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学研模式下的高职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产学研模式下的高职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产学研模式下的高职教育论文

一、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除教学面临着严重挑战外,高职教育实践环节也存在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实践性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相应地,高职教育条件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急需提升。但是通过前文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就目前高职教育实践环节来说,存在明显的“狼多肉少”的情况。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及单位有限,实践平台有限,但是学生的数量却在明显增多,这样一来,供需矛盾突出。

二、产学研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积极作用

(一)明确教学方向

产学研模式是由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组成的有机循环系统,企业在这一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接收,高校则负责人才培养,科研机构或相关部门则致力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产出,三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体。就产学研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来说,可以拉近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距离,引导高职院校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人才培养,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明确具体教学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提高就业效率

产学研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除了在教学方面发挥相应的作用外,还能有效保证高职院校的就业效率。就业效率与就业率不同,它指的是学生在面向社会时“好就业”“就好业”,是就业形态中最为优化的一种。高职教育的产学研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是一种相对应的供需平衡的关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来的,最大限度避免了人才培养方向的偏差;作为企业来说,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相当于企业人才定制计划,也避免了企业在人力市场的徘徊和机会成本的浪费;作为学生来说,在产学研模式中,就业方向一开始就非常明确,避免了学生的迷茫期,有利于学生一心一意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挖掘和深入。

(三)形成良性生产循环,促进企业发展

产学研模式是一举多得的模式,除了有益于高校外,对于企业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产学研模式下,科研机构不断进行科研成果研究的过程中,企业会对科研成果进行不断的尝试和应用。然而支撑这一科研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力量就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对口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发挥各方面综合因素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实现,并且形成良性的生产循环,促进教育领域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教育产学研模式的具体应用措施及策略

(一)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高职院校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首先应从课程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入手。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动向进行调查和研究,将最后的研究结果应用到课程体系改革中来,注重课程体系科学性、整体性的前提下,适当的合理的合并或是删减部分理论性、研究性强,但是缺乏实践特征的课程,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出发,开设动手能力培养课程;就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来说,建议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实际情况,实行“2+1”(即在校学习两年,用一年时间进行企业在岗实习,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模式,通过对原有课程教学体系的调整和对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的修订,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此期间的一年定岗实习尤为重要。

(二)大力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除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外,高职教育产学研模式的有效应用,还应加大投入、建设力度,搭建“一体化”平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环境,为企业的人才选择创造高效条件。在“一体化”平台搭建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企业指导、教师引导以及专业点评三方的综合效应,促使“一体化”平台成为有机的训练系统,深入贯彻产学研模式。

(三)从市场需求出发,改革毕业设计工作

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毕业创作及设计的命题方面,建议改变传统学生被动的选择局面,由合作企业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命制题目,再将选择权交到学生手里,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由合理的选择;此外,在最后的考核阶段,建议由传统单一的毕业答辩模式转为投放市场进行检验的模式,看看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否符合市场的实际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产学研模式的深化程度,同时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产学研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是一种尝试,也是教育领域与市场经济对接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综合自身人力及物力,对这一趋势进行把握,顺势而上,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和努力。

作者:林涛 张洁 薄雪媛 单位: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