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一、深入阅读作者的灵魂

语文本质上就是文学和美学,只不过因为应试教育的长期遗毒,导致目前的中国语文教学变成了以应试教育为主要努力方向的八股解剖,并且在解剖的过程中美感尽失、人文殆尽。因此,要通过大量的泛读和一定量的精读,重温语文的人性和美学,让这些美好的东西再次进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文章作者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感受语文的味道。比如,在课外阅读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独立人格的魅力,笔者让学生选读了《简·爱》。在笔者的要求下,学生超越了表面故事的影响,将阅读的感受集中在体会女主人公独立人格的魅力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会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时代的特征和文学触及心灵的美学特征,最终达到与作者的灵魂对话的效果。通过阅读这本小说,笔者感到,学生的读书笔记变得深沉、个性和富有人文关怀性了,比如,有的学生写到“在物欲横流的工业时代,只有独立人格才能保证女主人公的存在感,也只有此种感情才能让女主人公超越冰冷的社会关系,获得被爱的权利和可能”。当笔者惊叹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时候,笔者知道深入作者灵魂的阅读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语言美。这个时候,就可以认为,阅读已经给学生的灵魂上了一堂课,用自己的语文味征服了学生。

二、深入阅读文本的诗意

诗意是文章阅读感触的一个较高层次,意味着读者已经超越了文本的桎梏、获得了超出文本原本意义的感怀、得到了泛化的感情体验,这对培养学生写作水平和感受能力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碍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轻易地体会到这种诗意美,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深入挖掘文本的诗意美,以尽可能让学生能得到这种感情体验。在挖掘诗意这点上,笔者选择了让学生选读《活着》这本小说,并重点让学生体会富贵在一家人都先后离世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种泰然的处世态度,让他们感受这样一个历经风雨的老人形象蕴含的人生观价值,尤其是篇尾富贵在夕阳下讲述一生的淡然是如何通过文字细节表现出来的。学生们纷纷反应,余华的文字朴素有力,寥寥几句就能让人产生很强的代入感,不仅能够让人感知到白云苍狗的人生虚幻感,更能让人进一步体会到如同《老人与海》中的奋进价值观。因此,学生们更加会热爱生命、与无奈的命运搏斗。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学生们就能感受到史诗般的人生美感,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一次大的洗礼,不仅让他们的心对人变得更软了,还能让他们的心对命运更硬了,个中滋味化在笔头,满满都是对人性的赞叹、对生活的热爱,可想而知,语文课堂所呼唤的诗意美就能源源不断地涌现。

总之,“语文味”是不容易体会到的,教师要开动脑筋、创造条件,让学生体会到文本中的深刻内涵,让他们对人性、社会产生强烈的个性化感触,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体味到其中的诗意和浓情。只有感受到这些味道,才能真正体会到“语文味”。

作者:李闫 单位: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已经认识到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需要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运用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具有较多的问题,使得体验式阅读教学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语文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阅读联想与情感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感受力的培养,不能对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行科学的引导。如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阅读的有效指导,就会导致学生对作品的把握不到位,使他们不能深刻地领会到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意图。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阅读引导不充分,使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只停留在简单的文字层面,而没有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想象,以至于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还不够完善,如学生自身缺乏开阔的阅读视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等问题都使得学生在作品阅读中体验效果不明显,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设计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作用,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进行科学的引导,把学生看作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差异设计出个性化的体验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更好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加强体验情境的创设,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来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教师可以在文学作品的讲解中放映相关的视频或影片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听觉、视觉和触觉的充分带动下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从而帮助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同时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播放相关音乐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氛围的渲染,将文学作品与音乐有效地结合起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音乐氛围的带动中更好地享受阅读体验。

2.加大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增强学生的感受力。文本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措施,它可以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充分地带动起来,达到语文阅读的最佳效果。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诵读,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增强他们对文本的感知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诵读的科学指导,通过示范读的形式让学生用心去品味作品的涵义,从而读出作品的意蕴,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技巧上的点拨,通过节奏上的停顿和语气的把握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切实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不断提高。

