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劳特累克绘画艺术特色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劳特累克绘画艺术特色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劳特累克绘画艺术特色探析

摘要: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是19世纪末法国最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大师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其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力、线条的活跃性等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发展。该文介绍劳特累克及其创作于19世纪90年代的油画作品,多角度分析他的绘画艺术,以期为相关研究者的艺术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劳特累克油画特殊性

19世纪的法国画坛呈现出绚烂的景象,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流派相继出现,受到大批艺术家的追随,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是他们中较年轻的一位[1]。他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笔者分析劳特累克的艺术特色,以期为相关研究者的艺术实践提供参考。劳特累克出生于法国阿尔比的一个贵族家庭。由于父母双方家族为了保持贵族血统多次通婚,出现了基因上的缺陷,这影响了劳特累克的人生。劳特累克自幼聪慧,小时候便已展露绘画才华。少年时期,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由于天生体弱不得不休学回家养病。更加不幸的是,14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劳特累克摔断了双腿,愈后成为畸形。身体上的不便让劳特雷克更加专注于绘画。尽管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劳特累克免于为生计奔波劳碌,但是天生的倔强与不甘让他决定去巴黎闯荡。在巴黎的蒙马特,劳特累克用画笔展现了法国19世纪末的灯红酒绿。他并没有因为生理上的缺陷放弃自己的梦想,他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用画笔挥洒人生。劳特累克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一、独特的观察视角

1883年,劳特累克来到了蒙马特高地。蒙马特是当时巴黎娱乐界的中心,许多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建筑师等纷纷涌向此地,频繁地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劳特累克很快就被这里的景象吸引,他艺术的辉煌时期也是在这里开始的。在蒙马特的红磨坊,许多人来到这里寻欢作乐,顾客中有不少是社会上层的绅士淑女。形形色色的艺人与客人成为劳特累克重要的绘画题材。面对红磨坊的灯红酒绿,劳特累克采取了独特的观察视角。不同于传统绘画作品中严谨的构图、端庄的人物形象,劳特累克喜欢坐在角落里作画,更像是一位旁观者,安静地记录着红磨坊的夜生活。特殊的视角使劳特累克创作出的作品耐人寻味。如,在1890年创作的《红磨坊的舞会》(图1)中,劳特累克摒弃了传统的构图方式,从新的视角出发,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人物分布相对灵活。劳特累克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让画面多了一丝灵活与夸张。在以绿色调为主的画面中,靠前的红衣女子显得格外突出,这位女子很好地充当了画面中的静态元素。在画面中心,一对男女翩翩起舞。长期坚持速写练习使劳特累克能够快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动态。舞男的双腿屈伸,仿佛在迎合舞女的动作;舞女则掀起长裙,踮起脚尖扭摆,身边围绕着一群绅士。劳特累克将舞女妩媚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画面整体鲜明而跳跃,线条赋予了画面流动感,富有动感的画面氛围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绘画中活动的场面还有许多,在这些场面中,人物众多,形态各异。除了艺人,观众也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这才使作品的画面效果活跃而丰富。劳特累克独特的绘画形式让红磨坊更加绚烂多姿,19世纪的巴黎风情在劳特累克的笔下熠熠生辉。

二、独特的绘画形式

1.形式美的表达

由于劳特累克从小的经历和先天的残疾对他性格造成的影响,他对艺术的理解与众不同,这直观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强有力地表现出主观的情绪。劳特累克绘画艺术风格的辨识度较高,舞女形象、概括的线条、大胆的色彩等是他独特的绘画语言。劳特累克不满足于传统的构图形式,特殊的观察角度使他的作品构图新颖。劳特累克崇拜德加激烈的线条和生动形象的轮廓[2],他还吸收了高更的装饰性线条和平涂色彩的表现手法并加以改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画面中线条简练、概括性强,色彩明快、简洁、率真。为了抓住舞女的动态特征,他下笔迅速,概括地表现出人物的大轮廓,扭曲夸张的人物形象成为他的作品的一大特色。同时,他注重画面的瞬间连贯性和气韵[3]。劳特累克还从浮世绘中汲取养分,学会用具有律动感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夸张造型,并通过曲线与角度对比获得新的装饰效果。劳特累克不满足于三维空间的表现形式,开始追求某些平面性元素,这无疑为他的绘画艺术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观察劳特累克的众多作品不难发现,他在透视方面也匠心独运。他刻意地抬高透视的水平线,使消失点移到画面之外,使画面的空间显得十分深邃。空间感为劳特累克作品的画面布局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以《红磨坊的舞会》为例,整幅画面看起来纵深感很强,具有显著特征的主体人物被放置到画面前端,由于画面的纵深感,后面黯淡如黑影般的人群看起来十分和谐,这样的布局凸显了主角。劳特累克通过油画的形式成功地塑造出红磨坊的夜生活场景。

