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靳埭强海报设计特征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靳埭强海报设计特征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靳埭强海报设计特征浅议

摘要:靳埭强是杰出的世界平面设计师,他所精心创作的设计作品虽简洁却寓意深刻,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他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和挖掘,在他创作的许多优秀的海报设计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中国元素,熟练的将水墨等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融入独特的创意,创作出许多具有美感的海报设计作品。探究靳埭强海报设计作品的特征,可归纳为融合之美、留白之美、符号之美,而这种美感也正是时下在设计方面值得学习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靳埭强;海报设计;传统元素;美感

一、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香港现代设计开始获得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平面设计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进行学习与借鉴,很大程度上受到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影响,在作品中以西方设计风格和理念为主。60年代,留学归来的设计师们带来了诸多国际化设计语言,同时也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优秀设计师来香港发展。70年代,全盘西化风潮在香港蔓延,大众对审美的偏好一度趋于西方,香港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80年代,香港一批青年艺术设计师开始探索和传承本土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以香港设计之父著称的靳埭强最具代表性,他一贯注重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设计作品。

二、靳埭强简介

靳埭强,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设计奖创办人、国际平面设计奖AGI会员,首位名列世界平面设计名人录的华人。在位于香港中文大学书院修读期间,成功接受了系统的中国现代水墨画与艺术设计专业培训,从此正式走上了自己的艺术设计专业道路。他的作品在中国香港、日本、丹麦和德国等国家及地区被收藏,在平面设计领域可谓大师级人物。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好的设计并不一定是漂亮的设计,最好的设计应该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在国内外先后500多次获奖,被誉为香港的设计之父。

三、靳埭强海报作品探析

靳埭强的设计作品有着迥然不同的特征与风格,他善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在靳埭强的设计生涯中,最具代表性是海报设计,他设计过大量的海报设计作品,体现出独特美之处。

1.融合之美

靳埭强海报设计作品中的一大美感特征即“融合之美”,在他的海报设计作品中的传统元素与西方理念的融合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靳埭强的海报设计作品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其融合之美,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虚实相生的水墨情韵、古今与中西文化的融汇。在靳埭强许多设计作品中可看出道家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哲学思想主张着人与自然天生为一,如庄子的《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靳埭强《爱护自然》(图1)海报中,他将主体物大石头比喻为人的手指,寓意为石头本身虽是大自然中的一物,但它也会像人类一样感受到疼痛,没有像它坚硬的外表那样看起来牢不可破。这张海报并不是将元素简单的相加,而是将想表达的对当前被破坏的环境的忧思忡虑投入到了被拟人化的石头上,传递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情感,警告人们对于大自然的任意破坏终将会回到人类自己身上。在靳埭强的《汉字》系列主题海报(图2)中,“山、水、风、云”与文房四宝虚实结合,笔、墨、纸、砚体现为海报中实的部分,山水风云挥写的书法字则体现为海报中虚的部分。这个系列海报中体现着明显的黑白灰相融合的美感,笔墨纸砚充当海报中的黑,压在了海报的最前面,拉开了整体的空间感;挥洒的书法字体则充当着海报中的灰,是海报中占比最大的部分,突出了视觉中心的位置,在色彩上打破了海报的单调维度;大量的留白,更加整洁明确地突出海报想要表达的主题。在古今中西文化融汇的过程中,中国银行标志(图3)是最能体现出靳埭强设计风格的代表性设计作品。整个标识流畅、简洁,与当今简约的设计理念相符合,即便过去多年,中国银行的标志仍然是众多银行标志设计的启蒙。标志整体外圆内方,采用了中国古钱的形状特点,寓意为天地方圆,中间的方孔则和中国银行的“中”字相契合,既体现出属于中国银行的特点,又具传统文化的意蕴。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结合现代理念手法,古为今用的创新,彰显出了民族精神。

2.留白之美

留白在海报设计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构图角度来看,留白能够使画面整体看上去更加协调,从而减少元素过多或者构图太饱满对画面产生的压抑感。从海报的虚实角度来看,其留白充当的就是“虚”的部分,退而弱化为背景,与表达物体的“实”形成对比,更能凸显主题。留白从整体上来看,可称之为一种视觉元素。海报设计中留白是留出呼吸,可理解为将画面中的元素看做空气中的颗粒,理解为密度。海报中有适当的留白才会有适度的呼吸空间,这样才能让受众在空间感中感知作者传递的信息,使得信息更加有效传播。以靳埭强的《汉字》系列主题海报(图2)来看,大面积的留白便在海报中充当着调节空间的角色,文房四宝与水墨字为海报中空气中的颗粒,在留白的相衬下,海报主题突出。留白也是留出韵味,留白有时也呈现出一种“此时无物胜有物、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汉字》系列主题海报在留白的参与下,“此时无物胜有物”的突出了海报中的水墨元素,运用到了深浅浓淡,并将空间感体显出来,使得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同时也衬托出特别的东方韵味美,对作品的格调品位起到了提升作用,为受众带来的视觉感受是宁静以及祥和的。留白也是留出视觉焦点,如果在海报上运用留白对画面进行的一定设计,就得明白少即是多的道理。表达的元素越精简、含义越深刻,加之留白的参与,受众者的视线便会停留在海报中心点。留白作为重要视觉要素,它在海报上与物体是相对应的。一方面它们互相影响着,在海报中的占比大小、位置等都会影响对方的呈现效果。另一方面,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有实体衬比就会有留白的意义。《汉字》系列主题海报中的主体元素大小都经过精心调整,在相互依存中将设计主题更加凸显,强化重点,使得受众能快速明确其想表达的内涵。

3.符号之美

在靳埭强的许多海报设计中,除了使用水墨元素外,还出现了一个“红点”的设计元素,这个红点是靳埭强作品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他曾说过“红点是我的心,是我在八十年代开始衍生的一个视觉元素,也是精神符号,它可以融会我的设计意念,传递着丰富的生命讯息。”[1]靳埭强将这一美丽神秘的红点多次应用到了海报上,让人体会到它具有多重非同寻常的意义。例如,《爱护自然》海报(1992)(图1)中,包裹在一块石头外的白色纱布上的一个红点,既代表着自然的伤口,作者用来警示人们大自然与人为一体,应当爱护环境;又可用来看作人类的良知,用来警示自身去爱护环境。又如靳埭强在《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1989)(图4)海报中,以红点代表日本,海报中的一支笔、一砚台、一张纸,红与黑,以及点线面的运用,将东方绘画元素的精髓融入其中,这个红点在其中有着连接中日交流的作用。红点本来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而靳埭强却能将它与自己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深刻的含义,在设计中可谓是巧妙的点缀,为作品注入了灵魂。

四、结语

靳埭强在运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完美的融合了现代设计的理念,他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海报设计作品中展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虚实相生”的水墨情韵、古今与中西文化相融汇的三点融合之美;还用代表个人情感的现代符号,在不同海报中展现出的符号之美;以及在他海报中并不凸显却扮演着重要作品的留白之美。他也强调设计的地域性,每个地方的设计应该反映当地的文化,中国的设计应该服务于中国的市场。通过对靳埭强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不会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应跟随新技术、新时代去跨界学习发展。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今天的成功道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经久不衰,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在设计中,深刻理解传统文化,掌握其理念,转化成自己的灵感源泉,注入现代设计并进行完美融合,反映出属于中国的民族文化、生活态度以及哲学思想等,那必将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作者:何林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阅读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