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画写意性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画写意性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画写意性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应用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画写意性内涵的研究,分析其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结合实际设计案例分析其应用的具体表现形式、营造的美学价值和表达的思想内涵。从中总结一般规律,品读写意性对电影海报的美感塑造和对影片精神的升华作用,以期为中国电影海报创作、创新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写意性;影视海报;表现形式;美学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促使电影产业迅速发展。海报作为电影最直观的形象、内容宣传载体,其新颖性和内涵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今,一些睿智的设计师提取中国画的写意性,注重内涵的呈现、强调个性化的表达,使电影海报精巧细腻,耐人寻味,更具表现力和中国特色。中国画的写意性展示了一种纵情飞扬、随意自由的状态,其不仅指代一种固有的属性或某种绘画技巧,更代表了中国人豁达超然、法天贵真的高尚品质,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对中国的现代电影海报设计起到重要的引导和塑造作用。

一、写意与写意性的基本内涵

天地为炉,浩渺苍穹。圣贤观察宇宙,认识到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人类的渺小。由此得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1]的理论。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评判理解,于“恍惚”中观察把握“物”与“象”,试图不断探索自身与世界的关联,并得出自己主观的体会与感悟。在矛盾运动中寻求主客体的平衡,并尝试用具体方式将它们保存下来。这些感悟就是所说的“意”,将“象”之“意”表达的过程,谓之“写意”。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哲学观念为“意象”“写意”等概念的诞生提供了宝贵的方向和不竭的力量源泉,后期儒学、佛教、玄学等思想的加入使之不断深化,逐渐演变成一种中国独有的价值观念,展现出中国人特殊的思想追求和审美情愫,并影射其内在价值追求。写意概念经先哲思考定位和历史推动演变,被应用于诗歌、绘画等艺术实践中,在中国画中得以突出发展,形成写意中国画这一民族瑰宝。在绘画技法上,人们将其与工笔对比,强调用笔的恣意灵动;在绘画表现上,“写意”又与“写实”迥然不同:追求“神似”而非“形似”。总的来说,写意重在酣畅淋漓地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情绪、个人意象[2]。它的精妙之处在于非唯一性。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拥有不同生活阅历的人所“写”的“意”也是截然不同的。“写意”本是“泄”意、“写心”。在这一过程中,“写”既受客观的束缚,又是灵魂通向自由的唯一途径。力图冲破外物的束缚以达到身心精神的超脱和升华,通过有限的“写”表达无尽的“意”,是写意性表达的根本追求。

二、中国画的写意性在现代电影海报中的应用依据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外部包装,它通过精良的设计给予观者良好的视觉初体验,激发其观影兴趣;同时,电影海报承担着传递电影主题思想的重要责任,是观者与影片交流的一座桥梁。中国画的写意性尤其注重事物内在含义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以提高人类观人观己观天下的格局与眼界。由此可见,写意性在现代电影海报创作中应用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两者存在相关的联系和结合的依据。魏晋经学家王弼曾有言:“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海报不仅为“言”创造平台与可能,更是“意”的有形容器。以写意的方式和情怀将影片中场景与情绪、客观与主观、表意与深意有机结合,共同营造美的情境,并高度浓缩在有限的媒介中,使大数据时代的现代电影海报能够历经时间而不衰,被更多人接受并喜爱[3],从侧面反映并加强影片深度,提高影片的综合竞争力。

三、中国画的写意性在现代电影海报中的应用方法

(一)通过具象的元素组合表现写意性

在中国画绘制过程中,绘画者利用笔法、墨法、设色、题诗等方式描绘物象,再借物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以“象”写“意”,应用于电影海报设计上,则是需找到合适的元素构成载体,传情达意。具象的图形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常成为电影海报的主体设计元素。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海报中,设计者选取“红灯笼”“红嫁衣”等具象元素,与空旷的房间内角落里目光呆滞的女子形象形成对比,画面整体氛围显得诡异,“写”出主人公的孤独无望,奠定整体基调。同时,中国传统纹样边框的加入有“窗口”“缩影”之意,映射出女性的悲哀与时代的残酷。画面构成简洁,“写意”意味却浓,影片深意巧妙传达。而在《红高粱》海报中,经过提炼处理的高粱叶凌厉如刀,尽显强硬姿态。其既点明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地点,呼应片名,同时又暗含战争的悲壮惨烈,并从侧面映射主人公如红高粱一般坚毅果决的性格特点。这两幅作品均使用了具象的图形元素直抒胸臆,巧妙组合之间将影片主旨和情绪传递出来,便于观者迅速解读影片。以写意的情怀感染观者,极具东方韵味。

