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海报设计艺术特征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影海报设计艺术特征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影海报设计艺术特征浅析

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影海报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平面设计作品,电影海报设计也逐渐成为电影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有介绍影片的作用,还彰显了平面设计的艺术风格。中国的电影海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进入了国际视野。黄海作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设计了许多优秀的电影海报,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着显著的成就。他的作品在强调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能引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审美特色的电影海报。本文试图通过色彩、字体、构图等几个角度,来挖掘海报设计的艺术特点,并对其设计语言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设计师黄海的作品,并从中获得一定的设计经验。

一、黄海及其海报设计

黄海是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领域的一名优秀设计师。BBC曾经赞扬过:“这个有才华的设计师将中国电影海报推向了世界的巅峰。”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黄海这个名字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其《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等设计作品的问世,被认为是中国动画的兴起,而黄海则向公众展示了中国设计师的强大,以及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黄海的海报展现了他的个性,具有东方审美的色彩,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海毕业于厦门大学设计学院,毕业后未从事设计行业,在进入知名企业奥美之前,他在电视台工作了三年。这三年的工作,让他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新闻界的经历,使他养成了一颗超乎寻常的同情心,懂得怎么去触动读者,怎么去挖掘内涵,怎么去强调重点,怎么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2007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黄海海报设计作品《太阳照常升起》令人惊叹,随后大陆版的《小偷家》和《龙猫》的海报在2018年被英国电影杂志LittleWhiteLies评选为前20名中的第一名和第十名。黄海设计的多幅电影海报,因其视觉诗意和主题演绎的艺术理念而在国内外广受赞誉,其独特的“诗意叙事”风格也引起人们对主题的关注。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大众的审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海报的期待发生了质的改变;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渴望对外文化输出,寻找民族的历史认同感,获得文化自信。

二、电影海报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海报中的色彩美学

电影海报也讲究美学,在电影海报的制作和文化信息的传递中,色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色彩对整个海报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主导了作品的设计基调。首先,色彩是设计语言沟通中最直观的一种元素,它可以瞬间抓住观者的眼球,让“眼睛”放松戒备;它可以使观众感受到某种情感的感染力,从而提升心理感知。在海报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反差与色调的协调。海报设计师通常会运用不同的颜色来传达抽象、独特的设计思想,而颜色的协调搭配可以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从而提高设计的宣传、传播效果。比如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海报,大红色覆盖了整个背景,这与画面中间赤脚疯妈的衬衫一致,她似乎被白色英文标题所支撑,观众的眼睛都被强烈的色彩对比所吸引。而角落树枝上绣着的鞋子,则通过光影的变化,将整个故事带出来,突出红色的张力,暗示时代的压迫和一种悲剧结局的无奈,情绪化的红色背景,令人困惑的人物,色彩冲击而非冲突的视觉体验。色彩首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不仅能使画面更生动,还能起到视觉引导作用。在电影《道士下山》的电影海报中,富有意境的山水画般的海报,运用太极图造型的黑白色系,给人以沉着之感。画面中的黑色线条,既是八卦图案,又像是一条蜿蜒的道路,体现出道士何安下山之路充满了纯粹和复杂、美好和悲伤、纯洁和丑恶的双面性,但脚下的路需要自己选择,海报的大量留白,增加了画面的张力,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色彩分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方法,它通过两种或多种颜色的区分,将不同的信息分割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在电影《大鱼海棠》海报设计中,黄海将海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部分运用大鱼的红色,下面部分运用海底蓝色,大面积的红与蓝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冲击。海报设计的技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疏密的对比,画面中的鲲之眼与海棠花结合,内容相当紧凑,这里运用了色彩艳丽的暖色调,但却只占了画面的1/4。而海浪的设计则在紧密的画面中起到扩散的陪衬作用,使画面不至于过分集中。对比来看,海报剩余的1/4,画面内容较少,体现出人物下沉的动态,与上半部分产生了明显的动静对比。黄海结合影片的情节,利用颜色来表现其视觉效果,能抓住观众的视线,引起观众的注意,并引发观众无限的遐想,给观众带来信息暗示,让观众通过海报画面体会到影片的主旨。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色彩具有较强的视觉交流功能和直观效果。色彩的专有属性、价值和作用,是其他设计要素所不能取代的。海报中的颜色使用要恰当,符合内容和形式要求,正确的颜色运用能促进产品运营或服务设计活动的成功,而如果颜色不正确,则会产生负面效果。所以,海报设计师要懂得色彩的特性,并能恰当地使用色彩,使人感到舒适和深刻。