3.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促进体验升华。语文课程的学习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写作是学生阅读的一种延伸,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通过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他们更有效地进行阅读,进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感情的升华。

三、结语

语文课程教学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过程,其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体验式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作者:王静 单位:江苏省郑梁梅高中

第三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在对比中找到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改提出质疑探究的习惯,每种文本都是纷繁复杂的,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特色,也有自身的规律,能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任何问题都具有特殊性与规律性,都要做进一步的理解与解释,而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又通过对文章的对比来体现。所以,我们要学会对比,学生在对比中提出不同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在大多数的阅读资料中,学生不知该提出什么,无从下手,有时会东一把,西一把,空谈问题,所提出的问题也没有深度。在对问题进行对比时,也就是选好对比角度进行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对比能力的培养,并对其角度、方式进行积累。比如:唐代散文与宋代散文的对比;将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对比,还可以与《拿来主义》进行对比;将《兰亭集序》与《滕王阁序》的开篇方法进行对比较,并将两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对比等,还可以从它的包括的主题、内容、形式及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以比。

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鉴赏力

新课标提出通过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在高中语文课文选入课本时,都对其文学与思想方面的引导做到了仔细斟酌,所选内容都注重了教育意义的加强。以往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把握只是针对课文本身,而是忽略了课文本身可以看做是一篇好的阅读材料,如果在其它的资料中找阅读材料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进行提高,既给老师加重了备课与整理的负担,也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语文考试方案去除了语文学习中的条条框框,教师和学生要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仔细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让学生不仅学习一篇文章,而是通过对一篇文章的学习做到积累阅读文段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语文学习不只是使学生只学习一篇文章,读懂一篇文章,而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分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学生们学会读书以后就可以自觉地总结出文章在选词、写句子、写作的方法、中心结构等不同方面的妙处,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赏析文章、鉴赏文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于简单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做好圈点与批注。现行教材中的现代文具有多种文体,这的文体齐备、范文相对较多,在结构上比较合理,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鲜明的观点是我们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材料,我们要努力改变那种只是单纯对课文内容进行教条化分析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对教学大纲与教学目的加以强化,以提高阅读能力为目的,做到因文制宜地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对课文对比进行阅读并回答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讲授课上成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的阅读基础课。以杜绝“碗外讨米”的繁琐与麻烦,也减少了另觅阅读材料的费力费时。利用课本内容可以起到省时、省力的作用,不但能够减轻学生理解方面的压力,又会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三、不拘泥于旧的教学模式,加强阅读引导

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们大都主要是以“布置练习—学生训练—教师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在旧的教学方法中只注重知识传授与训练,注重学生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创造性地阅读,让学生通过编写与表演故事、亲自制作等不同的形式来拓展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从中得到阅读的经验,从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及原有的生活体验对课文进行质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丰富。比如在阅读《雨霖铃》时,我让学生想到以前学过的有关送别的诗句,并分别分析同是送别,各自描写了哪些景物,有哪些景物是你最喜欢的,你最欣赏哪位作者的联想与抒情,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各自什么样的胸襟与风格。语言又是相对复杂的,对于同一种意思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含义,在阅读文章时,还要善于运用学生头脑中所留存的知识经验将其激活,在文章中设置疑问。比如,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是《鸿门宴》中项羽没有进一步提出项伯帮着刘邦说话的内容,在《孔雀东南飞》中这样一位美丽能干的刘兰芝得不到焦母的喜欢,为什么刘兰芝用左手持刀尺,而用右手持绫罗,她的动作让人联系到左撇子,对吗?平时,我们在阅读中有许多提问的方法与途径,通过课文的题目进行分析得出;再对课后题加以思考,通过结果来分析原因,再从问题的原因讨论结果,针对课文相关表达技巧提出具体的问题,小到文章的标点符号,大到文章的细节描写,着眼于人物、景物的描写,让学生善于通过文章的过渡提出疑问,结合文章的顺序进行质疑等,通过质疑、释疑而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答题技巧得到点拨与训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作者:严凤珍 单位:重庆市开县中学

