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浅谈

一、深刻解读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都是由很多科研专家经过反复挑选并且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去编排的,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其中就有很多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就应该深入分析与研究语文教学内容,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还应该分清主次,将语文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从而提升语文学科的整体教学价值。比如,在教学《师说》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古人拜师学习的原则,让他们明白:尊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之后,教师通过反思明白了三个问题:其一,教师是干什么的。其二,为什么需要教师。其三,选择教师时需不需要考虑年龄。通过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学会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二、在传统文化中加强汉语思维方式教学

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民族的语文是密不可分的。从修辞理论来说,我国传统修辞理论主要讲究的是前后以及首尾照应,强调修辞的效果在于整体而不是部分,这种修辞观念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为此,教师还要注意突出传统文化这种特点。比如,《六国论》这篇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是从六国说起,收尾于六国,注重的是首尾呼应,整篇文章比较严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特别说明这一点,让学生明白首尾呼应能够促进文章前后文气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教师重视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这种写法运用到写作中,重视文章整体结构的构思。汉语中对偶的修辞手法比较常见,比如《赤壁赋》则运用了很多的对偶句。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汉民族讲究对称、喜欢整齐的句式。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对偶句,深入地给学生分析,启发学生去感悟,并且理解这种思维方式。

三、通过课外拓展渗透传统文化

课本的知识是比较有限的,并且具有普适性。由于学生能力上的不足,再加上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学习教材上的内容仅是起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作用,还需要通过补充一些课外内容来渗透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还需要在课外给学生扩展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进行学习,或者是教师利用早读、晚读的时间让学生读一些《弟子规》之类的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书籍,或者是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吸取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教师而言,则是扩展了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促进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语文学科教学的意义。总之,想要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就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文字解读,还应深入领会文章的整体意思。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感受和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品味我国优秀的作品,从而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收益。为此,教师还应该采取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闫芳兰 单位:通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