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弗里达绘画艺术中死亡元素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弗里达绘画艺术中死亡元素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弗里达绘画艺术中死亡元素探析

[内容摘要]艺术和哲学一样,都是人类认识世界或看世界的方式,它与我们的生活、生命体验有着密切联系。而死亡体验作为生命体验的最高级别,对艺术家的创作有着深刻和强烈的影响。本文聚焦于墨西哥最著名的女性画家弗里达,从死亡体验的角度出发,研究其绘画艺术的内在渊源和独特魅力。

[关键词]弗里达 绘画艺术 死亡元素

从生命发展的角度来看,死亡意味着生命的最后归宿与终结,生命主体只有在这一刻才会真正放下对于生存的种种欲望与奋斗,真正地达到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然而,死亡又是生命体验中最高级别的体验,它带来的恐惧感、悲伤感和毁灭感是极其强烈而又深刻的,人们很多时候都不敢直言面对死亡的话题。因此,凡是在相当意义上体验过死亡的人,任何别的体验都不在话下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压迫,一些意外的灾难和人为的灾难使人们常常伴有悲剧感、宿命感、神秘感的心理。而许多艺术家往往比常人更敏感于这种心理,他们甚至钟情于对死亡体验的描绘,正如丹纳所发现的那样:“艺术家的心中总是印刻着苦难和死亡的印象。”他们将直接或间接的死亡体验融汇在一起,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对生命的死亡进行了审美的观照,赋予了死亡诗意的反思和理性的思考,旨在使人们更加热爱生命、珍重生命。因此,死亡的生命体验具有深刻而永恒的审美价值,在人类艺术史的长河中一直伴着浓郁的美学色彩。

一、弗里达的非凡体验

弗里达•卡洛是一位拥有着传奇人生和神秘画风的墨西哥女画家,也是迄今为止第一位被罗浮宫收藏艺术作品的拉丁美洲画家,墨西哥人民曾一度以她为荣,她在艺术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弗里达的艺术与人生受到广泛的青睐:她的作品回顾展相继在美国、英国、德国展出;她的生平被好莱坞多次拍成过电影,获得了很好的票房;她的头像和她的画甚至出现在墨西哥的货币500比索的反面;她的肖像还被美国邮政总局用来发行了一枚邮票;她的名字出现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因为她的作品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在拍卖行里成交;她的自画像中人物的服饰与形象也成了时尚人士追捧的对象,并借此向这位女画家致敬……。弗里达•卡洛受到如此的普遍关注,大家都热衷于研究她的艺术魅力究竟在哪里,原因除了她那风格独特而又强烈的自画像外,更重要的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传奇人生。弗里达出生于墨西哥城,6岁时患过小儿麻痹症,后来走路就有些轻微的残疾。而在她18岁那年,弗里达更是遭遇了一场改变她一生的不幸车祸,可以说是与死亡擦肩而过。由于她乘坐的公交巴士被一辆电车猛烈撞击,公交巴士里一根折断的扶手刺穿了弗里达的身体,整个人当场被撕成了碎片:盆骨骨折,子宫被刺穿,脊柱粉碎性骨折,多处脱臼,简直生不如死。虽然飞来的横祸没有夺去她的生命,却让她产生了与死神相伴的幻觉。车祸后又经历了无数次手术治疗,骨盆的破碎还导致她不能生育,她几近崩溃,内心备受折磨,时刻感到离死亡很近。弗里达以虚弱的身躯体验了死亡带来的无限痛苦和巨大感伤,与此同时,她也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在弗里达人生最后的几年里,她的健康更是每况愈下,对药物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她的绘画创作必须伴随着止痛药的服用才能进行。她最后的画作是一些静物画,其中一幅不仅表达了单纯简单的美学,在画面中仍然可看到弗里达对生命的赞颂。1954年7月13日,弗里达•卡洛告别了纠缠她一生的痛苦,离开了人世,终年47岁。在她离开前的日记里写道:“我希望离去是喜悦的,我希望永远别再回来。”弗里达的人生是传奇的,她的生命体验更是不平凡的。她的生命体验恰似一杯永远喝不完的苦酒,尽管有瞬间的欢乐,但根本上是苦涩、艰辛的。她体验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生命痛苦,但也创造了常人不会有的佳作精品。

