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思路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思路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思路7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

一、要建立科学的语文合作小组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可以这样说,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建得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基于此,我按照全班学生语文水平总体平衡(还考虑到性别、气质、性格、能力倾向等因素)的原则,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按1∶2∶1的比例分成若干小组,前后四桌(单人单桌)四人为一小组,并进行编号或起个组名,如:“飞鹰组”、“起航组”等。四人同桌共凳,面对面,无距离,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监督。每个小组选一名能力较强的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并及时跟语文老师汇报与联系。小组成员之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合作学习:

1.共同讨论。共同讨论和研究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并作出相应记录。

2.互相促进。小组内互相督促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语文作业,尤其是背诵。同时对完成的语文练习和作文自觉进行批改评价。

3.合作课题。小组四人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群策群力,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研究性课题。

二、要选择和确定开放性的语文研究性课题

有了科学而和谐的合作学习形式,还必须设计明确的研究性课题,而且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易流于形式。同时,研究性课题的确定必须考虑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同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及操作的可行性,比如高中语文新课标有专门的一些研究课题,可以以此为基点,让学生探索研究。自然,这样的课堂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以有很多形式。

1.组成小组集体备课。

教师先以讲读课文做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课文的学习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探索学习方法,然后将教材中比较浅显通俗的课文分配给小组。教师略作要点提示,要求学生自己备课,查阅参考书、工具书,甚至参考网络资源,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并扮演教师角色写出教案,准备教具(教师可做适当辅导),最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课。课毕由老师指出其优劣及注意事项,还可让学生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明白教师备课的辛苦,又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更摸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开拓思维,提高语文能力,老师也了解学情,真是一举两得。

2.创设情境,或角色朗读,或讲演,或辩论。

在上散文单元时,可让学生扮演作者,在深刻理解课文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朗读,如对《荷塘月色》朗读,可以配乐。另外对演讲和辩论,师生共同合作,创设教学情境,共同参与,使之更贴近作品实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创造和排练课本剧。

在上小说和戏剧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剧本。集体创作排练中,可以分工,分成导演、道具、服饰、场景、舞美、灯火、音响等部分,既各司其职,又统一协调,最后可以在全班,甚至全年级表演。比如对戏剧《雷雨》最精彩部分的表演。这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示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既能涵养性情,又能增长见识,丰富经历,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撰写小论文。

读写结合是语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学鉴赏活动当然要阅读,但还要借助“写”,写批注点评笔记,写评感批评文章,写鉴赏短文,写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作品短评等,以至于引导学生撰写文学小论文,最后由教师全班评读。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沟通,更好地把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短评。

5.办语文手抄报或板报。

每小组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办语文“手抄报”,在一张统一大小的纸上,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画上五颜六色的图案,彩色纷呈,并嵌进自己的读书笔记、自己的作品、语文知识或其他内容;还可各自设计一个报名,安排在任何一个位置上。手抄报报名各不相同,如读写天地报、金色童年报、燕归来报,等等,不一而足,还可以组名命名。这种“手抄报”活动,使人人都成为创造的主体,充分体现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三、小结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死板教条,变单一、被动的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依靠自己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亲自活动实践,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次,学生在个人或小组的共同学习和探索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张扬个性。

作者:柴纪元 单位:陇西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难易程度要适中

综合性学习活动虽然是一项活动,但其有着明晰的教学目标与操作过程,绝不仅仅是举行一次活动就万事大吉了。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要吻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具体水平,过低他们会觉得无聊乏味,提不起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学效果也自然无从谈起;过高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觉得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活动质量与效果了。在讲授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后,笔者曾组织了一次“聆听历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试图让学生从《一个人的战争》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感悟战争的残酷,以及普通民众对于和平的呼喊,这一点在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唯一的缺憾在于,活动最后,笔者提出比较两文语言风格的要求,结果不仅偏离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而且由于脱离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学生们显得兴味索然,使得整节课堂留下了一丝缺憾。

二、活动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改之初,很多家长还有部分教师都认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会占用一定的语文课时,消耗学生一定的投入精力,会影响语文学科的高考成绩。这种思想渗透在学生的思想深处,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深入推行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现象显得格格不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这一因素。针对这点,教师要树立高效教学的先进理念,明晰素质教育也是应试教育的基础这一不变准则,只有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他们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笔者曾模仿中央电视台《汉字书写大赛》的栏目形式组织了一次“书写大王”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多方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自查互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明确表示这些活动要多多举行,对于他们高考成绩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三、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

