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物理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物理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物理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摘要:文章先针对课程特点以及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点作了细致的介绍,然后对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的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加以分析,最后对微课在高校物理翻转课堂中的可靠应用的具体实施流程展开了论述,以供有关人员作必要参考。

关键词:微课;物理翻转课堂;物理课堂

引言

高校物理学科是学生们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在高校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如今,中国的高校物理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还是让教师刻板授课,主要以其讲授、灌输课程内容的方式为主,如此一来就不能体现出高校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其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过于枯燥,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有效调动起来,致使其对学习比较排斥。伴随着社会科技的持续发展及进步,加之新兴起的教学模式的巨大冲击,高校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1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的英文名称是“MicroCourses”,其最初的雏形是“60秒课程”(提出者是LeroyMcGrew)及一分钟演讲(OML,其始创者为T.P.Kee),如今大获成功的“微课”,其最初于2008年被提出(提出者为DavidPenrose)。在我国,自微课概念在2010年被明确地给出后,伴随着国内以及国外的微课实践以及研究的持续深化,内地学者们对于微课的概念已越发深刻和全面,而且其概念亦在持续地发展与演化中,历经了3个持续完善的阶段,即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有人还提出,微课具体所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课堂的内、外教学的完整过程中,围绕着某一专门的知识点又或是技术能力等,来着重讲解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并提出其特点,即目标很明确、针对性极强,而且教学时间往往很短。在微课教学中,其核心内容为条理清晰的微视频。微课视频的时长往往在10分钟以内,不会超出15分钟,通常最佳时长为3~5分钟,超出6分钟的话,人们在看视频的时候就会觉得过于啰嗦,时长过长。微课的整体内容比较精简,问题相对聚集,主题相对突出。其时间比较短,以及针对性比较强的特点,可让学生拥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可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提升其学习专注度。微课的形式往往多样化,大面积地用到了图片以及动画,并且具备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此外,其结构与数目亦可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的数量来适度调整、改变。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来讲,微课除了是师生们的关键的教育资源外,也是改革校园的教育以及教学模式的一项基础。

2翻转课堂的具体优点及物理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同样来源于美国。由于路途比较远又或是天气气候等原因,美国某校园的学生往往无法按时地到达学校上课,继而落下了不少课程,因此其无法紧随教师的授课步伐。为了可以帮这批学生按时上课,这所学校的2名化学授课老师选择了PPT的演示方法,录制之后再将视频传送于网络中供学生观看。2011年,翻转课堂逐渐地引起了我国的教育者的注意,就此被引入我国。翻转课堂即是在现代的信息化环境中,由讲学的教师给出具体的教学时候,而后充当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学习资源,就此展开学科教学,学生可于开课前观看与学习多样的教学学习视频,等到上课时,师生在一起讨论以及探究、互动与交流等,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展开课程教学。这同传统形式的授课方式截然相反,故而将其称作“翻转课堂”[1]。

2.1翻转课堂的具体优点

翻转课堂将原本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流程全面地颠覆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课上”以及“课下”的教学步骤在翻转课堂中已经互换,实实在在地翻转了。故而,学生可利用他们的课下时间,对其学习进度自由安排,在学习视频中若有不懂之处,可多遍地观看,无须担心会如课上那般,因为听不懂而无法跟上老师的课程授课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其减轻了学习的压力,避免学生由于学不会而生成不良的厌学情绪。在此情形下,除了能够解决因为高校物理课时的持续压缩,而引发的教学困境外,还可以让师生、生生间在物理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以及协作,使得课堂互动大幅提升,将高校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地调动起来,培养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在现代的翻转课堂上,学生已经成了积极的课堂参与者以及知识探索的角色,教师则只是学习引导的人员与促进者,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以及学习体验者、中心,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2.2高校物理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可行性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在该物理教学队伍的从教人员中,平均的年龄在34岁以下,均已获得研究生级别的学历。由于高学历,再加上年轻化,使得我校的物理教师大多具备了很快接受新鲜事物、并掌握它的能力,并且大家都具备了比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绝大多数教师现已有很长的教学经验,其教学能力业已被成功检验,对于物理翻转课堂所需的微课资源的开发任务,完全可以执行好。基于学生角度来展开分析的话,目前高校在校生大多具有很活跃的思维,都很聪明,但是因为勤奋程度的不足,故而没有得到较佳的学习效果。本校尽管也有不少学生比较懒惰,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超过70%的学生还是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可以按物理教师的具体要求来做好课下的微课程作业。因此,微课学习的过程能够使他们逐渐地变得主动,克服自身的不良惰性,并锻炼创造力[2]。

3微课在高校物理翻转课堂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3.1教学前的准备阶段

教师按照高校的物理课程中的总的教学目标,先将物理课程依其整体的知识体系来加以分解,譬如说,具体地分解为力学以及振动与波动、波动光学、电磁学等,尔后,针对每一个模块来逐个层次地分解。譬如说力学还能够划分成质点力学以及刚体力学,而质点力学其实还可划分成质点运动学以及质点动力学,在此之后再作新的分解,并在最后分解为易于执行以及易于操作的、对评价体系友好的尾单元。在此之后,要为每一个微单元编制出相应的微视频。因为物理学本身是基于实验来展开探索的学科,故而,微课设计上也要基于实验活动,要借助于对数学方法的有效运用,重视知识在普通的生活中以及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物理教师应当在平时多加收集一些教学素材,以做出各式各样的、具有极多样的内容的微视频,让物理翻转课堂的微课教学有更强的吸引力[3]。微视频的时长应当尽可能地在10分钟内,要足够短小和精悍。为了能够使得学生们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更佳,教师要就每个微单元合理地编制出适量的、难度适当的对应的练习题。并且要编制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前,为学生布置好。

3.2课前由学生自行学习的微课阶段

学生应当要依物理教师所布置好的知识学习任务,在整个课前就先自行地安排好时间以及地点,完成微视频的观看任务,然后做好对应的微课程练习题以及思考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按其个人情况来加以调节。在学习微视频的内容时,若是有问题,就可借助于一些交流信息的工具来问老师,比如微信、QQ群等,同教师以及各位同学展开有效的学习沟通以及交流。

3.3课堂教学的展开阶段

在课上的首个环节中,学生们会在其观看以及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集中性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当予以答疑,又或是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而后,教师要设置一些问题来让学生们持续交流以及讨论,并且协作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加深同学生间的教学学习交流,展开个别的辅导又或是集体的讲解,将学习任务准时完成,达到物理翻转课堂的根本目的。

3.4课后的有效反馈以及巩固

在课后,高校的物力教师应当要总结以及反思整个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同学生们多加沟通,可通过线上的有效交流方式展开沟通,让学生们对其学习情况予以反馈,然后教师基于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其学习要求,对其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加以改进,教师可多收集些同物理教学有关的材料,传至线上的学习平台上,去拓展物理学习的任务,持续地满足各层次下的高校生的学习要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结语

微课基础下的物理翻转课堂的实践时间还很短,对于高校的物理教师们而言,其属于一种新兴起的教学模式,故而,教师对其还仍然不是很熟练,而且该模式本身也有着较大的不足以及缺点,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可多加思考以及总结,归纳出其不足点,待日后持续完善。在高校的物理翻转课堂的教育教学,除了能够对学生们的物理学习的自主性予以加强外,还可确立学生在该物理翻转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有效地弥补了如今的高校物理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高校的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紧跟新时代的发展脚步,对其综合素质予以提高,持续深化高校的物理教学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刘辉.微课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广东化工,2016(1):145-156.

[2]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作者:李伟 苏玲陇 单位: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