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徵明绘画特点与成就探析

本文作者:张莹 单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一、文徵明的生平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号衡同,与沈周同为长洲人,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文徵明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起的领袖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富有文学才能和书法才能。早年文徵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被录取,不再求仕进,致力诗文书画艺术创作。54岁时他被荐进京,感受到官场的黑暗和仕途险恶,后以身患疾病为由返回苏州,专注于诗文书画。文徵明一生过着平静优裕的风雅名士生活,主要从事艺术活动,作品表现文雅幽静的审美情趣。文徵明比沈周的年寿更长,作品数量多、流传广,他晚年名望极高,家人子弟、门生私淑众多,大多也以诗画得名于当时。

二、文徵明的绘画艺术特征

(一)浓郁的文人情怀

文徵明的文人画多以雅致清高、超凡脱俗为其理想的精神境地,这些山水画中多表现的题材有小桥流水、茂林修竹、竹林村舍、石峰奇突,画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常带有避世的情绪,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人想入仕却又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但是文徵明身上所具备的艺术气质修养,却使得山水画的技法形式有了新的发展。受这一思想的影响,他的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描写天地自然景物为主题,如《绿荫清洁图》《春深高树图》《古木寒泉图》《石湖清胜图》等,在这类作品中既反映了平和恬静、雄伟奇异的自然境界,也表现出了典型的文人画家的思想情感。

第二类表现的是身处庭院或自然环境中的隐士的作品,主要描绘画中人物所居住的庭院,如《浒溪草堂图》《真赏鉴图》《洛原草堂图》《东园图》等。

第三类主要是文徵明摹仿前人的作品,多仿元人的为主,特别集中在赵孟頫、王蒙、倪瓒三人身上,这一类作品具有学习前人画作技法的意义,但也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为我们认识文徵明的绘画特征提供了来源。

这些作品中阐述着文徵明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感叹,作品中的山石亭台皆能表现出作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理想。作者虽然入仕不成功,但是他在枯木、疏林、山石等一系列的自然景物中,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才情、傲气无声无息却又强有力地表现在画面中去感染观众,犹如文人气质中带有不屈不挠的傲气,同时又散发出闲淡古雅的气质,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作者清澈高旷的文人情怀。

(二)超凡的艺术境界

吴门画派的基本精神是从古代范画中收集图式,进而加入自己的思想,组合成新的秩序从而达到继承和创新的作用。文徵明学画于沈周,沈周一生未曾远游,主要靠临摹和学习古人作品,然文徵明则不然,他更强调“经营位置”的重要性。“经营位置”的说法出自于谢赫的《六法论》,受到了历代画家的重视。“经营位置”在构图上乃是大版块的起承转合,物象的形态与形态之间的联系,是绘画重要的步骤,它是画家的修养、构图、创意等在画面形态上的体现。

文徵明之所以比他的老师更加注重“经营位置”的重要性,其实是有内在的历史动因的。首先,经北宋雄奇伟岸的“范山模水”,南宋富有诗意的“半边一角”以及元人荒疏淡远的“逸笔草草”之后,留给明代人的发展空间日渐狭小,在沉重的压力下,明人只好将“师古人”作为安身立命之法。于是,抱着“集大成”的理想,沈周、文徵明开始努力对元人图式的深度挖掘和整合。

其二,由于深受“元四家”审美趣味的影响,图示来源日益依赖于古人,吴门画派的先驱沈周、魁首文徵明都更加推崇复古,古人的风格成为他们山水画的主题。他们广泛地模仿权威性的典范,渐渐地,这种模仿制作逐渐成为文人画家创作的准则。

其三,画家为了迎合商业需求,势必要加重画面的形式美感,进而不断探索造型的本身形式,构成意味。这种作品绘制精巧,在“经营位置”上不仅需要精雕细凿的刻画工夫,同时也需要更为精审的形式匹配。这种作品深受市民趣味的影响,画面场景和情节倾向于具体实在,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对画面形式感的要求。

而文徵明对“经营位置”的重视,体现在其一贯的创作实践中。如果说其师沈周是凭着文人的热情与宽容,通过大量的模仿来挖掘和整理古人的图式语言,他对古人图式的转化和吸收更多停留在单元图式转化的层面,文徵明以他冷静而严谨的建构意识,在构图和形式上将图式整合出了一种全新的画面构成。观其作品,整体来看,文人的构图丰满多样,有全景式、局部式等。景物造型棱角分明富于变化,以细笔山水抒发情怀,笔韵中雅拙参见,书卷气息透出纸面,装饰性强而空间感弱,严谨不求险胜,以墨色浓淡达到景色交融,构图上平中寓奇,机关叠伏,形态精审,版块分明,在形式感上甚至可以说超过了他的师父沈周。

(三)树立细致绵密的“细文”风格

文徵明师承沈周,也承袭了其对传统的理解,他的画作中仍然沿着沈周的路线在寻找绘画的语言。但由于其本人心思缜密,行止谨严,他恪守儒家“和”的审美风范,画作不以粗放见长,而是比其师沈周更具有一种精审的制作意味,以其细致绵密的画风而著称画史。其细致绵密的画风甚至取代了沈周的“粗枝大叶”风格,于是以“细文”为典型模式的吴门风格最终确立。

