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师更加注重文本细读,希望通过文本细读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品、作家展开心灵的交流,从而体悟文本的深意。拟结合文本细读的教学实践,探讨文本细读的有效途径,从而做到读而有法,真正帮助学生获得阅读体验和感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有效培养

何为文本细读?文本细读是以文本为中心,对文本进行反复地阅读。文本细读立足于文本,强调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反思,从而获得文本的审美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主题对象错误。教师越俎代庖,取代了学生,有些教师认为文本细读就是自己补充许多阅读知识,帮助学生拓展,从而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度阅读。(2)忽略阅读的特点。阅读时读者与作者、文本、编者展开对话的过程,应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交流。而当前的语文课文本细读忽略了阅读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一味地拓展阅读的知识面。(3)忽略情感。阅读时不顾作者的情感,进行无限制地细读,就词论词,不顾作者写作的情境和空间,无限制地引申。(4)抓不住重点细节。许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会断章取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文本细读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文体特征和阅读规律等方面,探讨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在语境意识培养中进行文本细读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文本细读中,学生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引发思考,展开想象,形成独特见解。所以,教师需要立足语篇,关注情景,注意对学生语境意识的培养。首先,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走进语境。对于学生陌生的、理解起来有难度的文本,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唤起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比如学习《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由于对这篇文本的文化背景学生较为陌生,学生对文本表达的主体情感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细读。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笔者在执教的时候就“小伤兵先前在黑板上写下‘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文本细节,先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学生纷纷作答。笔者试着引导学生围绕“美术老师为何也将铭文写得如此之大”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学生由这个问题引出了众多问题。比如:美术老师的书写没有“达”字,这是为什么?美术老师为什么做出这一举动呢?美术老师知道两场战争的性质吗?学生细读文本进行深入思考,明晓了作者想表达“在高压的制度下,人们不能直白地表露自己观点的痛苦”。由此,学生在依据文本的基础上,走进文本的语境,从而通透地理解了文本。其次,注重想象,融入语境,进行文本细读。高中语文阅读篇目中有许多文本的文字较为抽象,学生难以融入文本,更谈不上文本细读了。教师如果加入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比如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时,一般教师会补充大量的文史知识。但是笔者在执教的时候,通过构图法进行意境的转换,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融入语境,进行文本细读。笔者着重抓住“秋雨黄昏送别图”“千里烟波暮霭图”“杨柳晓风残月图”让学生进行想象式的绘画,要求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简笔勾勒画的主体。(2)运用景物点缀、着色渲染画的背景。让学生反复朗读词句,进行绘画,在绘画中构图、想象,体会出作者复杂的情感。有的学生围绕第二幅图画进行绘画,抓住“念去去”中的“念”字、“千里烟波”中的“千里”、“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阔”字,进行图画的讲解,从而给人一种“空间的扩大、时间的悠远”的意境之感。教师由此结合词中具体语句对点染的手法进行讲解,展开文本细读,得出了柳永写作的情感不仅仅是“离别”,还有“春妇善怀”“秋士易感”等,进而再补充柳永的生平经历。由此可知,学生将文本中描绘的意象、意境转换为可视可触的生活情境、事物图景,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真正实现文本细读的功效。

二、在整体感知情感中进行文本细读

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在体验,是经过加工、改造形成的。读者想要深入文本进行细读,就必须还原作者情感,走进作者写作的情境,这也是文本细读的关键所在。以文本的情感为抓手,进行顺藤摸瓜式地文本细读。以学习《老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的情感,让学生找出表达作者“愧怍”之情的语句。学生一开始会找出文中极个别直接抒情的句子。然后教师提出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引起自己深思的语句。比如,笔者抓住这句话:“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讲解,这段文字作者运用短句有怎样的好处?学生基于文本的整体情感,很容易发现这里两个“不知”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表明了作者一家并不是真的不关心老王,偶尔的关心只是出于曾经的相识,由此表现出了作者的“愧怍”之情。学生由此也找出一些语句,还原作者的情感。比如:“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种陈述方式的特殊,如果变为“我常坐他的三轮车,与他闲谈”则其表达出的情感与原文相比就大不同了。改后的语句明显是雇主和雇佣的关系,而原文是陈述一种事实,语言的背后体现出了作者强烈的“愧怍”之感。由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把握和顾及文本的情感基调,让学生以文本的情感基调为抓手进行文本细读才能不偏离目标。

三、在相近文本的比对中进行文本细读

一位作者在不同的时期创作的作品其风格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样,同一时代、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下所产生的情感也会不尽相同。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寻找相近的文本让学生进行求同存异,从而进行文本细读,使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比如阅读《荷塘月色》一文,学生往往会抓住文本中的景色描写,体会朱自清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所抒发的淡淡的哀愁。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抓住文本中关于“江南”的诗句进行品悟,总觉得这些是可有可无的,或者有同学认为这是表现作者对江南的美景的喜爱之情。笔者在执教的时候抓住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朱自清的相关文章进行比对式阅读。我们找到了相关文本中的一些语句,比如“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那黑黑的细小的颗粒,脚踏上去……”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春晖的一月》,这段文字与《荷塘月色》有相似的地方,比如“一条狭狭的煤屑路”与“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由此我们可以探究“朱自清选这条幽僻的煤屑路,月下散步”的原因。教师再结合朱自清的经历,知道江南承载了朱自清在白马湖春晖中学的那段快乐、自由的时光,从而也探究出了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更多的是对自由的向往。因此,在细读文本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语境意识的培养,注意整体阅读还原作者的情感,并且能对相近的文本进行比对,从而体悟作者写作的目的,达到真正实现文本细读的阅读效果。

作者:华青 单位: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