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火电厂集控运行课改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火电厂集控运行课改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火电厂集控运行课改研究

一、用整合的观念设计新型课程体系

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过程中,我们结合集控运行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标准,规范”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增强了职业定向性。通过整合,在理论课方面打破了原来的“三段式”课程结构和学科式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与融会贯通,使课程体系贯穿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具体来讲,理论课程的整合是将原来分属普通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某些课程进行适当合并,组成综合课程。如“机械制图”、“机构与零件”、“金属材料”、“工程力学”等合并为“机械基础”,淘汰了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引进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课程界线。传统的“机械基础”强调学科本位,大而全,系列化,其具体表现为:(1)教学内容偏多;(2)教学内容偏深;(3)岗位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强;(4)与现场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理论性东西偏多等,这些弊端现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在实践课程方面,我们立求确立实践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相对独立的地位,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使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同步。如“热工检测技术”课程由原计划的90学时调整为48学时,而增加了10学时的实验实训课。其原因是对集控运行专业来说,主要需掌握一次仪表的基本原理,了解运行中引起测量误差(或错误)的原因,至于二次仪表可少学或不学,通过实践性环节加强感性认识即可。实践证明,这种调整实现了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实践教学为上岗就业服务的宗旨,能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有限阶段,获得最新最有效的知识和技能,缩短上岗后适应工作的时间。

二、新型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紧密联系,这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大了实践课程比例和实习实训力度。如仿真机实训由原计划的4周改为5周,并建设了专用的仿真培训教室,系统由原来的1套增加到6套,改变了过去少数学生做,多数学生只能看的状况,提高了仿真实习的培训效率。同时新的教学计划还增加了1周与仿真机实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规程分析。结合集控运行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与实际操作无直接关系的理论知识,我们也作了适当的压缩精简。如“高等数学”由最初的145学时缩减到84学时,机械基础课程,将原计划的260学时缩减到162学时,大学物理由普通文化课调整为限选课。在新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周数约占总周数1/2,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特点,落实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三、新型课程体系注重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衔接和互补

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注重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衔接和互补,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实现讲授、实验、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通过外语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必须的专业课程后,在讲授该专业的主修课程“单元机组运行”时,我们尝试了从课堂上的理论讲授,到仿真机上实验、到校外实习基地———火电厂大机组上跟班运行,最后再进行仿真机操作实训等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讲、练、做”的整合。这种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技能训练的有机衔接和互补,突出了“直观”教学,“实干”教学,加速了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完全改变了过去学生在电厂实习中只能宏观参观,或在师傅指导下象征性地监盘抄表的局面。

四、新型课程体系促进了基础建设

加强基础建设,改革校内校外实习教学,这也是我们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的工艺性、综合性实训,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动手能力。为了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践基地,学校重点投资建立了仿真培训中心,并在动力系建设了骨干实验室———仿真机专用教室。开发了包括200MW、300MW亚临界机组、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机,在动力系仿真实训教室安装了300MW机组仿真培训系统。仿真实训的主要内容有:(1)300MW、600MW机组冷态滑参数启动和停机;(2)事故分析和反事故演习。通过操作、演练、分析、判断、讲解、研讨等方式,提高了学生根据事故现象特征分析判断事故的能力,加强了他们在事故状态下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处理事故的能力,增强了专业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并有效地预防或解决了现场中的许多问题。同时我们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汉川电厂、荆门热电厂、鄂州电厂、黄石电厂等,给学生创造了真实的技术操作氛围,让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学习锻炼,增长才干。

五、新型课程体系推动了教师自身的学习和培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是电力职业教育的中心环节。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的运行操作技能,适应集控运行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对现有老师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加快了教师“一专多能”的培养步伐。动力系多次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到阳逻电厂、荆门热电厂、汉川电厂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及时了解并掌握了大容量超临界直流机组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拓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同时系里还派出骨干教师到深圳妈湾电厂、大亚湾核电厂、南山垃圾发电厂、汕头电厂学习有关海水脱硫、清洁垃圾发电、核电、石灰石湿法脱硫等新技术,关注学术动向,掌握新的专业理论。这一举措为教学、电厂职工培训以及职工的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的成功之本在于知识,知识的活力在于更新。

(2)组织教师在仿真机上进行机组运行分析,提高专业课教师利用仿真机指导学生实习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3)通过不同途径积极承担在建电厂、运行电厂的职工培训工作,在培训职工的过程中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把教师锻炼成有专业技能、有钻研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几年来我们先后承担了西塞山电厂、蒲圻电厂、襄樊电厂、汕头电厂、妈湾电厂等省内外多个电厂的培训和鉴定任务。2006年2月在给襄樊电厂进行职工培训的同时,让我们及时掌握和了解到600MW超临界直流机组的结构特点、运行调节方法等新技术,这些收集到的各种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我们介绍给学生后,将把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了,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4)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编写教材。通过编写教材,教师广泛收集相关企业当前最新知识、技术、工艺、方法和设备等资料,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总之,根据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在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调整、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素养与思维能力,还是实际操作技能都得到普遍提升,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就业者综合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