第四篇: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有效途径

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1.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是无趣。其根本原因有几点。其一,是高中学生对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不重视,只重视对字词以及股市的看重,认为那些基础一些记忆的东西很重要,故而忽略了对阅读教学的看重,对阅读能力给予了漠视。其二,高中学生的性格上,处于一种叛逆,对于思想上的东西不去探求,也懒于探求,导致对文本理解的粗浅,其阅读的积极性越来越不高了。其三,学生由于课程的压力,在阅读的时间上,安排得不够,几乎没有阅读锻炼的机会。其阅读能力自然有效地提高。

2.教师的理念存在滞后的现象

尽管教学改革已经推行了许多年,但是在一些旧式的观念里,其教育观念还是滞后的,导致了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阻滞和影响。由于我们的教师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法上,没有及时更新,一直在沿用着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地位的观念进行着教学,一直是教师把持着话语权,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是以讲为主,不承认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事实,忽略学生的学习灵动性。这样下来,学生失去了主见,一切听从教师的见解。因而,一旦学生在自己阅读的时候,他们失去了主见,也就不会阅读了。不会阅读就会丧失阅读的自信心。这都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造成的结果。

二、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实施的对策

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囊括了课堂的话语权,为了考试,教师不是以人为本地进行施教,而是以知识内容为本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简单地看作知识的容器,而教师也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严重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剥离开来。学生学习主动性无法充分地调动起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应当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充分地给凸显出来。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让学生进行阅读,不要过多地将教师的对文本的阅读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在阅读中,组织学生积极地体验活动,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课堂里,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多表达。教师只是有计划地进行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不让教学活动偏离学习的方向,不让学习活动浮于表面就足够了。

2.在阅读教学的模式上和教学手段上积极调整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地老师,而高中生,他们正处于情感较为丰富的阶段,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特别喜欢投入精力,而对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事物,不太喜欢付出和进行实践活动。现阶段,鉴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改变学生兴趣不足的现状,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从自身方面进行改变。其一,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例如,为了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并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有不同的角色,在学习活动中要求每一个角色都有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间通过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社戏》,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只是提供学习的方向。而具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其二,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教师积极整合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予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大有裨益。毕竟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强大的呈现功能,即具有视频、音频以及动画功能。教师只要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3.积极给予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

之所以高中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缺乏阅读学习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在学生在初步阅读的时候,对于文本的把握应该是找到文章的主要问题和精华所在,这才是关键。对于问题的解答,让结合自身的实际思考,并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等等。学生只要有了一定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就会增强。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看清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作者:赵越 单位:江苏兴化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的有效阅读教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民主开放的阅读课堂

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体验、发现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有所不为”开始

我认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有所不为”。例如,学习《雨巷》时,在第一个班我首先介绍了戴望舒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朦胧诗派的特征,结果我发现学生就会带着这些“东西”去阅读,使得对“雨巷”“姑娘”“我”的意像的分析变得机械、空洞,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诗歌里的那种淡淡的、忧愁的美。在另一个班,我带着对上一堂课的反省,没有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等,而是让学生自己先阅读,然后谈一谈对作品的理解。这时候,我发现学生对“雨巷”“姑娘”“我”提出了各种大胆、有创造性的理解,甚至有学生表示“太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感到一丝忧伤”。因此,我建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所不为”,不要有过多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他人解读等方面的介绍,以免让学生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从而干扰学生对文章的自主解读。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个性化体验”开始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与感受,尊重学生的发现与创造,对超出参考书以外的“新鲜”答案要坚持无错原则。例如,学习《雷雨》时,对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相遇这场戏,教参上的解读是,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保持着鲁侍萍所熟知的家居格局和生活习惯,以此来怀念侍萍,但是当侍萍出现的时候却翻脸不认人,还企图用金钱打发她,这足以反映周朴园人性冷酷虚伪的本质。但是有学生提出了周朴园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他的难言之隐,试想一个人还念另一个人三十年,这份感情怎么会是假的,周朴园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遗弃侍萍,他的心里是充满愧疚的,在他心里一直都在怀念与侍萍那份纯真美好的恋情,但是当侍萍真的出现了,残酷的现实被揭穿了“侍萍早已人老珠黄,并且还是四凤的母亲;侍萍以及侍萍所带来的现实有可能威胁到周朴园现在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朴园意识到自己无法再接受四凤,他所能做的只有用金钱来弥补她。这样的解读不可谓不新颖,我们应该对学生这种创造性的解读喝彩。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上文中提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有所不为,但亦要有所作为,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的想象与创造

