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宏观经济与企业风险管理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宏观经济与企业风险管理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宏观经济与企业风险管理浅析

摘要:在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复杂。能否以现有的物质条件与技术支持为基础,对自身经营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成为企业管理者较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宏观经济运行;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管理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评价、控制的过程,旨在通过各类风险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对已识别、评估的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保障单位的健康发展的目的。在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复杂。能否以现有的物质条件与技术支持为基础,对自身经营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成为企业管理者较为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针对风险的定义,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观点。在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于1921年出版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奈特对风险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并提出了“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这一经典定义。该定义与一般认知层面的风险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以经济主体的角度考虑,无论风险的不确定性是可测定的还是不可测定的,毋庸置疑,其与经济主体的损失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此外,不同学者在对风险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时,存在认知程度不同以及研究角度不同等问题,因而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损失的大小;风险是损失的大小与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风险管理是将企业经营或者项目开展过程中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COSO于2004年9月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中对企业风险管理做了如下定义: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事项,管理此类事项,使其处于企业风险容忍度内,继而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保障。根据COSO提出的ERM框架,企业风险管理应当包含以下要点:第一,风险管理是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普遍存在于日常管理之中;第二,管理行为由企业各个层级的人员负责实施,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以企业总体目标为出发点,对经营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识别;第三,在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时,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战略的相关风险;第四,风险管理应在总部层级上、从全局考虑各项业务活动,保证管理行为贯穿于整个企业;第五,风险管理需以准确识别可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发展的潜在事项为基础,通过多种风险评估、识别方法,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第六,整个风险管理活动获得的信息与成果,应当能够为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提供有关企业目标实现的保障。

二、企业风险的主要类型

针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相关文献给出的结论认为,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从系统风险以及个别风险两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在系统风险方面,政策、利率、市场供求以及购买力等方面存有的不确定性,都将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在个别风险方面,企业主要面临的风险为资本价值、机会成本、收益现金流、未来运营费用、时间以及持有期等方面的风险。除上述分类方法,也有观点将企业经营风险概括为政策风险(国家在相应领域出台的宏观经济调控以及产业政策导向等方面的政策是否会对整个行业或者某一类产品、业务造成影响)、财务风险(企业自身是否存在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或者破产危机)、市场风险(企业所研发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是否有适销对路,以及是否有市场竞争力)、法律风险(企业是否存在因陷入欺诈、违约以及侵害知识产权等相关合同陷阱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风险)、团队风险(企业内部员工,尤其是核心团队是否存在员工冲突以及优秀人才流失等问题)五类。

三、宏观经济运行下的企业风险管理

1.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在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归根结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而良好的组织结构,是保证风险管理计划稳定、良好运行的重要前提,对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也有积极作用。针对中小型企业,其风险管理的主导层一般为管理人员,除了启动风险管理与战略计划,其对经营风险的识别以及处理措施的落实也有重要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以及企业风险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虽然多数企业的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风险管理以及相关组织结构的重要性,明确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捆绑实施的必要性,但在组织结构的构建实践中,仍然有不少企业面临管理层构架层次混乱,内部管理人员的权限与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加之中小型企业在抵御风险以及构建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当前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正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当前我国企业在管理层组织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未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缺乏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操作程序,从事企业风险管理的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归属部门划分不清,承担相应风险的主题未做明确说明等。此外,受到组织结构不完善以及风险管理活动缺乏必要约束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践较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相关部门或者相互岗位互相推卸责任,面临已识别的风险或者已发生的风险事件,表现为“不作为”。综上所述分析,缺少能够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的专业人才,风险管控过程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以及组织结构不完善是企业在管理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同时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风险管理脱离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治理内部环境的重要途径,现阶段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毋庸置疑,内部控制是某个组织为达到其经营目标而创设合理保障的过程。根据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给出的解释,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其为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目标,制定、实施的系统化程序、政策或者方案,以便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监测、评估、控制的动态过程与机制。从这一层面分析,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一是内部控制需要以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正确识别与控制为动力,是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必要环节;二是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的所有要素与目标。将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进行联系是保证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在实践尝试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也逐渐由传统理念下单纯规避企业经营损失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为可创造一定的价值与效益的全面风险管理。鉴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存有的密切联系,诸多企业积极进行了内部控制改革的尝试。但就实际效果来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未能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活动中处于关键地位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风控意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深刻有关。

