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高职教育中学生社团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高职教育中学生社团的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高职教育中学生社团的发展

学生社团是当前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载体,是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驱动性力量。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对促进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中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给予高职教育巨大的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职教育中社团发展呈现出了娱乐性强、成员流动快、专业性强、社团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学生社团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有了质的提升,社团的规模不断扩大,社团的组织类型、社团的活动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多样,成为高职教育的“第二阵地”,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拓宽素质教育途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社团“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下,也确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社团功能定位模糊,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职业教育、丰富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载体之一,然而,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社团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建立的,学术性社团偏少,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与国外职业院校科技型、技能型社团占较高比例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体质不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主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典型形式之一,但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社团管理仍然比较混乱,社团活动、管理更多的是“个人能力”的表现;

(3)实践技能型社团缺乏,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而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科技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应该符合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求,现实是,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发展更多地是注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忽视了社团建设的“价值取向”;

(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薄弱,“文化”是社团建设、发展的“软实力”,文化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社团发展的方向,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缺少相应的思想理论的指导,总体上来看,学生社团的文化层次、文化品味不高,娱乐型、消遣型以及商业型社团的比例过高,这不利于高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高职教育中社团作用的发挥、社团的发展,必须明确高职教育中社团建设的定位,制定相应的社团发展策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重要的学生团体组织形式之一,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准确定位社团功能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作为指导,准确定位社团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社团在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学生社团思想教育的功能,高职院校社团是高职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重要舞台,引导学生在组织、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学会团队协作、共同努力,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树立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挥学生社团职业素质拓展功能,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也应该进行相应地变革、创新,充分利用社团、协会所创造的实践机会,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树立职业意识、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发挥社团人文修养教育的功能,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必须改变传统的重技能忽视素质教育的教育方式,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技能型人才,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创新学生社团内部体制

高职院校要站在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高度去建设学生社团、发展学生社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移植到学生社团中,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内部体制建设。首先,高职院校要以“团队管理模式”来指导、优化、重构学生社团的基本框架。学生社团是一个团队,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难以应对社团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激发学生社团内部成员的潜能,积极讨论、大胆创意,求同存异,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社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产生成就感、树立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为社团的高效运作、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高职院校要以“项目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项目管理模式在学生社团发展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学生社团的组织、计划功能,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学会识别需求、建立计划、组织实行计划以及促进计划目标实现的能力。最后,规范社团的审批、考核,改变当前单纯的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建设方式,鼓励社会实践性社团的建设、发展,兼顾学生个体、学校、社会的三方利益,推进高职院校社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完善学生社团管理体制、机制,用制度去管理学生、约束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社团活动是被鼓励的,哪些社团活动是被禁止的,引导学生接受学校社团管理部门的领导、组织,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奖惩分明,充分发挥社团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积极发展实践技能型学生社团

社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高等职业院校要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在企业中的声望,加强与企业、社会团体的联系,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牵线搭桥,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结合起来,建立各种各样的实践合作基地,将社团实践活动由校内转向校外,让学生走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的优秀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服务理念,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加速高职院校学生向社会人才的转变。另外,高职院校社团的发展还必须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探索社团发展中引入“双师型”指导模式的可行性,比如,由校内任教老师来进行理论指导,由校外实践知识丰富的老师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技能的指导,加大对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实践技能型学生社团的快速发展。

(四)注重社团创业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社团发展的特点、阶段进行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团建设理念,实施社团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文化软实力,特别应该加大对学生社团的创业文化建设的力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生毕业总量、质量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学生社团中强化创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气氛,帮助学生制定未来的创业计划,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的激情、热情,有助于奠定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的坚实基础。学生社团创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重复的、复杂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文化沉淀,以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技能比赛为平台,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就业观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注重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最终引导每个社团形成自己的创业文化。

(五)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管理

高职院校社团在推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丰富学生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学生社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社团在促进高职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成立专门的学生社团管理机构,规范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建立“校、院、系”三级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由校级社团管理机构负责对全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比如,学生社团的组建、学生社团的选举、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等等,都由该机构来管理,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社团管理的系统性。否则,仍然采取由团委来管理社团的模式,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就会被弱化,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院、系社团管理机构负责本院、系的社团的组建、管理,这样通过建立“网格化”的社团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其次,建立社团活动与成绩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当前,高职学生社团“边缘化”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甚至已经达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社团的组建、发展、活动等更多地是依靠学生的自发行为来实施的,这种管理模式对学生社团的发展、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纳入成绩考评体系,建立社团活动与成绩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可以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记入学籍管理档案或者是核计学分,学生只有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以后才能够申请毕业,从而促进高职教育中学生社团的快速发展,增强社团的吸引力。最后,划拨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以往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学校应该划拨学生社团活动专项经费,从而确保学生社团活动能够正常的运行。职业院校学生社团与其它社会性社团具有本质的区别,社会性社团可以通过收取会员费的形式来维持运行,学生是纯消费者,如果收取会员费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从学校经费中划拨一定比例的活动经费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势在必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技能教育的有效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准确定位学生社团发展的功能,给予社团建设、发展专业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能够使高职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吴振强 单位: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