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莫兰迪静物世界的绘画语言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莫兰迪静物世界的绘画语言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莫兰迪静物世界的绘画语言探究

摘要:莫兰迪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静物画大师,看似单一的静物画题材,在他笔下却蕴含着令人惊艳的神奇魅力。细细探视莫兰迪的艺术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浮躁的内心渐渐趋于安定,研究其形成的过程,对于正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摸索的我们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静物画;静谧;精神内涵

一、关于莫兰迪的生平及艺术简介

乔治•莫兰迪(GiorgioMorandi,1890-1964)于1890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平原上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7岁的他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在这里的最后两年,他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而后一直在波洛尼亚担任美术老师。他的画风在印象主义与立体主义之间,以精妙的形与色的高度和谐,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后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文化语言。爱德华•罗迪蒂在对莫兰迪采访后这样提到,“他忠于意大利北部的阶级传统,另外还带着一丝纯粹个人的谦逊、羞怯和苦行僧的风度。”由此论述我们可以知晓,莫兰迪那近似于足不出户的生活作风以及不适应被外来事物所打搅他平淡生活的性格,永远沉浸在属于他自身的一方小天地里专心创作,莫兰迪如苦行僧的气质可见一斑。

二、莫兰迪对艺术道路的探索

(一)古代传统艺术的魅力

莫兰迪将传统作为认知的摇篮,积极地关注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他既不囹圄于传统之中也不盲目的成为现代艺术的服从者。对莫兰迪影响较大的是湿壁画。湿壁画通常都需要在还未风干的灰泥上作画,但两者一般很难完美融合,因此绘制湿壁画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事先构思好布局和颜色,上色时的完美状态是一气呵成的薄层。故湿壁画大多是大面积的平涂的色块,粉灰中透着明亮,淡泊中流露出高雅。莫兰迪喜欢将色块处理成平图的方式,整个色调呈现灰蓝色,不得不说湿壁画对其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莫兰迪的创作与湿壁画有很大的不同,他从湿壁画中汲取营养,慢慢糅合成为自身的语言。

(二)从塞尚之所得

对于莫兰迪完善艺术轨迹的道路上,塞尚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保罗•塞尚(PaulCézanne)是对后印象画派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塞尚对于自然与艺术之间是这样认为的:“风景被反思,它成为人一样,并成为我内心的意识。我将它客观化,将它投射并凝住于画布上但似乎对我而言,我将成为风景主观的心灵,正如我的图画将成为其客观的心灵。”他认为艺术家之独创必须根植于大自然,通过创作,他要挖掘蕴含在自然表面现象中的某种简朴的存在,同时将眼睛所见到的缭乱视象组成一组富有纪律和秩序的图像。莫兰迪在画静物时也十分尊重客观事物存在之现象,他对物体的观察方式几乎与塞尚如出一辙。我们可以从塞尚的画面中看出,景物都十分简单,透着浓浓的几何意味。莫兰迪钻研、概括了塞尚的观察方式,他以一样迎合普通大众逻辑的、“不荒诞”的观察方法来看待所处的客观真实的物象,揭露“抽象的现实”的本色。这点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呈现的十分明了,譬如他将物体外在形状消解、隐化轮廓边沿线,追求一种画面二维化的表现,那时的他更注重的是像塞尚所提倡的注重物体潜在的精神而不是对事物单纯的描摹。

(三)立体主义的影响

莫兰迪注重考察物体原来的状态的呈现,不加任何粉饰,这一看法和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Picasso)是类似相同的,他说:“我不了解人们以‘研究’这样的辞语用于现代艺术,对于我来说‘探寻’在绘画中不代表什么,‘找到’才是正确的字眼。”莫兰迪断然的舍弃研究与尝试这一点,对于他想表达的绘画形式是离不开关系的,而他认为,绘画的关注点应当落在如何真实地将所见到的客观事件直接记录下来。

(四)形而上画派于莫兰迪的折射

莫兰迪用不同一般人的视角来阐释审美对象,寻求同一画面中空间的归属感造型及色调完美的协调和融合。这时期绘画摆脱了莫兰迪早年在画面中显现出的色面不均的表现手法,对于画面的构图和颜色之间的取舍似乎也都经过了仔细与谨慎的衡量,画面呈现出意大利传统绘画中的严谨的感觉。有别于常人的观测物象的视角,和画面所展现的近似于算数推理式的奇妙感受是有别于形而上画派的,这很明显是莫兰迪本身的艺术语言,同时还能看到塞尚式的观测方式对他的影响。

(五)个人风格的确立

莫兰迪成熟时期的作品,空间得到进一步的简化,他开始有意识的在画中使用中国画中常采用的“散点透视”的作画方法,他通常将静物集聚在画面中央,在这周围留出大批空缺,用微妙的色调来区分空白物象与布景,莫兰迪对空白空间的意会和操作使他的作品已然远超越正常普通作品的内在涵养,最大程度的使观者感受到心灵空间的无限性。他这种对画面前后物体和空间处理上采用了相似的明暗和色彩描绘的方法,平面化的二度空间,交界点的模糊处理,打破了画面中原本营造的封闭空间,使物体与画面周围的空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画面中物体与物体之间从容的统一,宛若能感觉到他们在与对方酣畅淋漓地交谈。

三、莫兰迪的绘画语言

(一)化繁为简的造型

莫兰迪在自己头脑中先置换出一个有趣的、合理的空间层次布局,他删除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营造出一个新的静谧的世界。他或理性的不带有多余情感的经营物象各个部位之间关系,并且穿梭于其中寻找有意味的形式,通过他自身对于客观世界鲜有的沉思,反复摆弄着大大小小的瓶罐,以塞尚式的观察视角来重新审核物体。

(二)莫兰迪绘画的色彩

在莫兰迪的画面中,色彩艳丽、夸张、强烈这一类形容词似是与之绝缘,它的每一角、每一处都是灰朦朦的,不闷又不脏,带着与生俱来的完美,给人以幽静高雅的视觉体验,这尤其显现出莫兰迪那非常人可匹及的安详和文质彬彬的风致及涵养。灰色系组成的画面将恒动的时间长河静止,画布上写满了静谧与深远,似是阻隔了时间和空间的范畴,这些在细微中存在差别的灰色恰如其分地镌刻出了奇幻而又淡泊。

参考文献:

[1]爱德华•罗迪蒂.《乔吉奥•莫兰迪》[M].转引自许江、焦小健编:《具象表现绘画文选》,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

[2][美]奇普.《艺术家通信——塞尚、梵高、高更通信录》[M].吕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何政广主编.《莫兰迪》[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作者:赵倩雅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