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论文(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论文(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成本会计 实践教学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理论课程,也是一门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但是由于各种限制因素,当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偏差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应体现在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大多放在理论教学上。这就直接导致了会计实践教学不能系统化、体系化。在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数据计算,放松对实际成本核算和工作流程的介绍,学生不能全面的学习和运用所学的成本会计知识。

(二)教学内容重复

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有重复。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教师不得不重复讲解相关内容,使得本就有限的课时资源更加紧张。另一方面,学生重复听讲,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和会计事务所保持好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校外的实践基地十分不稳定,大部分同学都是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但是大企业并不乐意接受短期实习生,小规模的企业能提供的岗位不多,并且实习岗位并不一定对口,学生不能够真正参与到会计业务中,实务操作能力不能得到全面锻炼。(四)会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授成本会计课程的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高职院的会计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教师工作,并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因此,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对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

(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实践环节是成本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真正的实践,学生就很难体会和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因此,应该改变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教育模式,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调整成本会计教学的计划和大纲。从培养学生单项业务操作能力开始,逐步提升其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同时,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大事务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工作氛围。

(二)大力建设会计教师队伍

成本会计教师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责任决定了其团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过硬。因此,高职院校在招收教师时要同时参考老师的实践水平,不仅有高学历,更有高职称。在日常教学之外,高职院校应当提供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或者到企业参与实习的机会,提升其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高职院校也可以外聘企业相关职位的人才到学校进行定期讲座或教授课程,使会计教师队伍的人员组成更加丰富。

(三)推进电算化教学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本会计电算化因其独有的优势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类企业。在信息管理手段日渐成熟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想要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并取得相对领先的优势,就不得不加大力度学习会计电算化。学校应根据时展的需要,在尊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前提下,逐步推进会计电算化教学进程。

(四)改革考核方式

对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实施考核,不仅能成为学生巩固成本会计知识和展示学习能力的活动,而且可以促进成本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高职成本会计考核的方式和内容设计应有更为全面的考虑,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分开,使期末考试形式更加多元化。但需关注的是,会计教学考核只是一种检验学习和教学效果的手段,如果仅仅流于形式,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结束语

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分析当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育体系并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会计专业人才提供更为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庆,王俊奇.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思考———以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6):108-109.

[2]黄士嘉.浅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J].投资与合作,2014(9):126-127.

[3]冯志平,阚春燕,周玉鸿.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在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25(1):52-55.

[4]聂晶.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长春光华学院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1):120-122.

[5]郭邦涌,刘晓菊.提高高职《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探析[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5(12):00209-00210.

[6]卢海妮.不同实训方式下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安排模式探究———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智慧:财经版,2014(11):74-76.

作者:蔡丽冰 单位: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

【摘要】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无论是为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办学质量,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满足社会对财务人员的基本需求,校企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今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情况,针对高职会计的特点,校企合作的特点,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些具体措施,从而推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重新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会计人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越来越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技术综合性人才,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这也是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院校的必经之路。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需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实践能力,所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高职院校需要重新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对接,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输送更多切实所需的会计人才。

一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把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这样培养的会计人才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企业要求。为达到高技能型应用会计人才的目的,需要有效的教育手段,这也就促使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实施校企合作办学,进而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根据对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第一,建立会计实训基地十分困难。比如:会计资料是企业机密资料,不会随意泄露给企业外部人员,所以学生不能接触到核心的企业财务信息;每个企业的会计岗位需求非常有限,所以可能建立的实训基地并不能让所有会计学生都有实践学习机会;会计工作的技术性问题。第二,已建立的会计实训基地的作用和原有期望背离。如: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中的实训教育,希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指出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盲区以及问题,但是企业会计人员并不能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实训课程内容的安排也很难迎合双方的需求。第三,考核方式不稳定。如:企业会计人员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实训学习进行考核,企业会计人员对学生的考核主观性与随意性偏大。

二校企合作模式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作用

(一)校企合作适应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包括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将本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为用人单位,这种模式主体是学校,学校与企业一起进行教育、一起管理、一起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实现开放办学,以实践教学为自身的教学重点,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对会计的教学内容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二)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更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能够把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去,学会理论知识在实践工作中融会贯通,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收获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还能够在一段时间的工作中认清自己长处和短处,了解自己更加适合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这种经历可以给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快地确定自己的就业目标,顺利地从在校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会计人员的角色,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

