现资源的互相补充,以此来推动各方主体发展模式的改革,更好地为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产教联合效益的真正发挥需要长期的投资与观察,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吕值敏,余晓兰.浅析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J].长江丛刊,2017(20):243-243.

[2]田华.浅议经济新常态下高职会展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新校园上旬刊,2017:48.

[3]洪燕云,何庆.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v.24;No.126(03):109-113.

作者:旦增扎堆 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