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对激发学生潜能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各类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高中生本身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极强的,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求知欲以及好奇心的培养,让学生能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如在讲授《声声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体会整篇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对故事的回顾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创新,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情感。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这篇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而且还能有效地提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学习高中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提前预习、摘抄好词好句等习惯,并且在恰当的时机可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以此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大致包括朗诵、阅读以及作文,这些教学内容大多较为单一,且有着过多的统一要求,正是这些单一传统的要求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创新能力。这样统一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当过多追求统一性,相反的,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以发散的思维进行学习思考,全方位地理解高中语文课文的内容、题材以及语言,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可以首先给学生设置疑问,如“诗人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中,诗人有着怎样的情感?”“在这篇文章中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样的呢?”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章,让学生全面地思考整篇文章,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创新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发散思维,以此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然已经习惯了定式思维,习惯了随波逐流,习惯了人云亦云,习惯了不提出创新的另类见解,这样久而久之会固定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维,进而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务必要改变这一现状,在进行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以及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这类画面感极强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并且背诵语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语文教学的创新

在高中语文教育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囊括学科以及活动两部分,而活动是其中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以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在大自然中进行自我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努力探究,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鸿门宴》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较为相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亲身体会书中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思维的发散以及碰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的演绎,让他们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表演,在表演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活动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学生大胆质疑,发散想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全面的提升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齐海燕 单位:河北省南宫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

一、关于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教学现状和问题

由于大多数师生长期不重视病句辨析与修改,考试中遇到病句修改基本采用四选一是运气法做题目,作文中错别字和病句也是层出不穷。教师基本只在讲解试卷遇到病句辨析与修改题时才粗略地讲一下,缺乏系统化的讲解,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教师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是否真地学会了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师在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上不花费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到考前才会把病句辨析与修改作为一个考点突击训练,并且只是针对具体的考试题目讲解,完全是为考而讲。所以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关于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1.引起思想重视。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从本质上来说属于语法教学的一部分。语文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语法,语法学不好,语文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准确使用语言,不仅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还能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总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病句辨析与修改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病句辨析与修改,树立良好心态。很多学生完全是为考而学,认为病句辨析与修改在考试中所占比例很小,仅是语病题3分,作文出现了病句也不会扣分。所以平时花费时间也很少,很多学生都出现过病句错误,有的学生甚至就不知道六种语病。而且在调查几次考试中病句题的完成情况时,发现了: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和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在病句辨析与修改题目上基本无差别,可以说是毫无规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了一个更令人意外的情况,原来绝大多数学生在做病句题时采取的方法是“语感法”,即读起来不顺的就是病句;还有一些同学在判断有无语病时,先看几个选项里有无与国家政策相关的,只要有就判断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这种方法让人哭笑不得,正确率却没有一点保障。不少学生虽然题目做对了,但是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选那个选项,根本不能准确找出病句的错误,至于修改,就更加不用说了。对此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多进行系统的病句辨析与修改训练,告诉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具有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为高中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坚信一句话,理论指导实践。在高中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总结教学经验,整理、总结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1)平时多让学生练习,增加系统化教学。高中语文关于病句的平时训练和讲解太少,所以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训练增强学生的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适当增加系统化的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如每星期抽出一个课时专门进行病句辨析与修改讲解,系统地讲解六种语病,使学生能够系统化地学习病句辨析与修改的知识。(2)探索病句辨析与修改的方法。①提取中心思想,把握核心内容。有些病句结构十分复杂冗长,错误也不太明显。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指导学生提取句子主谓宾,先看主谓宾是否正确,再检查对修饰主谓宾的定状补,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一步步把一个字数较多的长句子分割开来,就很容易找出句子的问题所在。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从这个长句子里我们提取出了主、谓、宾———我看到了乡亲、茅草房子、山道、乡音、笑声,一提取我们就发现了语病所在,“乡音”和“笑声”怎么能看到呢,要么将“乡音”和“笑声”换成别的可以看到的事物,要么就加上听到这个词。②抓标志断语病。有不少病句本身有明显错误标志,如:a.看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分句内容不合逻辑、滥用词语;b.看并列短语,句子中并列短语上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c.看数量短语,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d.看否定词,在否定词方面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表意相反、位置不当;e.看两面词,就要考虑语病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不照应;f.看介词,在介词上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g.看代词,使用代词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h.看助词,使用助词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漏用使句意不明;i.看长宾语,句中出现了长宾语可能语病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③语感质疑法。这种语感质疑法是指先把题目的各个选项通读一遍,遇到感觉不对的地方就剖析开来仔细分析,直到找出其中的错误为止。

