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绵城市下山地校园景观设计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海绵城市下山地校园景观设计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海绵城市下山地校园景观设计浅析

摘要:以“海绵城市”理念的山地校园景观设计为题展开分析,根据校园开展海绵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阐述了山地海绵校园建设的原则,如充分利用地形、控制水源与水质、植物搭配、改良土壤等,提出重力流湿地的应用、优化校园土壤铺装的硬质构造、蓄水池规划建设、景观水系建设、雨水花园建设、透水性路面的应用、雨水花园绿地的应用等措施,以期在山地校园景观设计中更好地应用“海绵城市”理念。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山地校园;景观设计

为避免学校下雨时出现水涝和水资源短缺现象,要做好山地校园景观设计,可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在该理念基础上加强校园景观设计,合理利用校园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打造校园绿化环境,加强自然生态和人工建筑的联系,逐渐实现生态平衡。基于此,学校景观设计应高度重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

1“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理论是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系统,恢复生态平衡,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减少径流量,避免暴雨天气影响城市运行。“海绵城市”理论与绿色基础设施技术存在不同的理论支持,其中,“海绵城市”理论主要体现在宏观性,绿色基础设施技术主要将推动景观设计和技术革新作为雨水排水管理的一种方法。“海绵城市”理论强调优先于生态,且将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实现绿色网络构建。以景观和水文网络作为基础,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构建“海绵城市”。

2校园开展海绵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应遵守生态优先原则,既要应用自然途径,也要落实人工措施,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而且城市区域除了能积存和渗透雨水外,还能实现雨水净化,合理利用雨水资源,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让城市拥有雨水调蓄和雨污净化功能。应意识到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山地景观设计中非常关键,能起到重要作用。

2.1缓解校园水资源紧张

校园中除了有植物和水景外,还有师生群体及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植物浇灌用水和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便于收集自然水资源,缓解校园水资源紧张问题。

2.2降低校园出现内涝的机率

在传统校园景观设计中,部分路面渗水性能不好,只能通过排水系统排出雨水。如果降水量大,超出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校园内很可能发生内涝问题。如果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加强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结合生态吸水和管渠排水,可较好地解决校园内涝问题。

2.3改善校园生态环境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展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功能,有助于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3山地海绵校园建设的原则

3.1充分利用地形

如果区域地形陡峭,可根据山地地形,做好梯田式景观设计,进一步形成层层相叠、多层级、立体化的空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可应用山地高低落差特征,做好海绵校园景观设计,呈现山地特色,在高处注重收集雨水。梯田式空间景观可促进实现多处雨水汇集空间,调蓄教学区雨洪,还能推动阶梯式生物滞留设施建设,过滤雨水径流[1]。

3.2水源与水质控制

校园教学区基本都是硬质路面,再加上有的道路老化,在地表中雨水易大面积汇集,导致其利用率不高,同时,还会出现水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可应用雨水弃流装置,在初期把雨水向生物滞留带引流并加以过滤,且做好相应净化[2]。遭到强降雨时,雨水会漫过臂堰,流入市政雨水管网,要开展截污染处理。在雨水汇集地,通过雨水沉淀池做好生态处理,净化后的雨水蓄积除了能灌溉植被,还能应用于洗刷道路,实现雨水资源回收利用,节约学校生活用水。

3.3植物搭配

雨季陡坡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区地表冲刷力,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在建设海绵化设施时,可选择生物量大、生长快的植被。本土植被不仅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也便于后期护理,且具有观赏性,在雨水径流下渗时,可吸收重金属污染物。种植深根系植被的原因可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保水固土;②植物叶面可截留雨水,促进形成植物缓冲带[3]。建筑表层建立垂直绿化设施,促进校园植物种类多样。

3.4土壤改良

在海绵城市建设时,针对雨水径流集中下渗,加强应用生物滞留技术,并加以过滤净化,但仅过滤颗粒物,难以去除溶解性重金属污染物。随着设施不断使用,表层土壤吸附和填料吸附如果达到承载容量,会导致污染物渗入下层土壤,产生污染问题。大面积换土成本较高[4],基于此,应注重土壤改良方法,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应用生物炭和表面活性剂修复土壤。3.5功能与景观有机统一在设计海绵化景观时,需充分考量教师和学生的观赏和交流需求。同时,根据教学区地形高差,制定雨水花园和垂直绿化等山地海绵设施,以实现功能和景观相统一,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使其具备可观赏性[5]。

4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山地校园景观设计

4.1重力流湿地的应用

重力流湿地属于一种运行的湿地系统,主要通过重力自流方式,除了具有吸附和滞留作用外,还起到过滤水流的作用,可改善河流生态问题,尤其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海绵校园改造工程中的主要部分。在改造海绵校园时,有必要沿御带河布置重力流湿地,设计过滤区、水生植物及管道,达到净化御带河河流水质的目的。应依靠排水管的倾斜坡度进行重力流湿地设计施工,促进管道内流体流动,解决河流水体淤泥堵塞问题;生态滞留系统使雨水通过植物减速分布,之后下渗,多余的径流将其储蓄在生态滞留系统中[6]