三依托校企合作,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具体化

1、“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作为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型办学理念,“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能邮箱的帮助企业资源与学校的教育资源互换互利,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实现企业内外与学校内外的工作一体化,使教育目标与生产目标都得到内容和时间上的保证,执行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和完整性。2、“走出去”培养模式所谓“走出去”,是指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者社会兼职,学生带着理论知识与学习任务去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这样可以让教师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来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培养实践能力。这也可以颠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升华教学成果。3、“请进来”培养模式“请进来”的培养模式,是指让企业在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基地,或者聘请行业前沿专家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不定期到校教学或开讲座。“请企业进来”,是指引专业对口的企业入校,和企业合作办学但是不发生产权转移,让企业丰富的实践资源和生产资源和高职院校的丰富的学生实现校企的互利互惠。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困难,更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交互利用,为学院的教育创新搭建了一个双向的培养人才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会计实践教学具体化

1、实习基地实践。学校应经常组织会计教师到企业去参观企业的生产流程,感受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组织方式以及业务处理情况,为学校会计教学准备真实和实效案例,展示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应分批、分期到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以及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全过程,亲自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获得就业信息。通过校企合作实习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岗位能力。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从而建立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最后实现互利共赢,是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研究经济领域的课题,对企业财会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文化素质。2、顶岗实习。结合毕业生实习,在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采用老带新的方式,组织安排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顶岗实践,可在财务部门的相关岗位如:成本核算、出纳、票据管理、稽核、存货、工资核算等岗位进行实际工作,上岗操作,并在一定时间里实行轮岗制度,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认识。顶岗实习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岗位中,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会计相关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之将来能够更好地就业和胜任会计工作,实现了从理论教学到实践的零过渡。

四总结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使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加校企合作,重新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就业,创新创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了解实际生产,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提供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坚.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2009(1)

[2]王文龙.工学结合概念解读及其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3]丁夏君.破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难题:要让企业“有利可图”.中国教育报,2012(17).

[4]黄子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类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3(05)

[5]牟蕾,李辉,刘西林.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01).

[6]刘淑娟.高职实践教学校企协同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基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J].前沿,2013(09).

作者:胡越君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而“教学公司”理念下的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能更有效地促进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公司”;会计实训基地

引言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完成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应紧跟市场需要、及时把握新的培养理念,不断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以更好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一、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学生技能水平低、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以至于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源于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未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作出调整。鉴于这一情况,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一举措,要求各高校通过坚持校企合作实现教学、实训的相互融合,进而取得更好的实训教学成果。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门这一举措,各高校纷纷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而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应担负起为国家输送高技能人才的责任。同时,会计专业作为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更应注重实践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研究[1]。为此,创新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及未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1.“教学公司”理念的提出

所谓的“教学公司”,就是将公司运营和教学管理有机融合到一起的一种教学理念,能够使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不断生产产品、完成项目任务,是一种能够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该种教学模式是由学校和公司共同创建,学校或公司都能成为投资主体,可将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完美融合,并将教学活动与实践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需要按照市场机制运营。从特征上来看,学校和公司都要参与到“教学公司”建设中,双方都需要投入场地、资金、设备和人员等生产要素,共同组织生产性教学。而二者也需要同时承担技术研发项目或生产经营任务,以实现学校和公司的互利共赢。在学生培养上,学校和公司需要采取“互聘共培”方式完成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工学结合方式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来自公司的兼职教师需要承担至少一半的教学工作,所以还应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学生考核等工作中[2]。此外,采取该种教学模式,需实现教学活动与公司生产过程的相互融合,确保“教学公司”建设能够满足一线岗位实际需求,并以真实生产任务为教学载体,以便使学生真正在职业环境中接受教育。

2.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会计专业岗位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常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为,财务部门是公司的重要部门,有着较高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无法进行批量流动性实习生的接收。同时,会计信息是公司的商业机密,所以一般公司也不愿意将学生安排到实质性岗位实习。而公司专业会计人员通常缺少教学经验且工作繁忙,无法为学生提供完善实习指导[3]。此外,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由公司按照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训教学管理,学校只能配合公司安排教学,所以无法为实训教学效果提供保障。在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中引入“教学公司”理念,则可以通过建设校内“教学公司”完成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在该模式下,“教学公司”位于校园内,由学校提供场地、管理和师资等条件,由公司提供设备、技术等。在“教学公司”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在校园内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同时进行会计人才培养[4]。具体来讲,就是在学校内部完成会计记账公司、会计财务咨询公司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性实践基地的建设,就能将会计岗位课程和实训内容充分结合。而开设这些公司,能够将资金、设备等瓶颈因素合理避开,所以能够真正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而确保学生经过实训后能够顺利上岗工作。

