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园生态式美术活动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活感官,唤醒幼儿美术情怀
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接触日常生活,可以对其多种感官形成重要冲击,唤醒幼儿对美术的隐性情怀,形成丰富的美术体验。1.借助自然环境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教师要带领幼儿探索大自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些美术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生态美术的魅力。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通过与幼儿平等互动,建立一种民主、自由、宽容、和谐的“伙伴”关系。要与幼儿主动对话,消除幼儿的畏惧心理,为幼儿观察学习提供更多帮助。幼儿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是强烈的。要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运用他们敏感的形象思维探索大自然,使幼儿形成丰富的生态美术体验。四季的花开叶落,天上的云起雨雪,这些多变的自然现象都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心。教师带领幼儿在校园里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大树在阳光下、微风、大风、雨中等不同环境中的形态,春天的萌芽、秋天的叶落,都是大树生命的歌。秋叶在操场上飞舞的时候,我们请小朋友观察落叶在风中的形态和落叶颜色的变化。观察落叶、触摸落叶、闻嗅落叶,自然调动幼儿的视觉、触觉和嗅觉感官。我们把这些落叶收集起来,投入到区域中玩“叶子拓印”“树叶拼贴”;我们在户外写生“秋天的树”“开花的树”“风中的树”,激活幼儿的美术思维。幼儿由此建立起来的美术认知是自然的、生态的、鲜活的。
2.利用生活环境
幼儿对色彩、形状等显性物象有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幼儿美术学习思维的特点,引导幼儿深入生活之中,对身边的各种美术元素展开观察和探究,以便建立起生态性美学认知。美术活动内容丰富,与幼儿生活有更多接轨点,教师要做好衔接设计,以便顺利激活幼儿的多种感官。如小班色彩观察活动,教师拿出多种形状、多种颜色的积木玩具,让幼儿分门别类地整理,将相同颜色的积木放置到一起,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色彩的概念,有效调动幼儿的美术思维。
二、精选材料,调动思维,激发幼儿美术创意
1.合理筛选材料,提供艺术创作储库
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宝库,如树枝、树叶、花瓣、种子、麦秆、稻草、松果、果实、石头、泥沙,都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吸管、瓶盖、包装盒、报纸、塑料袋等,这些生活材料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会给你变废为宝的惊喜。在幼儿美术活动中,需要涉及多种美术材料的搜集和运用问题,我们要结合现实生活条件展开材料筛选,并适时投放材料,不能一次投放过多,让幼儿无从选择,也不能过少,让幼儿没有选择的余地。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探索机会,调动幼儿的美术思维。可以根据收集到的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因材施艺”“因意施材”的艺术构思和创作,如树叶拓印画、蛋壳拼贴、果实壳拼贴画、纽扣拼贴画等。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观察和感受不同事物自身的肌理特点,大胆创作出新颖奇特的艺术作品。
2.抓住投放时机,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意
提供适宜的美术活动材料后,何时投放最为适合,这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取向投放美术活动材料,让幼儿自主展开美术探索,富有个性地进行美术创作。如大班开展以“纸”为主题的活动,投放各种不同材质的纸供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如“创意折纸———纸上的花卉艺术”“染色———多彩的纸巾”“纸浆画———美丽的纸浆花”等,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意。
三、优化形式,创新支架,丰富幼儿美术体验
1.优化传统教学
传统美术教学活动大多是教师讲解画法,或者是示范操作,然后让幼儿模仿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属于标准的“师本教学”,与我们倡导的生态教学活动相背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少讲、多体验,而且要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体验,将空间留给幼儿,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体验中形成美术认知。例如,剪纸是最为原始的传统文化形式,传统教学模式无非就是“教师展示——教师示范———幼儿实践———教师指导———教师评价”,但在生态教学活动理念下,我们优化教学方式,带给幼儿全新的美术体验。我们先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其对剪纸的兴趣,然后了解剪纸的基本步骤,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融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整个活动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为幼儿提供积极引导,生态式教学活动特征鲜明。
2.创新美术游戏
幼儿对游戏有特殊情结,这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我们从幼儿学习需要出发,极力倡导课程游戏化。在美术活动中投放游戏,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对美术活动进行优化处理,还要对游戏活动的适时融入做好准备。美术游戏形式众多,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选择。如小班幼儿美术游戏“做披萨饼”,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在活动中幼儿化身厨师,利用橡皮泥制作披萨,再用彩纸、吸管段、纽扣等为“披萨”做装饰。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更能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较,他们的想象力更丰富,掌握的美术技能更多。因此,在中班美术活动“好吃的汉堡”中,可以为幼儿介绍制作汉堡的材料,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
四、创新组织,拓展域度,提升幼儿美术素养
1.凸显活动主体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是活动主体,教师要做好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凸显生态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真正动起来,才是最为科学的自主学习。当幼儿的多种感官都处于运动之中,思维情感也处于变化之中,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2.延伸活动域度
美术活动不应仅限于活动室内、幼儿园内,也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例如,在中班绘画教学《蝴蝶》中,我们首先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去公园郊外游玩,寻找和捕捉蝴蝶并制作成标本,然后在课堂上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标本,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花纹,发现其翅膀的对称美,从而更形象地用画笔创作。幼儿对这样的美术活动有浓厚的参与兴趣,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除了家长资源,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开展美术活动。例如,大班主题写生活动《我心中的双茂隆》,我们把美术活动搬到社区老房子双茂隆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老房子,感知莆仙老房子特别的形状,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这种美术活动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有效加深幼儿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幼儿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美术活动属于艺术范畴,其内涵和外延都极为丰富,教师有意识地延伸美术活动的域度,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生活之中处处有美术,教师不妨给幼儿布设一些有趣的美术观察学习要求,让幼儿在生活中探寻美术元素,并在实践感知中积累美术经验。这也是生态式教育的意识呈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要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引入生态式操作机制,建立体验式、生态式美育环境,从生态学的视角去思考艺术与人、艺术与教育、艺术与文化的相互制约关系,为幼儿创设适合学习体验的情境和机会,促使幼儿在不断体验中形成美育感悟,进而形成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观、审美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雅芳.走向生态化的幼儿美术教育[J].名师在线,2017(05).
[2]官秀平.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幼儿艺术教育[J].江西教育,2018(07).
[3]吕碧霞.生态式美术创意活动对幼儿启蒙的促进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9,(01).
作者:王荔玲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