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西方绘画论文:中国特色对西方绘画的作用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邵媛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华多是18世纪法国罗可可时期的著名画家。他所创作的瓷器画样《海南岛的女神》,可以说是最能展现中国趣味的西方绘画作品。图中作者所刻画的海神一角虽然是法国女人的形象,但不管是从会话对象的服装造型还是绘画道具等方面,细节处俨然已融入了丰富的中国美学元素,从而使作品由内而外的宣泄出一种中国风情。除此以外,这一时期,在西方绘画领域,饱含中国情调的绘画作品还有很多,如佛兰德斯画家彼得布尔的《地球仪和豪华器皿的静物》、荷兰奥西亚斯贝尔特的静物画《盛在中国碗里的草莓和樱桃等静物》、荷兰画家彼得盖里茨凡鲁斯特拉腾的《有银灯和茶具的静物》、扬丹凯塞尔的《亚洲》等。总而言之,以表现中国题材或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中国情调的绘画创作热情在西方国家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增强了中国绘画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
中国的水墨风景画向来飘逸典雅、轻盈洒脱、它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也让众多西方画家为之痴迷。怀着对中国绘画强烈的仰慕之之情,他们竞相模仿,尽情发挥,甚至追逐中国画审美品位最终发展成为了西方绘画艺术领域的一种风尚。例如,1328年意大利政府邀请著名画家西蒙尼马尔蒂为锡耶纳市政厅会议室设计壁画。西蒙尼马尔蒂充分汲取了中国宋代以来建筑描绘中的写实手法,弧形的栅栏由近及远依次展开,远远望去犹如一道水波婉转悠长,在半山之间依稀可以看见星星点点的旌旗营帐,作品给观众呈现出了一幅淡然空旷的大自然景观,笔墨间无不凸显出中国特色的创作风格。
收藏在锡耶纳绘画陈列馆的《海中的城堡》,更是富于中国画技的一幅风景画。整幅作品的画面空间并不大,但画家巧妙的运用中国画创作位置错落、疏密相间、深浅映景的绘画技巧,极大的拓宽了画面的视界范围,使得作品呈现给观众的风景却是显得极为广袤。在画面的前景右侧坐落着一座逶迤挺拔的蓝色高山,紧挨着高山的左侧便是一片浅绿色的大海,山的蓝、高与海的绿、宽相对应,山变得更加雄伟壮丽,海则变得更加清澈辽阔。高山的右上方是一湾碧蓝色的湖泊,湖泊旁似有一丛丛树木在那里树立,画面被作者无限的延伸至飘渺的远方……不禁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联想。这正是体现出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可以说是一幅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髓的杰出作品。
西方绘画一向看重形的塑造,要求客观真实的描摹物象,尽可能逼真的再现物象的形态。因此,西方绘画在创作时对色彩、几何大小比例等的要求颇为严格。形象、逼真是西方绘画创作的最终目标。然而,中国绘画理论却是将美学的最高境界定型为神韵的艺术表现,而对形的塑造则并不是太重视。在中国绘画家们看来,“形”只是肤浅的外在客观描述,而“神”却是发自于绘画作者自身的一种主观情感表达,是深挖于事物表象、对事物内在涵养、品质、精神等的呈现。由此可见,中西方绘画在审美理念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随着中国绘画在西方国家的广泛传播,“传神”的美学思想精髓逐渐渗透于西方绘画创作中,使得西方绘画越来越多的富有了中国特色。例如:俄国著名画家安康萨弗拉索创作了《乌鸦归巢》图,这幅作品被俄国公认为具有时代性标志的成功之作。它不同于以往绘画追求客观求实的创作风格,而是融入了中国画朴素隽永的笔法和抒情的格调,简单的蓝和白两色,却意味深长的描绘出早春时节那湛蓝如洗的天空和那洁白如雪的云朵,无不创作出唯美畅神的绘画意境来。除此以外,这一时期还有很多西方著名绘画作品也都无不展现出了中国画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如波列诺夫所作的《莫斯科的小院》和《杂草丛生的池塘》、希施金创作的《松林里的早晨》等等。
中国绘画传播为西方绘画的创新提供了精神营养
中国绘画就犹如一棵千百年来的古松,世界各国艺术家在它身上闻到了树脂的清香,触动到郁勃生命的涌流,中国绘画诱发了他们的艺术生命中朦胧昏睡的那一部分,使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受到一种苏醒后挑战性的刺激,致使西方一代艺术大师产生了强烈汲取中国绘画艺术营养的渴望。因此,与西方现代化的绘画相比,中国绘画所呈现出的视野更加开阔,绘画技巧也更加精湛,中国画的这些优良特质在西方传播的过程中,也为西方绘画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和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绘画家对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的的汲取