总之,对于高中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师应多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具体情况,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容易、愉快,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作者:马红玲 单位:山西稷山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辨

一、模戏尝创、习得生成说

从模仿到游戏到尝试再到创造,正是语言学的成功之路。在这条路上天长日久地实践、反复地练习,终于获得了语言经验,形成了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掌握语言工具的目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各个阶段都应当螺旋式地沿袭这样一条语言学习的路子才对。可惜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常常不由自主地步入歧途,误导学生,走上一条烦琐分析、脱离语言学习实践道路的邪途,结果反而弱化了学生早已习以为常的语言学习常式常规,陷入应试教育怪圈而无力自拔,直至溺毙——厌学弃学。为何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笔者以为,课程设置,教材选编都应当遵循这样的模式,顺应人的天性,充分激发人的潜能,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升,不可偏离。至少小学、初中、高一应当如此。目前通行的“新课程”大体上体现模戏尝创、习得生成语言学习路子,而且也体现了语文素养能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教材固然好,但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准确把握与科学使用。我们再也不能浪费人的天赋潜能、压抑人的本能的“呼唤”、随意阉割或歪曲语文教学了,否则非担起“误尽天下苍生”的罪责不可了。

二、积淀腌渍、潜淘内化说

语言学习,不论是口头语言或者是书面语言,都重在积累。经过长期的积累,然后才会形成积淀。蜻蜓点水或浅尝辄止或滑向应试都是不行的,终究不能达到形成积淀、产生语感的目的。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是打空拳、费瞎劲、做无用功,是拿师生的宝贵时间与天赋潜能打水漂,固然绚烂却一无所获。当然这一过程应基本遵循上文所述的“模戏尝创、习得生成”的模式。在长期的腌渍中,学生对语言结构、形式、内涵、运用规律、表达效果等就能潜移默化,内化吸收,就能把别人的东西慢慢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把生硬外在的东西转化为有血有肉的内在的东西,这时候的人已摆脱了粗疏蒙昧的状态,同时吸收了大量人文的东西,走向了理智觉悟,成为有社会性、有责任性、有理性与人文性的大写的“人”了。这样的人才能走向社会,担起责任,适应时代的需要,迎接社会人生的挑战。难道说这不是语文教师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为之奋斗的目标吗?

三、性灵体悟、移情养性说

我们将语文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初级、中级和高级。初级阶段少不了以模戏尝创、习得生成为主,并作为基础贯穿中高级阶段;中高级阶段就应加强积淀腌渍、潜陶内化;高级阶段则应以性灵体悟、移情养性为主了。何谓性灵?即是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之类的高级精神活动。文章的韵律、节拍与人的生命相一致、协调,从而活跃生命,释放活力,舒展性灵,观照自我。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诱导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语言学习模块,并让它不断增生扩大,达到一定规模,我们就可以放手,学生也可以自能读书学习与创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了,这不正是实现了叶圣陶所谓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理想境界了吗?这时候的学生就自能读书自能求学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性情趣味与需要去确定学习方向,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此时的读书求学活动已成为自觉的活动,也是实现自我需求的活动,更是终身学习的活动。此时的读书学习,已不再具有学生时代的功利色彩,而具有移情养性的味道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语言也就是移情养性。读书学习可以丰富、熏陶我们的情感,完善我们的人格,重塑我们的性格,陶冶我们的本性。不要把语文教学当作语文训练,而是语文教育,不要当作单纯语文学习,而更是语文熏陶。这就揭示出语文教学的本质了。而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更是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所在。语文教育本来就应该有独抒性灵,增强悟性,培养情感,完善人格,修真养性的功能,只是我们无形中把真经念歪了而已。