四、强化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1.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当前宏观经济的背景下,构筑全面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是多数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大型企业在进行风控、内控体系建设时采取的一种管理策略,从其实践结果来看,“三道防线”能够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针对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相关决策者也可考虑从明确领导责任、设置专职内控岗位、制定可行风控策略等层面入手,实施分层、分级风险管理体制,继而保证整个风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内部控制视角分析,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治理,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新发展形势之下,市场变化给企业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鉴于部分企业在风控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生搬硬套”问题以及过于依赖其他企业获得的风控经验,风控工作方案的设计者应当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保证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审计部门占据应有的地位,重点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二是独立监管部门需要兼顾财产风险、运营风险,以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以及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为方向。三是从纵向入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重视各项潜在事件的评估。而现有的管理经验亦证实,从事前介入、事中跟踪以及事后评价三个阶段入手,能够及时发现经营活动的潜在风险,以便尽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规避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强其社会价值。

2.健全风险管理组织

在企业财务风控实践中,健全的管理组织是整个风控工作的基础性条件,要保证风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风控工作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完美结合,企业的管理层就需要高度重视管理组织的合理构建,尤其是针对风险控制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根据风控工作的实际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专门为企业风控服务的管理部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治理架构。从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的角度考虑,要完善现有的管理架构,企业的管理层就需要清晰地认识到独立于一般管理机构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在企业风控中的重要意义。还有就是需要注意企业关键性指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键指标指的就是在预防企业财务危机过程中可以准确地将重点降低然后由企业财务关键指标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比如企业的资金利用和资金周转等。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拥有良好的信用,这样可以利用企业资金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更稳定的发展。

3.借助金融工具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系统的、动态的监管过程,其中涉及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估、处理、监督等过程。综合运用现有风控方法,践行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可靠途径。而实践阶段,要保证风控工作的质量,相关管理人员除了考虑风控技术的经济性、风控成本与经营效益的关系外,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以及风控策略,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科学规避。以风险事故数据库为例,部分企业为提高自身的风控能力,积极进行了建立风险事故数据库的尝试,以期通过既往发生的风险事件的综合分析结果,识别潜在风险,规避类似事件的发生。从应用效果来看,建立风险事件数据库,能够为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提供重要工具。在宏观经济影响下的金融行业,经营风险的规避一直是业内探讨的重点课题,围绕健康、良性发展这一主题,相关企业积极进行了以先进金融工具提升金融策划能力与风控能力的实践尝试。针对其他企业,有观点认为,将实体企业分为生产加工企业、终端客户、贸易商三类,根据各类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风险敞口的差异,利用相应的金融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实际困难,能够较好地帮助相关企业度过发展难关。而在多元化、国际化、金融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企业面临一定的创新发展危机,这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为有效应对此类风险,相关企业亟须引进可靠的金融工具,转移采购、生产、销售、贸易等环节存在的风险。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结合现阶段宏观经济运行下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及时进行完善。但从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相关管理层需要客观分析自身在意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注意规避过分依赖其他企业的风控经验以及先进的风控技术等问题。在此基础之上,管理人员需要密切结合企业特点,积极构建完善的风控体系以及组织结构,并灵活运用现有的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度过风控工作面临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柳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的一种新方法[J].南开经济研究,1999(05):10-18.

[2]陈磊.企业景气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2004(03):11.

[3]张塞.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几个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1990(11):7.

作者:康璐瑶 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