教师要站在主导者的高度,科学合理的引导课堂,鼓励学生的想象与创造。阅读中的想象与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边界的阅读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说的有创造性,才能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回答的好,一定要指出“好”在哪里,不要用“不错”“很棒”这样空洞的表扬,例如上文中学生对《雷雨》的创造性解读,我告诉他:“你的观点很新颖,是我首次听到的,但是不可否认,你的理解很可能是对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为你这种大胆的解读感到很高兴。”这样的称赞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使他今后的阅读学习中更加主动、深入的探究文章的内涵。而在学生的阅读遇到障碍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得以顿悟。虽然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不唯一的,但对与错之间还是有一定界限的,哈姆雷特虽然有一千个,但也一定要是哈姆雷特才行。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拓展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时间原本有限,但是我发现,在课下学生消遣阅读和休闲阅读抢占经典阅读时间的现象十分严重,阅读的时候粗范浅显,缺少发微探幽。因此,我认为高中阶段,最至关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养成精读的习惯。选入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不精读难懂其中的精妙。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例如用序号标注段落,有利于学生清理阅读思路和文章层次;在提示性词语、中心词等下面划线或加重点标记,对阅读起提示作用;在主旨句、中心句下面用颜色醒目的笔划线,引起注意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精读静思的好习惯。读书动笔,也是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读书笔记就是读后感,实则不然。读书笔记是围绕着三个字的,“疑、感、评”,谁读书没有疑惑和感悟呢,只要照实写出即可,而评的站位相对高些,是要学生对文章的写作价值、艺术手法等进行艺术鉴赏性的评价。写读书笔记是对文章的深入揣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必定要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不仅如此,坚持每天早上组织学生做十分钟的朗读,在声势强大的朗读声中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好,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阅读是高中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搞好语文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力提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功不可没。

作者:秦龙 单位:重庆丰都实验中学

第六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因生而异、因材施教,制定教学目标

(一)教师要从课程标准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

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而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的一切阅读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学查找和沟通交流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理解其在课文中的相关意思;2.引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3.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朗读方式体会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这样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各方面的要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非常有益。

(二)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免学生因为目标过于深奥难以理解或者目标难以达到而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在确定培养学生情感的教学目标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三)教师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准确、具体和适度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定位准确,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需要掌握课文中的哪些字词,背诵和朗读哪些经典段落,以及需要学生理解的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适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并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合的目标,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二、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选择和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消除课堂教学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不但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使自身的情感得到丰富和升华。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讨论和朗读的教学方法,而较少使用演示和实验的方法。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二)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诗歌类的文章多选用朗读法,说明性的文章多选用讲授法等。即使文章的题材相同,因为描述的对象和重点不同,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如同为记叙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教师应重点采用讨论法,而对于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则要选用分析法。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因素和认知能力,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对于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只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三)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情境也处在不停的变化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顺势而变,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地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既可以消除单一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单调的感觉,又可以彼此优势互补,弥补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如讨论法与讲授法的互补。