既然是开展活动,就不能把所有活动的场所都安排在室内进行,即使是在室内,也需要对活动的安全问题做出具体部署,合理安排。对于需要在课外举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走进春天”“行旅之中见文化”等,甚至是需要家长配合的,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充分考虑活动的安全问题,严谨程序,落实到人,必要时要签订协议,以使发生安全问题时有据可查。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避免了因噎废食的现象发生,而且也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在活动的同时,担负起具体的安全职责。

四、小结

总之,综合性学习活动带给高中生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但目前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我们还任重道远。

作者:潘瑾 单位:江苏盐城中学

第三篇: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在培养和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而高中阶段又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一个对国家民族负责、对学生负责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部分其他学科无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德、美等方面的素质对升学率的影响不是直接的、明显的,而常常被忽视。这些任务往往被高中语文教师当做分外活儿“、义务工”。

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仍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智育目标不是单一地为了培养作家、编辑、记者、秘书和其他文字工作者,更不是仅仅为了学生在语文高考中拿高分,而是通过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去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进而开发学生智力,高中生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继续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提供工具。这就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三、高中语文教学程序的渐进性

循序渐进性是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遵循的教学基本规律。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更需要长期的熏陶、积累、潜移默化,才能厚积薄发。不论语文教改的流派有多少家,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依“纲”扣“本”,一点点积累,一步步提高。这才合乎语文教学规律的教法。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不少人违背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基本规律,急于求成,追求“多快好省”,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

1.教学目标的超前性

幻想一步登天,过早地用高考试题去考高二,甚至高一学生,名曰“让学生早日进入角色”。其结果不是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就是导致一些学生偷懒走捷径的取巧心理,忽视基础,忽视积累,急于捕捉“考点”,造成学生基础素质缺陷。

2.教学内容的离开型

认为高考试题多数取材于课本之外,抠课本是事倍功半。因而教师不讲课文,学生不读课文。一味地从历年高考题中选范例,从名校模拟题中找“信息”,以考代教,以练代读。

3.训练数量的超负荷型

逼着学生到题海中去“弄潮”。一周一考,一课一练,多数穷于应付,精疲力竭。教师没日没夜地忙于出题、选题、批改、讲评,没有精力去系统地强调和落实“双基”。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越考越“疲”,教师越考越乱。考试起不到督促、反馈作用,练习也达不到对知识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的目的。

4.高中语文教育功能的前瞻性

高中语文教学也面向未来,从下个世纪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人们语文素质要求的高度去着力培养人们增加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这就是素质教育功能的前瞻性,要使学生毕业走上不同岗位后能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去服务于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那种一心想高考,两眼只盯高考题型“,三年一贯制”忙于培养学生考场应变能力、猜答能力、甚至投机取巧能力的做法是语文教学领域内的“近视病”。这种做法即使让学生在高考中勉强得个高分,也无法适应升入大学后继续深造的要求。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注意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刘胜德 单位:河南省南召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第四篇:挫折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作品内容中渗透挫折教育

