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绘画艺术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绘画艺术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绘画艺术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问题行为的高发期,有问题行为的小学生通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会影响其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质量,并给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绘画艺术团体辅导是采用绘画为媒介的一种团体辅导的形式,借助艺术性的表达,可促进儿童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拓展看问题的视角、矫正不良行为,同时,借助团体的支持和镜映作用,可提升儿童的人际沟通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应对人际冲突,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绘画艺术治疗;团体辅导;儿童问题行为

一、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的概述

绘画艺术治疗(也称绘画治疗、美术治疗)是艺术疗法的重要形式之一,该疗法充分利用绘画这种艺术手段,借助治疗者在绘画过程中自由萌生的各种联想,使其潜意识深处的冲突得以表达,内在的情感情绪问题因之得到调节和稳定,进而逐步治愈其心理疾病或矫正其行为问题[1]。绘画艺术疗法具有操作简单,而且在使用环境以及来访者的年龄、语言、认知能力等方面受限制比较少,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该疗法在国外的临床心理治疗中被经常使用,且应用十分广泛。研究证明它对改善情绪、提高认知功能、提高社交技能、提高自我意识,甚至减少精神病人的精神病症状、增加自尊、提高其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它在国内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比如在学前问题儿童的行为矫治、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减轻多动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改善抑郁症病人的情绪等方面,均显示有良好的效果。绘画艺术治疗有两种应用形式,既可用于单独的个体,也可采用团体的形式。而团体形式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可形成绘画艺术团体治疗(针对疾病人群)或绘画艺术团体辅导(针对正常人群)两种形式。团体辅导是指团体的带领者采用有关的心理学理论,借助心理咨询技术和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增进成员加深自我了解,并通过团体的镜映作用和社会模仿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共情合作等交往技巧,达到矫正自身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进而发展出新的适应性行为和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2]。以绘画为媒介的绘画艺术团体辅导这种形式,它具有省时、省力、同一时间可以辅导多人、效果显著的优点,非常适合在学校的情境中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到2020年之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持续快速增长50%,是儿童致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2018年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也显示,在对中国15个城市73992名6-16岁的儿童所做的调查表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7.6%,而且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一数据意味着每年约有3000万左右17岁以下的儿童经常遭受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可见我国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以往国内学者的大量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儿童的问题行为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例如国内一项针对22所城市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大样本调查发现,4~16岁儿童问题行为的检出率高达12.97%[3]。儿童问题行为不但影响儿童自身的个性发展和学业成就[4],而且对教师在教学与课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负面影响[5]更严重的是,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均显示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将持续影响儿童身心发展,例如休斯曼(Huesman)等学者在一项针对600多名儿童进行的历时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8岁时就具有明显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在他们成年以后(30岁),仍能表现出比正常成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而且这种特点没有性别差异。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作为一种新兴而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目前在国内被较多地应用于促进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6,7],但在小学生群体中的应用却很少,已有少量的绘画艺术团体辅导对减少小学生问题行为方面的应用,其研究对象也大多是有疾病诊断的特殊儿童,例如多动症、孤独症儿童等[8,9],缺乏对普通小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此,本研究拟采用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的形式,探讨其在减少小学生问题行为方面的应用效果。

二、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分析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具有某种问题行为的正常儿童,要对此类儿童进行干预,不宜像对待具有某种疾病诊断标签(如孤独症)的异常儿童一样特意将其从班级中挑选出来进行干预,因为这样一来会干扰其正常的课堂学习,二来可能增加学生与家长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被周围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或被嘲笑为“差生”等等),以班级为单位不但有利于干预环境的生态化,同时可促进其他无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预防问题行为发生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尝试以班级为单位,固定在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问题行为水平的测量,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所得评分作为各组的前测分数。本研究采用结构化的绘画艺术团体辅导。实验组班级学生接受频率为每周1次,每次1.5小时,共8次的团体辅导。对照组班级学生除未接受团体辅导之外,其他各项教学活动均与实验组学生一致。两组均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范围都在9~10岁。本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详述如下:

1.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的暖身阶段

在团体成立之初,团体成员都不了解团体的目的,不知道自己在团体中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因此团体成员显得紧张、拘谨、焦虑,另一方面也对团体活动充满好奇和期待。为了建立和谐、融洽的团体氛围,促进成员充分地参与到团体中,此阶段采用“自画像”活动作为开场。活动要求每位成员画一个可以代表自己形象的“自画像”,这个形象可以是动物、植物或物品等任何一种,并为之命名。完成之后在小组内轮流分享自己的“自画像”,对其他成员介绍“我所画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形象代表自己”“它有什么特点”“我的自画像名字”等等。通过交流分享,成员之间加深了认识,减轻了因陌生带来的紧张感和防御心理,拉近了心理距离,同时营造出温暖、支持、开放、包容的团体氛围。