四、清渠活水、人格个性说

朱熹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的“清渠”就是指语言材料的不断更新。要想使语言的模块始终保持新鲜活力和勃勃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吸收新东西,不断进行创新。只有如此才可以“活水”长流,“渠水”长清。这就需要学习者不断更新缄默知识,保持渠水的动态平衡。“不使学”或“废学”就会使清渠变成臭渠、枯渠,断绝了“源头活水”。只有保持语言学习的“源头活水”潺潺不断,才能逐渐超越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也只有达到高级阶段水平,才可以说得上是真正实现了人格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何谓人格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呢?学习语言不只是学习语言知识,也不只是历练语言能力,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从而丰富心灵,培养品德,完善人格结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育人。这不仅道出了学习语言是人格化个性化的行为,而且也道出了语文教学同样也是人格化个性化的行为。因为“语言也是人本身,是主体,或者说人与语言互为主体语言是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人道、人生、人性、人格意向。”所以“好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语言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中体悟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本领”,笔者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也才是成功的语文教学。有感于实际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更深入地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教改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高中语文教学仍然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再深入进行改革,全面提高高中生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周美庚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诵读教学心得

一、诵读的定义

“诵读”的文言文为“讽诵”,早在西周时期的儒家经典《周礼》之中就有记载,书中写到“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顾读中语文诵高教学心得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家慧陈名思义,“诵读”就是背诵和朗读。朗读的重点在“读”,要求把文字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要能让别人听见;背诵的重点在于“背”,要求能够不看书本,说出原文。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要将情感与读书合为一体。高中诵读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多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进而与文章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理解文章的艺术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二、诵读教学的优点

诵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1.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重复多次诵读一篇文章,就会对里面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了解文中的艺术手法所要表达的效果,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师帮学生总结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给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多遍,让学生熟悉文章,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让学生亲身体会文章情境,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高中生需要练习的一大重点内容,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各种艺术手法的理解。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其他作者所用的写作手法及其效果,并且了解别人的故事情节,把在其他文章中学到的有用知识,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增加自己的作文素材,就能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出彩。

3.增强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能够直接、迅速地感悟文字语言的情感及艺术效果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的大小受到人们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理解能力的影响,只有通过长期的诵读训练才能得以提高。语感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而诵读教学是语感教学的必要过程。诵读可以是学生将文章内容熟记于心,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文章、寻得答案、开拓自身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发现语言的丰富多彩,感受语言的运用规律,进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吸收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4.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单纯地依靠文字语言进行教学,不能够轻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要想把语文教学活动开展好,就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无声的学习转变为有声的学习。研究表明,声音是最容易吸引人的东西,它能够迅速集中人的注意力,并能传递出情感,直击人心。一篇好的文章,其中必然情感丰富,但如果教师知识让学生看,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它原本的作用了。教师指导学生诵读一些好的文章,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诵读教学的方法

1.兴趣培养。学生不了解诵读是教师进行诵读教学的最大阻碍,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诵读,教师才能顺利开展诵读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了解诵读,传授技巧,并进行一些示范,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学会诵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一些优秀的播音支持的诵读音像,尤其是一些诗歌、散文的诵读资料,放给学生听,感染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有声语言的特有魅力,引起学生自己进行诵读的兴趣。

