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应用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应用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应用7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1.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实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2.高中语文教育现状令人担忧,高中语文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同质分班,学生不论知识基础如何,均被随机分配和统一教育,该模式虽然保证了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的统一,但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微妙的差异性。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也不能真正落实教育公平,对学生的心理、成绩都有不良影响,扩大成绩两极分化,存在很大的弊端,所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革。

3.苏教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实现每个学生学有价值、学有必要,得到不同发展。由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年龄、爱好特长、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采取分层次教学十分必要。

4.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尽量避免学生两极分化。

5.采取分层次教学将面对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持续性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即让高层次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挖掘潜力,让低层次学生课外巩固基础知识,不断深化知识结构,逐渐缩小差距,增强学习信心。

二、高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应用

1.了解学生差异,分层次设定目标。

(1)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心态上必须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法,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3)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爱好特长、智力水平等,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和思想状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

(4)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设定出符合各层次学生能力范围的目标,掌握分层次教学的尺度,为分层次教学打下基础。

(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对学生进行层次间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分层次教学的课堂实际操作。

(1)教师在上课前对语文教材进行研究,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首先建立一个大多数学生应该达到的目的,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

(2)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在提问比较简单的问题时,问题按照难度从低到高排列,先请低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低层次学生的参与度,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提问有一定难度系数的问题时,先请高层次学生作示范性回答,再请中低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

(3)教师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讨论陷入困境时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得到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法对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地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求评价的层次性和艺术性,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保持学习热情。同时要防止高层次学生自满和止步不前,引导高层次学生确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3.课后辅导分层次。

(1)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有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弱点重点击破。

(2)向高层次学生布置稍微有难度的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由于高层次学生知识基础比较扎实,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

(3)向低层次的学生布置针对基础知识训练的作业,针对客观现实,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这部分学生知识不够牢固,需要适当增加作业量。

三、结语

采取分层导学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持续发展,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充分考虑问题的深浅程度和学生的差异,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准备好课堂提问的问题,并且将问题排好顺序,使问题由浅入深地依次解决。教师提问的方向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对于语文课堂的实际操作,要随机应变,结合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作者:夏春芹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第二篇:参与式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

一、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作为出发点,在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原则下开展的自觉性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非常强,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参与式教学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进步的机会与空间。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性。要想在语文课堂上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跟进教师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参与式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参与式活动的融洽氛围下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能积极沟通与交流,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参与式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是最大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在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提升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建和谐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有效

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因此,通过创建和谐课堂氛围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以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第一单元的主题——认识自我为例,该单元的课文有《朝抵抗力量最大的路径走》《我很重要》以及《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都是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因此在开始单元学习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活动,不限活动主题,旨在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每一个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故事以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幽默的总结深化活动主题,同时活跃活动气氛,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活动主题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每一个小故事背后其实都隐藏着难以忘记的情感,或幸福或难过或不舍。因为只有当时倾注的情感够多,这个故事才会留在讲述者的记忆里。而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之间也会增进了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隐匿的情感。当学生进入教材学习的时候,一定可以更好地感悟作者背后想要表达的感情以及经历这个故事给作者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在别人的故事中学习人生经验来提升自己,同时语文的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2.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新颖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样不仅无法提升教学效果,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不断的失败经验总结下找到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诀窍。比如,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于《红楼梦》的情节节选内容。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其塑造性也很强,不仅人物的性格特点明显,并且情节性强,因此在学习此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演绎其中角色的过程中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感悟创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此外,在学习《这个世界的音乐》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来营造文章意境,让学生在文章意境相似的氛围中学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小结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中师生关系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师生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其互动性与趣味性体现出来,充分发挥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可以在兴趣的推动下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和分析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不断完善并创新教学方式,最终将参与式教学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杨志东 单位:广东省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部

第三篇:有效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的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制订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和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淡化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授课、讲述与点拨必须“少而精”,要尽可能地把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们,让他们在自主思考、动手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与意识。如,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以适当减少自己的讲授时间,让学生们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将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教师可以拿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语文教材与课程的主要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与阐释,然后给学生们2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讨论和思考;最后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他们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研读,然后对重点、难点进行系统分解,以帮助全体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堂课的核心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组成小组,开展小组协作式学习,以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掌握教材的关键点。类似这样的策略能够做到让学生们“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路径,更是学生们需要的。坚持这样的策略,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翱翔在高中语文课堂里,教师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就会更加容易。

二、开展“探索式教学”,塑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语文教学讲求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即语文知识不是死板的“纸上谈兵”,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使用。所以,要想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必须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活跃起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采用“探索式教学”的方法,即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进度及教学计划安排,定期制定探索课目,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接受新的知识点的考验,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在开始语文课程的讲授前,教师可以预先设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探索类问题。诸如“这堂课的核心知识点有哪些”“这堂课的学习难点在哪里”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带着疑惑进入课程的学习。之后,教师留出专门的“问题探究时间”,让学生们按照问题的要求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答案。类似这样的探索式教学方法,其实包含问题探索、课堂环境营造、探索方法思索等多种内容,其根本诉求是引导学生在探索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学习的乐趣,并且调节课堂的气氛。当语文课堂气氛越发活跃、愉快的时候,学生们的学习劲头也会随之“水涨船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自然得以提升。