2.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的团体过渡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暖身活动,团体成员彼此间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结,此时团体便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即团体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增进团体凝聚力。为了进一步拉近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这个阶段选择“团体合作画”创作活动,对实验组班级进行随机分组,每组9-10人。每个小组的成员在一张大白纸上自由创作,合作绘制一幅画,并为这幅团体画起名字。在对图画命名的过程中,一些小组成员间意见不合,甚至各执己见,不肯让步,场面一度显得紧张,此时,团体带领者引导成员各抒己见,经过坦诚的交流,最终引导全组成员达成一致意见。通过这个活动,成员开始对他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不但敢于表达自己意见和感受,还学会了在团体中采取妥协让步等交往技巧。在这个阶段,团体带领者总是以适当而敏感的态度对团体动力进行催化,指导成员有效地处理冲突场景,同时,借助“团体合作画”的活动,引导成员充分讨论及确立团体规则,并将团体规则以文字形式写下来,粘贴在班级显眼的位置。

3.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的工作阶段

这个阶段也称凝聚力阶段,至此,在前两个阶段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结的基础上,成员彼此间有了更多的了解,团体内出现了有效沟通的模式,团体内的气氛安全且自由,成员间彼此信任和尊重。该阶段为成员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学习更有效、更适应行为,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团体的主要任务是借助团体已形成的包容、开放的氛围,引导成员对自我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帮助成员在互动过程和活动的分享中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发现自身不良的问题应对方式,探寻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减少适应不良的问题行为。此阶段开展的活动有“不顺心的事情”“我的情绪房子”“房树人”等绘画创作活动。比如在“不顺利的事情”的绘画活动中,成员通过回忆近期发生的或者成长中印象深刻的不顺利的生活事件,将其经过和处理方式用笔触和色彩描绘出来。经过这个活动,成员对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和困难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并在分享交流中获得同伴的支持和安慰,负面情绪得到疏泄,甚至发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发展出象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的情绪房子”的绘画活动中,成员用不同的颜色象征不同的情绪,借助绘画活动把自己平常用言语无法表达的焦虑、抑郁或愤怒等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从而使负面情绪得到宣泄,采用“房树人”绘画,可有效探索成员的亲子关系和家庭背景。该项绘画要点如下:将一张A4白纸横放,在上面画一幅图画,其中必须含有房屋、树木跟人物这三种要素,特别强调其中的人物不能画成卡通人物形象或火柴人的形象。透过这项绘画活动,成员对自我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人际交往中的特性及自己的期待有了更深的了解,帮助成员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周围环境。

4.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的结束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成员整理和提升个人的团体经验,巩固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同时处理分离情绪,引导成员分享对团体即将结束时的感受。采用“我的分身”绘画,带领者引导成员进行正念身体扫描,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按照指导语将注意力从躯体最远端(如脚趾)开始渐渐向上“扫描”,最后达到头部,将扫描过程中发现的不舒服部位用色笔描绘出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跟自己的“分身”对话。这个活动可帮助成员更好地关爱自己,引导他们在团体结束之后继续自我关爱。团体即将结束时,团体带领者引导成员对整个团体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并邀请每一位成员分享自己对团体的感受与收获。最后一个环节是“我的感恩”绘画活动,给成员分发五彩的色卡,成员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来表达自己对其他成员的感谢和祝福。团体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采用SPSS24.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问题行为总分比前测有显著降低(t=2.56,P<0.05),其中品行问题、冲动-多动两个维度的分数显著降低(t=2.86、2.71、,均P<0.05)。而对照组后测的问题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分数与前测相比,均无明显变化(t=1.63、0.72、0.93,均P>0.05)。由此可见,绘画艺术团体辅导能有效减少小学生的问题行为。

三、结语

本研究经过为期8周共8次的结构式绘画艺术团体辅导,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能有效减少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通过团体的互动,以及借助其他成员的反应和反馈,有问题行为的小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和理解,学会了换位思考,提高了共情他人的能力;第二、通过团体的人际学习,有问题行为的小学生可以习得良好的社交技能,这有利于当他们遇到人际矛盾或冲突时,能够运用习得的恰当的社交技能以解决所面临的矛盾和冲突,而非采用敌对、攻击等适应不良的问题行为来应对;第三、借助绘画的活动,有问题行为的小学生有机会将平常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焦虑、抑郁或愤怒等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使负面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从而减少其问题行为。当前,大部分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师资不足的现实,与此同时,许多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偏重理论,以讲授为主,对认知发展水平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而本研究采用的团体辅导形式,结合了绘画艺术治疗的原理,给了小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参与的动机,加之绘画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受儿童欢迎的活动,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供小学心理教师和美术教师从“绘画艺术活动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以往的工作,激发教育灵感,尝试联合设计出更多形式新颖的绘画艺术团辅式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效能,这样既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志红 巫宇军 徐扬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 赣南师范大学 北京绘概念艺术教育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