三、“教学公司”理念下的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

1.明确校内公司业务覆盖范围

在建立校内“教学公司”开展会计实训教学前,高职院校还应明确公司的业务范围。以财务咨询公司的开设为例,应明确公司的对外经营业务,以确保公司正常运营。具体来讲,公司对外经营业务应包含记账、申报、税务和咨询等基本业务。在此基础上,还应明确公司需提供的对内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和培训服务。其中,教学服务应包含实训教学、职业岗位实践操作教学和真账实践操作教学,以便为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就业、实训的教学指导。在科研服务上,公司应加强实训基地教材开发,并承担教学教改、仿真实训室建设和职业教育等课题的研究工作[5]。此外,“教学公司”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应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以便使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其也应该对缺乏实务工作经验但有职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展开实战培训,进而更好的完成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

2.建立校内实训公司运行机制

作为校内会计实训基地,“教学公司”同时也是一个公司,需要在完成实训教学工作的同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教学公司”应具备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特征,需以实现经济效益为基础,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首先,应由学校和公司共同委派人员组建董事会,并对相关产权进行明确。而公司的运营可以实行总经理负责制,需完成合理组织架构的构建,并按照公司业务范围完成公司办公室、业务拓展部、培训部和实训管理部的设置。其次,需要使学校和公司的责权得到明确。其中,公司应负责业务经营,需完成业务质量的把关和稽核。而学校应负责输送实训员工,并参与到学生实训管理和工作指导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会计工作技能培养。但是,学校不能参与公司经营,也不与公司进行利润分层,因此不担负公司经营风险[6]。再者,应完成合理业务规范和岗位的设置。具体来讲,就是可以完成稽核会计岗位、指导会计岗位等岗位设置。其中,稽核会计岗位负责下达工作任务、评价实训员工工作情况,参与实训教学研究和稽核记账业务,可由公司优秀员工担任。而指导会计岗位负责实训学生管理、实训档案管理、学生实训总结、会计工作方法指导等工作,可由会计专业教师担任。此外,根据会计工作流程,还应完成其他会计岗位设置,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学习需求。为加强学生培养,还应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和公司会计人才负责学生岗前培训,并开展日常实践教学工作。最后,还应完成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以确保“教学公司”的正常运营。比如在员工工资薪酬方面,应由会计专业教师参与到公司工资标准制定过程中,以确保公司能够完成合理学生补贴标准等制度的制定[7]。另外,还需完成公司保密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制度、员工管理考核制度等多种制度的制定,以确保师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公司治理中,进而使公司保持正常运营。

3.深入挖掘实训基地教学功能

校内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是加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学校还应联合公司完成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的深入挖掘,以便使“教学公司”更好的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服务。一方面,在实训课程开发上,应根据公司业务难易程度完成不同实训项目的划分。比如,较为容易开展的业务就可以当成是入门实训项目或引导实训项目,而较难开展的业务可以被当成是自主实训项目或实践创新项目。在对各个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时,则可以有选择的应用这些项目。另一方面,“教学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将积累大量的会计数据和丰富的财务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能够更好的完成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继而使会计专业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8]。此外,也可以使“教学公司”为会计专业群的其他专业服务,如税务筹划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等,进而完成各专业公共教学平台的搭建。

4.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通过建设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还要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为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并推动会计实训基地建设,还应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具体来讲,就是以学校专业教师为主,以“教学公司”会计人才为辅,完成会计技能培养方案、会计专业实训计划和学生考核管理办法的制定,以确保参与实践教学的人员都有能力胜任教学指导工作。为此,还应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采取职业资格培训和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并通过为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提供互动交流平台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此外,为使教师参与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提升,还应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以确保教师指导工作量能够得到提高,进而为实训基地的运转提供保障。

5.强化实训培训的全过程考核

在会计专业学生参与实训基地培训的过程中,想要确保学生能够为“教学公司”运营提供服务,并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应加强培训的全过程考核。为此,应在实训基地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并结合这些要求完成考核指标的设置,如工作规范、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等。在学生进入实训岗位后,则应完成学生实训过程的全面考查,从而给出综合评价结果。根据学生考核成绩,学校将能给出学生的学分。而在进入实训基地后,学生同时也是“教学公司”的员工,应遵守公司考勤记录,并满足公司职业操守和业务操作规范要求。满足这些要求,使学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并树立为公司服务的意识,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培养[9]。此外,为激励学生参与实训教学,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即学校可以为在公司业务开展中表现良好的学生提供奖励或者颁发优秀证书。

