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师培养途径中学语文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手教师成长为有效教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其间必然会出现各种形式的低效教学问题。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师的低效教学出发,指出了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师主要存在的课堂管理混乱,教学方法不当的低效教学行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有效教师的培养途径。一是要追求职业精神,提升文学素养。二是要培养发展意识,提高教学能力。三是要完善在职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四是要完善薪酬体系、建立奖评机制。
关键词:中学语文;低效教学;教师培养
一中学语文有效教师低效教学的表现
新手教师成长为有效教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其间必然会出现各种形式的低效教学问题。中学语文教师低效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课堂管理混乱和教学方法不当。
(一)课堂管理混乱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语文教师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课堂缺乏管理,缺乏制度,将导致课堂教学难以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教学无序指挥和学生缺乏纪律性。语文课堂是一种有序有效的课堂活动,有序的教学过程依赖于教师有序地指挥。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策划、安排、实施都是由教师指挥控制的。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过程中,如某一环节出现了无序指挥,例如备课不充分、课堂纪律管理不当、教学过程不得法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导致教学活动没有成效。有些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课堂管理能力,没有制定相关的班级管理条例,学生在课上无拘无束,放任自流,没有纪律意识。教师不会管理,学生不遵守纪律,教学过程自然不会按照教师预想的那样顺利完成。语文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学生怎能学到知识?即使老师准备得再充分,课上讲得再辛苦,学生没有认真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节课也是收效甚微的。
(二)教学方法不当
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导致低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师生关系的不平等、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语文是重要的人际交往工具,它既具有工具性,同时也具有人文性。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升学压力和分数成败论的影响下,舍弃了人文性而重工具性。这些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文学文本进行单一的,标准化的鉴赏和审美,甚至通过逐字逐词逐句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只强调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强调对文本标准化、机械化、工具化、单一化的分析和解读,甚至要求机械记忆和背诵某些重点内容和高频考点,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的丢失。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地位,在交互活动中的民主关系,在相处中的和谐氛围。语文课堂作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主要教学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师生也应遵循平等、民主原则。但往往就有教师违背原则,将教师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力量。教师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才应该成为主角,教师应该成为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知识引导,将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但是,事实上,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的机会,将知识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知识,不懂得思考,不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短板,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然而,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将教材中的所有内容,一一地、详尽地传授给学生,只能完全由教师讲解,以讲授法为唯一的教学方法。课堂由教师单纯地讲授,没有师生的互动,没有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高,学习成效自然也不明显。
二中学语文有效教师的培养途径
(一)追求职业精神,提升文学素养
职业精神是支撑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这份崇高职业的心理基础,而教师的文学素养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1.树立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
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是语文教师专业精神的精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对教师在道德品格上的要求更高。教师这条职业道路,就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艰辛的道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安于清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师范学校在培养未来教师时,除了传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这些未来教师们的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具有奉献意识,才能保证在正式成为教师时,能够安于平凡,把自身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于伟大的教育事业之中。具有敬业精神,才能在教师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2.丰富教师的文学素养
受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高等师范本科学校培养出的语文教师,普遍存在语文专业知识陈旧,文学素养不足的现象。因而,师范学校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时,除了专业的语文知识的传授,还要积极引导师范生阅读中外的经典名著,以及优秀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注重培养主动阅读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丰富文学素养,为今后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有效教师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二)培养发展意识,提高教学能力
帮助语文教师树立专业发展意识,才能使新手教师更快地成长为有效教师。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成为中学语文有效教师的主要途径。
1.树立专业发展意识
有些教师安于现状,缺乏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最终导致教学成效低下。因此,不论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学校还是教师工作的所在学校,都要重视培养未来教师或在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教师树立专业发展意识,才能督促自身不断学习、不停发展。
2.提高教学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强调人人学习,终生学习。教师在走上教师岗位后,并不意味着停止学习。教师要培养自身的终身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学习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首先,不断丰富自身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内容、知识结构、学科发展脉络,这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的知识基础。其次,掌握教育学知识的运用方法。语文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应该知道“怎么教”,能够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形成有关教学技能和教育机制。最后,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实践经验的积累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接受过高等师范教育的老师来说,其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会太差,缺少的是教学经验。所以要在教学岗位上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才能促进教师的更快发展。
(三)完善在职培训,健全管理制度
教师在职的学校要完善教师在职培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能够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1.实施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
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因而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两项工作。首先,完善入职培训。在培训新教师时,保证培训时长,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入职培训要将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实际教学培训相结合,保证教师能够将理论自如地运用于教学工作中。其次,要实施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经验交流、学情共享、知识学习的平台,促进在职教师的再发展。因而学校不能忽视对教师的在职培训,要为教师的再发展创造条件。
2.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师管理体系,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撑。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大,现行的教师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教育现状,并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规范,教师在职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职称能上不能下等。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严格把控教师准入门槛。现行的教师资格考试,以考察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为主,缺乏对师德的考察。因而,要在现有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师品行的要求以及完善相关的师德认定程序,以保证有能力有品行的人进入教师队伍。第二,完善对在职教师的职称认定,解决教师职称认定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对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品行进行考察,对于不达标的教师进行降级处理,对能力达标的教师授予相应的职称级别。第三,建立教师退出机制。通过正常的教师退出机制,清理不愿意或是不适合留在教育领域的相关教师,让更多有能力且愿意从教的教师进入教师队伍,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完善薪酬体系,建立奖评机制
教育部以及相关的部门要完善教师薪酬体系,建立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完善教师薪酬体系
完善教师的薪酬体系,让教师的工作得到相匹配的回报,有关部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保障教师的基础工资,并审查各地教师绩效工资的落实情况,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公正公平的教师绩效工资发放标准,确保教师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第二,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国家要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对在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给予荣誉称号和相关的奖励。激励更多的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力,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之中。第三,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动教师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健全教师权益长效保障机制,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护,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2.建立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是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不仅让教师身心疲惫,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建立公正的教师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评价要看到教师的进步和肯定教师的成绩。能够发现教师的长处并且提供合适的机会发挥教师特长,以激发教师的积极心理,点燃教师的成就欲望。其次,教师评价要能够为教师提供可操作可实施的改进措施。能够在教师发现自身问题后,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指导方向,推动教师进步。最后,评价要能够帮助教师确立当前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回报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晶主编.有效教师[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美]DonaldR.Cruickshank等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胡婷婷.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作者:陈景景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