文徵明的细笔画绵密工致,文厚富丽,文徵明本人就比较排斥阳刚的“粗沈”,而推重相对文静的“细沈”,进而身体力行,以其文静和缓的画风奠定了“吴门派”的典型模式和基本风格。文徵明的细笔作品中以青绿最具代表性,这类作品中以赵松雪的格调为主,兼参李唐、刘松年、王蒙的笔意,并于倪瓒造境多所留意,概括起来他的细笔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宗赵体而参倪意者,笔致精简而体格简拔,布局疏朗而景象淡远,《雨余春树图》当是此类风格的作品。《石湖清胜图》及《剑浦春云图》虽是浅绛和小青绿,但在笔墨性格上及造境上也具有相同的特征,而且这两张作品在画面形态和造境上,明显带有倪瓒的意思。他不直接取法于倪瓒的技法和技能,而是着意于其轻灵柔婉的笔致和萧疏简淡的造境,并对形态的归纳和转换做了巧妙的处理。文氏还简化了倪瓒侧锋皴笔的层次,而更注重于对线条的提炼和概括,中锋轮廓线细致绵密,丝丝入扣,使画面的整体形态秩序显得简明而整洁,尽显作者淡雅清逸的风格和儒雅的性格。他成功地使倪瓒的图式语言呈现出全新的组合关系,可谓别出心裁。

第二类是取法刘松年、李唐为主的,参以院体的园林小景,间作长卷,偶作中堂,但体格不振。这类作品以《东园图》和《虎桥山图》为代表,《东园图》清健挺拔的造型和紧密整饬的构图特征明显脱胎于刘松年,而《虎桥山图》更是呈现出一派十足的院体作风。行笔迅捷,意态飞动,转折分明的笔墨性格似乎暗合李唐风规。作品中弥漫了浓郁的利家气息,皴擦点染,干净利落,造境繁复,极尽其刻画之能。第三类是以王蒙的小青绿为参照,其实也是师承于沈周的“细沈”。文徵明承袭了“细沈”的松动笔墨性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成为自己的风格,他强化了点线的形式构造,使画面的层次形态更趋于清晰。同时,加深了画面的形式感,使“细文”的表现手法显得整体而明朗,形态也更为充实、坚定,气息也为之一变,突显出自己细致绵密的“细文”风格。

三、文徵明的绘画成就

从前面谈过的三方面艺术特征,我们看到了文徵明绘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确,文徵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但是他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他的绘画成就,他广泛地吸收和学习前人的技法,并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而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王世贞曾说过,“吴中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伯虎,彼自以专精湛哉,则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当文先生。人不可以无年,信夫!文先生盖兼之也。”文徵明的确称得上这样的评价,他的画风基本上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的主旋律,而他的成就更令后世望尘莫及。

(一)以协调、严谨的构图风格为后人奠定作画基础

吴门画派也是自文徵明始,这一流派以绘画探索形态为主,在画面的形式感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参详古人的作品,并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改造,强化了画面的形式感,使画面形态融为一体,局部与局部的关系恰当自如,并对前人的作品做出了高度的总结。他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构图经验,令后世之人循着他所总结的路线,轻松到达一个高度。

(二)以细致入微的“细文”表现手法引领绘画流派

“细文”表现手法是文徵明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手法,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他的作品多以对自然万物和生活景致的描述严谨、细致而著称,这些作品给了他“细文”表现手法的发挥空间,他的笔致纤细,形态细碎,精于雕琢而短于运斤,人物看起来虽然体格单薄但却个个精神盎然。他将传统的青绿山水富丽浓艳的着色法转变为与文人情趣相一致的清丽雅致的着色法,以水墨为主,敷以青绿,并不掩盖住墨色。画面雅淡清逸的“细文”表现手法深受士大夫的欢迎,以致在嘉靖年间,“细文”的表现手法逐渐统治了吴门画坛,文徵明对吴门后学的影响也超过了沈周,后期吴门画派的画家亦是更多地吸收“细文”的手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中,“细文”表现手法俨然成为了吴门画派的主流。

四、结语

文徵明的绘画作品继承了吴门画派的传统风格,以山水画数量最多,跟吴中的生活景象息息相关,山林秀石、晓窗读书,非常的殷实和安逸。其作画早年细致清丽,中年用笔粗放,晚年则粗细兼具。总的说来,其画风有“粗文”、“细文”两种。如《雨山图》《古木寒泉图》《寒原宿莽图》等便是“粗文”风格,一看就知深得沈周真传,水墨淋漓笔致挺拔,苍劲豪迈,粗放中包含着宁静典雅的气质,足与沈周抗衡。但这不是他的主要风格,代表他画风的是所谓“细文”,这类作品占多数,如《万壑争流图》《真赏斋图》《春深高树图》等,均以细致画笔取胜,小青绿为主色,文雅秀逸,虽多从赵孟頫变化而来,而不失自身特色。

纵观吴门画派,由王蒙到沈周的“细沈”,再由沈周的“细沈”到文徵明的“细文”再至吴门后期的“形式主义”风格,在这条线索中文徵明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推进作用,同时,他的绘画审美趣味和风格样式作为准则影响和促进后学之士,因此可以说他的实际存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沈周。他是绘画方面和书法方面的全才,广泛吸收和学习前人的技法,他成熟的笔墨技巧和儒雅的艺术风貌成为明清两代许多画家的航标,并根据绘画内容的不同产生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雅淡清逸,文秀沉静的。他主宰了明清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他为文人画注入了强烈的“形态意识”和“塑造意识”,又补充和健全了绘画的图式形态,他为明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说,文徵明不愧为明代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