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绵城市融资需求提升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海绵城市融资需求提升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海绵城市融资需求提升探究

早在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是海绵城市概念首次在正式文件中出现。2014年,海绵城市率先在安徽、河北等地进行先行试点。2015年,国家级和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展开。

今年4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共同下发《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力争通过3年集中建设,示范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地下空间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河湖空间严格管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为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创造条件,推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后,海绵城市概念在全国升温,未来地方政府将提升海绵城市建设重视程度,加大相关的投资力度。”中证鹏元评级研究发展部研究员刘一昊表示,结合“十四五”规划中“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和今年《通知》内的相关表述,预计下半年及后续几年,海绵城市建设会逐步展开,未来融资需求将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将发挥更大作用。

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资金,住建部曾披露海绵城市建设投资为每平方公里超1亿元。刘一昊表示,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PPP模式、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

财政资金支持包括中央补贴和地方财政预算资金。中央在出台海绵城市试点的同时,都会根据城市地区级别给与一定的配套补贴,2021年的补贴金额共计7亿~11亿元,较2015年的4亿~6亿元有所提升,但难以填充海绵城市动辄几十亿元的投资需求,这还需要地方政府自己配套和借助其他方式进行融资。

通过PPP模型引入社会资金。PPP项目由具有政府授权的地方国企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合作的PPP公司,收入来源于地方政府支付的服务费用和特许经营权带来的产业收益。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地海绵城市PPP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已超1000亿元,但近年来海绵城市PPP持续降温,近三年通过量不及2016年的1/2。

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地方融资平台可通过发行企业债、私募债进行融资,据Wind统计,以城投主体发行的海绵城市类债券起步于2017年,4年来共发行28支,共计193亿元。发行高峰期集中在2017年,该年是众多示范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元年,2019~2020年则多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

获得地方政府债或政策性金融支持。海绵城市作为公益性民生工程,可通过地方政府债转贷或政策性金融贷款及债券融资。吉林白城在海绵城市修建过程中,通过省转贷获得资金2亿元,再结合PPP模式和中央财政补助解决了资金难题;浙江宁波作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2019年获农发行宁波分行3.9亿元贷款支持。

“当前海绵城市债发行偏慢,发行规模和数量少于2019~2020年,一定程度上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较低且地方债务压力偏大、财政资金紧张等因素有关。”刘一昊分析认为。

海绵城市建设既包括地面可见部分的雨水的收集设施,如公园、广场、道路等,也包括地下不可见部分的雨水储存、过滤措施,如地下管廊、土壤渗透过滤系统等。相比地上可见部分,地下水资源治理难以见到成效,较难获得地方政府重视,进而压低建设海绵城市的意愿。

“在地方城投公司转型、财政承压的大背景下,部分地区的薄弱财政很难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投入,叠加海绵城市PPP项目整体降温,发债数量自然下降。”刘一昊表示,海绵城市公益性过强,自身偿还资金能力弱,对投资者吸引力较差。

综合当前问题来看,刘一昊认为:“加大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地方政府改变过去重视地上建设而轻视地下建设的理念,提升海绵城市投资意愿,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同时,创新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加入依然是扩容海绵城市的较好方法,社会资本的加入一方面可以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带来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项目运营效率,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社会经济效应。在当前上半年财政支出偏慢的背景下,下半年财政余力充足,地方或可结合生态环保、农田水利等要素发行专项债,但也需在项目中添置部分收益性产业,如停车场、污水处理收入等。”

作者:邵鹏璐 单位:无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