2.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记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引导者。新课程的改革强调教师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的诵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诵读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诵读练习,然后教师在旁边给予学生适当帮助,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含义与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诵读教学的质量。

3.情景教学。开展诵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带入情感,使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置一些相应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比如,《红楼梦》的节选—黛玉进贾府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挑选角色,然后让学生分别读出自己的台词,并且体会自己扮演的角色的情感。另外,对于一些描写场景优美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出声音、画面,给学生感官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读,使学生在优美的情景中体会情感,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游戏教学。高中生虽然不像初中生那么稚嫩,但是他们仍然在意面子、输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设置一个接龙游戏,即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顺序开始诵读课文,中间不能有错字、断词等情况发生,一旦发生,则下一个人继续。这个游戏的设置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诵读的动力,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心到、眼到、口到”的能力。总而言之,诵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让学生了解到诵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学习知识。

作者:陈家慧 单位:江苏省第二中学射阳县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研究

一、语文教学在人格教育方面的意义

(一)能够更深层次的探索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

中国汉字文化的精髓就是对人格的教育。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模式主要就是语文教学,从中让人受到人格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诗文阐明志向、文章说明道理,古代人通过对诗书礼仪的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取更多做人的道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使自己变得更加有教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先秦诸子追求高品德、深层次的圣人情怀;“天下兴之,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提出的感化广大群众的思想理论。因此,我国古代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当代人的思想,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化的时候也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多的学习古文化带给我们的教育理念,去除封建守旧的思想,更深层次的发展完善人格教育理念。

(二)能够更好地指引人格的塑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格的教育能够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从中获得更多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塑造应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直接的灌输做人的道理,而是通过有效的实例,让学习者能够从文字中、作者的思想中得到潜在的东西,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指引未来发展的道路。因此,语文人格教育是一个人养成健康思想理念的重要途径,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而且这种影响是深刻的、久远的。

二、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策略

(一)传授者人格魅力的影响教育

语文教师在学生性格养成方面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在个人修养层面也需要有涵养、有健康的人格。语文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都会夹杂着个人的思想在里面,这就会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形成,由此可以看出健康的人格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是相当重要的。教师的性格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品格的形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多的让学生独立思考,不约束学生的思想以及个性发展,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质,培育健康健全的思想品格。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会让许多学生尊敬崇拜,进而关注教师说话做事的方式,这时候教师就应该通过自己的魅力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感知自己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品格修养,带动学生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自己的学生提出各种要求,教师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身的不足,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这种学习的精神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注重自身品格的修养,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从课本知识中探索人格教育

高中语文课本的内容是经过很多专家精心挑选的适合高中生学习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高中生能够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是帮助高中生提高素质很好的教材。语文课本的内容中不仅有很多有趣的文化知识,更有许多令人深思的故事内容。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应更加形象地向学生灌输文章主人公的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书中人物的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应更深层次地挖掘课文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让学生体会到人格对于自己将来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作者的内心思想,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终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品质。

(三)通过语文的学习提高人格魅力

学习高中语文的目的是对语文能力的培训,增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往能力等,这是新课程对语文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在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加强人格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边教授文化知识,同时灌输人格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这种模式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

2.阅读习惯对于一个人品格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导学生加深对文章主要思想的理解,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的教育,对于高中语文的写作内容语文教师应该慎重挑选,深层次的解释题目的含义,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作文写作的过程也会影响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书本上学到的内容付诸实践,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文采,彰显个人人格魅力。

作者:张燕 单位:山东省泰安一中

第六篇:初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衔接

一、初高中语文课程存在的差异

1.教育目标的差异

我们判断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也是我们教学时的依据。初高中语文课堂教育目标的差异非常明显,如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初中语文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略读、浏览”,而高中语文就提升了一个档次,需要考查学生除“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外,还要考查“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能力。再如文言文教学目标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到的要求就更多了,要求从“读懂基本内容”上升到了“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并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单从这两方面,我们就不难看出,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难度明显上升了一大截。从初中的基本理解上升到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与现实结合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这就体现了高中语文学习的难度。