(二)海报中的字体设计

文字能有效地传递影片的信息,并能巧妙地渲染画面的气氛。文字的形态、质感、体积感、色调、排列组合,以及光线的处理,能浓缩影片的精华,揭示影片的主题,强化影片的内涵。钟繇曾经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见万象皆类之。”黄海设计的海报大部分字体都是自己创作的,而且几乎每一幅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文字不会受到字体的限制,可以根据电影的风格,或者符合中国文化的风格进行创作。在电影《影》的一张海报中,黄海在海报上使用了黑白两色,白色是“影”的汉字,而境州则是隐藏在阴影中的“影子”。“影”字的设计运用了中国的书法,笔力雄浑,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借鉴了行书的笔法,使用了一种干燥的笔触,在书写的时候,与纸张的摩擦会产生一种颗粒感,笔触粗犷,刚劲有力,符合境州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隐忍的性格。这三个撇,让“影”字和海报都变得更加高级,不是一般的字体可以比拟的。在另一张海报上,以夕阳的橘黄为背景,“影”字竖直翻转,“影”字的三个撇变成了阶梯,开阔的空间感,有一种大气的感觉,境州站在不远的地方,黑色与黄色的对比强烈,象征着都督的最终命运,三个竖线就像是一个波折的故事情节,似乎在暗示着境州笑到最后取代了自己,成了都督。通过将海报上的文字转化为图形表达,既能阅读,又能欣赏,从而提高了海报的趣味性、故事性、兼容性,增加了海报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黄海另一备受好评的作品是《黄金时代》的电影海报。纯白的纸张,狂乱的泼墨,看似随机、凌乱的墨水,代表着混乱的世界,汤唯饰演的女主人公萧红坚定地站在纸上,有种超脱的沉着之感。弱小的女性处于时代的潮流中,无能为力,但她仍然骄傲且固执。海报上的“黄金时代”四个大字是最醒目的,它采用了金色,既符合主题,又符合萧红的黄金生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隐含着在大时代背景下文人的“以笔为刃”的不朽精神。同时,也隐喻了主人公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短短几个字,表达了她对命运的顽强抗争。黄海设计的每个电影海报都融入了最贴切的文字,温暖而又富有艺术气息。在黄海的海报体设计中,无论是写形还是写意,都是基于影片的内容进行的,将海报的“形”和“意”结合起来,使影片的内涵更加深邃。汉字辅助设计,字体在传达主要信息时往往处于次要位置,其主要作用是解释和扩展,在这种类型的字体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把文字结构拆分、重新组合,以使其具有图形性。在《黄金时代》(笔锋版)中,黄海用汉字的笔画制作为影片的背景,每一笔都刚劲有力,仿佛能刺破纸面。这种富有创意的设计,正是萧红的人生写照。黄海在《黄金时代》的海报设计中运用了汉字的轻快和沉稳,这有效地传达了汉字的魅力,让观众在不经意间被中国汉字的美所感染。海报设计中,对字体设计与图形一样,也包含有明暗关系、线条造型、体积造型、开放空间、闭合空间、轮廓线与节律,这些元素都需要设计师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把握细节,注意文字的视觉特征,与其他图片材料相关联,并将其融入整体的结构中。

