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研究

1培养目标的应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那些培养学术型、研发型、理论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是要突出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这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实践性和针对性为基点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最终要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高级应用型人才,既不是其他普通高校所培养的从事学术研究、工程设计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研制的人才,也有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从事体力劳动岗位的简单操作或服务的人才,而是具有较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管理能力,能够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

2专业设里的市场性

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衔接的纽带,是学校主动、灵活地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重要环节,是高职教育适应和满足、服务社会需求的切人点。随着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化形势的日益发展和人才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贴近与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变化,使所开设专业培养的人才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这不仅是高职院校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方面,也是高职院校保持办学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里必须针对本地区、各行业经济结构与布局调整的趋势、发展规划以及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各类高级技术应型人才近、中、长期的需求状况,及时改造老专业,淘汰过时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专业,使专业设置始终紧贴市场需求,体现出“市场性”。

3教育目的的职业性

因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特定岗位群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的同时,要具备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适应现代化管理或服务的综合素质,使其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就业上岗、创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要实现这种教育目的,必须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实训设施的配备、师资队伍的建设、考试考核方法等方面紧扣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对其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将来能够胜任某一岗位工作为结果,从而,使毕业生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中,有较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此,高职教育要彻底改变普通高等教育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实践训练的学科型教育模式,使教育目的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群)的工作需要,最大限度地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能力较强的“职业人”。

4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高职教育要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就业快、干得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技术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要安排足够的实训时间,校内实训和社会岗位实训时间须占学制规定学时的叨%以上。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现场教学、多媒体仿真教学等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的应用性。三是高度重视实训场所及其设施的建设,校内要有完备的专业技能实训设施,切实加强仿真性技能训练以外,同时还必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实践培训,锻炼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四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训练、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技能展示等活动,以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学校与人事、劳动部门紧密配合,制定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技能水平等的制度和办法,不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5办学模式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重要的办学特色之一,它是由高职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过程、服务对象、社会需求的多元化等方面所决定的。高职教育的性质,一是高等性,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越来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职业性,要求职业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提供者密切联系,相互开放,而不能闭门造车、闭关自守、关门办学。从培养目标看,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紧密联系,吸收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学生培养的过程,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面向市场,对应多元化、多变的社会需求,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应走出校门,深人市场调研,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教师队伍。诸如这些方方面面的要求,都需要高职院校坚持并实行开放型的办学模式。在实施开放办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办学职能的开放性。即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要面向社会,“重心向下”,把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岗位技术培训纳人办学职能之中,把长期培训培养与短期培训结合起来,并实行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扶贫培训、东西部资源共享,对口支授等多种办学形式和办学途径,使办学门户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广泛开放,不拘形式,主动适应,优质服务,使人才培养工程全面纳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之中,真正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龙头”作用。二是教师队伍的开放性。高职院校要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必须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在立足建设学历达标,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的同时,要本着“不求拥有,重在够用”的原则.把教师队伍的建设向社会拓展,采取专兼结合、产学研结合等形式,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办学投人的开放性。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基础弱,投人少,社会认可度低,招生困难,致使办学效益普遍较差,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步履瞒姗。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参与的评价管理机制,保证高职院校在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得到更多的外因支持,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增加办学经费的投人。在筹资途径上,高职院校可建立“主、辅、补”模式进行融资。即以政府支持的资金投人为主,以学校学费收人和创收资金为辅,以吸纳社会支持资金为补充的高职教育多元化投人机制。在操作方法上可以采取借贷、垫资、积资、,‘.沉船下海”、“借鸡下蛋”、“引凤筑巢”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办学投人所需要的资金,以保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为办学育人构建必要的条件保障。

6教育质量的基础性

原教育部部长周远清在全国第一次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在于特色和质量。特色和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特色的质量或没有质量的特色都谈不上质量和特色。”这是对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关系的高度理论概括,也是对高职教育发展以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表明: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取决于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而有特色的教育质量则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赖以形成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提高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质量。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做到:

(1)树立特色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是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目前高职教育的特色质量观可以简要地概括为“成才、就业、服务”等目标。所谓成才,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归宿,全面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所谓“就业”,就是要真正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就业群体,使毕业生在社会人才资源的配置中及时找到自己的职业岗位,让人才培养结果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需求主体的需要,以此燕得市场,赢得用户,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谓“服务”,就是使就业上岗的毕业生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并能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创业和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实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上述质量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精品质量管理,促进特色质量的形成和提高。

(2)加强特色质量形成的“硬件”建设。诸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实训设备及场所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相应的、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硬件”保障,就没有高质特色的教育质量。

(3)运用市场机制保障教育质量。这种机制就是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和评价办法,使高职院校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以高职院校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和标准,来判断、评价其办学效益、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从而不断改进并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建立这种机制,关键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毕业生被社会的认可度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的信息反馈来评价等原则。这样评价教学质量,可以使学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自找办学的压力,增加办学的动力,从而更加自觉地、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真正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总之,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灵魂,是高职院校办学育人的立足之本,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今天,高职教育要努力增强自己的办学特色,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出自己的质量特色,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