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素描肖像艺术化手段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素描肖像艺术化手段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素描肖像艺术化手段分析

摘要:素描既是美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针对素描教学中学生作业出现的常见问题,就如何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和格调,分别从概括、简化和夸张与变形几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意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他们的艺术创新潜能,从而为以后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素描;概括;简化;夸张;变形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其本身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作为艺术院校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如何建立好学生正确的素描观念,意义重大。当前,不少艺术院校的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中仍存在仅将素描作为其他美术专业课程的基础技能训练手段的现象,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对素描的整体认识简单,作品缺乏个性,千人一面。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不但会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的正常教学,更会影响到作品的品位和格调。“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石涛语),一件好的作品,它掺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造作。笔者经常跟学生讲,画不怕画得差,就怕画得“俗”。俗是什么?俗就是一张画的品位与格调不高。怎么解决俗的问题,笔者从提升作品艺术品位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概括与简化是提高作品艺术品位的必要手段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一件再写实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简单照搬,这其中的原因一是达不到,二是没必要。达不到是因为受客观工具材料和手法的限制。没必要是因为评价一件作品好坏的标准从来就不是以细节的还原逼真度为前提。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说,没有概括与简化,艺术就不可能存在。他说的这句话实际上也指出了艺术作品艺术化的基本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能还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面对模特时可能也想到过概括与简化的问题,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却往往无从下手。简单地说,概括与简化无外乎两种:一是针对对象有意识地做出省略,另一种是情感按照自身的逻辑自动地选择和删除。前一种偏理性,后一种侧重感性。为了让大家对这两种方式有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两张具体的范画重点讲述。(俄)雅夫伦斯基《沉思的女人》首先我们看普莱卡这张画,作者在处理整个人物形象时,就显得特别理性。我们看作者在把对象的头形处理成一个椭圆之后,她的头饰、上身、手形是怎样处理的。我们都知道,评判一张画的好坏标准里面有着最重要的一条,叫形式感的统一。头处理成了椭圆,其他地方的处理如果不能与之建立起相关的联系,那头就会孤立。所以作者在处理手、肩,还有画面其他部位的时候,出现了那么多与椭圆有关的联系形。另一张雅夫伦斯基的则完全不一样,作者看似随性而发,什么明暗、什么结构在他的这张画中都不存在了,我们能体验到的是作者性之所致的自在表现,正是这种感性的画面处理,使得画面中一个妩媚而又知性的女子形象清新可人。通过这两张作品,我们既要看到概括和简化在艺术处理上的重要性,更要深层地体会到简化并非仅仅砍掉不相干的细节,更重要的是把剩下的再现成分加以艺术化地改造,并使之有形式意味,从而激发观者深层次的审美情感。真正地概括与简化往往要耗尽一个艺术家一生的心血,因为简化并不是简单。著名旅法画家赵无极讲过,画面要单纯而有内容。我们要简单些,就是简单里看到丰富,少里看到多,而不是表面的多。换句话说,简单不是没东西的简单,简单是要有东西看。同时,能否得心应手地做出简化也是衡量一个艺术家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夸张与变形是提高作品艺术性的有效途径

要想给观者传达出你对模特的强烈感受,就要强化客观对象传达给你的主要感受。有句话说得好,一件艺术作品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夸张就是突出强调对象的特征,以加强和扩大对于这些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充分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夸张与变形自古有之,哪怕是在古典主义的作品中也屡见不鲜。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的著名作品《大卫》,这件作品其实在唯美写实的整体风格样式下,同样也在局部地方的处理上加上了作者的夸张,比如手的造型,为了突出它的力量,作者有意识地把它夸大了。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之后,夸张与变形的手法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了。特别是当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出现后,简单的夸张与变形已经不能满足这些画家的表现需要了。他们随性地对原有的形象进行着毫无忌惮的破坏与重组,以至于所创造的形象与客观对象相去甚远。于绘画中作为客体的变形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出自作者主体内心的需要,艺术家借助画面上的扭曲形象,宣泄自己的情感,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就是以变形特征,强烈地对社会进行着无声的控诉。如图中德国著名表现主义画家柯勒惠支的这幅作品,在画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头部表情器官及手部的夸张与变形,传达着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工对社会现实和环境所受压迫的泣血之吼,这一吼声振人心肺,让你在他面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二种夸张与变形则是出于强调形式美本身的需要。艺术家放弃客观对象的真实,调动画面各部分的关系,来实现自我心中纯粹形式美的幻想。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的作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马蒂斯强调他的作品就是能让人疲劳之后躺下来的一张舒适的安乐椅。所以我们看他的画,永远是那么优美和谐,永远是那么宁静和安详。马蒂斯常常为了一根线条的流畅而牺牲对象的形体结构,为了画面构成需要而自由地改变形体。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高纯度的形式美。第三种夸张与变形是为了更彻底地接近绘画本质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无非就是点、线、面、明暗和色彩几个方面。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对具象的东西有时要抽象地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剥开具体形象给我们设置的现实迷雾,从而回归到绘画的本质上。毕加索运用各种不同的变形手法,不断地对画面形象进行打散和重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透彻地接近绘画的本质。这里我们再看他的两幅作品,在这些画中,我们感到他画的是谁,人物的身份、地位甚至于表情都无关紧要。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依然会认为这些作品好看,根本原因在哪里?其实说白了,无非就是他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处理上那些点、线、面的组合传达了绘画本质的美感。正因为如此,所以现代主义绘画的观念认为:形式不是手段而是目的。以上笔者提到了素描作品艺术化的两种主要方式:概括与简化及夸张与变形,一件作品要真正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当然不能仅凭以上两点,它包含的范围有时既抽象又广泛,不但与作者的意识、阅历、心态、情感等息息相关,还与作者所处的地域、环境、时代密不可分。总体来讲,概括简化和夸张变形,只是为我们解决作品的艺术性提供了两条可行性的路径。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和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对现代艺术的成就和不同风格流派中有益的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在平常实践中能合理并主动地做到概括简化与夸张变形,那么就不但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最大可能地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为现代艺术的理解找到一把入门的钥匙,从而充分发现和运用自己的潜能,为今后在艺术道路上的提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礼浪 单位: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