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师媒介素养提升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大数据时代,媒介文化蓬勃发展,媒介信息爆炸式地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而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逐渐让人们意识到,要对未成年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以让个体身心健康成长,同时顺应时展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纳入必修学习任务群,足见高中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视。而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本人须具备应有的媒介素养。语文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本人的语文素养存在着必然联系,提升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刻不容缓。本文以对媒介素养相关概念的界定为起点,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应的提升策略。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在高中生思想发展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中生对社会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于各式各样的媒介。他们对新生事物的兴趣很高,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分辨信息真伪好坏的能力较弱,一些不道德的网络言论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列为学习任务群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提高媒介素养,而大的前提就是教师本人应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
一、媒介素养与高中语文教师媒介素养
1媒介素养的定义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被定义为在各种背景下获取、分析、评估和创造各种各样信息的能力。虽然世界各国对媒介素养的定义不相同,但基本内涵一致,被广泛接受。媒介素养更具体地与视听素养、数字素养、广告素养、互联网素养、电影素养、视觉素养、健康素养等联系在一起,每种素养都反映了公众对媒介知识的需求。在国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表述,具有代表性的有张志安认为的:“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使用媒介信息用于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能力。”
2高中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
如今教育越来越趋向信息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列为学习任务群之一。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其本质上为一种教育实践,它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基本的媒介知识,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的适应性和识别能力,以及独立的媒介评估能力,并拥有制作和普及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它的最终目的是指向个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媒介环境发生巨大变动的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日益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媒介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过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语文教师须具备应有的媒介素养。高中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与传统的高中教师语文素养的差别在于,高中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是传统的语文素养的延伸,与时代特色相融。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将媒介素养意识与学生、学科、情境相结合,同时要提高收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比如检索教学资源、熟练制作PPT等。教师在教学生分辨真伪信息时,也要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批判能力,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高中语文教师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密不可分。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这与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形成了交叉关系,而在这场新的课程改革中,也给一些语文教师带来了挑战。
1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将媒介素养片面地认识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这是对媒介素养认识的误区之一。还有一种误区就是部分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就是多在课堂上放一些音乐、视频等媒介资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多媒体课件,还是其他媒介资源,都只是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式,倘若教学形式超过了教学内容或与教学内容不符,往往会起到消极的作用。有的教师在备课时,过于重视PPT的花样、形式,没有把握文本的深层意蕴。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学生更希望老师采取传统的板书教学的形式,过于花哨的PPT、音乐、图片容易喧宾夺主,分散注意力。笔者在教师的反馈中了解到,用PPT讲课时,学生学习一个知识点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学习效率低。比如,在讲授《鸿门宴》这堂课时,教师以播放《鸿门宴》的电影资源作为新课导入的环节,学生通过电影感受氛围的紧张和人物的个性差异。而视频片段结束之后,学生仍然在回味影片中人物的语言、衣着等与文本关联不强的内容,课堂效率很低。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对媒介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入,语文课不能成为图片、音乐、电影的鉴赏课,而要把重点放在语言文字和文本深层次内涵中,媒体课件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课件的好坏与教师的媒介素养高低不构成相等的关系。
2教师自身不能适应新事物
“跨媒介阅读与教学”作为新课标倡导的学习任务群之一,真正实施起来对教师的媒介素养要求较高,能根据要求设计出一堂好课的教师不多。一些媒介素养较低的教师无法适应教育信息化下的课程改革,教师对媒介教学不熟悉,操作媒介系统也比较生疏。目前,在高中尤其是高年级学段的教师群体中,大多数教师年龄偏大,每当新课改提出新举措时,这些老教师很难与时俱进地接受新事物,对信息化教育、媒介素养的认识很少。这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已经形成了习惯,语文课堂上多用纸质资源,或简单播放一段视频、音乐等,以此简单地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轨。年轻的语文教师接受能力较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素养,但因为年轻教师人数占比少,调动其他老教师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易受阻碍。
三、提升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策略
当下社会,存在着人们过于追求网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媒介素养的培养问题。人们喜爱具有趣味性、新鲜感的短视频,对筛选、辨别信息的能力缺乏重视。这种对短视频等新媒体过多关注的社会风气势必会影响到学校教育,如果教师不能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就会产生教育的负向作用。同时,“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也对教师的媒介素养提出了要求,所以教师必须做出积极表率,引导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
1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意识
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媒介素养的高低并不取决于所引入的媒介信息的多少,语文课也不等同于计算机课,语文课堂的人文情怀是多种媒介不能取代的。提升媒介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培养思辨能力,对接触到的信息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学会筛选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的、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语文学科必将融合媒介素养教育,这是语文教育的未来趋势。尤其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堂也会更加重视媒介信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接受这一现实,深刻理解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不能把媒介素养简单地等同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要在态度上重视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
2加强媒介资源筛选整合能力
教师有了正确的媒介素养意识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传统的纸质媒介已经不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应主动探索如何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之中,要有意识地搜集网络媒介信息资源,并对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过滤不良信息。同时,教师要注意使用这些媒介资源时不能滥用,要与文本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要提高媒介制作能力。媒介制作能力就是教师通过搜集、筛选、整合信息,制作媒介资源的能力,最常见的呈现方式是多媒体课件。在日常备课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制作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要对课件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切忌喧宾夺主。
3学校应为教师创设提高媒介素养的环境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不能适应新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媒介素养普遍偏低。其中也有部分教师意识到需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但是由于自身学科知识背景的局限和其他原因,导致自己媒介素养的提升存在困难。学校应积极创设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媒介素养的大环境,定期组织研讨会,并为教师提供媒介素养课程的培训。培训可以包括一些常见的媒介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媒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内容。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媒介素养能力的提高在需要社会、学校支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对媒介素养内涵的把握和实践探索。教师只有本身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要求,顺应教育信息化的时展潮流。
作者:韩冬星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