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渗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提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着眼于让学生逐步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确立明确的目标、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认识的自我能力、对未来进行良好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生在步入高中学校后迅速面临选科走班的问题,然而,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而普通高中更多的进行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这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尤其是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受到忽视。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普遍不能根据自身及专业情况做出正确选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刻不容缓。新课改实施初期,在高中阶段实施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面临课时紧张,师资缺乏等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都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因此,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实施既具有现实需求和又有政策依据。另外,相比其他科目,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强、涵盖面广、课时量大、利于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等心理教育的独特优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提供了可在教学中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素材。调查显示,高中学生对从语文教学中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有一定诉求。职业生涯规划应注重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高中生正好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此时兴趣和能力培养的研究及具体实施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大部分高中生在入学之初,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会对自己做出明确的规划,学习的动力不足。作为高中教师有必要透过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兴趣与学习动力的切入点。鉴于我国生涯发展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此兴趣并不是一时的爱好,而是能够长时间地坚持的,并能跟自身性格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就是要有丰富的职业知识,通过真实体验与自身结合,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第四,要有侧重地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分析作者及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生涯规划的基础。被誉为“中国中学生职业规划第一人”的吴志兰老师曾说,如果孩子能在中小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希望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那么,他们日后在择业时就不会盲目。相反,如果对自己认识模糊,那么以后的职业人生可能就是痛苦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自我认知教育是必要的。例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时,教师可就作者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文了解并分析陶渊明的性格,让学生意识到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对人生之路选择的重要性。另外,在学生课外延伸阅读《史记》后可集中探究“鸿门宴”部分,渗透分析刘邦与项羽的性格,以及二人的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可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重点分析项羽的骄矜自负、寡谋轻信等性格特点,与之对应的是刘邦的坚韧克己、能屈能伸的个性。正所谓“一念定生死,一宴定天下。在激烈的帝王争夺战中,项羽的性格注定他不能与刘邦抗衡。虽然刘邦的一些作为,被国人所诟病,但不可否认,他的性格特点为他在胜败角逐中赢得一次次先机,并最终助他成为一代君主。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是必要的,分析哪些性格可以促进自己学业上的乃至以后事业上的成功又是对社会有利的?哪些性格特点会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去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乃至职业。再如,在学生课外延伸阅读《红楼梦》和《史记》、《儒林外史》等名著,通过著作中人物形象的投射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发现自己性格中已有的和不具备的特质,更加全面地认知、完善自我。
(二)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职业规划意识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展各种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例如,在学习完《屈原列传》和《报任安书》两篇课文之后,可举行一个以“择死或择生”为辩题的辩论赛,分析为何屈原选择死,司马迁选择生,二者都能受到后世的景仰,通过辩论分析其原因,剖析其价值,既可以对屈原与司马迁的选择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又塑造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好地认识了自我,对自我有了新定位;老师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可加以引导,同时以伯乐的眼光发现有辩才的学生,对学生的发展选择给予一定的建议。同时,有选择地开展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其他兴趣活动,比如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经典阅读活动、记者采访活动、播音主持活动、演讲活动、表演活动等。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又能让学生展示与发现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所在。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适时介绍与语文相关的职业,如媒体编辑、采访记者、节目主持与管理、教师、文秘、电视编导、自媒体作家等职业,让学生树立起职业发展的观念,增强生涯规划意识。同时,应该借此良机向学生介绍相关行业的特点及从业能力要求,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阅读名人名著,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目标
生涯规划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对自我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有了充分认知后,应该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比如,在学习到王安石或杜甫等古人的作品时,可拓展古人青年立志报国的高远志向让学生切身体会与学习;另外,可以拓展联系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让学生明确自己作为中学生,也需要树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若能在此类文章的教学及拓展中,抓住教学的契机,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生涯规划教育可谓水到渠成。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着力提升的学生能力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不断地认识自我、明确目标,然而“现实我”与“目标我”是有一定距离的,要缩小这个距离,教学中可侧重提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表达能力的提升
当今社会,表达能力日显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辩论赛能够有效提高这一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很多课文的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表达能力,如,可在《六国论》一文的学习中渗透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在学习《谏太宗十思疏》时让学生掌握劝谏技巧,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提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尤其重要,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上自主讨论,课后自主复习,在此期间对学生适当点拨,争取让学生每节课都发挥其自主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三)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发现、创新”列入课程目标的最高等级。《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思维始于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会产生本能的探究动机。”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老师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去分析问题。同时尽量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试题,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对变通性和独特性训练,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练习和题目。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视野更加开阔,勇于选择非常规的职业,提升未来就业能力,在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综上,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科的职业生涯规划渗透,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将会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思考所学科目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联系;语文科目的渗透也必将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促进语文学习的同时,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参考文献
杨婷2017《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张健2011《浅谈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聂玉华2015《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第3期。[美]杜威、王承绪1990《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1933《创造的教育》(陶行知全集•第3卷),四川教育出版社。
盛华萍2014《鸿门宴:刘邦、项羽性格之对比分析)《教材研讨》第5期。
作者:杨爱乐 单位:山东莒县文心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