6.严格进行校内公司风险管控

在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公司风险管控,以确保“教学公司”的正常运营。对校内“教学公司”来讲,其较容易产生信息安全风险和涉税法律风险。为避免公司商业秘密被泄露,学校还应确保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基地中能够进行承诺书的签订,以确保学生不会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将公司商业秘密泄露给他人,从而有效减少公司承担的信息安全风险。此外,校内“教学公司”还有可能出现纳税申报事物或纳税筹划失当等问题,以至于将导致客户未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10]。针对这一情况,还应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以确保参与“教学公司”日常业务开展的会计专业教师能够正确进行纳税申报,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而有效减少公司承担的涉税法律风险。

四、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教学公司”理念下的校内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能够有效地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实践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在真真正正的企业环境下进行,实现了企业岗位和学校教学要求的零对接,同时,也可以借此推动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岳.全方位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商业会计,2012(1):118-120.

[2]董丽丽.基于会计岗位课程教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6-88.

[3]林英法.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基于记账公司平台[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6):114-115.

[4]谢伟峰.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财务咨询公司为平台[J].商场现代化,2013(29):175-177.

[5]袁雪飞.基于财务咨询公司平台的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商业会计,2013(4):112-114.

[6]秦川.浅谈如何加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校内基地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3):33+46.

[7]刘祝兰,丁金平.高职信息化会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62-67.

[8]贺胜军.基于“三合一”的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商业会计,2016(10):114-115.

[9]刘红英,琚兆成.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6(6):59-62.

[10]卢奋.基于公司化运营教学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应用[J].知识经济,2016(10):120.

作者:李娜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校企互动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网络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现代商业模式不断革新和变化,国际、国内会计学专业教育均面临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迅速适应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变化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挑战。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应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从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课程实验、实训的整合,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构建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构建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实践教学与商业模式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机制 实践教学 模式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创新创业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近年来,高等院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纷纷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有力带动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改革。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创新能力。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长期以来学院式教育的影响,实际上已经造成了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上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不匹配。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实践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大多非常重视学院教育与实践应用的衔接,以形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建立在“双元制(DualSystem)”基础上的职业教育与培训(VET: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它的突出优势就是将学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能够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的应用型人才。VET最初是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以更好地掌握“怎样做”的问题。同时,又在职业学校里以学生的身份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和通识教育,以了解实训技能操作中“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失业率升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也开始和企业合作引入“双元制”教育模式,以改善结构性失业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也以其完整的体系、实践与理论的高度融合,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成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典范。另一方面,会计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学术、职业团体对会计教育水平的下降表示了担心,认为现行的会计教育模式没有能够对学生进行诸如会计发展的历史、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职业道德教育、沟通技巧、领导能力、合理的职业判断、推理、职业怀疑态度等方面进行成功的教育。也有学者指出,美国现行的会计教育过于理论化,往往与企业实践需要不一致。首先,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实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会计教育没有及时调整使得学生能够去应对这些变化;其次,会计教育过分关注不切合企业实际业务的既定规则的应用,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能力的培养。这种不一致也体现在学界和业界对会计能力判断的不同。如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界重视企业治理,业界认为经济学更重要;学界强调信息技术的一般理论,业界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技能的掌握上,学界强调计量和报告的技术处理,业界则注重对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遵守;在职业态度上,学界强调对职业道德及专业责任的理解,业界关注的是如何将其应用于真实世界。总之,现行的会计教育不足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也不能够让学生去充分理解实践中的会计程序和企业财务结构,会计教育从业者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会计实务工作者一起制定与时俱进的会计课程体系,提高会计教育质量,助力企业经营,促进经济发展。

