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材下高中语文课程知识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材下高中语文课程知识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材下高中语文课程知识探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材课程增加了人文知识内容,其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实现了创新。语文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做好语文课程知识调整优化工作,提升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可以为语文教学奠定基础。从教材视角出发,研究高中语文课程知识,提出科学的方案,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材视角;高中语文;课程知识

语文教材是课程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教材内容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也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水平。但是,目前高中语文课程知识局限于内部删减或调整,尚未上升到“除旧纳新”的高度。因此,如何遴选高中语文课程知识,如何创新语文课堂,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关键。

一、高中语文课程知识现状

(一)语言运用类知识缺乏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中,虽然删减了一些基础类的课程知识,如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但是仍然缺乏实践运用类的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导致语文教材偏向于理论。例如,教材中设置了“某某语句表达了什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等练习题,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涵,但是却偏离了语言运用教学的方向,达不到语言能力提升、语言学习的目的。之所以造成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语言”和“言语”概念混淆,另一方面则是语文知识本身的问题,即没有区分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的差异,缺乏特色化语言学知识。

(二)程序性课程知识不足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陈述性知识占比过高,程序性知识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局限于学习知识、了解语言文化,而忽视了学生语文思维的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例如,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中,在“表达与交流”的习题练习中,常常出现“朗诵”“赏析”等关键词,其中蕴含了朗诵的特点、功能等陈述性知识,虽然让学生了解了“朗诵”的基本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却无法拓展学生思维,导致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程序性知识实现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结合,是循序渐进的语言训练,可以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索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课程教学的意义。

(三)课程知识序列混乱

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多个主题单元,而知识序列杂乱分布在各个单元中,缺乏逻辑性、序列性,无法体现出语文知识逻辑递进关系,导致语文教学无序可循,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例如,在主题单元的导语中,虽然提出了单元学习重点、学习方法,但是缺乏具体的分析和阐释,无法将导语内容与单元课文有效结合。同时,以主题单元为主的语文教材,过于放大了人文教学主题,导致本体性的课程知识被遮蔽,除了单元导语的教学目标以外,教师需要自主安排教学内容,这不仅增加了语文教学的难度,也提高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如果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课程知识教学不完善,教学内容局限于单元主题,无法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二、基于教材视角的高中语文课程知识优化策略

(一)增添语言运用实践知识

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需要通过语文课程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换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不是培养使用语言的人,而是培养能灵活运用语言的人,所以合理调整语文教材,增加语言实践运用类知识,提升语文知识的实践价值,也能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设置语言规律知识点时,可以从语言规律是什么、怎么用等角度出发,利用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应用,构建“静态+动态”的知识结构,强化语文教材的实践性。同时,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充足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不再是课程知识的储存器,而是课程知识的运用者、实践者,所以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正确理解学生与语文知识的关系,构建“以人为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因此,增加课程知识的灵活性,强调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灵动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也是高中教材改革必须关注的重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改善过于理论化的语文教材,创建丰富有趣的课程知识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优化学生对高中语文的认知。

(二)合理调整课程知识结构

首先,应适当增加程序性知识。为了保障课程知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性思维,适当增加高中语文教材的程序性知识,科学安排课程知识内容非常必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中,必须做好从“为什么”到“怎么办”的过渡,一步一步加深知识教学深度,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加工知识,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在设置课后练习题时,可以安排循序渐进的问题内容,如提炼文章重点语句、分析其表达内容、发表自身的感悟等步骤,创建程序性知识解析结构,既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学习质量,增强课程知识的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文章内容,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其次,补充陈述性知识。相较于程序性知识而言,陈述性知识强调“是什么”,属于静态化的课程知识,这是实现“为什么”和“怎么办”教学的基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例如,针对《范进中举》知识设置而言,虽然文章运用了“讽刺”的手法,但是缺乏“讽刺手法”的具体讲解,造成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讽刺手法”的难度,也影响了课程知识的全面性。因此,适当补充陈述性知识的说明和解释,完善陈述性知识结构,有利于保障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质量,又能为知识运行提供帮助。

(三)构建多元化知识呈现途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程知识结构和呈现方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也息息相关。根据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构建多元化知识呈现方式,强调学生主观体验和感受,实现“理性+感性”结合的知识序列,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也保障了课程知识教学质量。例如,将主题单元知识转化为语用系统知识,以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中心,明确各教学阶段的语言系统教学内容,一步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既发挥了语言的服务价值,又健全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有利于逐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同时,增强课程知识的境域性,创建语文文化情景,也是知识呈现的方式之一。在语文教材中,根据课文内容,添加一些情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想象,既可以增强课程知识的真实性,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优化课程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为顺利开展语文教学奠定基础,还能提升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编排的逻辑性,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材课程知识调整,必须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结合语言实践能力教学要求,保障课程知识的合理性。通过分析高中语文课程知识现状,总结出增添语言实践运用知识、调整课程知识结构和丰富知识呈现途径等方案,从多角度探索了高中语文教材改革重点,明确了高中学生学习需求。这不仅提升了课程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又保障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辉.从“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看高中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5).

[2]康晓静.谈一谈高中语文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9).

[3]徐桦君.高中语文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11).

作者:刘洋 单位:重庆市彭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