二、弗里达作品中的死亡元素

1.墨西哥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墨西哥的传统文化中,死亡并不意味着悲哀,而是意味着一种创造,甚至是另一个更好的世界。而生命因为有了死亡的对照,才显现出存在的意义。“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墨西哥的著名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这样认为。可以说,墨西哥人从古代印第安人的哲学观念里,继承了这种对生命的看法。此外,墨西哥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亡灵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常常戴着骷髅面具,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在大街上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迎接生者与死者的团聚。他们甚至喜欢用骷髅头来装饰自己的房屋,祭奠亡灵的面包也被做成各种鬼怪的形状来表示“鬼魂”和亡灵的归来,他们喜欢在公墓弹奏音乐,并创作一些骷髅诗和骷髅漫画互相取笑。这种习俗一直影响着墨西哥人的传统观念。弗里达也不例外,从她的画中我们读到了那纯正质朴的印第安民族文化,她那对待死亡的幽默态度和乐观坚毅的性格正是传承了这一文化血统,她的作品也充分发挥了墨西哥民族独特的“生”与“死”的主题。作于1949年的《宇宙爱的环抱:大地之母、我、迭戈、欧罗塔》以一个类似同心圆的构图孕育着生命的诞生。整个空间以层层的环抱来呈现:最中心的是代表着男和女的里维拉与弗里达,这是对生命的象征。弗里达环抱着丈夫里维拉,而墨西哥前哥伦布时期的土地女神又将他们锁在其中,最外层的环抱是来自大地之母,表现出一种包围的爱。被分为黑夜与白天的大地之母中,太阳与月亮各司一边,太阳掌管着白天,月亮掌管着黑夜,这象征着两个世界的相互循环与生生不息。大地之母一半棕色一半灰色,这不仅象征着昼与夜,也象征着墨西哥的泥土与生长的植物。在大地母亲的哺育下,土地肥沃,各种植物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象征生命的力量。在大地母亲的黑夜中,胳膊上躺卧的狗象征着死亡的救赎,是死亡世界的守护者,在这里植物与狗一同预示着生与死的意义。这个狗名叫欧罗塔(SenorXolotl),它是弗里达最喜爱的宠物,而在古代墨西哥神话中它的名字“象征统管地下世界的神,它将死者背在背上,跨越九重河,使他们得以重生”。这幅画传达出大自然的绝灭与复苏、死亡与再生的不断往复的过程,画中的每一个物象都隐喻着深刻的意义,体现出她对墨西哥民族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生”与“死”、“昼”与“夜”被弗里达安排在同一空间里,没有了对立矛盾的冲突,体现了印第安神话中的二元性特征。在作品《希望之树》中,画家同样把掌管昼夜的太阳与月亮布局在画面的左右,并将画面分割成明暗两半。在左边明亮的色调中出现的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背上裸露的肌肤有着两条没有缝合的伤口,鲜血直流。在右边阴暗的色调里,弗里达身穿大红色的特旺纳服装,一只手拿着一个粉红色的整形胸衣,一只手拿一面带有鲜红色笔迹的旗帜(那笔迹是弗里达的座右铭:“希望之树,坚定不屈”)。显然,这个弗里达是在为那个患者守夜,似乎下一秒黑暗的色调就会吞噬整个画面。这幅画像一部戏剧一样演绎着生死的瞬间,画面中虽然找不到一棵与标题对应的树木,却传达出弗里达对生命的寄托与希望。弗里达在墨西哥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更为平和地看待自己的生命,把印第安的神话与她个人的神话融进她那色彩斑斓的颜料中,并认真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通过艺术的语言表现她的世界观。我们在弗里达的作品中经常感受到的那种极端张力,其实是弗里达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最好诠释:“冷酷与热烈”“痛苦与喜悦”“冷静与热情”。

