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学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学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学探析

摘要:更看中的是考试、分数,与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人文性都相差甚远。其实,除了考试、分数,除了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培养,我们还应该看到每一类文章的审美价值,把审美贯穿到课堂中。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课文

一、诗歌的审美

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样式,流传至今,有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格律诗、散体诗等之分。它有其一系列的审美特征,如和谐悠扬的音韵美,强烈真挚的情感美、凝练含蓄的语言美、幽远深邃的意境美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审美的切入点。拿意境来说,不管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注重意象及营造的意境。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代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通过简单的意象的罗列,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意境,从而抒发了飘零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现代诗歌也同样如此。戴望舒的《雨巷》通过雨巷、油纸伞、丁香、丁香姑娘、篱墙就营造出迷离缥缈的超然意境,借此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及内心的迷惘。

二、散文的审美

长期以来,人们对散文审美特性的认识一直遵循着这一审美传统,一般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散文的个性特征。每一篇散文中都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征,即所谓的文如其人,千人千面,散文里充满着浓郁的“自叙传色彩”。2.广博的题材。散文的题材范围广博,大如世界风云,国家大事,小到地方风习,山水湖光,街头景色,以及往事漫忆,感想抒怀,读书心得,均可入题,“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鲁迅也说:散文的“体裁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3.娓语漫谈式的随意自由抒写。散文是没有一定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就如同面对家人,随随便便,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4.幽默谐趣艺术。这也是散文重要的一种笔调。在散文中夹以幽默、谐趣的笔调,就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使散文作品脱离板滞,格外生色,特别引人注目。也有人把散文的审美特征概括为“真”“情”“趣”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说,散文最可贵的灵魂,乃是率真与洒脱。恍如天地间的赤子,一举手一投足,一顾盼一回瞬,皆出随意,一言以蔽之,即个性的充分展现,在其自身,也自有一份天然的美感与神韵。

三、古文的审美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道风景线,它熔铸了这个民族的精魂,积淀了这个民族深厚的思想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挖掘文言文中的审美价值,文言文中的美学特质包含情感美、人格美、意境美、哲思美、语言美、形式美等。李密的《陈情表》紧紧围绕着“情”和“孝”两个字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婉转地向晋武帝提出要终养祖母而不能奉诏。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一刻骨铭心的孝情,感人至深。体悟《陈情表》中宁可舍弃高官厚禄也要照顾祖母颐养天年的赤子之心。王羲之的《兰亭阁序》中“死生亦大矣”,告诉我们: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生命和身边的美好事物,而生命的价值则体现在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在有生之年要有所作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所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文辞优美,节奏鲜明,形象生动,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整篇作品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韵律之美。

四、小说的审美

(一)以虚构的叙事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

首先,小说它从根本上是对人的外部现实的摹仿和再现。语言的巨大能量赋予了小说以无微不至的摹仿本领。无论是短篇小说对生活横断面的展示还是中长篇小说对长时段、大空间历史风云的重现,其描摩现实的逼真细腻和广阔无边都是其他摹仿艺术所不能比拟的。其次,小说摹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叙事。所谓“叙事”,在两个方面的含义上显示着小说的特性。第一,作为名词,亦即叙事之“事”,指叙述的对象——故事。第二,作为动词,亦即叙事之“叙”,指的是“叙述”行为本身。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故事是事件的原貌,情节是故事被讲述的结果。读者从小说中看到的是情节,但通过情节又可以还原故事的原貌。在从故事到情节的转变亦即“情节化”的过程中,作家采取一系列手段,以实现特定的美学目的。这些手法有事件顺序的重组,视角的选择,概述与场景的交错,叙事速度的调节,重复、悬念等技巧的运用,抒情议论的穿插等等。“情节化”的改造彰显、淡化、转移故事的原有意义或赋予故事新的意义。最后,小说是虚构的产物。小说中的故事具有“经验”和“符号”的两重性。它既描写活生生的、具体的个别的现实,又超越了个别,蕴含着作家对世界的普遍认识。

(二)多方面地塑造人物形象

人是生活世界的主人公,也是小说世界的主人公。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法国“新小说”派曾以“静物写生”的方式写小说,将人从小说中驱逐出去,这不过是个极端的试验,况且,“新小说”也仍是关于人的:它是被高度物化的现代人处境的隐喻。至于有些动物小说,更是把人格“拟物化”的寓言。可以说,没有人物的小说是不存在的。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家的重要任务。小说拥有着最丰富的人物塑造手段: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既可静态地描画,也可在激烈斗争中展现;既可正面呈示,又可侧面点染。除了直观性不足外,小说在一切方面都胜于同是刻画人物的戏剧和影视。

参考文献:

[1]杨守森.文学:审什么“美”?[J].文史哲,2008,04:22-34.

[2]安正雨.“美”是文学的什么?[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0,09:23-24.

作者:陶玖玲 单位:重庆市大江中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