三、尊重学生主体作用,认可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主体的作用,要放手让学生自我体验阅读文本。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积累与情感经验融入文本,可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例如读柳永的《雨铃霖》,有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琵琶行》,学生认为,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两篇作品都是作者为歌妓而作。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之气时自然想起他的作品前后《赤壁赋》,他们把《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后《赤壁赋》比较后认为二者文体不同、风格迥异、情感各异。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本解读是一个无限多元的创造过程。”阅读课上,只要学生有基于文本的独特体验,只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都应该视为学生个性的阅读体验。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才能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兴 单位:平潮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培养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者与塑造者。我国的语文教材有很多版本,但都单元主题鲜明、作家风格各异,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很多人文知识,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材料。当代社会,高中生往往会受到新时代、新思想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高中学生格外注重个性的张扬,也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崇尚自由、反对束缚,但是过于独立的思想有时候会阻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让他们明白正确价值观的内涵。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编者把第一单元的主题设定为“珍爱生命”,其中包括史铁生《我与地坛》、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以及劳伦斯《鸟啼》四篇文章。四位作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展现了自己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对学生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总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生命与生命相互交流的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灵魂高度。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喜欢把教材中文章的内在价值融入到自己的预设之内,而没有给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的空间。这种缺少生成环节的教学,将课堂的动态发展抛到一边,忽视了价值观多样化的可能性。还有的语文教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把字词和段意的理解看得十分重要,教学中缺乏价值观导向环节,往往会机械式地重复固定的教学内容,导致授课效果不佳。可以说,缺少科学价值观引导的语文阅读教学偏离了语文教育的核心,进而扼杀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综合实施

(一)提升教师素养

高中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希望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循循善诱。所以说,教师的价值观会影响学生人生的发展方向,一个语文教师的价值观又会在其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显露出来。也就是说,教师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涉及价值观教育,譬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勇敢和仁义、《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勾践灭吴》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毅力等。对此,教师首先就要对文中的内容作出分析和判断,然后才能把获取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所以,只有教师的素养与价值观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情境氛围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入文学世界,学生的意识形态也会因此受到情境的熏陶与感染,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认为,情境氛围的创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艺术,如果教师能够较好地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就能够让学生的心灵更加贴近文本中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学中教师还要适当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要提几个一针见血并且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并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值得学生加以探究。

(三)因材施教

语文教学在经历改革之后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我们要逐步摈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要有变通的思维,了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这里所说的因材施教并不单纯针对学生个体,也涉及教师自身。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情感经历,并且思想和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应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信地成长。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讲课喜好和应变能力,然而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更佳的授课效果,就喜欢向名师讨教,学名师授课,结果不但丢失了自己原来的优势,也没有学到名师授课的精华所在。

(四)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包含着关于价值观的内容,学生是学习这些文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当然,教师自身也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到学生当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陈海艳 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第八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语文能力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高考指挥棒无形中还是会影响着阅读教学,毕竟每个学生都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语文阅读教学时,不少教师都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以经验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思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教师思想的影响,主自感悟的时间少,导致学生围绕一些解题展开阅读感悟,这样非常不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

2、忽视学生探究式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但这样的课堂模式是最难构建的,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流程,学生的思维理解随机性较强。许多教师为了能完成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干预太多,忽视了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于是,阅读课堂上,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被动学习者,或者是学生的主动思考也是在教师的预设下。教师苦心设计,课上得非常累,学生疲于应付教师预设的问题引导,导致自主探究的东西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哪能与作者心灵对话?为了让学生在高考取得好成绩,学生的阅读时间被大量习题练习挤占了,探究阅读流于形式。

