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装饰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装饰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装饰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运用

摘要:装饰绘画艺术服装设计都有着跨越千年的发展历程,同是人类文明艺术的伟大结晶,存在着普遍的内涵共性,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装饰绘画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持续且新颖的艺术灵感,给服装设计带来新的艺术生命力。本篇文章分析了装饰绘画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关系,通过实例说明装饰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探讨装饰画与服装设计的审美共性,为中国服装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装饰绘画;服装设计;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尝试把现代主义装饰绘画元素运用设计当中,两者在相互影响和融合中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获得了崭新的艺术生命力和视觉表现力。

1装饰绘画艺术概述

1.1装饰绘画的概念

所谓装饰绘画就是以绘画的形式出现,运用某种工艺技术或者工艺材料表现出来的具有装饰美的绘画作品。装饰绘画在构图上讲究比例与均衡的关系,在造型上更注重节奏与韵律的表现,色彩上则更加侧重对比和象征性意义[1]。表现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艺术家在主观审美意识驱动下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能够为画家及观赏者提供更加丰富和自由的想象和审美空间。

1.2装饰绘画的功能性与装饰性

装饰绘画跟普通绘画相比,首先它在实用性和功能性上有着突出的特点,它必定会依附于某种实用物品,且为了装饰这种实用物品而存在。比如说服装,装饰绘画一定是依附于服装面材料之上。服装的风格和样式决定了装饰绘画图案的内容和主题。它的表现风格一定要与它所装饰的载体相呼应和一致。其次装饰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具有装饰性,在装饰绘画的过程中更多的依据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对他所要表现的自然物象进行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为了更多的突出这个表现对象的特征,甚至是赋予其没有的特征。装饰绘画并不是完全照搬自然物象,而是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加入创作者自己的情感表达,在似像又似不像之间,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比如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中波普艺术的运用,利用相同或相似的形象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高低起伏,韵律性的美感,在服装上体现了独特的个人气质和个人审美趣味。

2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法则

2.1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

变化与统一体现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哲学原理。在自然界众多变化的事物中寻找能够和谐统一的规律。自然界中复杂多样的物象都具有各自的性格和表征,如何将它们在一幅画面或者载体上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形式,这是在装饰绘画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对称与均衡主要体现在构图的方面,不管是在建筑,服装,或者装饰图案无不注重构图的对称与均衡。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有很多对称式的形式出现,在视觉上可以让感觉到安定和稳固。即便不是完全的对称结构,如果能够在构图和视觉上达到一种均衡,都可以表现出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感。

2.2条理与反复,对比与调和

装饰绘画中,画面有时会出现相同或相近的图案反复出现,这样的条理与反复能够形成规律性的时候,就可以呈现出美的效果。不仅仅限于绘画艺术,诗歌中也常常带有条理和反复的元素,例如叠字和叠句的运用,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产生了迂回婉转,起伏错落的效果。在装饰绘画中也是同理,运用装饰绘画语言营造画面的形式美。对比与调和更侧重于色彩,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色彩,总结归纳这些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色相又有对比色,邻近色。在装饰绘画中,在处理对比色时,要注意寻求一种协调。而色彩运用比较相近时,会尝试打破这种视觉上过于相似的色彩,达到一种色彩对比的效果。对比与调和在色彩处理上的好坏,直接影响画面的装饰性和形式美。

2.3节奏与韵律,加强与减弱

节奏与韵律原属于音乐的范畴,音乐包括节拍,节奏。它们的高低起伏如果呈现出悦耳的和流畅的一种听觉效果时,就产生了乐律感。节奏的快慢,产生不同的韵律。再回来装饰绘画中来,这种韵律感运用的绘画中,他的造像语言,色彩语言及构图的分布和大小,疏密,线的曲直,如同音乐的音符,在创作者进行完美的组合之后也会产生节奏和韵律美,也是一种形式美感。例如,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的图案,充满了韵律与节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特有的形式美感。装饰绘画中,不注重对自然物象的模仿,而是要对自然物象进行修正。加强和减弱就是对这一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依据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加强美的部分,减弱不美的,繁琐的部分,从而达到一种形式美感。

2.4比例与权衡

画面中,造型的大小比例,包括色彩的分布都要注意彼此之间的比例关系,防止某些造型过于的大或者过于的小,也应注意某些色彩过于刺眼或者过于跳跃。在处理画面时要注意个部分的尺度比例,得到视觉上舒适的效果,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要时时比较和权衡。权衡是指中国古代的称,秤杆叫权,秤砣为衡,也就是说,在绘画创作中也要尽力尝试达到这种平衡舒适的视觉效果。上述这些关于形式美感的法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灵活地运用这些装饰形式美法则,更好的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更好的检验这些规律,实现这些规律。装饰绘画是集实用性、装饰性与工艺性为一体的绘画艺术。

3装饰绘画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

3.1服装设计与装饰绘画相结合的现实诉求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服装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华服。古语中“华”同“花”,根据民族的不同和地域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样式,留下了丰富且优秀的服饰文化。但在古代服饰中,富有装饰性,有象征意味的服饰主要服务于权贵阶层,而百姓普遍穿着的服装是朴实无华的,功能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也加大了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进入到20世纪,科技革命的到来,全新的服装材料以及加工方式、独特的款式结构不断涌现,使得服装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局限。