(二)通过抽象元素渲染表现写意性

哲人常道深刻的思想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鲁迅先生也提出过“风格情绪,因人而异”的理念。由此可知,“意”的表达与理解通常是难以固化和精准规范的。中国画的写意性创作懂得利用人类这种特殊的心理情绪,索性将对物象复杂的理解和内心情感隐藏在寥寥的表达之中,观者需要依靠个人想象去体悟其中的深意[4]。抽象的形式是激发人想象的最好手段。在现代电影海报中使用抽象的、无形的元素进行设计布置:将基本的点、线、面拆分重组、凝聚疏散,构建出隐形的思维环境,引导观者从具体物象自带的固有属性中抽离,凭借自身的阅历经验想象、理解影片的含义。这种自由灵活的设计方式将写意性的魅力放大到了极致。《山河故人》海报(图1)中,作品省略了人物以外的全部具象的形象,只留下绚丽却凌乱的光影色彩,给人快速、错位的感觉。透过那被裹挟在斑斓光影中的模糊人影,可以读出几分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交替轮转中的孤独和无奈。但这光影究竟象征匆匆逝去的时光,还是生命的短暂无常,抑或只是晚间川流不息的交通霓虹留下的光影,并不容易知晓,只能依靠想象。电影《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海报(图2),电影名本是具象的文字,此刻被图形化成一只抽象的鸟的形象,独立在浅灰色云雾缭绕的背景中,成为海报的主视觉图形。一句话形成一幅作品,一句话讲述一个故事。通过电影名称,观者能隐隐联想到白鹤的形态,以及其遗世独立的风骨情怀和“乘鹤西去”的关于死亡的暗示,至于作品更深刻的含义则必须通过想象以及观影后的思考才能体会。这些作品均未使用具象的元素,但其中暗含的情绪却如流水奔流不息,引人遐思。四、中国画的写意性在现代电影海报中的应用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写意性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继续深入和细化,呈现出效果更强、更高层次的美感,具有深远的美学价值。这些作品不仅能给人带来生理上的感官享受,更能直击心灵,丰富观者的精神世界,并引导其思考,达到新的精神境界。

(一)视觉之美——带来感官享受

设计电影海报的最初目的是“吸睛”。将新颖的创意辅以精良的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视觉呈现的手段传递出来,形成美观的海报,直接影响观者对影片的最初印象,从而影响影片的销售。电影海报的视觉之美是主动的、高效的。写意的形式以其浓厚的传统特色极易被大众接受、喜爱、产生共鸣;它让冰冷的元素有了生命,让电影海报从商品变成艺术品。《西游记女儿国》的海报(图3)将中国传统彩墨绘画形式与现代插画手法相结合,用笔泼辣,色彩明丽。从主体刻画上来看,细节生动,画面丰富:位于中心的女子体态婀娜优美,两支金簪绾起长长青丝,尾端缠绕的绿色丝带恣意飞扬,增强了动感,也平衡了颜色;在整体构图上,女子形象与下端的师徒四人在比例大小、着墨多少上均形成对比,既暗示出人物关系,又使画面张弛得当,节奏感强,而背影的设定增强了人物的神秘感,具有典型的东方含蓄朦胧的写意之美。山水、花卉等元素之间联系紧密,画面复杂却不凌乱,带给观者协调统一的视觉享受。在《白蛇:缘起》海报中,人物围绕中国传统“阴阳鱼”的形态构成,暗示轮回与因果。颜色上运用红与蓝、黑与白两相对比增强视觉冲击力,也象征主人公人妖殊途、矛盾羁绊的亘古情缘,画面大气恢弘、一气呵成。精美飘逸的画面让我们从中领略到写意性对电影海报的塑造与成就,收获舒适的审美体验。