(三)海报中的构图

海报中每个元素的排布都要合适,我们常见的海报基本上都有字体、人物、背景三个要素,而要根据不同主题的电影选择性重点突出某个电影元素。好的电影海报构图,可以将信息的主要和次要部分有条不紊地展开,让海报能“说”出每一句话。黄海设计海报就像是在做减法,从角落里掏出了一部影片的精髓。在电影《龙猫》的海报中,主角小梅和小月,看起来像是在一大片的稻田里奔跑,而令人意想不到的则是,他们竟然踩着龙猫那圆滚滚的肚皮。作品以一张龙猫插画作为整个海报的背景图,插画以局部视野聚焦于龙猫肚子,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毛茸茸的感觉,绒毛被放大的视觉线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一种抵达指尖的触感。人物以超小的面积比例位于中心点矩形内,沿对角线前后排列,增强了向前延伸的距离感。通过极其夸张的大小对比,将龙猫的肚子模拟在广阔的远景视野,以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代入感。整个海报的颜色很简单,但并不影响原画的造型。黄海采用俯视的视角,增强了视觉的体验,整个画面以右下角较长的模糊绒毛为视线点,从高的位置,沿对角线跟着人物向下前行而去,淹没人身的设计点,增加了空间的垂直深度,产生一种置身其中的环绕感。在这幅海报的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设计特有的美,即“留白”,这种美是中国画创造美、欣赏美所必需的,也是创造空间意境的必要条件。而这张海报好像能听见那孩童玩乐的笑声,展现了悠闲、自然的气氛,营造了漫画般的亲切感和趣味感。《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以“大的历史为背景的小工匠”为题材的纪录片,再次引起人们对“匠心”的重视。海报的背面是一幅精致的红色漆器雕刻,但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在海报的左侧,有一条裂缝,裂缝的边缘还有一条缝隙,缝隙之中,有一位匠人,正在用工具修复裂缝,在这位工匠的剪影上方,用一个蓝色的字体标注着“大历史,小匠人”几个字,而在海报的左侧,则是一个蓝色的标题,中间是一行小号的“择一事,终一生”。这部影片的名字“我在故宫修文物”,是毛笔书写的文字,很符合海报的整体风格,文字的颜色运用绿色,与画面背景色红色形成了反差,衬托出了这幅画的历史气息,给人一种沉稳感和叙事感。其他系列的海报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小到大”的设计是电影海报的形象描述和视觉趣味的核心,是对整体创意的凝练与升华,更是设计者独到的智慧表达,不再是普通的“小”,而是“小”中的“大”,是对简约的有意追求。海报的每一部分都体现了设计者和电影创作者对电影的艺术提炼。

三、结语

“每部电影都有一个世界,海报就是开一个窗口去看这个世界。如果只是平面设计,没有内容,那不足以吸引人想去看电影本身。”这是黄海对电影海报的理解和诠释。电影海报是以影片为载体进行的现代设计,是一种思想交流的载体,一幅好的电影海报可以跨越语言、跨越国界,完美地展现电影的基调。其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正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电影海报设计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的设计类型,要坚持对其不断创新,并取得更多的成绩。电影海报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报,其内容丰富,能有效传达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电影海报又被誉为电影“名片”。电影海报的设计,既是对自身形象的一种宣传,也是对影片精神的最直接的体现。与其他类型的平面广告设计不同,电影海报承载着一整部剧集或电影的内涵,要将影片的世界观、气质和基调,先于影片向大众和媒体展示。这就要求,一张影视海报要能够第一时间巧妙而准确地传达宣传信息,并呈现高品质的视觉画面。因此,画面中所有细节都需要经过严谨的设计考量,包括色彩、文字、构图等,而细节之间良好的相关性,会影响海报最终呈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唐瑛.色彩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艺术美[J].艺术品鉴,2020(35):83-84.

[2]任晗.电影海报视觉元素设计分析——以黄海电影海报为例[J].西部皮革,2021(02):15-16.

[3]吴轶博,杜莹慧.论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要素与特征[J].艺术教育,2018(23):204-205.

[4]张雁,马青.电影海报图像学分析——以设计师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为例[J].艺术品鉴,2018(03):110-111.

作者:袁玥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