开展素质教育,语文课程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赏析作品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而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宋代朱熹的诗《水口行舟》时,教师可以写到黑板上:“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让学生齐读三遍,然后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让学生回答自己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通过朗读和交流、讨论,学生基本对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够讲出诗歌的主要意思,但是学生对学生的理解还仅限于表层含义。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呢?教师要首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肯定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舟所处的风狂、雨骤、浪急的环境中分析小舟的命运,以及第二天诗人对青山绿树的描写,让学生一步一步的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最后总结出:朱熹这首诗是寄情于自然事物,通过描述雨夜行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这样会那样的困难或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坚持不懈,这些困难或挫折就会解决。所以,我们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不能逃避和畏惧,要敢于面对,勇于坚持。再如学习海子的抒情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教师可以先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美好的诗歌情境当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渴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以作品中的人物为例进行挫折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通过对主人公的详细描述,充分展现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或困境时如何勇敢、坚持不懈,并最终取得成功的。这些人物就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例子。如撰写《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介绍这个人物之前,教师可以从历史剧中选取一段关于宫刑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遭受宫刑对一个正常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不仅要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而且还要遭受士人的白眼和凌辱。当学生还沉浸在影片当中,讨论宫刑的残酷时,教师及时引入了教学内容,虽然我们当中很少有人看完过《史记》的全部内容,但是《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毋庸置疑。我们当中肯定很多人都知道司马迁的作者是司马迁,但是有谁知道司马迁也经受了宫刑?在经受宫刑以后,司马迁经受了人世间的各种痛苦和屈辱,如果是一般人肯定以死解脱,但是司马迁并没有却忍辱负重,坚持创作,最终创造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相比于司马迁,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能算挫折吗?学生的内心受到了震撼,纷纷表示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一定勇敢面对,积极解决。再如在《我与地坛》的学习中,作者史铁生在青春年华的时候却突然瘫痪,遭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和普通人的反应一样,他刚开始时痛苦、伤心、崩溃,甚至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并没有一直自暴自弃下去,而是慢慢接受了这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并逐步从痛苦中走出来,努力寻找自己活下的价值和活下去的目标。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在文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可见,遇到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甚至从此堕落。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困难和挫折,一定可以迎刃而解。

三、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其中比较还总要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挫折教育。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但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拓展视野,而且还可以提高修养和综合素质。如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老人与海》,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阅读《老人与海》,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感悟其中的丰富情感和坚强性格。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要对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所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及时宣泄和排解,有效地舒缓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促使学生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理。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挫折教育内容进行简单写作,如教师可以让针对史铁生的事迹进行写作。也可以在作文课上以命题的形式开展挫折教育,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困难、困境、磨难、挫折、失败、面对、勇敢、坚强等相关关键词展开写作,当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肯定会联想起教材中那些勇敢面对困难或挫折的例子,同时也会想想起自己的经历,进而思考自己今后如何面对苦难和挫折,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总之,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挫折教育的素材,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作品内容学习、作品人物分析、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积极渗透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而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作者:陈林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课前演讲,鼓励交际

(一)教授方法,扫清障碍。

主要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明确写演讲稿的方法并掌握演讲技巧。在此基础上,播放一些著名演讲视频供学生鉴赏:如学生比较熟悉的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以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到陇东学院的演讲,师生共同欣赏、共同研讨,在班级中掀起一股学习演讲的热潮。这样学生既产生兴趣,又掌握方法,消除对口语交际漠视或者畏惧的心理障碍。

(二)阶段引领,逐层推进。

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时,我遵循“低起点,小台阶,面向全体,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逐层推进。学生按照学号顺序,每天一人,轮流进行演讲。

高一时,由学生自主确定演讲的主题和形式。这一时期开展课前演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上台说话,同时在实践中练习所学的技巧,初步形成演讲能力。此时,学生所选话题主要集中在自己熟悉的学习和生活方面,主要有人物介绍、新老学校介绍及学生喜欢的作品介绍。

高二时开展“命题演讲”,演讲题目的选择形式多样。做法如下:每个学生在纸条上写下演讲题目汇总给我,轮到演讲的同学提前一周到我那里抽取题目做准备。准备时要求按照指定题目收集资料,写出演讲稿,经我修改后,达到脱稿演讲的程度。为了完成课前演讲的任务,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必须做大量准备工作,如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撰写演讲稿等。经过高二阶段的练习,学生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活跃,演讲水平普遍提高。此项活动使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口语训练成了知识、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高三时开展“即兴演讲”,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上的进一步深化。经过两年训练,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演讲稿的格式和基本的演讲技巧,师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演讲者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入性、语言的得体性和演讲的说服力与鼓动性上。高考对阅读题的考查要求我们在课上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篇文章,完成文章后的相应练习。高中三年三个阶段的口语训练实践表明,学生在训练中可以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展开竞争,增强毅力。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应成为成功人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素质。因此,高中口语交际训练应该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二、阅读写作,渗透交际

(一)在阅读训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以课内阅读为主。学生口语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借助书面语的词汇、句式及表达方式整理成口头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一种重要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思维,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中心,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融入课文,忘记自我,进入角色,自然产生“必欲言之而后快”之感。此时,要注意适时消除学生胆怯、自卑、怕错等心理障碍,鼓励、引导学生表达自我观点,宣泄感情,吐露心声,在问答、谈话、讨论中点拨、修正学生的口头表达。于是,学生在活跃开放的氛围中因有所感而期望有所言,因跨越心理障碍而乐于言,因得到鼓励、肯定而产生进步的愉悦,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打下扎实、深厚的基础。

