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体系实践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体系实践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体系实践策略

摘要:在学生过激行为频频出现的今天,教育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也被不断强调。要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中构筑人文素养培养体系,一是转变理念,构筑全新的课堂形态;二是重视课外阅读,实现阅读的体系化、全面化和精神化;三是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写作习惯巩固自身的人文素养;四是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带动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实践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精神培养和价值塑造作用受到了强调和重视,即人文素养培养已成为如今教育领域追求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目标。这既是时展下教育事业进步的趋势和象征,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一步繁荣的标志。而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课程,课程本身便在人的精神培养、价值塑造以及思想升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加强高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策略研究,对于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指出当下高中语文课程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实践策略,从而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国家、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中语文课程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课堂教学流于形式:重教不重学

综观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迫于高考的压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视的是“教”和“记”,而不是“学”和“做”。如在讲授古诗词或古文的课堂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文章中字词的解释、运用或古文的翻译、诗词的默写和背诵,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应试”为目的,以致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就是“背诵课”。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被消磨,语文课程的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便无从谈起。

(二)教学手段创新不够:教学“不求甚解”

高中语文课程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问题与不足外,在教学手段上更是普遍被高中学生诟病,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毫无特点的课程讲解、“字词复读机”式的课堂练习几乎已将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和喜爱磨灭殆尽。语文课对于文学基础好的学生而言更像是放松课,因为老师讲的都能理解,但由于老师讲解的形式过于枯燥,学生难以集中精神听讲;对于文学基础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而言,语文课更像是“自由活动课”,因为其潜意识里觉得语文课就是“字词翻译”加“背诵练习”,课堂上听不听讲无关紧要[1]。在这种不重视课堂教学的教育现实下,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教学拓展不够:重课内阅读,轻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另外一个体现,便是课外拓展阅读没有相对完善和合理的规划。这一方面是因为繁重的学习压力让高中生无暇在在课余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是由于语文课程的枯燥性,导致学生对于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大。但阅读是学习语文以及传递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因此这一矛盾导致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即便有的学生愿意用课外时间阅读文学作品,但由于未形成规模,语文教师通常也没有时间对这些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导致其课外阅读缺乏计划,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便很难保证。

(四)教师人文素养不足:应试教育体系中的教师

高中阶段是学生课业压力最重的阶段,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很容易在这种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尤其是女生,因为性别以及生理的原因,更容易出现心理崩溃的现象。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适应这一阶段的生活。人文素养有助于增强人的自信心与意志力,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来带动学生更好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但是受“重应试教育,轻人文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部分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有不足,而且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并不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一点在农村和一些城市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导致教师难以凭借自身的魅力去引领和带动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此外,由于部分教师人文素养缺失,他们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同学生真正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也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构筑高中语文课程人文素养培养体系的实践策略

(一)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构筑全新的课堂形态

一是要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课堂上保证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并通过主动质疑、正面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或不顾及他人感受乱说话。二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阅读时间。每堂课可以给学生大约10分钟左右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既能放松自己,也能在阅读氛围中快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三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感受并生成问题,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后,对课文有所感悟,甚至生疑、质疑。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能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四是要讨论交流。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解决[2]。五是教师补充发言,在那些关键、重要之处或者学生言语未及之处进行补充,但教师发言应简要、恰当、深刻,富有启发性,避免课堂沦为“说教课堂”。

(二)在课外拓展阅读中实现阅读的体系化、全面化和精神化

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自身在课堂之外的阅历以及自身的思想深度,因此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可行的。但是课外阅读绝不能盲目和随意,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效规划和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是提升其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亦是如此。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强,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情趣相适应的读物。因此,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这类基础性作品,学会理解书本中主人公或不同角色的行为和做法,从而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等他们的阅读积累了一定的量,再指导他们读《红楼梦》《呐喊》《复活》《老人与海》等寓意深刻的作品,学会在这些作品中定位自身的理想和个人的精神追求。同时,为了让学生保持阅读热情,就必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为此,教师要组织活动,为学生交流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水平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如将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与影视欣赏结合起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并引导他们将影视作品与原作进行比较,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特殊韵味。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巩固自身的人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在其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行为的意义。写作作为一种与内心活动联系紧密的行为,毫无疑问是学生不断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时可以多途径、多形式地利用写作教学来实现教育目的。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是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与外部世界有所沟通,启发学生了解自我、剖析自我。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求知欲和表达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写作的动力便得以产生。但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还不够成熟,在文章中常常会表现出是非混淆或以偏概全的情况[3],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文章来深层次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有方向、有目的、有效率地进行指导或纠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读作品的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了解,以便使彼此更加有效地沟通。

(四)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带动学生的成长

言传身教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层面上,更会反映在学生的行为与价值观中。因此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时,尤其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起到榜样与示范作用。尤其是在高中这个课业压力繁重的关键阶段,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教师必须以耐心和细心去感动和鼓励学生,还要在生活中做正面示范,这便要求教师必须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家访、去辅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勇敢的人生观,助力学生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有助于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也能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文化环境和人文形象,将各种不利于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不良因素消弭于无形。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将人文情怀的种子播撒在高中学生的心中,必会使学生的未来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石耀华,赵彩丽.试论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出路[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许淑英.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生活教育,2014(10).

[3]陈友萍.巧用多媒体激活高中语文课堂[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14(4).

作者:安民 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