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五年制教学对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五年制教学对比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教育五年制教学对比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由来与发展

国际流行的专科教育学制,有初中后五年制、高中后三年制及二年制三种。五年制专科最早出现在欧洲,是普通高中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的一贯制学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三年制专科最早出现在北美洲,称为美洲模式;二年制专科最早也出现在欧洲,虽近50年来在北美洲用于高职教育(社区学院),但仍称为欧洲模式。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1961年初中后五年制的高等专门学校创立,与1949年出现的短期大学组成了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但是,日本社会普遍认为,“五年制高专在其战后经济起飞、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与保障作用。”〔1〕我国台湾专科学制原分为高中后三年制(简称三专)和初中后五年制(简称五专),1968年明确专科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并增设高中后二年制(简称二专)。其中五专生占大多数,且逐年增多,而三专则逐年萎缩。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五年制专科,在我国也有较长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后,苏南工专就是五年制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正式起步于1984年,教育部在《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调整改革问题的几点意见》(〔84〕教高二字010号文件)中,明确了五年制的高等专科学制。1985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同意试办三所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的通知》(〔85〕教计字083号),1994年10月和1996年6月又两次批准18所重点中专及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共22所学校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开设66个专业。2000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司[2000]34号文件)中,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正式做了界定,并对其培养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此后,五年制高职教育有了名正言顺的发展环境。由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优势明显,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如雨后春笋,其中最有声势、最有特色、最有成效的就是江苏。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除2所国家试点学校外,1996年省政府批准16所中专学校招收900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997年增加到24所,创办了刊物《江苏五年制高职动态》。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很好地解决了试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创造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办出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制定了《江苏省制定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编写了公共课教材;按专业特点和需要进行了课程综合化,已经和正在编写专门课和综合化课程教材;加快了专业现代化建设,建起了一大批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基地,并制定省级验收标准;根据试办五年制高职的经验改革中专专业,使之适应社会需求。经过10年的发展,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专业现代化水平又迈上了新台阶,并总结了成套的经验。现在,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有70多所,招生数成倍增长。现在,五年制高职教育正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蓬勃发展。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与四年制中专教育的比较

在中专教育与专科教育并存的我国,四年制中专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差不多,都是培养“员”级技术人才,这个事实已存在50年了。1990年原国家教委在清华大学组织了中专教育与大专教育计划和大纲对比,比来比去就是差不多。于是,持普教观点的人认为是中专要求偏高所致,主张把中专水平降下来。〔2〕当然,五年制高职教育与四年制中专教育比较,在许多方面也有明显差异。

(一)培养目标(层次)的比较1952年8月29日教育部的《中等技术学校暂行实施办法》中指出,“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初级和中级技术人才。”1986年4月12日国家教委《关于制定和修订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四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试行)中也指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仍然是“中等专门人才”。按照联合国织《国际教育分类法》,四年制中专教育当属4级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则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它是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专业知识结构方面,理论上要达到专科水平,同时又具有高级技艺;能力结构方面,要求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就能直接上岗。高职教育是按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按生产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设计,学生经过岗位能力培训的。按照《国际教育分类法》,五年制高职教育属于5B级。

(二)教学模式的比较传统中专教育和普通专科教育都是是大学本科的压缩型,教学模式同属于学科型,仅是教学内容深度“适当降低”,那是因为本科是培养“助师”级人才,而前两者是“员”级人才。国际流行的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有以加拿大为代表的能力本位模式(即CBE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校企结合的双元制模式。我们江苏则是在学习CBE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即专门课教学要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教师在生产和科研中教,教生产和科研中有关的内容,也就是在“第一线”教会学生“干什麽”和“怎么干”;学生在生产和科研中学,在“第一线”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而且增强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知道了“干什麽”和“怎么干”,因而毕业就能顶岗。

(三)专业设置的比较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学科设置的,不仅考虑到目前的需要,而且还考虑到将来发展的需要。传统中专教育与专科教育所设置的专业基本都可从本科专业目录中查找。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而设置,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大多数专业是中专、普通专科和本科都没有的,因此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较强的竞争性,就业率大都很高,就整体而言前三者是望尘莫及。

(四)课程设计的比较传统中专、普通专科和本科三个层次的同一专业,其课程设计基本对应,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基本相同。虽然近年对四年制中专进行了改革,但学科型教学模式的痕迹仍然很重。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则是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职业分析,并确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能力,再分解出若干专业能力和其它专门能力(即DACUM职业分析方法),然后以能力为主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必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在课程设计中,常常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将原来的学科型的课程依据能力主线进行拆分组合,形成获得某项能力的“综合化”课程,因而毕业生能“适销对路”,就业率最高。专门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在1:1~1:1.2之间,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强化实践训练”。

三、五年制高职教育与其它类型高职教育的比较

五年制高职教育与其它类型的高职教育相比较,学生学历、知识的起点虽然不同,但培养目标相同,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也相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日本、我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大受青睐,我们在实践中也有深刻的体味。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有利于课程设计