2.亲身体验

弗里达一生桀骜多难,生命犹如死神怀中的一束罂粟花。18岁的那场车祸对于弗里达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这场意外使她彻底失去了生育能力,并让她一生与手术为伴、与病床为伴、与医院为伴,甚至与死亡为伴,她的人生成为一场与死亡对抗的持久战。对于弗里达来说,无休无止的治疗让她痛不欲生,她有着健康人无法体会的痛楚。在一封写给她初恋男友的信中,弗里达说道:“在医院里,死亡每晚来到我的床边舞蹈。”她认为死亡近在咫尺,夜夜与她共枕,而面对死亡她又不甘示弱,甚至嘲笑死亡,她用一支风格强悍的画笔直接描绘离她最近的死亡。在《戴着死亡面具的女孩》中,弗里达索性将象征死亡的骷髅头画在脸上。画中她把自己刻画成一个孤独的小女孩儿,头部戴着一个骷髅面具,这个面具大得足以吞噬女孩儿幼小的心灵,而在小女孩儿的脚边还有一个恐怖的面具,它两眼圆睁,还吐着舌头,这正是墨西哥前哥伦布时期的面具模样。背景依旧是乌云密布的天空,小女孩儿仿佛被人抛弃一般独自站在一片空地上,手中拿一枝黄色的小花,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从小女孩儿不一样长的两条腿可以看出这就是弗里达,儿时轻微的跛足给她带来痛苦的回忆,她只有通过画笔来表现她当时内心的恐惧感,让观者体会命运对她的摧残。弗里达画的《梦》也呼应了与死亡相伴的主题。弗里达睡在一个欧式的床中,身上盖着亮黄色的被子,而被子上覆盖着一种奇怪的植物,散落的叶子蔓延过她的脖子并延伸到枕边,似乎像死神一样吞噬着她。在床的顶棚上竟然还躺着一个和弗里达相同姿势的骷髅骨架,但这个骷髅却面带微笑,手中还拿着一束鲜花,与被子上疯狂生长的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刻意的安排似乎在说明弗里达对死亡到来的无畏无惧,有种嘲弄死亡的黑色幽默和“与死亡共舞”的微妙意向。在这里,死亡和生命的联结传达出一种死里还生、生死循环的意味。画中的床被置于变幻莫测的背景中,而弗里达与骷髅却是处在同一时空里,弗里达枕着两个枕头,这个骷髅也枕着两个枕头,或许骷髅就是去掉她灵魂的残骸。整个画面笼罩着死亡的气息,再次预示了死亡对弗里达一次又一次的威胁,让她挣扎在生死边缘。在生活中,弗里达在自己的床边确实也摆放了一些墨西哥骷髅的装饰品。她将死亡戏称为皮洛娜或秃头蠢妇,并宣告:“我嘲弄死亡,使她不至于胜过我。”弗里达在她的艺术中为死亡赋予了幽默,这使得墨西哥诡异的骷髅文化渗透在她的画中,表现出她的爱国精神。假设没有那次意外的车祸,弗里达大概就不会有之后传奇的生命体验,那么也就不会建立如此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正是死亡对她的积极意义所在,死亡恰恰成了她艺术创作的猎物,她不厌其烦地描绘着自己漠视死亡的神情,并主动向死亡发起挑战,这样的勇气为她开启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

结语

非凡的死亡体验给予弗里达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况味,让她在自画像中像旁观者一样审视着自己,在死亡中探索着生命的质地与意义。弗里达的艺术不是梦,弗里达的艺术就是她自己的现实。她的命运印刻着痛苦与死亡的体验,而这些最真切的体验被弗里达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下来,成为惊世骇俗的佳作精品,也为她的人生赋予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认识一位用生命来谱写人生的女性艺术家。弗里达面对疾病、痛苦、死亡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顽强的意志是用金钱都买不来的珍贵。她的名字也名垂青史,让世人记住了一位神话般的女性和“一位女神”的自画像。虽然她的生命只有47年,但她的超凡魅力却让她短暂的人生成为永恒的经典,成为美丽的象征。弗里达的好友罗拉形容她是“唯一透过自己的艺术给予自己生命的画家”。弗里达在日记里也曾写道:“那个自己赋予自己生命的人……写就了她自己人生最辉煌的诗篇。”

参考文献:

1.苏琪.艺术心理学原理.教育出版社,2008

2.何政广.墨西哥传奇女画家卡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河西.弗里达:一位女神的画像.新星出版社,2006

4.[美]海登•赫雷拉著,夏雨译.弗里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5.陈亚楠.弗里达绘画独特主题与审美成因解析.河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姚锡娟 单位:晋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