二.对症下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模式

1、感悟式阅读。高中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适时交给学生,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作品强大的意蕴。由于每个学生生活体验、知识水平的不同,对作者独具匠心的作品语言感悟会不一样,让学生自主感悟,有助于建构多元化的课堂模式,在讨论时,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在交流中获得对作品相对完整的理解。如在教学张洁《拣麦穗》一文时,我没有过多干预,也没有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放手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我以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为三个大的教学环节,在整体感悟时,我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并结合课文思考:谁在拣麦穗?她们在拣麦穗时,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这是学生第一次自主感悟,学生纷纷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研读赏析环节时,教师再次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找出感悟最深的句段,并畅谈自己的体会,体会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自主感悟与教师主导式感悟明显不一样,感悟体能呈现多元化,有些感悟是教师备课时想不到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一样。在深入探究时,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连在了一起,作品那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描述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故事在学生大脑中清晰了起来,感受到了人性美、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感情。

2、探究式阅读。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有助于学生挖掘作品蕴含的意境,感受作者透过文字语言深藏的作者内心或喜或悲,或爱或恨的情感,从而走近作品,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以及这种心境的社会内容,从而学会《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荷塘,深夜离家去荷塘?教师并没有直接引导,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有的学生找到“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烦躁、不安。学生再次深入课文,并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通过多种探究渠道找到“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些‘不宁静’?”“会不会是家庭的原因?”但是课文却描绘出家庭和谐的生活,“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还能看出作者对家人的关爱。排除家庭矛盾,学生就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文章的主题情感就逐渐明朗起来。探究式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感悟出作者苦闷的矛盾心情,这看似平静的荷塘却折射着作者内心的苦楚。

作者:谢敏 单位:广东广州

第九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培养高中生语感。学生大量的阅读,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想感情,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克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成句,不成段的现象。历史上,从古到今,一些有影响力有创作力的名人都是靠读万卷书才著成佳作。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首先,老师可以先配合音乐朗读全文,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初步对文章有个理解,其次,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大声阅读课文,最后老师挑选几个代表性的人物或者段落,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获得语感。

2、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培养高中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知识,开拓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说,写作的前提就是要广泛的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为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没有饱览群书,就会因缺少写作的素材,缺少流畅的语句,造成写作的瓶颈。所以学生要多涉足书海,主动的去接受文化的熏陶,这样才能为写作储备下牢固的文化功底。

3、培养高中生思维能力。思维是一个人智慧的反应,是大脑对客观事物形成的核心思想。阅读实际上就让多种思想在头脑中融合,碰撞,发散,创造出来的综合活动。大量实践表明,高中生通过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发展自身的智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边阅读边思考,就像是知识的种子在

头脑中生根,发芽,成长,收获。不同的读者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和思想也不相同,高中需要在广泛的阅读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来提高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每位教师在上一堂课之前都有一个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努力去完成所有教学的任务,教会学生知识,教学生记住一些考试重点,教师在整个教学课堂中占据了绝大部门的时间,一节课下来,老师都在不停的讲解,板书,演示,说教,学生在不停的聆听,记笔记,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学的目的只是重视文化知识,而忽略了阅读教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是教会他们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手段利用不合理。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应用教学越来越普遍,受到不少教师的青睐。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片,声音,动画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通过设置的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打破了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不少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当成一种时尚和装饰,把应该在阅读中表现的内容全部用多媒体来替代,舍去了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更多的去研究如何设计一个华丽的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了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补充和辅助教学的角色,是为学生更好地服务,教师千万不要犯舍本求末的错误。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对策

1、利用好课本中的文本资料。语文阅读离不开课本的教材,教材是课程最主要的来源,教材都是教育者和专家们经过组织、加工、制作,精挑细选出来,最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料,主要表现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难点和重点,优化课堂结构,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巧妙地利用教材,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在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前提下,有效地教学。

2、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一些常规的教学手段和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常规的比如图表、板书、模型等,现代的比如多媒体、幻灯机、电视机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正确使用,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构建气氛,引入佳境。上课铃一响,学生们进入课堂,很难立刻进入教学状态,此时可引入多媒体,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伴随着唯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课程的状态,当学生自然的进入到学习的环境中来,学生对文章产生了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第二,增加趣味,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阅读的兴趣,通过有感情的阅读,可以调动起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很自然的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明白透彻,教师应用好阅读的技巧,会为自身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肯定会取得好的教学成果。第三,扩大容量,增加视野。高中语文的阅读不能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还应该向课外进行延伸,多媒体恰能够解决学习内容多,研究内容大的矛盾,为学生准确定位学习。