西方绘画大师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国绘画特色的道路上,对中国绘画的了解和认知越来越深刻,尤其是对于中国画讲求内在精神、气韵的传统美学核心思想,更是深有感触,赞叹不绝。它像一条纽带,把中国和西方的艺术联系在一起。法国著名现实主义画家华多在他年轻时曾认真学习和专研过中国的传统画法。因此,从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或多或少的可以感受到中国画创作的一些蛛丝马迹,尤其是他的《百戏图》所表现出的中国韵味最为浓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线条简约疏散却略带些写意性韵致,与以往西方绘画相比,其显然已摆脱了“形”的创作束缚,而逐渐向中国画的“意境”、“传神”美学思想靠拢。再如他的《发舟西苔岛》,画家为读者幻想出了一幅无忧无虑的爱情王国蓝图,美丽的苔岛上一群男男女女在那里过着纸醉金迷的逍遥生活,蔚蓝的大海映照着郁郁葱葱的树林,金色的霞光笼罩着整个海岸,画面烟波浩渺,到处弥漫着浪漫、诱惑与神秘的意蕴。人们在欣赏图片时,仿佛亲身走进了这一梦幻爱情国度,无不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中所强调的“意境美”。
继华多之后,艺术家布歇也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了绘画意境的渲染上。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汲取了中国画的螺旋形构图和漂浮意象,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特色。例如他的《垂钓图》,在画面中一位面目慈祥的老人安静的坐在河岸边垂钓。河水清清一同将老人身后的两间中国式老房和天上的一轮红日倒影在水中。一个年幼的小孩为老人撑着伞,旁边的妇人目光凝视着水面,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一幅淡然幽静的中国式山水画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现代世界艺术绘画领域,中国画的“意境美”、“传神美”等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西方绘画家所认可。美国画家惠斯勒在观摩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后,不禁对西方绘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美术不应该像西方绘画那样一味的“重叙事”,而应像中国绘画那样“叩出音韵”。他善于从中国画中汲取韵味来丰富自己的画作,因此,从他的《艺术家的母亲》、《瓷器公主》等多幅绘画作品中,我们都不难看出中国画浓烈韵味的存在,其画面意境让人心驰神往,极大的受到西方美术界的一致肯定。
2.西方绘画家对中国绘画造型艺术特色的汲取
西方绘画在线条的处理上遵从“客观、求实、自然、逼真”的原则,而中国画创作却是把线条作为造型艺术的“灵魂”,就犹如杜工部所说的“下笔如有神”,中国画家赋予了线条强烈的感性特征,每一处线条的落笔都饱藏着作者的情感、气质、精神以及对所描绘物象的感受等,因而也就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独特东方艺术风格,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中国画在线条上的独到造型艺术特色对西方的法师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德国画家丢勒、意大利画家提香、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奥地利画家席勒等都有意识地采用线造型.发挥线在绘画中的作用。至今他们的作品仍打动着热爱艺术的人们。19世纪下半页,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对中国画用线的独特表现方法尤为热衷和沉迷。在安格尔看来,中国水墨画简洁流畅的线条,更加显得柔和亲切,能很大程度上带个受众舒适的快感。他甚至把对线的偏爱传达给他的学生:“画线条,多画线条;不管是根据记忆或是写生,只要这样做去,你便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美术家。”在作品《泉》中,安格尔为受众刻画了一幅全裸少女扛水的画面。画面的她身材婀娜,纤腰束肩,整体呈现出S型的曲线变化。这些线条简练而精确,流畅而柔顺,正是将中国绘画“白描“式线条造型艺术特色运用的出神入化,此版高超技能,足以看的出他对线条的偏爱。
随着中国绘画在西方的广泛传播,西方绘画越来越多的学习和汲取了中国画独特的美学精神和艺术魅力,一方面有利于自身绘画艺术得以借鉴、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画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中华民族那富有神秘色彩和东方魅力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