(二)在写作训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环节,较之阅读训练,写作训练更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把写作训练分为三个步骤:(1)布置题目或话题,学生审题、立意、构思;(2)教师指导审题、立意、构思;(3)教师批改、讲评。一个作文题目或话题布置下去,学生经常不知道如何写,我注意首先发动学生就审题、立意、构思进行思考,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甚至争辩。不论学生的审题、立意、构思是对是错、是优是劣,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教师则不失时机地趁热打铁,点拨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由想到说与由说到写,都是有话要说,有感而发;都要中心明确、思路清晰、生动形象,只不过形式不同:想是心里表达,说是口头表达,写是书面表达,后者比前者多了一道加工润色的程序。由此看来,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升华。假如只把写看成神秘的书面表达,不与熟悉的口语表达相联系,那只能是肚子里有货却不知道怎么倒出来,只能干瞪眼。而一旦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稳固联系,形成定势,就会自觉以口语表达助书面表达,以书面表达促口语表达。教师指导审题、立意、构思是写作训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预热阶段;学生将口头语言形成书面语言,教师批改之后的点评是写作训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发动阶段。为保护学生自尊心,提高学生积极性,以点评整体较好和有若干亮点的作文为主。

三、社会实践,运用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培养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这一动态的实用氛围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2013年我校整修铺路,我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通过采访铺路工的活动,深入了解农民工工作的辛苦及安全隐患,感悟其工作与生活的艰辛。

作者:许剑 单位:东台市时堰中学

第六篇:高中语文的自主教学

一、实行自主教学的重要性

1.使苏教版教材发挥“工具性”、“人文性”

陈旧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宗旨是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相互合作。因此,实施自主教学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编写目的。而且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亲自实践、共同探讨的活动,自主教学的方式更有利于这些活动的开展。此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根据已有的实践结果及时做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更具灵活性和实践性,使教材在发挥“工具性”的同时,很好地体现“人文性”。

2.使语文学习融入生活

从“结绳记事”法到原始文字的产生,从四书五经到八股文的废除,语文虽曾被“私学”、“官学”等不合理的制度摧毁过,但它因厚重的历史和深沉的文化底蕴坚强地存活下来,且愈发闪耀。在高中这个应试教育的特点体现最明显的时期,对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传统的朗读与背诵,单一的讲授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他们在考场的发挥。而且,在他们逐渐成熟的年纪,对语文的学习应该更注重学以致用,把他们融入生活。语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滚烫的体验与感悟。自主教学更适合语文这门特殊的学科,它是一个理解、感悟、最终应用的过程。教师们可以探讨研究,多给予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语文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改变语文教学原有的枯燥乏味。只有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生活,才能彻底提高学生的语文涵养和综合素质。

3.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高中学习讲究自主性,取决于学生自己。但自主教学能让教师做好榜样,身体力行地诠释“自主性”,使学生很容易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默默效仿,从而钻研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因为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学生会消除学习的抵触情绪,以一种好奇、积极的心态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是学好的两大关键要素,而自主教学就是以一种崭新的教学视角、开放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开始精彩的高中生活。

4.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对老师而言,自主教学一方面给予他们很大的教学空间,使他们有自由、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一方面却是很严峻的挑战。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能在短时间内试验出其可行性。如果构想的教学方法失败,教师首先会感到有压力,然后会自省、会调整、会借鉴。而自省、调整、借鉴的过程就是教师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同时,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个人责任感,使他们在“传道”的道路上思索、钻研、进取,最终和学生一同进步,一同面对语文这门抽象学科,也一同面对枯燥辛苦的高中生活。

5.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自主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少了束缚感,多了求同存异的融合。当今社会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发展,注重“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教学思想,讲究“和而不同”。自主教学通过多元化的上课方式、大量的实践活动、自由的思想碰撞,让学生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认真学习。这样的语文学习,会使学生逐渐钻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成绩。另外,它的教学风格宛若一个多棱镜,让学生可自由地选择任意一面,更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在自我体验中找到自己的个性,通过努力形成不同的优势,有利于毕业以后的种种选择和自我发展。