四、结语

阅读是一个积累、提高、飞跃的过程,我们坚信阅读在学生中产生的效果,通过阅读教材、课外读物,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去了解、掌握、学习知识。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探索新的有意义的教学战略,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育活动更加的完善。

作者:李英华 单位:赵县石塔中学

第十篇: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现在许多的高中老师偏重给学生讲教材上的知识,把教材上的名人名句作为课外拓展的主要方面,这样做只是管中窥豹。以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激情,对课外阅读也没大的兴趣。然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老师要从原来的能力教学转换为素质教学,课外阅读应是实行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要求下,语文老师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课外阅读在高中语文中的尴尬地位。如果能将课外阅读和写作很好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增加课外的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这是解决现在高中生写作难的有效途径。

二、课外阅读在语文写作中的现状及原因

现在课外阅读处于被忽略的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生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

2.由于高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

3.老师往往只是强调学生要注重教材上的知识,忽略课外阅读。

4.现在课外读物的种类繁多,要想找到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很困难,并且有许多的家长对课外读物都不看好。

三、以积累语言为目的阅读课外读物

1.增加课外阅读量、积累语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阅读的考核,这两者密不可分。所以要增加阅读面,多读,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美的表达出来。相反,如果一个人的阅读量少,那么这个人在写作的时候就找不到适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文章看起来就会杂乱无章。所以说,在提高写作能力上阅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有就是语言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仅仅是靠教材上的词汇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该增加阅读量,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样做的目的很是明确,那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积累语言。

2.找对正确的阅读方法。随着我国文化的不断发展,课外读物越来越多,对于学生来说,精读每一本课外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要求老师要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1)精读。在现在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中,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这些书籍找到正确的,或者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籍供学生阅读。我认为,在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适合读名家散文和一些小小说这种简短精干的篇章。这样的读物有以下这几种:首先这样的读物虽然短但是都是优质的,而且阅读时间也少;再有就是这些读物言简意赅,便于学生理解。最后就是这些读物都是典型,脉络清晰,便于学生吸收和模仿。

2)泛读。老师要教学生学会泛读,对于那些不是很重要的课外书籍,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主要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这两方面。并且,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是能够适应今后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能力。

四、在增加课外阅读量的基础上写作

如果说阅读是对课外信息的吸收,那么写作就是对信息的考核。对信息的考核是建立在信息吸收的基础上的。想要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如果老师对课外阅读进行严格的把关,找到适合学生的读物,那样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有很大的帮助。许多文章写的好的同学多半是得益于课外阅读。那么课外阅读对写作的有效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1.要理清作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结构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并且和语言相比,文章的结构要难上许多,但是只要是学生能够掌握办法,那么就能轻而易举的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成语“心中有数”就是说作者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在心中已经确定好文章的基本脉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自成章法。要想让学生做到这点,就必须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来培养。让学生分析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通过这样一点点的积累,让学生达到在以后看见一个作文题目的时候,就能大致上在脑海里形成几大要点。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把一些好的句子,记在笔记上方便日后的查找。

2.让学生通过造句展现自己的文采。虽然说积累语言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写作,但是学会使用语言文字则是对写作的另一重要方面。学生仅仅是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有关语法的使用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增加学生在这方面的信息量就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对比和运用中得以实现。学会运用语言是语言的本质,只有明确了语言运用中的异同,才能理解词语在不同的环境中意义的不同。由此老师课可以鼓励学生多积累课外阅读上的名言名句和一些好的词汇,自己多做笔记。或者是自己对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之类的都要记录下来,这样积少成多,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有没有好的文采是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想要提升文采是靠长时间的积累的。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可以从中学到好的句子并且学会怎样运用词语,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作者:宋丽丽 单位:江苏省邗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