3.2装饰绘画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工艺的更新,运用现代工业生产标准的服装设计师大量涌现,各种创新风格几乎都出现在时装设计中。艺术与时尚的结合最成功的就是法国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于1965年推出的蒙德里安女装系列(图1),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作为抽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蒙德里安自己说他的画很容易理解,看他的画观者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平静和宇宙间的平衡[2]。蒙德里安的这种横竖线条,原色组成的画面,可能无法直接唤起某种精神性的回应。但在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中,蒙德里安抛弃了写实绘画,厌弃自然,试图超越时代通往永恒的行为是非常前卫和勇敢的。蒙德里安的艺术对其他行业,如建筑、设计、电影、时装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国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感受到了蒙德里安作品中那种精神上的平和与宇宙的平衡,从蒙德里安的画作中获得灵感,在1965年推出了蒙德里安女装系列,共六件,将艺术穿到了身上。这六件女装均是无袖,圆领,从胸部直筒垂直到膝盖,完美地体现出女性的肢体线条。蒙德里安女装一经推出,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让伊夫·圣罗兰一举成名的同时,也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艺术成为一种流行。伊夫·圣罗兰作为艺术收藏家,也从别的艺术家的作品上获得灵感。1966年,他相继推出了受汤姆·韦塞尔曼(图2)、萨尔瓦多·达利、安迪·沃霍尔等波普艺术家的启发而设计的套装,以及受到毕加索作品启发的服装。伊夫·圣罗兰也从马蒂斯、梵高的作品中寻找到了很多的创作灵感。到今天我们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看到艺术所产生的影响。艺术跨界,早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可在当时那个时代,可谓是空间前的。为了纪念伊夫·圣罗兰先生于1962年推出时装首秀的60周年,在巴黎蓬皮杜举办的YSL特展,这次展览是对现代主义的致敬。展馆将艺术作品和服装一同呈现,便于参观者了解YSL的设计灵感来源。伊夫·圣罗兰说过,“时尚瞬息万变,但风格永存”,时装风格不仅是品牌文化的呈现形式,更是对品牌理念的深度解读。装饰绘画与服装设计的深度融合,激发了设计师们的无穷创造力,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视觉盛宴,同样,也引领了时代潮流。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于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并于1947年开始使用著名的“滴画法”。将巨大的画布平放在地上,用一个带小孔的盒子、一根木棍或一把画笔将油漆直接泼洒在画布上。他的绘画方向没有固定的位置,被称为“行动派绘画”。他的作品内容抽象,画面极为复杂,但充满自由和力量。1969年,美国品牌DressHalston以波洛克的画作为印花图案,设计了一条著名的“波洛克裙”(图3),现已被明尼苏达州戈尔茨坦的设计博物馆收藏。1953年,迪奥受日本浮世绘影响,设计了一条名为“日本花园”的裙子,里面盛开着樱花,鸟儿在树枝上嬉戏;1954年,迪奥又以日本和服为灵感,为在歌剧《蝴蝶夫人》中的英国舞蹈家玛戈·方丹设计了一套带有日本元素的表演服装,在芭蕾舞蓬蓬裙中巧妙地融入和服元素。同年,迪奥使用日本国宝面料西阵织,先后设计了三套带有日本元素的连衣裙,分别是“罗生门”“东京”和“北川空川”。再如,日本国宝级画作《神奈川冲浪里》,同样被迪奥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现如今《神奈川冲浪里》非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众多时尚大牌设计师的灵感源泉。中华服饰从古至今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彰显着各朝各代的印记。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宝贵财富。华服的形式多样,汉服、唐装、旗袍等的款式各样,琳琅满目,都强调对称、平衡的服装造型手法,以规矩、平稳为美,体现出一种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而现代服装侧重款式造型以突出人体造型美,装饰图案用点缀的形式起到装点美化服装的作用。中国传统服饰图案装饰作用在民族服装中尤为普遍。20世纪20年代,中国服饰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旗袍的形制得以确立,旗袍大胆采用西方“装饰绘画艺术”图案,双圆髻、珠花发饰、长耳坠、羽毛扇、流苏手袋等[3],让那时的女子既有中国风格又富有摩登气质。

4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服装个性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在满足穿着实用性及功能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服装的装饰性,因此,对服装的诉求性也逐渐提高,设计师们迫切地从其他门类中获得灵感、寻找新思路。服装设计是兼具艺术、设计、商业、市场的综合性设计活动。将装饰绘画艺术融入到服装设计中,通过对装饰绘画艺术的概述、审美价值和形式法则等的分析,借鉴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感,启发设计师们的设计思维。艺术家在未来的实践中不仅仅会局限在作为一个美学价值的创造者,而是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实践,推动科技产业价值的产生。当今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混合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即将迎来由数字技术构成的虚拟现实,以及和物理现实混合的混合现实。这个新兴的产业必然会带来艺术语言和创作方式的新变化。

参考文献:

[1]吴敏.装饰绘画的表现形式探究[J].艺术教育,2010(04):121-122.

[2]李当歧.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98,243.

[3]喻英.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2):1-3+14.

作者:王勃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