2.教学理念的差异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而到了高中阶段,我们需要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3.语法教学的差异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育要淡化语法,所以很多学生的语法功底不够深厚。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有新的语法要求,比如学生需要读懂简单的文言文,读懂内容,并且掌握一定的实词和虚词,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语法功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4.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的差异

初中语文更多地还是倾向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考的语文试题也大多数是由背诵和基础知识组成的,都是以课本为主,能力的考察相对较少。而升入高中之后,如果学生还是过度地依赖对课本的死记硬背,是不能顺利通过高考的,因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不但需要平时的积累,还需要学生对语文有一个综合的运用能力。

二、初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衔接策略

1.前引后连,自然过渡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环境改变了,很多学生不适应,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针对高中新生,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引导学生不断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引用一些初中时候的语文知识,连接上高中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不但对旧知识有一个巩固,还能对新知识更快地理解。比如,我们在学习《祝福》的时候,可以提前让学生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以此为铺垫,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来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复习,从这个过程中引出高中的新知识点。这样的衔接过程,不会让学生感到生硬,可以培养学生对新学作品的兴趣。

2.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从初中升入高中,教师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语文的环境,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教学,在讲授《沁园春·长沙》的时候,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沁园春·雪》的诗歌朗读音频,回忆一下当时描写了什么样的一种情境,了解的诗词风格,给学生营造出一个优化的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既可以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很快地接受新知识。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能把所有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改变教学思想,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之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通俗点说,高中学习更多地应该培养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多说的能力。

4.合作学习,促进衔接

学无定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支笔,一本书,教师在讲台上一讲一节课,而学生听懂了多少,我们都无从知道。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现代的课堂教学,把教师的单面授课改为合作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可以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对每个组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成绩好的学生每周为大家介绍一下学习方法,然后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高中语文知识其实大部分在初中都遇见过,只不过没有高中学得深刻和透彻。为了更好地完成高中教学任务,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工作一定要做好,不仅在高中的第一个学期把衔接工作作为教学重点,而且应该贯穿整个高中的语文学习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透彻了解高中教材和教学目标之后,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注意与初中课本的连接和渗透,在前引后连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步调,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施春娟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差异化教学刍议

一、差异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实行差异化教学可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可以使老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进行清楚的了解和掌握,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对学习能力较强但是个性随意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较大难度的课后作业,对他们的完成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对于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以及提问,加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对于语言表达缺乏条理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提问,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差异化教学可以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用,进行层次化教学。这样就可以是语文教学活动具有计划性以及统一性,避免了老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同时差异化教学还集中了老师对于课程难点的把握以及重点的突破,在最大程度上集中了老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并且增加了老师的教学经验,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是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前提。在进行语文差异化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估,结合学生之前的教育经历,掌握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如对语文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和学生的性格特点等等,这样就可以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从而进行语文教学计划的调整。

(二)差异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是解决学生学习差异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设计,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老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设定。针对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目标,面对成绩较好以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的提高学习要求,保证这个层次的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将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要求适当降低,着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保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2、进行课堂提问的差异性设计,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比较喜欢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影响课堂效率。在进行差异化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设计不同的问题,促进全班的积极参与,这样就可以兼顾全班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3、安排学生进行搭配学习,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在实行差异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进行学习小组的分配,促进优秀生以及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均衡搭配,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4、进行差异性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老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对优秀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还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进行差异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小结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更加注重老师的因材施教,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教学计划的设计,科学合理的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整体质量。

作者:车叶英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第八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科学认识学习效率,主动转变教育观念