三、引入多媒体技术,开展电教多媒体模式下的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提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教师在日常备课时,要想方设法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程核心知识点的展示。要知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多媒体技术变革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听不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教案与教材,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来。这样一来,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变得十分简单,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有趣。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是一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真正研读起来仍然充满实践价值。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本来就存在极为复杂紧密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存在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选择的思路与策略不一而足、千差万别。但无论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能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贡献力量。

作者:徐丹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第四篇:诱思探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中语文学科实施诱思探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诱思探究的深度、广度要恰到好处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疑惑,达到什么样的度和广度才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当然没有确定的标准,这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常无新意、无深度的探究容易影响学生积极性,而过于?的领域学生接受不了,既要做到探究方向恰到好处,又综合考虑诱思点的新颖独特和选取的合理、实用性,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创新意识。

(二)教师要以学生为主,有效的驾驳课堂

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角色的互换,突出以学生为重点,发挥其创造和实践的个性追求。学生不仅需要体验语文抽象思维和动态知识的讲解,还要学习各种技法掌握和具体手法使用,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能以简单的讲解和机械传授为重点,而要尽量发挥学生个性思维,创造师生交流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思考的习惯,将教师的权威地位上升为教育的引导者,将单纯的接收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者,更好的体会文字内容所赋予的艺术气息,塑造自身完美的性格特征。

二、诱思探究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恰当的创设情境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注意创设情境的弓I导,课堂上采取多提问的方式,时刻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并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恰当的选取学生所熟悉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布置,督促学生投入并参与知识的讲解中,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循序渐进,形成知识的良性循环。其次,应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教学方式,还原声音、图像、表情等具体可感的真实场景,烘托气氛的同时达到课本内容思想和学生真实体验的相互融合。例如学习《离骚》时,可放映相应的屈原生平图片或诗歌宣传片;又如《雷雨》,可分角色朗读表演和剧情播放,都可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再次,努力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并注重知识点的发散和串联引导。

(二)发挥学生能动性,注意探究与体验的融合

教师要精心创设符合高中生心理的学习内容,并适当增加相关知识点的延伸,多为学生提供课堂表达、讨论、探索等环节,使之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其次,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的整合,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启发,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更好的掌握知识本质,并通过自主探究,体会成功的喜悦,综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再次,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本质的转变,通过教师有层次的划分和重组,很好的将相关研究课题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将课堂提升为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认知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科学评价和反思教学并行,综合提高学生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实施科学评价和反思教学并行的指导思想,教师通过学生示范和作业批改,及时发现教学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刻剖析。正确的内容评价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动力,也是检査学生掌握情况的有效过程。其次,恰当的运用课外评价机制,本着对课内知识讲解的有力补充,通过网络QQ、电子邮箱等方式,随时随地与学生互动,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不断进行奖励和鼓励,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聂万恒 单位:安徽省太湖县牛镇中学

第五篇:文本互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文本互涉多元解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通常作为客体,作者和文本作为主体,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文本进行一元解读,片面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还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引入文本互涉理论后,读者不再是被动阅读,而是被赋予了选择多种文本来阐释目标文本的自由,可以不再被限制于一种思想,而是可以接受多种思想,阅读活动变得丰富,不仅能拓展知识面,还能在思想激荡中发展探究能力。这里所说的多元解读并不是说读者可以随意对主题进行曲解,而是说读者能够透过作品和文本的语言体系,在理解其中的社会、历史、传统的涵蕴的基础上,对其主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可能的阐释与理解。通过文本互涉,读者可以将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或者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营造不同的氛围引发不同的生活感应,从而解动不同的思维流程,产生的不同心灵旅程,从而获取不同的解读结果。以《沁园春·长沙》为例,与以往悲秋的诗词不同,的这篇诗词是对秋的赞美,不仅展现了秋的美丽,更展现了秋天收获万物的气派,表达了对自由和风花少年的赞叹。在教学时首先可以进行纵向文本互涉,以对比来表现诗词的乐观向上和催人奋进,可以互涉的文本很多,例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诗词的力量;除了纵向互涉,还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将的其他诗词拿过来一起分析,例如《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经过横向比对,读者很容易感受到这些诗词中一以贯之的作者的不畏艰难、藐视一切困难的伟人气魄。

二、结束语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高中语文教学逐渐产生了一种倾向,即脱离文本,过于追求教材拓展和多元解读,文本意义被削弱,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文本互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从文本出发,以文本为基点,加深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在文本互涉中深度解读,挖掘作品深层次的意义,建构起内在的文本体系,丰富和发展个体内的精神,使高中语文教学回归文本。

作者:郭春梅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第六篇: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诵读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不只是教授一种语言,更是使学生掌握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境界提升。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语文的人文关怀,并不仅仅是在传递词语、句子的含义,更是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教学各环节中均有出色表现。

