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于纸张技术探索的绘画艺术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于纸张技术探索的绘画艺术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基于纸张技术探索的绘画艺术研究

摘要:蔡伦不是纸张的发明者,而是将制造纸张的手法和工艺传递给后代;顾恺之不是绘画的发明者,但是他却为后代在绘画上的创作提供诸多启发。从某种角度说,没有蔡伦在一次次试纸失败之后的成功,就不会为纸张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可能性,那么顾恺之再好的绘画技艺也难以流传至今;同时,没有艺术家的立体呈现,再好的纸张也缺乏足够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纸张绘画

一、纸张发展的总体概述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两汉时期的造纸业成为新兴独立的手工业;公元3至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个造纸技术体系基本定型,具有一定的体系理论;在6至10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造纸技术体系在定型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深度、水平方向都有所发展,更重要的是走向了世界;在10至14世纪,宋元时期的造纸技术已趋于成熟;14至20世纪,明清时期的造纸术发展进入大成阶段。时至今日,纸张在多方面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不同领域的大量精美艺术作品。

二、秦汉时期的纸张与绘画

如今能够被检验的所有西汉古纸原料均为麻纤维。在西北地区出土的麻纸产自西汉时期的比较多,东汉时期的比较少。随着封建统治制度的巩固、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开始逐渐繁荣,推动纸张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时的人们更加注重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启蒙作用。这个时期的绘画结合了战国时期不同的绘画风格,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时代风格。秦汉时期,画面呈现出简洁、直截了当的风格。这一时期的美术是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也是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由于这个时代的纸张技术刚刚起步,目前缺乏清晰的出土绘画作品,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代还有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画像砖可以让人们研究当时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刻画升仙神异题材的、具有神秘性的画像砖,还是刻画社会生活、具有现实性的画像砖,其图腾都体现汉代美术的时代特色。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纸张与绘画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纸在社会上开始普及,多种新原料被人们开发出来。同时,纸的用途不断扩大,表现形式多样,既被用于绘画、书写等艺术,又用被用于制作纸伞、风筝、剪纸等。在此期间,人们开始生产桑树纸、牛皮纸和藤条纸;一些相对专业的制纸技术如施胶技术、帘床抄纸器等开始发展;一些地区开始采用淀粉糊的施胶技术;从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的表面涂布和染纸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交融的政治、经济、文化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处于规无定则的状态之中。魏晋南北朝的审美自觉直接体现在艺术的自觉上,艺术理论的独立性是主流艺术意识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艺术形而上学的重要影响,这是中国艺术史上的联合。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洛神赋》描绘了曹植路过洛水时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情节浪漫而细腻。在绘画理论中,顾恺之清楚地指出,人物的远近关系以位置的高度为标志。以往的艺术史理论家指出顾恺之对“传神”的理论贡献,顾恺之对绘画和笔的深刻理解以及“略”的转变。具体来说,顾恺之在绘画中基本上建立了对风格和魅力的追求,找到了它们与造型之间的联系规律。并创造了一种揭示这一规律的方法,并树立了中国画中“笔”的基本地位。对于现代人而言,需要品味的是顾恺之绘画的形式,而不是教化的内容。

四、隋唐时期的纸张与绘画

隋唐时期,全国根据各自地理区位的优势,采用了不同的原材料制作纸张,皮纸、藤纸快速发展,竹纸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同时,纸张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展,被应用于许多方面,如窗纸、纸屏、纸伞、纸风筝等。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被发明并被普通运用,印刷品随之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简洁。此外,造纸、施胶技术进一步革新,匹纸、硬黄纸也在这个时期被制造出来。唐代是中国画史上的繁荣时代。不同地区的绘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新风格,“丰肥浓丽”的现实女性形象进入画面,吴道子和张萱所代表的人物仕女画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丰腴的女性形象。花鸟画的发展虽不像人物画和山水画那样成熟,但在牛马画方面却名家辈出,如韩滉、韦偃等。唐代中后期的绘画,不仅完善了前期绘画的风格,而且从另一方面开辟出了新的领域。以周昉为代表的肖像画、宗教画发展更为完整,王默等人的山水画在绘画手法和表达方式上也发生了变化。隋唐时期,由于纸张制作成本较高,造价昂贵,多为少数皇家贵族使用。这些贵族一般将纸用于抄写经书和朝中重要文件,而不是用于绘画。真正需要靠绘画表达喜怒哀乐、描绘社会现象的文人墨客往往一纸难求。因此,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留存下来的大多是麻纸皮纸所呈现的艺术作品。韩滉的《五牛图》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根据历史记载,韩滉在担任宰相期间,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创作这幅作品可能是表达鼓励农民努力耕种的寓意。此外,也有专家考证,韩滉的《五牛图》具有深刻的内涵,他以勤劳、温顺的牛的形象比喻自己兄弟五人,表达内心忠君爱国的情感,渗透强烈的个人情怀。

五、宋元时期的纸张与绘画

宋元时期,竹纸、稻麦草纸开始兴起,这和全国大规模种植稻麦有关,同时,皮纸在这个时期得到全面发展;多种多样的加工纸在社会上流通,纸本书、印刷品、纸币等纸制品得到空前发展;越来越高效的制浆造纸技术出现。从多方面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造纸技术发展已趋向成熟。宋代的绘画有两大基本特征:首先,现实主义和写意的形式是相互对立和平等的;其次,完成了绘画的“诗化”过程,确立了“诗人绘画”的重要美学原则。“以抒情言志为特征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和具体表现。”①这个时期的纸张大多用于印刷钱币、包装药材,民间纸艺技术大多体现在日常生活、装饰使用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宋元时期出土的纸质画作数量明显增加。如:宋末元初画家郑思肖的《墨兰图》采用的是纸本墨笔,元代画家钱选的《八花图》是纸本设色,等等。

六、明清时期的纸张与绘画

明清的造纸技术是一个集大成的时期。“明朝来自社会底层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衣实之需的重要性,因此在位期间一方面不断推行桑、麻、棉、枣等经济林木的种植”②,这意味着各类型的造纸资源得到高度发展。正因为纸张的大量需求,加工纸和机制纸应运而生。明朝中叶以前,宫廷画继承了两宋的绘画风格、理念,并使其重新繁荣;明中后期,文人水墨画的风格被发掘并予以发展。明清时期的绘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宫廷绘画的复兴;其二是文人画的兴盛和绘画商业化的兴起;其三是西洋绘画的传入;其四是绘画主题上的多样性。明清时期,绘画的样式变得越来越多,画家开始有了自己的绘画特色,拥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如,唐寅的《黄茅渚小景图卷》采用纸本墨笔,画面中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清晰地看出画家不服输的硬笔气势。随着西洋画的传入,国外的油画布纸张也随之传入中国,这给中国的绘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结语每个时期,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人文情怀、审美差异、功能需求,形成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从吸墨性还是上色难易程度看,画家选择纸张完成自己的作品都有特殊的情感、时代意义,“任何文化形态都与社会经济存在密切的关系,需要有独立的个性存在方式”。现代的画家应赋予作品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周杨静,刘志峰.物质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内涵传达.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4(3).

[2]潘吉星.中国造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潘吉星.中国造纸史话.商务印书馆,1998.

[4]陈典,杨益民.纸为书用——论纸张大规模生产对早期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中国科技史杂志,2017(3).

作者:王晔 孙琦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