在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发挥关键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就不敢大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高中语文教师经常苦恼自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学生学习效率却不高。有效教学强调教学劳动的效率,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的警醒作用。有效教学指出衡量教师劳动的效率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就仅仅抓住了关键点,如何才能提高效率,通过反思,教师会明白,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量占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没有足够的学习实践做保障,正是学习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教师接受了有效教学理念,才会在课前进行有效准备,更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才会关注课堂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尊重学生,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才会在课堂教学中主动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更加积极地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进步和发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二、巧妙引导,鼓励学生在“先学”中发现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围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组织教学过程。即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数据分析、试验行动、总结问题解决途径等一系列环节直至活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课前必须进行有效准备。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往往呈现为一个个问题,教师如果能够抓住这些主要问题精心地设置悬念,在导入中运用激发情感的导语,巧妙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就可以在学生进行主体学习活动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发现学习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我在准备过程中,主要依据高中语文教学标准,改变过去每一节课都面面俱到的做法,将语文教学的学期教学目标进行层次性分解,贯穿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所构成的目标体系当中,做到每一课时都只确定一个重点和难点,并将重点和难点分解为几个循序渐进的若干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实际,把这些教学目标转化为几个学习问题,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并选择几个可行的引导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或者采用多种途径提出问题,以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并根据问题的难易层次设计解决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在教学活动中,一般采取“先学后教”的策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范例中比较容易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帮互学,解决比较容易的个人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在指导学生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在小组之间展示,激励组长发现并解决问题。此时,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就是这一节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这些难点问题往往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三、有效拓展,让学生在展示中享受快乐

有效学习是指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学习,目的是花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在活动感受自己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学习问题为学习探究的起点,一切学习活动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进入主体探究活动后,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竞争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展示活动,通过小组之间竞相展示学习探究成果,引导学生感受自己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果,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评价与争论,让学生实现自我肯定,通过自我肯定享受进步和成功带来的快乐。如我在平时学习活动中注重学习过程的考评,将平时学习成果展示情况纳入学生学习综合考评,与德育表现直接挂钩,作为班级评优表先的重要依据。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发言,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结语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做好课外延伸,一是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地确定语文阅读内容;二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在阅读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三是经常开展抽查验收活动,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适时组织好课外阅读评价活动;四是利用班级壁报和学习园地,以及新教材为教师提供的课外活动设计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竞赛活动,定时交流阅读学习笔记,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学习座谈会,在园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日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县内读书演讲比赛活动,等等,让学生抓住问题阅读,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灵感,在展示中感受进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

作者:李建延 单位:方城县第三高级中学

第九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融入语文教学应遵守的原则

要将媒介素养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就要先了解学生与媒介的关系以及学生对媒介的认知能力。从人类传播历史历程上,推论媒介可以被认为是自身感官的延伸。自仓颉造字后,我们就从口语传播步入了用文字传播的时代,人们具备了阅读书写的能力,从而养成了文字素养;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电话、电视机、计算机的出现对我们的感官进行了延伸,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认识文字符号,还需要理解影像符号、数字化符号,具备对多种媒介的认知能力,语文课程也是媒介素养的一部分。然而将媒介素养纳入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学生和老师合作就能做好的,还需要学校、学生家长以及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多方的合作,才能将媒介素养教育顺利融入语文教学中,最终使学生具备媒介素养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多方合作原则。仅多方合作原则还不够,信息时代的特点就是不断地进行变化、不断地更新。所以需要我们进行终身学习原则,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时代,在我们的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媒介素养的教育,使其提高自身素质,获益自身。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媒介素养教育要遵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媒介性质、功能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批判精神,这就是学生主体性原则。所以在进行媒介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多方合作原则、终身学习原则以及学生主体性原则,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

二、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学的开展途径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专题讲座教学方式。教师每周留给学生一个关于媒介知识方面的专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整理,之后采取演讲形式或做幻灯片等形式进行讲解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理解。同时学校可以请媒介知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或者电视台、报社的专业人员等具有有关知识的专家作为嘉宾,对学生在媒介知识专题上的演讲和错误理解进行纠正并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媒介更加地了解。与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自己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媒介信息,媒介的作用是什么,提高自己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媒介的利弊,从而加强判断力。