五年制高职教育将高中教育与高职教育很好地衔接起来,实行五年一贯制,就像部分大学的学士-硕士七年一贯制一样,可以很充分地、高效率地、最优化地进行课程设计,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总学时数在5000学时左右,其中公共课占40%左右;专门课教学中,保证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数比例不少于1:1。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门课的学习都是一步到位,没有偏离,没有重复。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在校时间长,有利于全面系统地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五年制高职教育还特别适合于对专业技能需要较早培养,对职业习惯较早养成的专业,如护理、艺术、体育类专业。由于中专、职高、技校与高职的专业不可能完全“对口”,新生的“对口”只能是相对的,这给课程设计和教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某些课程不可避免地有一定重复,使有效学习时间减少,有时甚至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后高职教育学生在校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间最短,相对其他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增加了难度。日本企业界认为,“这种学制周期太短,不可能为制造业培养高质量人才。”〔1〕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效益高

五年制高职教育对国家、学校、学生及其家庭来说,都是高效益的学制。学生在校时间少1年,国家投资每生要少2000多元,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最得益的是学生及其家长,节省投资6000元左右,学生早工作1年,也早受益1年。因而学生普遍学习刻苦,就业率普遍很高。

(三)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较高中后高职教育要好

在目前普高热和中专冷的形势下,中专可以招到中等水平为主的新生,五年制高职的生源素质尚不致太差。然而由于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一般本科的新生素质都大幅度下滑,轮到高专高职招生其新生素质就更差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针对性强,学生毕业时基本都持有2~3个甚至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一般都在95%以上,许多专业都供不应求。

(四)五年制高职教育有利于初中后学生分流

我国每年有初中毕业生1600~2000万人,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十五”期间,我国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素质较好的初中毕业生都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因而五年制高职教育,对初中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为初中后学生能更加合理地分流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条件。

四、五年制高职教育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在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中,面临着许多学校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收费过高,影响生源、升学通道不畅、试点的中专学校难以按高校模式管理高职等。

(一)要继续加大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虽然近几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五年制高职教育学校、媒体等方面对五年制高职教育有了一定的宣传,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形势比前些年有了较大的好转,并且其毕业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但是,宣传力度还远不能与其发展所需相适应,还有不少人士(甚至是一些中学的教师及深资技术专家),对高职教育特别是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还很陌生,许多学生家长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都直接间接影响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媒体、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都应当加大对高职教育及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这是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基础工程。

(二)政府要大幅度降低职业教育收费标准吸引低收入家庭生源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普通高中随之大幅度扩招,有经济实力的考生可以“买分”上普通高中或大学,真正希望上中专和五年制高职的,大多是低收入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希望早点工作。但高收费使许多考生转向普通高中,有的甚至辍学打工。尤其是在我国西部的许多贫困地区,因为职业教育的高收费,使本来具有的吸引力,也逐渐消失,致使许多比较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辍学打工。职业教育的高收费,使受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性和公正性受到了挑战。其后果是,不仅使原本缺乏的职业教育资源遭到浪费,并且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由于职业教育不发展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以至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该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看问题,政府应该在经费上向职业教育、特别是向高职教育倾斜,从经济方面鼓励初中毕业生,特别是优秀毕业生报考五年制高职。此外,举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与其它类型的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在享受助学贷款、学生生活补贴等方面应当一视同仁。据悉,经济和职业技术教育都很发达的美国,政府在拨款时向职业教育倾斜。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区大学学费与综合大学、州立学院和州立大学学费的比例,基本上稳定在43%和54%左右。[3]韩国对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免服兵役,减免学费。[4]

(三)政府要为高职毕业生的学业深造切实敞开大门高等学校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要基地,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学历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人民群众(学生及其家长)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政府要为他们入大学深造切实敞开大门,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提升到本科和研究生学历。这既有利于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同时,部分高职毕业生也可以推迟进入社会,以缓解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

(四)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无法按照高校管理模式操作按照教育部规定,中专学校不得单独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对目前已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高等学校要进行评估,不符合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要求的,要逐步规范,逐步调整。然而,由于试点的中专学校高职学生数量少,难于按照高校管理机制操作,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生活管理等等,依然是中专一套,因而缺少高等教育的校园气氛,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气质、性格和思维方式等;二是对学生心理产生压抑感,没有大学生的心理感觉;三是学生在学习上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少,不可能做到创造性地学习。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举办学校要相对集中,要扩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为此,要把那些办学实力强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级重点中专,经过评估,单独或合并升格为以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创造一个真正的大学校园氛围,完全按照高等学校模式进行管理,这对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2007年是我国经济建设“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一年。我国已经加入WTO后,加速了中国现代产来的发展,2006年(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5],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都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只要抓住新的机遇,五年制高职教育定将更加健康发展,也将更具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