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提升教育思想观念的必要性
教育思想观念是人们对教育过程及活动的现象、本质、特点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其表现形式就是各种教育观点,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观、师生观等。提升教育思想观念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传统的思想观念来解决今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同时,提升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只有提升认识才能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教育思想观念不是原有思想观念的轮回重复,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变革和升华。近几年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稳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但是,随着办学的深入,也涌现出不少深层次的问题,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压力,如何提高办学质量以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需要我们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更新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探索创新改革之路。
二、提升教育思想观念的架构
(一)基于社会需求的人才观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工作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观念,为社会培养亟需的高技能人才。学生的智力类型不同,其成才的目标、方式、途径也不同。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擅长形象思维的学生,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对高职院校学生智能类型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深入认识高职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成才的信心,有利于增强教师培养人才的决心。
(二)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观
高职教育的专业不完全等同于普通教育学科,不侧重于学科分类的学术性。它是对社会某一类职业群或岗位群所需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因此,高职教育本身就具备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更加迫切地要求专业设置必须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然,无法实现学生就业。一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成功的实践说明,只有敏锐地瞄准市场走势,走在潮流的前面,大胆作出预测,早做准备,在专业设置上具有前瞻性,才能真正实现与社会需求合拍。
(三)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观
课程开发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其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取舍应以岗位需求的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其课程内容的编排应按专业岗位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或职业活动顺序进行。
(四)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观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的行动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获得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应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学内容的传授,应采取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场所应该采用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即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
(五)基于职业能力的评价观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评价将发生由功利性向人本性的范式转变。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实践与理论结合。既要有以考核动作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试,同时还要注意仿真与现场结合。既要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结合。既要有以尺寸合格、功能正常为目的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
三、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教育思观念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政策环境下,学院提出了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实施了以“教育思想观念提升工程”为引领的“八项工程”。
(一)创新专业设置观念,依据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与调整专业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学院按照市场和社会需求,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面向环渤海区域发展和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创办全国第一个动车组技术专业,重点建设了动车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动车组电力电子技术方向)、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8个优势专业和专业群,逐步形成了工、医、农、经、文、管、法等7个专业大类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建设局面。将教室、实习实训室、生产厂交叉结合,形成网络化、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改革了考评体系,引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上手快,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提升课程建设观念,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开发核心课程
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深入系部开展调研工作,与系部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交流,发现我院教师高职教育课程观念还相对落后,许多教师非常渴望了解新的高职课程理论,但是缺少学习的渠道。为此,高教所先后邀请了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课程专家来我院进行课程开发讲座,例如赵志群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徐国庆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戴士弘的“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和丁德全的“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等等。课程专家的讲解不仅给学院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课程理念,强化了各专业的建设,完善了课程改革,更为我院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按照岗位技能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各重点专业相继邀请企业专家开展实践专家访谈会,按照工作过程开发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重构了课程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要求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岗位的就业能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特色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按岗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实施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初步形成“校企互通、工学交融、德能俱进”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唐山市乃至河北省机电、医疗、商贸、农林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口腔医学技术、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学生在历年全国、河北省技能比赛中名列前茅,荣获全国口腔工艺技术展评团体优胜奖、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高职高专组特等奖、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三等奖、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物流技能竞赛河北赛区第三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河北省赛区二等奖等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30多项。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了学院毕业生就业总量、结构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四)大胆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为了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学院成立了产学办公室,制定校企合作方面的制度和文件,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学校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了教学做一体、毕业即能上岗、就业零距离的办学风格和特色。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院积极开展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实施、师资培养、企业员工培训、项目研发、技术推广与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促进了校企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在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期间,学院将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和学院的合作平台,努力形成校企之间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学院为龙头,组建唐山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在资源整合、人才共享、科技服务、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校企深度合作。与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联合建立唐山动车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促进校企资源一体化、教学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就业一体化。深化基于校企合作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管理,实行多元考评、有效激励,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