第二,主题班会教学形式。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主题班会的意义,首先教师要先安排一个主题,例如如何认识来自新闻媒体的信息。之后安排一些与活动相关的节目,可以是相声、小品、演讲。老师安排活动的主持人、节目单子,以及准备一些活动主题资料,最好安排自由讨论主题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媒介素养的独到见解,同时老师也很好地掌握了学生对媒介素养的学习程度。这样的主题班会教学形式不仅轻松愉快,而且使学生认识到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总之,本文对如何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学习媒介素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讲述了媒介素养的内涵,了解媒介素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作用。学校以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守一些媒介素养的原则,要采取多样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媒介知识,提高学生对大众媒介信息的判断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周航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第十篇:挫折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作品内容中渗透挫折教育

开展素质教育,语文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赏析作品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而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宋代朱熹的诗《水口行舟》时,教师可以写到黑板上:“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让学生齐读三遍,然后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让学生回答自己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通过朗读和交流、讨论,学生基本对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讲出诗歌的主要意思,但是学生对学生的理解还仅限于表层含义。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呢?教师要首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舟所处的风狂、雨骤、浪急的环境中分析小舟的命运,以及第二天诗人对青山绿树的描写,让学生一步一步的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最后总结出:朱熹这首诗是寄情于自然事物,通过描述雨夜行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这样会那样的困难或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坚持不懈,这些困难或挫折就会解决。所以,我们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不能逃避和畏惧,要敢于面对,勇于坚持。再如学习海子的抒情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美好的诗歌情境当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渴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以作品中的人物为例进行挫折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通过对主人公的详细描述,充分展现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或困境时如何勇敢、坚持不懈,并最终取得成功的。这些人物就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例子。如撰写《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介绍这个人物之前,教师可以从历史剧中选取一段关于宫刑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遭受宫刑对一个正常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不仅要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而且还要遭受士人的白眼和凌辱。当学生还沉浸在影片当中,讨论宫刑的残酷时,教师及时引入了教学内容,虽然我们当中很少有人看完过《史记》的全部内容,但是《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毋庸置疑。我们当中肯定很多人都知道司马迁的作者是司马迁,但是有谁知道司马迁也经受了宫刑?在经受宫刑以后,司马迁经受了人世间的各种痛苦和屈辱,如果是一般人肯定以死解脱,但是司马迁并没有却忍辱负重,坚持创作,最终创造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相比于司马迁,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能算挫折吗?学生的内心受到了震撼,纷纷表示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一定勇敢面对,积极解决。再如在《我与地坛》的学习中,作者史铁生在青春年华的时候却突然瘫痪,遭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和普通人的反应一样,他刚开始时痛苦、伤心、崩溃,甚至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并没有一直自暴自弃下去,而是慢慢接受了这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并逐步从痛苦中走出来,努力寻找自己活下的价值和活下去的目标。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文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可见,遇到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甚至从此堕落。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困难和挫折,一定可以迎刃而解。

三、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其中比较还总要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挫折教育。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但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拓展视野,而且还可以提高修养和综合素质。如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老人与海》,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阅读《老人与海》,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感悟其中的丰富情感和坚强性格。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要对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所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及时宣泄和排解,有效地舒缓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促使学生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理。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挫折教育内容进行简单写作,如教师可以让针对史铁生的事迹进行写作。也可以在作文课上以命题的形式开展挫折教育,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困难、困境、磨难、挫折、失败、面对、勇敢、坚强等相关关键词展开写作,当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肯定会联想起教材中那些勇敢面对困难或挫折的例子,同时也会想想起自己的经历,进而思考自己今后如何面对苦难和挫折,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总之,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挫折教育的素材,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作品内容学习、作品人物分析、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积极渗透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而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作者:陈林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