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黎谱绘画艺术中女性形象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黎谱绘画艺术中女性形象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黎谱绘画艺术中女性形象浅议

摘要:越南画家黎谱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手法、越南文化与审美观念、西方现代主义各艺术流派的风格。该文分析黎谱女性人物画的艺术语言特点,归纳其风格转变的原因,挖掘其画作中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黎谱越南女性形象

一、黎谱绘画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1.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在一些越南本土的传统绘画中,往往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子。据《后汉书》记载:“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很久之前,越南就与中国在文化上有密切的往来,其在书法、绘画、工艺品等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美术范式的影响,尤其是肖像画,受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一定影响[1]。黎谱对中国古典艺术很感兴趣,早期多以水墨为主题开展创作,虽然他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法国度过的,但他一直对家乡越南河内充满了思念,未曾放弃越南传统的媒介和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中始终保持越南的本土特色。

2.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

从黎谱(1907—2001)的生平看,20世纪初的越南社会动荡,正是新旧交替的时代。1925年,河内建立了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院,由此开展越南的现代美术教育。法国画家维克托·塔迪厄出任第一任校长,引进西方的艺术创作观念和技法,黎谱正在这年考入这所学院,系统学习解剖、构成、人体素描等绘画技法。他运用西方绘画技法,结合越南民族文化内涵和东方美感[2],创作出独特的人物肖像画,画面中的人物以沉思的面貌出现在具有深度和诗意的空间中。1928年,黎谱与武元谈、梅忠恕在河内举办了首次画展。1931年,以黎谱为首的几名学生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场国际博览会,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考察欧洲各艺术学派,与艺术家进行学术交流,向海外介绍越南的现代艺术。1937年,黎谱再次前往法国,在巴黎国际博览会担任艺术指导。1938年,他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标志着他欧洲艺术生涯的开始,之后他就一直定居法国。在法国期间,其作品风格受到了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风貌。黎谱的绘画作品多以越南本土女性为主题,常见的是手中持花的女人、园中思情的少女、抱小孩的少妇,或是将城乡的风光景致作为画面背景,将社会发生的变化传达给观者。

二、黎谱绘画的艺术语言

黎谱的诸多作品中,女性和鲜花是最常见的主题。他的艺术风格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有了很大的转变,前期的作品主要是绢本画,用水彩、粉彩在绢上作画,女性形象看起来单薄愁闷、面容清秀,朦胧的光影带着一丝东方神秘感,色彩显得清雅温柔。用绢作画,画面的色泽感带有温润的浪漫感[3]。其后期的作品主要是油画,表现内容主要是被鲜花和热带植物环绕的女性,人物动作举止和神情更加自得悠闲、轻松惬意,色彩缤纷艳丽,用笔更加自由大胆。

1.布局构图

在黎谱的作品中,绢本和布面是对自然诗性的一种温婉再现,画面主要用纯色色块布局,整体构图简练、浑然一体,人物的脸部轮廓简练,眼睛和嘴巴很传神,细而弯的眉毛显得温柔典雅[4]。画面的造型细节不多,画家根据透视法则描绘远近空间,受到日本版画的影响,采用重叠透视的手法。通俗来说,就是画面近处的人物所处的位置低于远处人物的位置,以此拉开远近空间距离。这是东方艺术中常见的典型观念,通过地面和天空的留白表现空间深度,物体具有分割画面的作用,可以展现具体可感的空间性。从黎谱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经常使用栏杆、帘幕和远山布置画面。

2.线条色彩

黎谱的作品往往用丝绸材料和象征手法作画,笔画和线条周密精细,色彩深淡明显。他不太注重描绘人物的面部细节,多用色块表现服饰,通过古典的象牙色和棕色营造画面深沉的视觉感,色调偏冷,以绿、黑、蓝、黄、红等颜色在绢本上营造出纯净和清朗的感觉,柔和细微的笔触透出纯洁感。黎谱后期作品的用色更加自由洒脱,具有光影斑驳感,线条笔触更有节奏韵律感,色彩轻柔而跳跃,画面温馨而清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5]。他用明亮的色调和鲜明的笔触描绘出别具一格的越南主题作品,表达了对家乡深厚的情怀。黎谱擅长将温润的水墨和具有异国风情的鲜明笔触相结合,他的作品中透出朦胧的意韵,展现出东方艺术的隽永含蓄,既带有欧洲古典肖像画的沉稳与恬静,又兼具东方传统绘画的婉约与柔美。

3.画面意境

黎谱常常用想象手法描绘画面中的人物,显得十分梦幻。但他作品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十分突出,因为在越南的传统绘画中,不注重对物体真实外在的表现,而注重对内在情绪和气质的表达。他的作品带着东方的审美思维和浓烈的感性色彩,画面单纯真挚。黎谱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笔下的人物常被描绘成细长形,这也符合越南女性本身的性格形象,即温婉沉静,给人安稳、平静的感觉。尤其是他的绢画,散发着清纯、诗意且神秘的气质。