(二)治愈之美——带来心灵慰藉

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极快,常常感到孤独与无力,故而更加喜欢简约、自然的设计作品,以此平复紧张的情绪、减少压力。一些现代电影海报已经超越直观的、强烈的视觉刺激的营造,所用元素很少,但深入人心。通过营造空灵、辽远的环境氛围使画面更加通透鲜活,画面虽简却不空洞,可谓意蕴深远[5]。这些作品耐人寻味,具有朴素的治愈之美。其写意性强调情感化和趣味性的表达,而非元素的堆积和“炫技”,体现“以少胜多”“以无声胜有声”的智慧。这样温暖的海报作品抒发出温柔的人性关怀,让人放松愉悦,获得心灵上的慰藉。电影《第一次的离别》的海报(图4)中,沙漠作为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和立意抒情的重要元素,被概括成两大块暖黄色,一棵矮矮的树和几个人影作为点缀,转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活跃感。留白的构图既突出了沙漠的无边无际,又削弱了它的危险感,画面整体平静祥和。在这种温暖的意境渲染下,电影主题“离别”的情绪被悄然冲淡,有哀而不伤,更加耐人寻味。观者将跟随人影的脚步,走进影片一探究竟。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海报(图5)使用大面积的“留白”营造出一个空旷的环境,在功能上,吸引观者视线在此聚焦,主题突出;情感传递上,利用空间上的大小强弱对比引导观者意识到人类在疾病、命运面前的无奈,品读出“众生皆苦”的意蕴,帮助其完成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同时,以药作船的暗喻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艘象征希望的船——诺亚方舟,而“繁星”元素同样意味着光明,作品的积极意义从中体现:永远要对未来抱有希望,拥有逆境中坚韧不拔的信念与追求。催人奋进、带来积极意义的治愈之美由此产生。由上述案例可知,治愈之美是一种进阶的美,它拥有以柔克刚的含蓄力量,能超越感官,体现出中国画的写意性在电影海报中应用的更深价值。

(三)精神之美——获得人生启迪

在电影海报中加入中国画的写意性,除了能丰富作品外观以增添海报的美感和韵味、改善观者的心理体验以稳定情绪,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能传递并释放深刻的思想情感,向观者传递诸如“共生”“平等”“博爱”等美好高尚的精神。这些美好精神是中国千百年的文明精髓所在,代代相传。利用写意的形式,在观影之前、在影片之外、在方寸之间让观者的灵魂得到洗濯,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高度,获得人生思考与启迪。电影《影》的海报中,挥毫泼墨的水墨文字和暗淡幽深的人物逆向展示出“形”与“影”之间的关系,暗示主人公作为替身的悲剧性命运,诠释出电影主题。观者观影如观心,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身内在与外在之间的关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与提升,触发自我意识和人格意识的觉醒。此时,中国画的写意美感发挥到极致,作为商业宣传品的电影海报变成具有教育意义的产物。精神之美的传递是思想超越形式的更深层次的应用,含蓄却力量极强,如空谷传响、幽鸣钟声,引发人深刻悠远的共鸣回声。结语将中国画的写意性融入现代电影海报设计中,既不是简单粗暴的传统元素堆砌,也不是矫揉造作的文字宣传,更不是故弄玄虚的概念传达,而是一种传统与现代在文化思想与审美价值层面上的碰撞与交融,从中迸发出全新的火花。在设计创作时,要充分考虑并处理好几组冲突的对立与统一:传统元素之“旧”与现代作品含义之“新”、写意精神的极致感性和影视作品的必然理性、有限的篇幅和无尽的想象……总的来说,就是用传统的元素和设计手段,以创新的形式组合诉说,呈现出符合传统美感和时代价值的全新画面;在有限的空间中传达灵动飘逸的思想,引人遐思;在理解和领悟中国精神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美好姿态。现如今,中国正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力图在世界的舞台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进取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养,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促进影视作品和视觉设计的双赢。让世界友人能够通过设计精良的海报作品了解更多影片背后的精神,推动中国影视和中国设计大步迈向世界,赢得认可。

参考文献:

[1]田爱华.中国山水画的写意精神与文学意味[J].美术向导,2013(1):95-96.

[2]王紫薇.写意性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8.

[3]商毅,马丽霞.中国写意绘画对海报设计的启示[J].包装工程,2015(16):15-18.

[4]张斌.古装IP剧海报设计的“意”与“象”[J].包装工程,2019(14):94-118.

[5]傅小龙,金秋.黄海电影海报的文艺性与商业价值剖析[J].包装工程,2018(2):254-258.

作者:刘心培 王瑾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