4.2雨水花园建设

雨水花园就是人工形成的浅凹绿地。雨水花园通常是用来吸收屋顶和地面的雨水,并在植物综合作用下净化雨水,将雨水渗入土壤中,最终储蓄在地下。雨水花园地势低洼,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减少雨水径流总量,在径流中避免雨水遭到污染。雨水花园就是储蓄雨水,以达到雨水净化、环境美化的目的。校园雨水花园建设要充分考量场地环境和降雨,并按照校园总体规划,明确校园条件,如竖向条件和景观特征、绿地率、雨水组织形式等。雨水花园主要是设计校园建筑周边绿化区域,让雨水先排进雨水花园,再通过排水口排入雨水管网,最终进入地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设雨水花园过程中,要根据校园环境特点选择应用材料,选择雨水花园植物时,由于土壤的渗透性决定雨水花园的蓄水能力,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考虑校园生物多样性。在雨水花园中可选择种植灌木、乔木、草等植物。确保植物能吸收雨水,调节环境中温湿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4.3优化校园土壤铺装的硬质构造

土壤硬化是校园洪水内涝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校园景观设计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土壤铺装硬化程度较高。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学习国内外优秀设计方案,适当借鉴。以往主要以倒梯形的砖块为主,提升铺装路面的渗水性,减少土壤铺装硬化问题。由于这种砖块上部具有较大的面积,底部面积小,在实际铺装过程中保持上部平整,确保土壤渗水性,达到水资源互补的目的。此外,国外还有一些方法能更好地预防土壤铺装硬化问题,可适当借鉴[7]。

4.4蓄水池规划建设

蓄水池主要通过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雨水渗透作用,进而实现调蓄。在校园蓄水池规划建设过程中,主要应用校园内景观湖溢出的水位和平常所处的水位之差。(1)以地基承载为基础,加强蓄水池规划建设,除了确保蓄水池的地板具有足够承载力,还应具有平整密实性[8]。按照图纸进行校园蓄水池规划建设,保障蓄水池基础建设落到实处,把握好垂直的高度和坡度;(2)在蓄水池内设置爬梯,封闭式蓄水池应设置修建孔,敞开式的蓄水池应建设护栏。总体来讲,校园内蓄水池规划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雨水收集能力,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达到生态平衡。

4.5景观水系建设

在校园景观总体建设中,水系建设非常关键。有必要结合校园地形的实际特点,做好校园景观水系建设工作,还应选择校园储水区域建设蓄水池,再连接地方的蓄水系统,达到存储雨水的目的,实现雨水循环利用,促进蓄水池和该区域融合,保证蓄水池供给生活用水。在利用存储雨水的同时,还应注重应用剩下的雨水,把污水全面排出校园管道,避免造成水资源污染,更好地维持校园生态平衡。

4.6透水性路面的应用

浇筑透水路面需要透水性混凝土,其是按照一定比例,经过合理调配,拌制彩色强化剂和稳定剂而成的多孔轻质新型环保地面铺装材料。采取有效措施改造校园内健身步道和人行道,将其改造为透水铺装路面,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校园地面硬化,达到补充地下水的目的,还能提升校园内水循环生态效益。在护提及净水方面,透水性混凝土非常关键,具有重要作用,在“镇江水环境处理”专项中就证实了这点。在校园内改造透水性铺装路面,有助于净化生态环境。

4.7雨水花园绿地的应用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雨水花园设施非常关键。雨水花园属于绿色生态设施,有助于净化和积存雨水,在土壤和植物配合下,达到重新吸收雨水的目的,同时补充地下水资源,解决城市地面硬化问题,有利于维持生态环境。改造学校雨水花园,如果遭受强降雨能逐步减少路面雨水径流,缓解雨水无组织漫流,避免增加校园排水管道的泄洪压力,在校园内实现降水的自然吸蓄和净化。同时,能有效除去径流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经过雨水花园中植物蒸腾作用,有助于调节空气湿度,且避免校园内出现生态环境问题,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从生态环境视角看,经过加大改造力度,全面改造雨水花园绿地景观,能更好地满足生态校园建设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动校园水资源环境发展,使其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大规模市政排水设施改造工程不同,加强应用雨水花园绿地,能解决城市地表硬化积水问题,缓解市政排水压力。

4.8绿色道路

绿色道路是在城市出现环境污染问题背景下开发的一种新的交通道路,能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校园景观建设绿色道路。可在道路两旁建设下沉式绿地,减少雨水流动速度,使植物能收集、储存、排放雨水。可贴近车道的人行道路建设校园绿色道路,在道路上铺设鹅卵石,达到吸收雨水的目的。

5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山地校园景观设计思维已难以满足当前可持续发展需求,在校园山地校园景观设计中,有必要加强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海绵校园建设能为其他单位的海绵体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做到以点带面,提升城市生态化水平。所以在山地校园中,应充分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注重应用地形,全面打造海绵设施。还应清楚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实现雨水资源再利用。达到功能和景观相统一,打造海绵校园,进一步推动校园的发展。

作者:钟刚 周浪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