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探讨

摘要:高职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高职教育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以人为本,健全机制,创新模式,为国家社会培养造就出大量高素质人才,实现国家社会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促进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1高职教育的现状及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渐渐走向成熟。高职教育规模也大幅度扩张、蓬勃发展,为适应高职院校大幅度扩张后高职教育工作的需求,添置大量教学硬件设备、科研仪器设备。高职教育办学规模与高等教育平分秋色,高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局面,基本满足了社会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满足了社会各界服务人才的渴望。国家明确地指导高职院校办学思想,要坚持以就业为方向、突出专业性、走生产服务与科学知识研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落实到高职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现如今高职院校数量上来了,那么质也是需要明确保证的,质量是立学之本这个意识依然要保持,以工学相结合为入口点,专业课程建设、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等各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加强建设、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是保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及促进措施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依然处于弱势。高职教育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必然也带出了各种问题,有问题就得解决,不然不但会影响到高职学校的发展,也会阻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2.1高职教育观念改革

由于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还没有深入人心,很多人仍旧持有轻视高职教育的观念,观念的改变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提。高职教育应从内容及方法中着手,重点突出基础性、普遍接受性高、实践性强的内容,来达到改变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观念态度,从而让高职教育走出去的人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高职教育改革内容方法必须以坚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为国家社会贡献有用人才。社会公众之所以对高职教育有轻视的看法,其根本还是高职教育本身存在问题,首先高职教育体制要完善,培养定位要明确,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社会提供适应各种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教学相应也就更看重技术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部分高职教育院校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学科教学一大堆,科技实践被忽视,这完全是本末倒置,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不能为社会提供相应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还有一部分高职教育院校好攀比,跟本地区的普通高校比就业、比师资、比管理等,为此浪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忘记高职教育办学的根本而将提升办学层次作为目标;当然也不缺个别高职教育院校的纯市场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完全脱离高职教育院校的办学宗旨。所以,高职教育院校要明确办学方向、找准自己的定位、与社会各界需求相呼应,完善高职教育的水平,办出特色,努力为国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2.2高职教育特色发展

高职教育犹如整个时代的脉搏,它紧紧地联系着整个社会,它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使得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更新换代快,发展速度快,这都依赖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它的目的就是让社会经济整体与科学知识紧密相连,在实践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高职教育来源于高等职业学校,现如今在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在高等职业学校大量涌出的前提下,能办出自身特色的学校才能勇往直前地生存下去,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学校应从学校自身出发,结合所处地区的经济、人文环境,发挥出学校的优势,优化高职教育院校内部管理的软件环境,创新学校文化,从而能显山露水,独树一帜,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在不断发展而且发展速度很快,高职教育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就是与社会需求对口的项目了,高职学校都有“专业”这个属性概念,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专业,做到更好,更能满足社会需求,能提供对口的人才。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高职教育生存发展的基础,高职教育房梁下的基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而培养为社会服务工作的人才就必须以专业为基础,单位就是那唯一中的一。随着社会的推进,高职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经过努力,形成如“农林牧鱼、交通运输、医药卫生、材料能源、土建水利”等专业大类,以便培养各种社会服务人才。

2.3注重人文教育

人的培养得靠教育,教育就是人的系统工程,高职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必备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本专业实践工作的技能及能力;具备更快的适应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等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创新精神,良好的体魄和职业道德。高职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高素质、高技能的和谐统一,达到人的可持续发展。

2.4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院校资源短缺一直是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教师队伍力量薄落,导致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所以,提高“高质量”教师队伍成为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的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高职教育着重于理论实践相结合,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素质。扩展师资外出学习的机会,增长知识面,提高素质。(2)师资队伍整体知识技能的提升,要职教专业的职称、普通高校的职称并行,均得具备,两个职称评定体现出师资队伍理论实践结合,打造“高质量”队伍。(3)和社会相关行业合作,给教师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结合现实实际技能,把理论素材转化成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让高职教育实践工作更贴近社会、现实,与社会紧密联系。(4)通过高职教师资格聘用条件的优化,提高学历合格及专业动手能力的制度聘用师资力量,完善高质量师资水平。在高职教师考核制度中充实数量的同时,建设专业高技能带头人,领导师资队伍整体提升,鼓励其它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打造全“高质量”队伍。总之,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不忽视各种问题的情况下,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健全体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3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在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在教育领域双重创造性运用。它既保持了教育本身的活力发展,又为国家社会经济整体培养并提供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是国家社会的智力保障。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就业为导向,以传授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实现学生和社会全面的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优化其教育管理体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要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有有了科学的管理体制,才能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本身要有科学、准确的定位。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国家建设的高质量人才。准确定位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和学科专业,因为学科专业是联系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的关键点,是社会岗位需求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起点,更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特色。提高管理的效率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一个有效的团队,加上有效地科学的管理,能更好地打造一个高质量的院校。而改善管理效率的办法为:民主化的决策和扁平化的组织。高职院校落实的民主决策化就是减少官本意识,完善高职教育职工人大制度;扁平化组织就是减少过多的管理人员,使信息传达的环节减少,从而使信息能更快、更顺畅地传到目的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应遵循教育发展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高职教育本身发展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构,改革培养人才模式,使高职教育始终充满活力与生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价值观,本身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要树立理想信念、树立民族精神、强化职业道德、壮实应用技术。高职教育在培育人才的基础性环节已形成基本理念与特色,但文化育人尚未夯实基础,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约束。高职教育院校要整合学校文化价值观,提升办学理念,凝聚团队文化;院校干部要理解贯彻,在执行中丰富信念;高职教育职工在第一线工作中提升创新。高职教育在社会运作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缺,为满足社会服务需求,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刻不容缓,高职教育院校应明确现实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观念的改革、内容技能的全面完善,高职教育院校内外部加强管理,软硬件并进,专业等特色发展,注重人文教育,以人为本,素质、技能全方面的提高,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让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腾飞万里,翱翔天空。同时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在改革和探索中慢慢完善,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进.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02):6-10.

[2]尹妍妍.对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08):11-12.

[3]郑亚娟,李桐,吴琼,王忠东.对影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02):37-39.

[4]马晓阳.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生态化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2):78-79.

作者:梅建安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