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项目教学医疗穿刺操作训练装置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设计充分模拟人的血管,能把处于不同状态的血管模拟出来,便于学员的模拟练习,帮助学员快速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减小学员模拟练习与实际操作时的差距感,有利于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使用该技能时更为得心应手,从而大概率减轻学员的失误率,提高学员临床操作技能。
【关键词】医疗穿刺;模拟练习;临床操作
现如今,各医院和学校都很重视临床技能的培训,将临床实习考核成绩作为评估医生技能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医疗教学项目中,对于医疗穿刺操作,往往在帮助患者治疗之前要进行学习,并多次重复模拟练习,在合格后才能够对患者进行治疗,学员在初学过程中,需要辅助工具来帮助教学,从而帮助初期学员更大胆地进行练习。然而现有的医疗教学用穿刺操作训练装置,并不能很好的模拟人的血管,且不便于对不同身材人的血管进行模拟,因此出现学员即便是通过考察却仍然存在很高的失误率,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出一种医疗穿刺操作训练装置。
1结构设计
用于医疗教学用穿刺操作训练装置的总体结构主要由绑带、模拟管、进水口、出水口、缠绕带、固定块、限位块、连接块、拨块、连接线、握把、调速器、复位弹簧等组成。
1.1绑带结构
绑带结构如图1所示,绑带上安装有第一模拟管和第二模拟管,且第一模拟管的端部分别安装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并且第二模拟管的端部分别安装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绑带的左侧连接有缠绕带,且绑带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块,并且固定块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通过连接块与拨块相互连接,并且拨块通过连接线与握把相互连接,而且握把轴承安装于固定块的上端面,同时握把通过复位弹簧与固定块相互连接,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表面均套设有调速器,且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端部连接有水瓶,并且水瓶的上端面两侧均设置有注水口,而且注水口上安装有瓶盖。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与第一模拟管和第二模拟管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第一进水口的内径大于第二进水口的内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内径分别与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内径相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与第一模拟管和第二模拟管之间螺纹连接,方便模拟血管,使得训练更具真实性,也方便在练习过后对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更换。
1.2缠绕带连接
如图2所示,缠绕带的表面设置为锯齿状结构,且缠绕带与限位块构成滑动安装结构,方便适应不同身材的学员进行练习,拨块通过连接线与限位块构成转动结构,拨块设置为弧形结构,拨块与连接块之间为转动连接,方便对缠绕带进行拆卸和卡合作用,保证在训练时不会从胳膊上滑落。
1.3瓶盖连接
瓶盖的内表面设置为螺纹状结构,瓶盖与注水口之间为螺纹连接,方便对水瓶内的液体进行补充,从而保证可以进行多次训练。
2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医疗教学用穿刺操作训练装置时,首先将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连接在第一模拟管的两端,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接在第二模拟管的两端,打开调速器并调整调速器控制水瓶内液体的流速,两种液体顺着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流进第一模拟管和第二模拟管内,并顺着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排出,可以模拟血液的流动,当水瓶内的液体用完时,可以旋转拧开瓶盖,从注水口对水瓶进行液体的补充。将绑带包裹住胳膊,将缠绕带塞进限位块内,调整好缠绕带的宽度,使得拨块卡合住缠绕带即可,可以拿针进行穿刺的教学和训练,完成训练后,拧动握把,使得连接线缠绕在握把上将拨块提起,使得拨块在连接块上转动,将缠绕带从限位块内抽出即可,由于复位弹簧的弹性,使得握把进行复位。
3结语
本设计构造简单,成本低廉,绑带与调速器的结合,有效的降低了学员实际操作的失误率,从而提高了学员自身的效率,因此该设计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祖彬.一种医疗教学用穿刺操作训练装置.中国,CN201920741697.6[P].2020-03-13.
[2]曾勇,张国华.新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操作定位装置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7):2638-2629.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练晓文,游恒星,邱建东.超早期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0(7):30-34.
作者:祖彬 张雨璇 夏冰玉 沈科明 王轲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