三、国内会计学本科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严重滞后

国内会计学本科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上同样面临困境。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创新消除了传统交易模式信息处理时间与地点的约束,经济全球化驱动下的会计国际趋同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各种要素资源的全球流动,也带来了资源配置的全球化竞争趋势。经济社会的变革要求会计职业的角色功能做出必要的改变和重新定位。会计职业领域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其职业重心从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向参与战略管理和流程优化的管理会计倾斜,进而对会计人才知识和能力衍生出新的需求。与这种趋势形成反差的是大学不能像企业那样迅速了解市场变化信息,大学会计教育往往滞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对外部实务界的新需求反映迟缓,加剧了会计教育与企业实务之间的脱节。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开展和深化,大学会计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我国大学会计实践教学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表现为实践课程比重的增加,实践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学时分布方面也反映出现行大学会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正在加紧融合,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总体上仍然存在教学目标(实践认知还是能力培养)模糊,课程实训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尤其在应对技术创新带来的企业自身信息化风险、战略以及业务流程风险,以及商业模式、资本运作的网络化环境等方面,会计学专业相关实践、实训课程内容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构建校企互动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应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从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课程实验、实训的整合,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构建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探索会计人才的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实践教学与商业模式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一)重构实践教学内容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为推动全球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的统一发展,构建了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实地考察、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实践及创新能力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发展及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根据企业运营对会计人员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需求,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对照现有会计学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进。实现业务“技能训练型”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向能够体现企业运营实践和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综合处置和应对能力需求的“能力培养型”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化。

(二)整合课程实验、实训

会计学本科教育现有的会计实验、实训大多按课程(如各门课程的课内试验)或业务(如会计基础实训、会计综合业务实训、公司理财技能训练等)设置,实验、实训的内容就单个课程或业务的设置而言相对完整,可以达到业务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但是,这种相对孤立的实验、实训设置没有很好地反映企业实践中不同业务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形成全局观念,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对现有的课程实验、实训进行系统整合,以ERP沙盘为平台,将现有课程实验、实训的会计、财务等业务训练内容与企业模拟生产运营、市场竞争和投融资等活动有机结合,采用情景模拟、分组对抗的实验组织形式,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及产品竞争等内部真实场景和外部市场环境,将会计实验、实训嵌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局下进行,构建ERP沙盘情景模拟会计综合实训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企业运营实践的参与中学习,在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败(成功)中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中学习。一方面,使现有相对孤立的课程实验、实训更为系统化;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会计实验、实践教学的实战性,有助于提升学生业务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构建实践教学与商业模式双向互动机制

现有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多为会计专业实习的单向构建模式。合作企业(或其他单位等人才需求部门)通常都能够满足会计专业实习岗位及业务训练的基本要求,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业务技能训练,甚至部分涉及企业资本运作和财务决策相关业务实践内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计学专业的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问题。但是,很少能有合作企业将企业运营实践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与大学会计教育成效(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实践创新能力)之间脱节的信息真正反馈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来,没有很好地起到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大学会计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和改进的积极作用。对此,借鉴德国综合性大学与企业合作引入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现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构建模式进行突破和创新,采用学校派员实行专业教师轮换顶岗,有偿聘任企业专业人员兼职校内实训教师等形式,定期反馈企业运营实践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求的信息,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商业运作模式之间信息交换的双向互动机制,以适时调整大学会计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持续改进校内实践教学的ERP沙盘情景模拟会计综合实训。当然,这种互动机制的实现需要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互信、互助的深度合作,企业法人参与的积极性、企业员工履职的责任心都需要有效的利益驱动和精神激励的制度保障。另外,大学运用收到的(会计教育与企业实践脱节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的生产力,需要教学、实践、教改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师资,或大学师资与企业相关员工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的人才支撑。

五、结语

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局部改革不可能彻底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整体推进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课程内容的设置、实施模式的构建、持续信息反馈机制的形成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分环节、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Brewer,PeterCetal.TheFutureOfAc-countingEducation:AddressingtheCompe-tencyCrisis[J].StrategicFinance,2014,(8):29-37.

[2]AriePratama.BridgingtheGapbetweenAcademiciansandPractitionersonAccountantCompetencies[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5,(211):19-26.

[3]PaulE,Madsen.HastheQualityofAc-countingEducationDeclined?[J].TheAccount-ingReview,2015,(3):1115-1147.

[4]InaliahMohdAlietal.PerceptionofEm-ployersandEducatorsinAccountingEducation[J].ProcediaEconomicsandFinance,2016,(35):54-63.

[5]ChangJC,HwangRN.AccoutingE-ducation,FirmTrainingandInformationTech-nology:AResearchNote[J].TheJournalofAc-countingEducation,2003,12(4):441-450.

[6]JohnRichardEdwards.Accountinged-ucationinBritainduringtheearlymodernpe-riod[J].AccountingHistoryReview,2011,21(1):37-67.

[7]树友林.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11,(11):136-138.

[8]陈安.高职会计“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3,(20).

[9]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36-41.

[10]陈莹.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体系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5,42(6):119-128.

作者:王志亮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