6.有利于分享与借鉴

自主教学必然会产生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彼此借鉴,必然又会碰撞出更奇妙的“思想火焰”,这样整个中国不同地区的教育都可以紧密相连,取长补短。在这样一个开放、进步的环境中,高中生学习语文会更轻松、愉悦。

二、结语

自主教学是一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监督教师自主反思,提高教育水平的符合时展的教学方式。实施自主教学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对“因材施教”方针的落实,对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像语文这种适应新教材改编且要长期学习的学科,更应该全面实行自主教学。

作者:夏春芹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一、在诗歌中悟出诗意

相比起语文教材中的其它文章,诗歌文字鉴赏有着比较含蓄的特点,因此,很多诗歌最终要靠大量的想象来完成鉴赏教学。如果师生对语文诗歌的认知仅仅停留于比较单纯的文字表象,这样就无法准确的体现诗歌应有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甚至还会导致诗歌主题的严重偏离,因此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接触到诗歌时,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对诗歌的题目、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诗歌的标注解析以及诗歌的整体内容等进行总体上的分析,有了这些基本知识作为铺垫,我们再对诗歌进行下一步的解析。比如在教《琵琶行》这首诗歌时,念到“大弦嘈嘻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处,我们只从诗歌表面来分析的话,明显的会产生比较片面的认知,因而我们必须结合文章作者当时在写作这首诗歌时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对诗歌所蕴含的真正的意义进行分析。其次,要树立起语文诗歌思想别树一帜的欣赏观,我们每一位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思想意识和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不一样,因此在诗歌鉴赏方面也会出现不同的观点,这种对诗歌认知程度不同的现象是正常的。比如当老师在讲解《卫风氓》的时候,当优美的词汇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很多学生必定会从女生恋爱这个角度来剖析这首诗歌,也会有部分学生从丈夫的思想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鉴赏。这时,作为语文老师,对于学生对诗歌的片面理解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及鼓励。

二、提高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注重美读

对诗歌的鉴赏教学来讲,朗读是最为重要的,它能保证高中生对诗歌的感知认识。在朗读中最重要的是对诗歌进行美读。我们所说的美读,是指学生对整个诗歌文章有节奏、充满感情的朗读,最终达到对诗歌深化认识的目的。在学《沁园春·长沙》这篇诗歌时,学生首先可以有节奏感的朗读,对整个诗歌的韵律进行感受。这时会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歌朗读的节奏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对学生给出有效的指导。像“意气风发”“、橘子洲头”等一些相关的词汇更能使学生认识诗歌的整体环境。

(二)开展音乐鉴赏教学

高中生升学压力很大,每天都会面临繁重的课程压力,要做很多练习。由于时间紧迫,高中生对一些要掌握的知识会出现接受困难的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减压教学。在日常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的诗歌教学如果运用音乐教学的方法,能够受到高中生的普遍欢迎。比如教师在对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一剪梅》进行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诗歌进行配乐,让优美的诗歌音乐旋律来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意识,不自觉的在音乐的教学氛围中陶醉。这时候,学生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歌的作者李清照在写作诗歌时身处的环境状况,只有如此,才能将诗中的“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体会得淋漓尽致。对诗歌的鉴赏教学进行移情,把诗歌中没有生命的物质,通过转换变成一种有生命的情感主体,从而达到读者与诗人思想意识上高度的统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将移情教学恰到好处的运用于平时的语文诗歌的鉴赏教学中。在老师讲解《琵琶行》这首诗歌的时候,将琵琶行的相关图片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出来。当我们的学生在看到一位女子面色愁容的弹奏琵琶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古代的风尘女性在那个时候的一种生活环境,通过图片来达到移情的效果。同时与作者当时怀才不遇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学生更能体会诗歌作者白居易当年被贬仕途时的一种无奈心境,从而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认同感。

诗歌鉴赏的教学已经成为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行之有效的诗歌鉴赏教学方法,能够直接引导高中生对诗歌作出正确认识和理解。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务必要将实际的工作经验和高中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对诗歌鉴赏进行有效性教学,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审美观念和思想意识的目的。

作者:卫丽娜 单位:山西临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