2.材料运用

在油画材料方面,劳特累克独创了一种水彩式的油画语言:先把油画颜料用汽油稀释,让油画颜料变得十分轻薄,用笔迅速地在画面上铺开,从而形成水彩式的透明效果,而不是像一般画家那样在画面中堆积颜色[4]。劳特累克独创的这种水彩式的作画方式使他的作品画面显得更加通透、明亮。材质的创新为画面的痕迹感表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虽然没有传统写实油画的细腻质感,但他的作品画面多了一种形式美感。水彩式的油画在当时的法国画坛是一种超前的探索。在此基础之上,劳特累克还大胆尝试混合使用色粉和油画材料,混合的技法使他能够自由地挥洒画笔,色粉的运用让画面的线条感更加强烈有力。劳特累克还喜欢在画面中利用大面积留白和大面积涂黑,这种巧妙的方法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对二维空间无限遐想的世界。他把主体的三维空间和平面的二维空间结合,使画面耐人寻味,让人眼前一亮。

3.色彩表现

在色彩表现方面,不同于印象主义对光的依赖,对于劳特累克而言,光线的作用就是照明。光线的变化不会改变劳特累克作品画面中的色彩,画面中的各种形象也不会因此发生变化。劳特累克的大多数画作在室内完成,因此他创造了一种理想的冷光。这些冷光在画面中随处可见,不管是在人物的脸上,还是画面的大色调上,都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添了趣味。以1892年劳特累克创作的《在红磨坊》为例,整幅作品的色彩运用十分大胆,画风粗犷,蓝绿色的背景突出了画面的氛围感。画面前端的女人叫珍妮阿弗莉,是当时巴黎有名的康康舞者,也是劳特累克作品中较为人知的人物形象。然而,劳特累克并没有把她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美丽,而是大胆地运用蓝绿色彩,烘托了红磨坊嘈杂、喧嚣、颓靡的氛围。画面前端的珍妮引人注目,成为画面的一大亮点。在画面的中央,一群人围坐在酒桌前,或是高谈阔论,或是消磨时光,但丝毫未展现出真正的快乐。劳特累克大胆地运用冷光,画面的色彩饱满,成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冷色的运用强化了画面整体的氛围感。他为后来的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绘画带来了一些启发。

三、“丑化”的人物形象

劳特累克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尽量描写真实而不是描写理想。”[5]他的作品也的确如他所言,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物,他都表现出其真实的生活状态。劳特雷克描绘的是19世纪真实的社会状况,他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切身体会、对红磨坊的“小丑”的理解。在红磨坊,贩卖笑声的“小丑”包括妓女、康康舞女郎、马戏团演员等。在蒙马特的这段日子里,劳特累克对于“丑”有了新的见解。在红磨坊,劳特累克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各有特色,各有各自的美。他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着眼前的一切,用画笔记录着红磨坊的喧嚣。画中被“丑化”的人物形象,是他用画笔表达对那些像他一样不幸的人的同情。他刻意避开描绘人物身上美丽与优雅的气质,把人物的形象加以夸张表现,使人物“丑”得各有特色。这样的绘画手段为他的作品增加了更多的形式美感。拉古留曾经是风靡巴黎的舞后,是康康舞的代表性人物,长相甜美,性格开朗。对于这样一位受人追捧的舞者,劳特累克将其描绘成八字眉、眼睛无神、撇着嘴巴,仿佛对眼前的一切不屑一顾。劳特累克采用夸张的手法,画中拉古留的胸部下垂,却又拥有着与身材不相符的细腰。劳特累克曾说:“丑陋总是有他美丽的一面;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是令人激动的。”劳特累克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他的美学观念,他表达的美不拘泥于表象,更多是精神上的追求。从这种角度看,画中人物形象本身的丑与美不再重要。劳特累克用这种独特的表达美的方式为画面增添了韵味[6]。

四、结语

劳特累克的命运和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对绘画的追求,他博采众长又积极创新,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通过对劳特累克艺术特色的探究,人们可以认识到他作品中夸张的色彩、激烈的线条、奇特的人物形象背后体现出的对绘画艺术的独特追求。劳特累克对艺术风格的创新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毕加索、马蒂斯等人都从劳特累克的作品中汲取养分。劳特累克用画笔呈现出真实的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面貌,众多作品体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启发。

参考文献:

[1]余婷.直面世俗的奇才——“红磨坊画家”劳特累克[J].才智,2010(22):179.

[2]周宏智.西方现代艺术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34.

[3]潘罗敏.劳特累克的边缘视角——平面的构成及其表现力[J].创意设计源,2020(3):27-30.

[4]张仕秋.蒙马特之魂——劳特累克作品探析[J].美与时代(下),2019(7):67-69.

[5](意大利)利奥奈洛文杜里.西欧近代画家(下集)[M].朱伯雄,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6]孔海鹰.十九世纪末法国画家图鲁兹-劳特累克艺术浅析[J].新美术,1994(4):57.

作者:张志强 江雪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