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机制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成立理事会等机制的探索,在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团队、实训基地、校园文化、服务区域发展方面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学校与企业(或相关行业)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组建产教联合体,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运作的一种教育模式。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于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立项建设单位,为确保建设目标的全面完成,学院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校企合作。随着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的推进,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基本完成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基本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了高职院校的特色办学水平,提高了船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大批量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主力军。职业院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及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强化社会服务能力,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紧密,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行业、依托企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之路,使学生了解真实工作场景,掌握企业岗位所需技能,具备高素质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对企业工作岗位的适应力,切实满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开展终身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要适应性地调整自身的办学思路,不仅将受教育对象定位为在校学生,还应该包括在岗职工及再就业人群,使得他们获得再受教育的机会。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转变观念,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统一起来,用各种手段挖掘人才的同时,积极为在职员工提供业务培训、技术更新、素质拓展的机会,在企业构建一套完备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齐抓并进,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即利用学校实训场地、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扶持。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企业生产车间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使他们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一线所需工作技能结合起来,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创业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及创业的机会,二者相互支撑、不可分割。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之路,能够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及合作企业层次,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能够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机会,真正为广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探索
(一)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为保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葫芦岛市政府和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对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葫芦岛市政府下发了《葫政办发中长期发展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关于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同时,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董事会会议制度》、《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生产设计项目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订单培养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产学研基地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实训、实习环节教学管理规定》、《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顶岗实习实施细则》等19个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了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二)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2013年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支持下,学院组建了由大连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昌海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等47家主要船舶企业参与的环渤海船舶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这一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学院与船舶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了校企合作平台的有效运行。同时,由葫芦岛市人民政府牵头,组建了由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葫芦岛七星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绥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辽宁东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参与的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葫芦岛区域政校企合作理事会,为校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搭建了更加稳固的平台,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学院与大连船舶工程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加入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升级”、“平台升级”和“模式升级”,实现了“目标一体化”和“利益一体化”,真正体现了“利益共同体”。
三、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实践成效
(一)形成了“三结合、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利用真实产品作为教学任务目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课堂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在校实习实训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教师队伍建设与双师结构要求对接、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满意度对接的“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企合作董事会等机构并完善相关制度来保障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实现企业生产任务与培养学生阶段性能力相结合,企业生产过程与编制生产流程、熟悉生产过程的能力相结合,企业真实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即实现“三结合”。与企业共同研究行业企业发展情况,确定未来人才培养规格,制订专业建设规划;通过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分析行业企业标准,开发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典型生产任务、生产过程、真实产品制订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共同开展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共同建设企业专家工作室、教师工作站和兼职教师资源库,通过校企互动优化专业教学团队,提升双师素质;通过企业回馈,修正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二)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院在秉承“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立校”发展方针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船舶类高素质科技人才,并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实训中,通过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与交流,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在企业建立了9个教师工作站,企业在学院建立了5个企业专家工作室和1个企业项目工作室,为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提供了平台。学院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及顶岗锻炼等活动,使其能够将企业最新的技术、工艺等融合到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完善课程开发的步骤、内容、标准、方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满足“教、学、做”一体化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建成了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养成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11个,顶岗实习基地115个,使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毕业生顶岗实习率达到100%。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与企业岗位责任制度相融合,依据企业管理条例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同时将企业优秀文化、纪律章程等张贴上墙。在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成立了由系主任全面负责,企业与专业教师齐抓共管的管理队伍,学生通过在校外教学性实习基地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掌握产品技术要点、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四)校企共建船舶特色文化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及“三结合、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构建船舶特色文化,实现了校园文化与船舶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学院每学期都安排专业教师到船舶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去亲身领略企业“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文化内涵。在学院的主动策划实施及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凝练升华校园文化精神,使“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船舶精神与“和谐、勤奋、务实、创新”为核心价值的学院精神融为一体。同时把企业所需的诚实守信、勇于创新、高质高效、爱岗敬业等精神融入到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毕业后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
(五)校企携手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大力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开展再就业和在岗人员提升素质、更新知识提供培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依托央财支持的国家级电工电子自动化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基地、辽宁海事局辽西船员培训中心、中国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基地以及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建设期内,共为企业职工、普惠制再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各类人员19913人次,承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总量1750人次;为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技能鉴定机构3个,技能鉴定工种22个,累计鉴定6997人次;承担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市东宝集团、葫芦岛船舶产业园区(海洋装备园区)等企业管理队伍、技术干部队伍、操作工人队伍培训任务,累计完成面向企业的各类职业培训72811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623人次。综上而言,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符合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的,是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职院校要在深化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机制方面下大力气,别把企业当成“乙方”,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校企双方要在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实现途径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以期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在铁.“校企一体化”深度合作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4,(04):33-37.
[2]孙元政,刘向东.国家骨干高职院“行企校”一体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5,(05):1-6.
[3]孙元政,刘向东.“行企校”三方联动的一体化办学模式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5,(04):1-5.
[4]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Z].葫芦岛:渤海船舶职业学院,2014.
作者:刘月 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