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新形势新问题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新形势新问题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教育新形势新问题思考

一、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生源成分复杂层次多。

前些年高职的生源只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或职高毕业的对口生两类。近几年出现四类生源: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二是中专或职高毕业的对口生;三是五年制的初中毕业生;四是学校自主招生的学生,部分为历届毕业生。生源之间年龄和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生源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

大部分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无论是什么类型,入校前的学习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少,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理论学习的重视不够,学习效果不佳,造成了文化基础薄弱,尤其是外语等课程的基础更差等,这给高职学校培养目标中文化素质培养要求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存在很大差距,即使学校教师在怎么努力,也很难实现培养目标中文化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的规模相对较大和不足。

据2013年统计,我国已有各类高职高专院校1321所,其中:公办院校996所,民办院校325所,建校满15年的院校仅146所。可见,近10多年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相当惊人,而且,现在每年还有新的学校成立。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这样就出现了一部分专业培养能力过剩和另一部分专业培养能力的不足。一方面有些专业的培养能力过剩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也使得一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对口就业率更低局面出现。另一方面培养能力不足的专业毕业生少,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追求规模贪大,专业设置求全现象愈演愈烈。

目前,在校生规模上万的院校已经不少,还有许多学校不顾一切地扩大在校生规模,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教室轮流用,实验实训设施白天部够用晚上轮流用的现象,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学生对此很反感。在追求规模贪大的同时,许多院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不顾自身的教育资源是不是具备,开设大量的专业,什么专业吸引学生就开设什么专业,没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专业,更不能培养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大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的重演,这样做最终会形成“产能”过剩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最后不得不象纺织行业那样“限产压锭”。

(五)院校自身对教师的培养方向有所偏颇。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学历提升给与了高度的关注,对教师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生产实践锻炼没有给与应有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六)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的竞争压力已经形成。

本科院校和专科学校相比,在办学实力和学历层次等各个方面都比高职院校有很大优势和吸引力。随着一大批本科院校的转型,对高职院校的竞争压力已经形成并且会越来越大。

二、解决高职教育新问题的对策

面对高职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的问题,应该用新眼光从新角度进行再思考,及早找出对策,避免一大批的高职院校走弯路。笔者认为应该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对策,请专家指导和同行商榷:

(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1、调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的文化基础下降的新形势,原来培养目标中文化素质的要求几乎不可能达到,因此应该调整。降低培养目标中文化素质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工作能力的培养要求。2、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体系的部分内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体系引领着个各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评估体系的内容也是各个学校办学的指挥棒。为了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应该明确降低学校使用规划教材的比例,提高使用高质量校本教材的比例,以便各个学校能够更灵活地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编写出更符合学生培养急需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1、适度限制目前规模很大的院校的招生规模,使学校的学生培养过程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高职教育不是高等理论教育,学生需要自己固定的实习实训场所,才能有利于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才能有利于学生珍惜爱护公共财物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每个班级应该有自己的固定教室,以便开展班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只有在校生规模适度的范围内,才能避免教室轮流用,实验实训白天晚上轮流做的现象,也才符合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的教育教学规律。2、适当压缩各个学校投放招生专业的数量。学校招收的专业过多,势必会分散有限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最终培养质量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只有把招生专业压缩到一定的数量范围内,才能把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集中使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充分的条件,才能形成错位发展,才能实现学校各安其位彰显个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走上以特色求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才能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现象的生和因“产能”过剩而象纺织行业“限产压锭”的结果。3、适当调整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高级职称评定的部分条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动手基本功和较强的为产业服务能力的专业素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搞科研的能力相比,前者尤为重要。所以,在专业教师高级职称评定条件中,可以适当地降低科研能力的要求,提高教师服务生产为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

(三)高职院校自身层面

1、调整教师培养方向。把教师学历提升与“师傅型”教师培养相结合以“师傅型”教师培养为主,把广大教师向生产企业和生产一线引导。改变重视博士培养忽视“师傅型”教师培养的倾向,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进企业下一线,让教师把自己了解的企业需要带回学校带进课堂交给学生。2、立足地方面向市场科学定位,主动压缩投放招生专业数量,淘汰毕业生就业前景和生源都差的专业。高职院校应在充分扎实对产业发展和人才需要变化趋势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地主动地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确定各自的特色专业,加大对特色专业的投入力度,真正把特色专业建设成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竞争力强的拳头专业,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3、扬长避短精心谋划积极应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竞争。不可否认,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存在先天的不足。但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办学的综合条件已经具备,有长期的教育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经验,有广泛而紧密的校企合作基础这些优势。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精心谋划发展战略,准确科学定位,利用已有的优势主动出击,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想方设法推进现场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激烈的竞争。

(四)教师层面

1、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积极响应和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教师既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改革就不能进行。所以教师要积极响应学校改革的号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主动参与到改革的大潮中去,而不能当改革的阻碍者和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2、充分准备积极实践,提高自己执行改革实施方案的能力与水平,保证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改革效果。所以广大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到实践中去,到生产中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生产经验,为改革的实施做充分的准备和能力积累,提高执行改革实施的能力和水平,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好的改革效果。

三、总结

以上仅是个人长期思考形成的观点,不一定准确,更不一定正确,请广大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广大同行一起商榷。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高职教育的发展,关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期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少走弯路,避免大起大落,造成资源的浪费。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走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江明 刘杰 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农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