1.1调动学生乐读的积极性

抓住学生这个年龄段需要被人欣赏、夸赞的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这一心理,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参与朗读,同时对学生给予称赞,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从中领悟课文,体会文章的美感,最后使学生认识自我,理解文章主旨。古代诗歌、辞赋等题材最适合朗读,其中不仅蕴含了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而且诗词赋本身就是言语对仗、富有美感的。散文的语言更是优美典雅、生动凝练、清新脱俗,有独特的美感。例如:在学习战国策中的《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时,第一步,要求学生先自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及课文中表述的事情的脉络。第二步,让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文章的主要感情思路讲给大家听,并解释句子的意思,再结合亲身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第三步,积累文章中的字词、重点语句。例如:危在旦夕、切齿拊心、怒发冲冠、发上指冠、图穷匕见、悲歌击筑、变徵之声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加深感悟,提高理解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知识。

1.2加强合作学习

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主动接受者,并不是单一的教授和接受的简单划分。在学习过程中,两者都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的,是学习的伴侣。这样在语文课堂上相互督促,共同进步,与师为友。教师在每次阅读文章时会有新的不同感受,这样更有益于个人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断在教学中得到新的感悟,从而感染学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中课本中的散文。针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一句,教师提出了此处为什么用一个“泻”字?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阅读中把握问题的核心思想,充分表现了散文语言的艺术魅力。不仅在散文的学习中,在记叙文的叙事、情节的设置、人物语言等方面每位作家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让学生认识了语文的魅力,由文字的美体会了汉字的博大精深。

1.3体会朗诵的魅力

引导学生于诵读中慢慢品味。朗读可以从听、学、试等方面着手。朗读是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的做法。在预读过程中,认识了作者的情感脉络,深入感受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通过复述,将作者的情感再次抒发了出来。这也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之一。在朗诵中传达作者情感,表述自己,感染他人。例如: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放在高中必修一的课本中,相比较而言,适合女生读,可读出一种哀怨、悲伤之情;的《沁园春·长沙》让男生领读,读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苏轼的《赤壁赋》要齐读,读出作者对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朗读,是学生认知文字、体会声韵、领会感情、发展语感等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的审美能力培养方法。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从而不断体味情感,走进作者心灵的花园。

二、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指导者。要充分发掘学生的诵读能力,发现语文的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品鉴文本的能力。

作者:张鑫 单位:赤峰市敖汉旗箭桥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学案的定义及作用

导学案的编写有着问题化、课时化、方法化、参与化以及层次化等原则。要旨就是教师在了解学情后,着重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分析并理清楚问题的层次,再根据学生的层次分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导学案的主要特点是以知识梳理为重点、问题探究为关键、阅读思考为特色、强调巩固与练习。语文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可以分为以下环节,分别是建立学习目标、注重学习难点、知识链接、加强学习指导、组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学习达标检测以及进行学习反思这八个方面。导学案的编写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导学案充分突出了学习者为核心的学习理论,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学生在课前可以根据导学案的路线图进行自主研究学习;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发言展现自己的研究内容,积极的进行质疑,提出问题,通过老师与学生的探讨,擦出思维的火花。这种自主学习到讨论的过程,就是思维开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束缚,得到完美释放,形成了新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导学案应用中的语文课堂,成就了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成为了智慧的探险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和谐、民主、自由、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观点,^通过交流与讨论,达到双贏的目的。

二、离中语文导学案的教学价值

导学案可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导学案的价值取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信息对称。简单的说就是交易的双方把握的信息是否对称,如果不对称就不能达成交易,信息不对称却达成交易对交易双方都不公平。信息对称可以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导对文本进行仔细研读,探讨课本中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导学案是推动信息对称的有利手段,使学生跟教师在课堂上以一种信息对称的形式交流,有利于促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认知背景。就是教师协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利用知识链接将课本中的主要资料与内容传达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课下研究的课本资料提供给学生,让有兴趣的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査阅,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就是环境与认知结构的不一致。导学案的设计就是为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运用层次感十足的问题以及知识链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发现他们的认知结构与学习过程或学习目标存在冲突时,会产生一种调节趋向,学生会在顺应、同化的基础上寻找平衡。

(四)建设课堂文化。导学案是语文课堂文化的一次重建,但是它的重建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学习共同体包括学生、教师以及校外教育者。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每个地方都是学习场,任何时间都有着学习元。根据创建的共同目标,通过心智的变化,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积极的评价等方法建设学习团队,这种方式能够提髙学习者的积极性,让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清晰的了解自己,学会待人、待事和待物。

导学案的编写不能闭门造车,毫无根据,也不能完全照搬教辅资料。要求教师吃透教学材料,先进行教材的学习再进行问题预设。同样的,教师要博览群书,亲自下水做题,掌握题目的难易程度,充分了解学情,才可以编写好语文导学案,才能让导学案真正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学习能力。

三、小结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它的课堂内涵不但注重知识的教学,还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语文导学案,才可以将知识问题化以及能力化。通过教师的备课,将共性转化为个性,让教师和学生在知情意行的系统中共同提高。

作者:刘飞 单位:江苏宝应画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