三、不同时期女性形象审美性表现的演变

1.前期女性形象的审美性表现

黎谱作品中的女性多是端庄娴静的持花少女或是紧抱孩子的母亲,背景空间多为日常生活场景,也有被植物包围的花园等。他在前期主要用绢本水彩、水粉创作,用东方的艺术手法表现儿时在河内成长的回忆,记录世俗的平常生活。黎谱内心敏感细腻的东方审美心理,加上丝绢的线条与晕染,更能表现古典东方女性的柔情优雅。人物背后的空间被腾空或被拉深至远方,给人静穆感和神秘感,把观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的动作和神韵上[6]。黎谱喜爱描绘女性纤细修长的脖颈和玲珑的曲线,用暖和的光线和轻柔的笔触诠释越南女性温婉的东方美,巧妙地综合了东方美学元素和西方符号。穿着越南传统服饰的女性,在花朵的掩映下显得静谧沉醉,人物优美,线条纤细,色调柔和,轻薄的透明头纱增添了少女的含蓄美感。《手持莲花仕女》(图1)创作于1939年,此时正是黎谱在巴黎崭露头角的初期。西方的游历经验给他带来了启发,因此,该作品具有欧洲宗教艺术肖像的特质,散发着优雅恬静的气息。少女的头部微微倾斜,手捧白色莲花,嘴唇碰着花瓣,嗅着花朵的清香。莲花在越南文化里有着特殊的意义,传达了纯洁娴静又魅惑的意味。少女的眼神迷离而温顺,乌黑的头发、朱红的衣衫、洁白的莲花、碧绿的荷叶、质地透亮的丝绸,展现出女性的柔美。整个画面由内而外焕发出不染尘埃的晶莹剔透,亮丽的颜料与素雅的绢布使画面色彩协调。

2.后期女性形象的审美性表现

黎谱后期的画作颜色亮丽、光影交错,人物举止更加大胆,画面活泼,主要描绘的是身处庭院花草树木背后的女性形象,她们身形窈窕、表情明媚,被鲜花环绕,动作优雅,表现了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这些女性人物往往是妻子、母亲等形象,画家从她们的内在出发,精心描绘了女性的德行美和心灵美,画面情境和谐浪漫,以理想化的审美手法加上雅致悦目的意象,记录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画家多取景于家中一隅或庭园的草木扶疏,画中的人物往往穿着奥黛,展露微微低头的侧颜,或坐或躺或沉思,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有些作品中人物的面目是模糊的,观者只能大致看清其动作,而围绕人物的风景是清晰的。画家从真实的风景中提炼出独有的特点,巧妙布局,使人与物都富有诗意,时间与空间都在“流动”。艺术评论家瓦德玛·乔治曾说:“黎谱的创作并不是源自中国传统的越南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的一种妥协,而是两种思想、两个世界和两个大洲的融合。”黎谱曾提及,他画的都是刚刚采摘的鲜花,捕捉花朵新鲜浓郁的芬芳气息,是保持艺术活力的重要环节。花卉与女性的美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品种的花有着不同的隐喻含义,可以表达作品的不同主题。可以看出,黎谱笔下的女性形象由含蓄渐渐转向开放,生活气息更加浓厚,画面内容也逐渐丰富,变得自由热烈、活跃奔放,体现出画家思想的升华。

四、结语

黎谱在创作过程中准确把握了写实与写意的关系,将具有东方审美的构图、细致入微的手法与西方精确的造型手法结合,简化创作对象的细节,同时保留了人物的内涵美,造就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其作品在科学视觉与格调意境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既不显得单调,又富有情感色彩。他追求美学的内蕴与意涵,异国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他创作的不竭源泉,根深蒂固的越南文化烙印与东方美学元素让其艺术风格脱颖而出。他用平静、纯洁的眼神看待越南本土生活习惯和文化审美的转变。黎谱的身世经历造就了他独有的艺术敏感性,其以绘画为媒介,展现出不同时期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生活纵有辛酸忧伤,但他呈现给观者的是明媚与希望。

参考文献:

[1]谢维.试论越南人物绢画的源来和发展[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6:7.

[2]马晓飞.印度支那高等美术学院与越南现代美术的开端[J].美术观察,2018(7):139-143.

[3]封彦.晚明历史背景下的曾鲸肖像画风格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12.

[4]阮文强.20世纪初越南绘画造型的变化[J].美与时代(中),2020(4):32-33.

[5]阮文强.20世纪初越南肖像画[J].艺海,2020(5):54-57.

[6]黎氏春孝.越南绢本绘画的艺术特征[D].长春:吉林大学,2013:26.

作者:吕佳丽 单位:江南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